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C/C复合材料陶瓷功能涂层研究进展 下载:92 浏览:472

阮强 李瑞珍 薛朋飞 孙建涛 解惠贞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20年9期

摘要:
C/C复合材料具有低密度、高比强、高比模、低膨胀系数等诸多优异的性能,是最为理想的高温结构材料,但在673K以上的高温有氧环境下会快速氧化,严重制约其应用。功能涂层技术是C/C复合材料高温防护最有效的方法。本文对陶瓷功能涂层体系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了C/C复合材料陶瓷功能涂层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进一步开展功能涂层技术研究的建议。

基于容差分析的转动机构装配方法研究 下载:62 浏览:339

王现冲 杨涛 冀巍 冯利明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20年9期

摘要:
在实际工程中,受加工、装配以及工作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通常存在一定的误差,为了减少误差带来的不确定性,针对转动机构的产品特征,分析了容差设计与设计、工艺、制造、装配等精密机械研制过程之间的联系,提出了适合机构产品的装配方法,总结出装配过程中调整法及修配法的计算步骤。针对天线转动机构驱动部件进行容差分析,利用装配调整法设计调整方案。

逆向装配工艺方法在航天器机构装配中的应用 下载:33 浏览:362

戴广永 冯利明 李晓峰 孟庆昕 焦云雷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20年9期

摘要:
着陆器转移机构是实现巡视探测器从着陆器向月面转移的重要机构。介绍了在转移机构总装过程中,通过采用逆向装配的工艺方法解决了产品结构设计复杂、装配操作难度大、装配精度不易保证等问题,实现了转移机构的精密装配,保证了装配关键环节的质量,积累了丰富的装配经验,形成了稳定成熟的装配装调方法。

非分散红外法测定增压输送管路表面残留油脂含量 下载:96 浏览:489

武英英 许恒庭 陈莉 吴宏 刘维丽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20年9期

摘要:
建立了以非分散红外法测定水中油类物质方法为依据,结合增压输送管路实际特征,测定增压输送管路表面残留油脂含量的方法,并研究了其可行性。用脱脂棉球蘸取萃取剂六氯四氟丁烷擦拭增压输送管路表面,挤出样液至容量瓶中,后定容至50ml,以浓度为200mg/L的B重油标液做量程校准溶液,六氯四氟丁烷萃取剂做零点校准溶液,测试样品,根据测试结果评价产品表面清洁度,并在测试后用氧化铝、活性炭回收萃取剂,减少对环境负担。测得该方法检出限为0.04mg/L,测得空白加标回收率为85.6%~95.8%,试验结果验证了本方法的可行性。

典型板材中间框缺口切钻样板模块化结构设计与应用 下载:20 浏览:188

单超 马瑞娜 唐晓梅 于婧郝 丁戴钦 刘冬梅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20年8期

摘要:
为适应某型号卫星整流罩中状态多变的部段壳体结构和满足快速制造需求,针对其部段中的主要环向支撑中间框所使用的桁条缺口切钻模线样板,进行了工艺改进研究。通过传统模线样板与结构化非标组件的结合,实现中间框缺口切钻模线样板的模块化结构设计与应用。结果表明:该中间框缺口切钻样板模块化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产品质量,保证了产品在不同状态下的快速制造需求,降低了劳动强度;同时大幅降低了该类样板的研发、制造、运输和存放的成本,也大幅缩减了此类样板的整体尺寸,节约了存放空间。该类切钻样板为其它型号部段壳体中间框缺口切钻样板的设计与应用提供了技术参考,并在后续设计和应用过程中总结、积累经验,归类和完善此类样板的设计模块,推动并逐步实现中框缺口切钻样板的可产品化设计与应用。

GH4169-电铸镍异种金属搭接接头电子束焊接工艺研究 下载:33 浏览:251

刘敏 张丽娜 马丽翠 王彦超 曹辉辉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20年8期

摘要:
结合型号产品焊接要求开展了限定下层进入熔深的GH4169与电铸镍搭接电子束焊接工艺试验,进行了接头显微组织分析及断口检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搭接间隙对焊缝横截面形貌及下层进入熔深有直接影响,当装配间隙大于0.7mm时,无法形成连续搭接焊缝;增加焊接热输入可增大下层进入熔深,束斑扫描功能有效增加了焊缝宽度及搭接面焊缝熔宽;GH4169与电铸镍搭接接头断口呈现韧窝形貌,为韧性断裂。

