请选择 目标期刊

毛乌素沙地南缘人工植被恢复对表土机械组成和养分的影响 下载:76 浏览:494

吴永胜 郭建英 刘静 刘铁军 《中国土壤》 2018年2期

摘要:
为深入了解人工固沙植被恢复对表层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对毛乌素沙地南缘不同类型固沙植被(杨柴Hedysarum mongdicum、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沙地柏Sabina vulgaris)恢复区和裸沙(对照)0~2 cm和2~5 cm层土壤机械组成和养分含量进行了测定,并运用灰色关联法分析了植被恢复对土壤养分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除杨柴样地0~2 cm层和紫穗槐样地0~2 cm、2~5 cm层土壤中中沙含量显著低于裸沙外(P<0.05),不同类型固沙植被恢复区表层土壤机械组成与裸沙无显著差异。不同类型固沙植被恢复区0~2 cm层土壤有机碳、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含量以及2~5 cm层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显著高于裸沙(P<0.05),而0~2 cm和2~5 cm层土壤全磷含量与裸沙无显著差异。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0~2 cm土层灰色关联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沙地柏(0.8119)、杨柴(0.8110)、紫穗槐(0.8086)和裸沙(0.8031);2~5 cm土层灰色关联度依次为杨柴(0.8347)、沙地柏(0.8301)、紫穗槐(0.8276)和裸沙(0.8258)。沙地柏的种植对0~2 cm土层的改良效果最佳,杨柴和沙地柏的种植对2~5 cm土层的改良效果最佳,紫穗槐的种植对0~2 cm和2~5 cm土层的改良效果最差。

桩周土阻尼及检测点分布对低应变反射波法的影响分析 下载:87 浏览:494

徐长琦 《中国土木工程》 2020年12期

摘要:
本文借助有限元软件ABAQUS/Explicit对完整桩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建立桩土分析模型,提取模型的频率及振型,得到桩周土不同阻尼比下的阻尼系数,计算得到了不同阻尼比下的桩顶速度时程曲线,分析研究了检测点分布位置、桩侧土阻尼、桩端土阻尼等因素对低应变中桩顶速度时程曲线的影响,并总结了相应的规律,为实际检测工作提出了一些更为精确的依据。

后方交会解算方法选取的若干问题 下载:86 浏览:484

蔡文豪 《中国土木工程》 2020年9期

摘要:
介绍了后方交会解算方法中的若干问题,并从理论角度分析和阐述了欧拉角方法出现奇点的原因,建立了欧拉角方法、方向余弦矩阵和四元数方法三者之间的关系。指出了在应用中尽可能使用四元数方法进行后方交会解算,而尽量避免使用欧拉角方法。

某大跨度梁桥的施工过程控制技术研究及评价 下载:487 浏览:496

刘敬坤 《中国土木工程》 2020年6期

摘要:
为了实现大跨度梁桥结构的施工过程控制,对这类结构的成桥状态进行分析评价,以湖南攸水大桥(65+120+65)m为例,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施工过程控制理论计算分析,通过现场实施、偏差对比,得出此梁桥在施工过程中以及成桥状态下主梁线形平顺,大桥各截面受力合理,结构安全可靠,符合设计要求。

复杂环境下明挖基坑砌体管井保护技术 下载:84 浏览:502

周书东1 张彤炜1 刘亮1 麦镇东1 阳凤萍2 《中国土木工程》 2020年5期

摘要:
既有地下管线穿越基坑时,当存在某些管道难以迁移或无法迁移,则会采取悬吊保护措施。目前,国内基坑工程中针对管井的保护案例较少,特别是砌体管井的保护案例更少。为解决砌体管井悬吊保护问题,以东莞市某地下空间通道为例,详细阐述砌体管井保护技术的总体思路,介绍主要构件的计算过程,分析施工要点、施工准备要点、监测要点、通风及照明安全及有限空间作业重难点。结果表明砌体管井保护技术具有施工方便、经济效益良好、提高安全富余度等优点,同时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加强管井的监测,满足通风、照明及有限空间作业等要求。