自动化焊接技术在中厚钢环缝焊接中的应用 下载:11 浏览:158

张国军 李国均 邱凯 安志恒 江晨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20年8期

摘要:
简述了产品的结构特点、技术要求,分析了材料焊接性及生产局限性,针对关键工序,提出了自动P-TIG的工艺方法,从工艺参数、力学性能、氩气变化等方面进行了产品焊接试验,确定了合适的工艺参数,批量生产表明,该工艺方案完全适合于产品的生产。

运载火箭测试厂房工艺布局设计 下载:43 浏览:244

王秀芝 黄小春 肖冉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20年7期

摘要:
针对运载火箭测试厂房承担的任务,分析了厂房主要工艺技术指标和总体工艺布局方案。考虑合理利用厂房空间和提高生产效率两个因素,重点分析了前后端测试间和设备存储间等基本功能间的工艺布局,并给出电源接口、气源接口、等电位端子及地下电缆通道的技术指标、工艺布局方法和注意事项。

基于3DCS的某型号导弹舱段装配容差分析 下载:20 浏览:167

王鑫1 李兆宇2 王亮3 李小强1 孟庆阔1 金朝海1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20年7期

摘要:
针对目前导弹零部件容差设计主要依赖经验,实际装配时极易发生干涉的问题,以某型号导弹舱段为例,基于3DCS软件开展了其装配容差分析与优化研究。首先在掌握实际装配工艺的基础上,简化建立了其尺寸链方程;然后基于3DCS软件建立了其装配过程容差分析模型,找出并改进了其设计的不合理处,避免了实际装配出现问题。

航天产品精益并行制造方案探讨 下载:42 浏览:252

李曙光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20年7期

摘要:
针对航天运载器高可靠、制造高质量及高效率的要求,结合相关结构产品研制认知,基于现代制造工程精益制造、并行工程思想并不拘泥于其形式,对产品精益并行制造方案内涵进行了分析,并围绕产品研制总体工艺要求、材料工艺、关键产品工艺、专用工艺装备、可制造性、产品检测、工艺规范化与标准化等主要要求进行了探讨,有助于面向不同特点产品,系统权衡研究制定适宜的产品制造方案。

基于模型分析研究航天制造需求链管理 下载:55 浏览:242

崔鑫 葛佳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20年7期

摘要:
航天制造符合需求链管理的需求驱动原理,将航天制造与需求链管理相结合,形成航天制造需求链管理,是航天制造的发展趋势。通过建立面向对象的Petri网集成模型,分析和探索航天制造需求链管理,提出其发展的要点和对航天制造带来的影响。通过信息共享、协同制造、供需平衡、动态响应达到理想状态的航天制造需求链管理,最终通过高效的制造链运作提升航天制造整体竞争力。

镍基焊条合金元素对LNG储罐焊缝强度和塑性的影响 下载:92 浏览:461

董建涛1 王帅2 武钰栋2 李洋2 相茜3 赵硕1 罗震2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20年6期

摘要:
针对国产9Ni钢镍基焊材熔敷金属强度和塑性不能同时达标问题,采用机器学习方法分析了Nb、Cr、Fe、Mn等合金元素与镍基焊材熔敷金属塑性和强度的相关性;又采用决策树模型研究了合金元素的浓度对镍基焊材熔敷金属塑性和强度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Nb元素在一定含量内可以提高熔敷金属的强度和塑性;Cr元素对熔敷金属的塑性有明显的提高作用。

TC11钛合金电子束熔丝增材复合制造工艺研究 下载:61 浏览:281

王宁宁 韩冬 吴军 高世凯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20年6期

摘要:
对电子束增材制造技术成形TC11钛合金工艺进行研究,探索"增材+锻造"复合制造大型钛合金构件的更优工艺。使用改造设备开展正交试验,优化工艺。结果表明:束流20mA,运动速度180mm/min,送丝速度15mm/s,椭圆扫描模式下获得熔覆层表观形貌良好,此时成形件的强度比锻件标准高,增材金属塑性略低于锻件标准,结合处金属塑性略高于锻件标准。两处试样的拉伸断裂方式均为韧性断裂。