多功能工程应急监测智能移动平台的可行性研究 下载:86 浏览:503

陈少祥1 陈久照1 张坚1 何钦2 张记峰2 《中国土木工程》 2020年5期

摘要:
随着建设工程体量的日益增加和建设用地的逐步减少,建设项目规模大、环境复杂、风险高的特点日益突出。基于工程事故案例分析,结合工程事故的现场需求,提出了现场调查、区域量测和定点监测3个递进层次的辅助应急抢险监测措施。同时,提出将现有设备与5G、摄影测量、智能传感器等技术和设备进行集成改造的研发思路,以形成多功能工程应急监测智能移动平台,并对其经济性和应用价值进行了讨论。

浅析WSN、RFID技术在我国农业中的应用 下载:68 浏览:402

王亓剑1 赵馀2 章华1 杜雪梅1 何嘉凯1 《国际科技论坛》 2020年1期

摘要:
WSN、RFID技术即物联网关键技术。可以在复杂环境中使用,由于其巨大的应用前景而备受关注。我国为农业大国,本文主要介绍WSN、RFID技术及其在我国农业中的应用,以期望WSN、RFID技术在我国农业信息化中更多的推广和应用。

高支模自动化安全监测系统的研究 下载:86 浏览:502

杨勇 《中国土木工程》 2020年5期

摘要:
在工程建设中高支模坍塌事故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和突发性,容易造成群死群伤和巨大的财产损失。基于远程传感技术的高支模自动化安全监测系统,可实现高频自动测量,在施工过程中实时对高支模的变形进行监测,可有效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但该技术尚存在痛点,亟需解决。结合高支模施工安全监测实例,就系统存在的痛点进行分析,探究高支模自动化安全监测系统改进的可行性。

基于ABAQUS的旁孔透射法数值分析 下载:86 浏览:501

郑文贞 《中国土木工程》 2020年3期

摘要:
研究致力于采用无损检测方法解决既有建筑桩基检测过程中桩长识别以及缺陷段判定的问题。在简要介绍旁孔透射法后,对该方法采用了三维有限元数值分析进行论证,建立了三维完整桩-地基土模型及三维缺陷桩-地基土模型,并施加脉冲荷载进行动力时程分析,得到了桩侧一定距离处旁孔内的压缩波信号,并对压缩波到达时间、幅值、深度、桩长等信息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旁孔透射法能够克服上部结构对桩基检测的影响,方法可靠,值得推广。

某银行办公楼主体结构安全性鉴定及改造加固设计 下载:86 浏览:509

安贵仓 唐晓琳 魏常宝 杨士豹 刘恒镇 《中国土木工程》 2020年2期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部分既有建筑的规模和功能已不能满足新的使用要求,急需处理。对于因建造地段限制和文化因素等影响而不能拆除新建的建筑,需要进行维修改造和现代化改造。对此类建筑首先进行主体结构安全性鉴定,再根据鉴定结果,结合业主的使用要求进行改造设计,而后在改造设计的基础上结合鉴定结果进行加固设计。通过改造与加固设计,使得改造的既有建筑继续发挥余热,减少浪费。

某地铁车站基坑围护结构变形过大的实测与计算分析 下载:86 浏览:500

苏卜坤1 姜燕2,3 孙树楷4 刘清华4 《中国土木工程》 2020年2期

摘要:
对于围护结构出现变形过大、报警情况的地铁车站基坑,安全余量和危险程度通常不易定量判断,针对此种情况,对广州某地铁基坑位移报警工况进行了全过程数值反演计算,采取墙背土压力随开挖过程而变化的增量法,利用监测结果反演了计算参数并进行了验证,利用验证后的参数进行计算,得到了正常和报警等不同工况下的内力和变形,得到一些围护结构变形过大时的变形特征和规律,可以对工程的危险情况进行定量判断,取得了常规方法不能达到的较好效果,对类似设计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快速修补材料的研究 下载:86 浏览:495

韩亚芳1,2 曾平安3 陈照威3 吴迪2 陈林聪2 《中国土木工程》 2020年2期

摘要:
针对目前水泥混凝土裂缝修补技术存在的养护时间长、渗透性差、粘接性差、耐久性差等问题,文中通过添加合适的增韧剂、稀释剂针对性地改进环氧树脂裂缝修补材料的韧性和渗透性能,并对研制的裂缝修补材料测试其固化收缩率、力学性能、耐老化性能和工程应用跟踪。结果表明,裂缝修补材料的固化收缩率稳定在2.08%,抗压强度达到59 MPa,抗折强度达到16.8MPa,经过多次湿热循环、冷热循环后,粘接强度仍在2 MPa以上,且破坏形式为混凝土破坏。

HLW玻璃固化体组成及放射性核素分析研究进展 下载:65 浏览:403

束玉珍 《国际科技论坛》 2019年6期

摘要:
高放废物(HLW)玻璃固化体化学组成及放射性核素分析对其质量控制和产品稳定性判断具有重要参考依据,本文对国外HLW玻璃固化体离线及在线分析进行了简述,以期为我国玻璃固化体的分析提供参考。

河北省南部电网“3.18”风机切出事件对电网影响的仿真分析 下载:31 浏览:327

刘翔宇1 李铁成1 李晓明1 王一峰2 李晓军1 《中国电力技术》 2020年12期

摘要:
风机存在超速切机保护,大规模风机超速切机将对电网产生较大冲击,影响电网安全运行。对河北省南部电网"3.18"风机大规模脱网事件进行回顾,通过仿真方式分析该事件对河北省南部电网的电压和频率影响,计算河北省南部电网50%和100%风机瞬时切出情况下,系统的电压和频率波动,根据仿真结果给出大规模风机的并网运行建议及安全防范措施,对保障电网安全运行和提升新能源消纳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智能电能表检定误差数据稽查分析 下载:29 浏览:318

赵佩1 苏良立2 张琪3 陶鹏1 李兵1 孙勇强1 《中国电力技术》 2020年11期

摘要:
根据智能电能表检定相关企业标准和国家标准中的规范要求,通过对比分析,提出智能电能表检定误差数据存在的负载电流混用、修约值不符合规定等数据规范问题和数据缺失、检定误差超差等造成的数据质量问题的稽查分析方法,分析问题原因并提出优化建议,为规范计量检定数据标准化、促进计量专业管理精益化以及实现营销大数据分析便利化奠定基础。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余热锅炉吹管工艺优化 下载:29 浏览:316

赵晓光 周若明 王天龙 张波 2020年11期

摘要:
为提高余热锅炉吹管效率、增加吹管工作安全性,提出了一种稳压法和降压法相结合的吹管工艺,该工艺优化了吹管临时系统安装布置,保证了管路吹扫效果,提高了吹管效率;采取提高高压汽包水温,保持高压汽包水位,加强高压蒸发器定排,降低高压汽包升压速率等相应控制措施,解决了冷态启动时锅炉高压汽包上下壁温差超限的问题;采取先降压再进行吹扫的措施,解决了使用螺栓法兰连接固定的插入式靶板器造成的高压汽包升压超限的问题。打靶验收结果表明,锅炉蒸汽系统实际吹扫质量优良,吹管过程安全高效,相关经验可供后续同类机组借鉴。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标准体系研究 下载:28 浏览:49

刘惠颖1 李井泉2 《中国电力技术》 2020年11期

摘要:
针对我国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形势,阐述了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发展现状,深入全面的列出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标准体系框架、内容及特点的变化,并根据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标准的通用要求,展望了基于该标准的网络安全体系架构的建设及发展前景。

河北省南部电网分元件网损分析及降损措施 下载:25 浏览:318

杜晓东 李晓军 胡文平 张蕊 杨少波 董靓媛 《中国电力技术》 2020年11期

摘要:
以2019年某月电量采集数据为基础,梳理目前河北省南部电网线损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对35kV至1 000kV各电压等级的元件损耗水平进行了分析。从变压器线损、线路线损、变电站损耗及母线平衡4个方面,深入分析各类设备损耗情况,并基于分析结果,定性得出设备损耗率变化及分布规律,对设备的高损原因进行归类并给出相应的降损措施及建议。

配电网自动化在电网建设运行中的应用问题分析及对策 下载:30 浏览:307

靳一林 《中国电力技术》 2020年10期

摘要:
分析配电网自动化在建设及运行过程存在的问题,并从设备布点、模式选择、运维管理以及人员培养4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进一步提高配电网可靠性,减少故障的隔离时间并实现快速复电,为配电网自动化更好的发挥作用提供依据。

复配组分对复合型发泡剂性能的影响研究 下载:67 浏览:488

陈耿 陈培鑫 李建新 林春 《中国土木工程》 2019年9期

摘要:
分别以十二烷基硫酸二乙醇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羧酸钠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为发泡组分,以月桂醇、硅树脂聚醚乳液、聚丙烯酰胺为稳泡组分研究复配组分对复合型发泡剂性能的影响,并得到各自最佳复配浓度。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