劣弧圆柱面上向心圆周孔的加工 下载:21 浏览:228

马建斌 张刚 戴广永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20年6期

摘要:
航天小批量生产中劣弧圆柱面上向心圆周孔的生产加工存在准备时间长,孔位精度不易保证,检测结果随机误差大的问题。以角盒产品为例,分析了零件的结构特点和加工难点,介绍了劣弧圆柱面镗孔的装夹定位方法和镗孔刀位点的坐标计算方法,最后提出角盒产品劣弧圆柱面上孔位精度的检验方法。采用误差分析原理对检测数据分析,孔位测量数据符合3σ准则,使用该工艺方法加工的孔位精度能满足零件设计指标要求。

半盲孔及盲孔液压缸内壁无划痕光整加工技术研究 下载:20 浏览:218

吴珂珂1 王威2 吴洪喜3 艾敏2 李腾2 申林飞2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20年6期

摘要:
针对典型半盲孔及盲孔液压缸内壁切削光整加工划痕难以避免问题,通过分析减材加工切削光整加工技术的不足,采取粗磨或精镗加精车建立光整加工基准、超声滚压光整强化加工缸筒内壁等工艺措施,实现了半盲孔及盲孔液压缸构件内壁的无划痕光整加工,对机械构件半盲孔及盲孔内壁的无划痕光整加工起到了指导及借鉴作用。

铆钉方向对Φ4mm 2A10铆钉铆接性能的影响 下载:68 浏览:298

万书会 王镇 吴贇 张遵生 于晓蕾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20年5期

摘要:
铆钉装配方向是运载火箭舱段产品受力及变形的影响因素之一,本文以Φ4mm2A10铆钉为研究对象,基于ABAQUS软件模拟,分析了两种不同铆钉装配方向对结构件铆接性能的影响机理。分析结果表明:铆钉采用电磁铆接过程中,铆钉头朝向薄结构件一侧装配有利于钉杆的均匀膨胀,有益于提高运载火箭舱段铆接质量。

运载火箭铆接舱体防雨密封技术研究及应用 下载:66 浏览:305

张柳锋 梁莹 王业伟 方新宇 叶顺坚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20年5期

摘要:
针对某型号运载火箭的防雨密封要求,研究了一种兼顾防雨密封效果和施工周期的防雨密封技术,主要在铆钉连接处、螺钉连接处和舱体外表面搭接缝隙处实施防雨密封措施。将此防雨密封技术应用于实际铆接舱体,产品经过淋雨试验考核,舱体内表面未出现漏雨漏水等情况,验证了此防雨密封工艺的有效性,目前该技术已应用于该运载火箭铆接舱体的生产。

基于SolidThinking的电机安装座结构优化设计 下载:16 浏览:230

钱志鹏 邙晓斌 龙澄 李贝贝 杨永键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20年5期

摘要:
以K/V双频段抛物面扫描天线的电机支架为设计对象,利用SolidThinkingInspire软件对支架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优化前后的结构进行仿真计算,验证其刚度性能。通过仿真结果,验证了优化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不仅提高了产品机械性能,而且缩短了设计周期。

基于三坐标测量机的曲面轮廓度坐标测量技术 下载:49 浏览:248

欧阳婷婷 刘延平 彭江涛 宁丽霞 韩晋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20年5期

摘要:
针对采用三坐标测量机测量曲面轮廓度问题,分析两件航天产品工装在有基准约束、无基准约束条件下的轮廓度测量方法差异。不完全基准约束的曲面轮廓度测量,测量点与被测件理论模型只能在公差带未被约束方向最佳拟合;完全基准约束曲面轮廓度测量,应按照被测曲面的设计基准建立测量坐标系,且不应对测量点与被测件理论模型最佳拟合;无基准约束曲面轮廓度测量,应对测量点与被测件理论模型六自由度无约束最佳拟合;不同的测量坐标系建立方法对无基准约束的曲面轮廓度的实测值无影响。

碳纤维基底真空沉积膜层的设计研究 下载:90 浏览:441

翁艺航1 史耀强2 赵志杰1 邙晓斌1 侯俊1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20年4期

摘要:
天线反射器是卫星有效载荷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实现对地探测、反映产品探测灵敏度的关键部件。为保证碳纤维基底天线反射器在轨工作精度,同时满足特定的热控属性、电属性需求,提出采用真空沉积法在碳纤维基底表面镀制粘结膜层(Ni Cr)、反射膜层(Al)、保护膜层(SiO2)的膜层设计方法。通过在试片上镀制膜层并测试,验证碳纤维基底真空沉积膜层的可行性。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