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采动影响下煤层底板破坏特征试验 下载:51 浏览:367

任晓东1 张伟光2 《煤炭技术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针对上层煤采动条件下煤层底板破坏这一实际问题,采用数值模拟试验和相似材料试验的方法对工作面不同推进距离底板破坏特征进行研究,确定了采动条件下底板的破坏特征与工作面推进距离之间的关系,可为近距离煤层下层煤开采回采巷道布置、支护及顶板管理方案的确定提供指导。

室内定位信号强度—距离关系模型构建与分析 下载:92 浏览:503

姚锦一1 卞维刚1 任雯婷1 王开锋2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18年2期

摘要:
室内定位的关键技术之一在于室内距离的精确确定。基于WiFi信号强度确定室内距离的技术主要是利用WiFi信号在传播路径中发生衰减的原理实现位置推算。根据室内WiFi信号强度随距离变化这一物理特性,基于对数-距离模型,通过对实测信号强度(RSSI)与距离进行拟合,构建了基于信号强度—距离的室内定位多项式模型,并对其进行精度评定,实现了模型的优化,提高了信号强度转化距离的精确度。结果表明,采用对数-距离模型和对数拟合模型计算距离与真实距离的平均偏差为0.73m和0.56m,新设计的信号强度-距离多项式模型解算结果平均偏差为0.26m,优于之前两种模型,可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多条大口径管道穿越同一通道的方案设计 下载:67 浏览:466

潘月宇 《石油科学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长输管道河流及困难段的大中型穿跨越方案的确定受周边环境、当地规划、水文条件、地质条件、工程投资、施工工期等诸多因素影响。结合甬台温天然气输气管道工程瓯江路段穿越工程,从管道穿越路由、穿越方案的选择加以分析,在工程设计中对大口径、多条管道在同一个通道的穿越设计进行了探索与尝试,在施工过程中应用了对穿施工工艺,并使用了精确的控向系统,确保了瓯江路段穿越方案的成功实施,为该类型穿越方案的设计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大管径长距离深水海底管道预调试新技术 下载:77 浏览:462

戚晓宁1 张玉勇2 石磊1 陈晓彦2 《石油科学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深水海底管道作为深水油气田的关键设备,完成铺设后的首要任务就是预调试。以我国南海某深水气田开发项目的一条新建长约80 km的D 559 mm海底管道为例,介绍了水下预调试模块及其工作原理;介绍了深水海底管道的预充水、充水和水下压力测试的工作流程;详细阐述了通过使用一种新型的水下清管列车,对深水海底管道进行清管和测径的工艺流程。在预调试过程中,通过使用水下收发球筒和水下预调试模块注入海水和化学药剂,通过参数控制,可以顺利完成对深水管道的清管、测径和打压工作,与以往使用水面平台或支持船舶方式进行施工相比,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

长距离输水大型污水提升泵站设计探讨 下载:52 浏览:366

吕开雷1 曹彦龙1 蒲英2 程晶1 陈紫君1 《环境科学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南充西河两侧污水中途提升泵站具有输水距离长、规模大、管线情况复杂等特点。在介绍工程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综合考虑静/动态投资、工程施工难度、设施的运行维护等因素分析确定了长距离输水管线布置方案,探讨了大型污水中途提升泵站改扩建设计思路及注意事项。实践证明,泵站运行情况稳定,基本达到设计效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长距离输水大型污水提升泵站设计探讨 下载:66 浏览:378

吕开雷1 曹彦龙1 蒲英2 程晶1 陈紫君1 《环境科学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南充西河两侧污水中途提升泵站具有输水距离长、规模大、管线情况复杂等特点。在介绍工程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综合考虑静/动态投资、工程施工难度、设施的运行维护等因素分析确定了长距离输水管线布置方案,探讨了大型污水中途提升泵站改扩建设计思路及注意事项。实践证明,泵站运行情况稳定,基本达到设计效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到二元几何元素距离的和(差)积(商)为定值的点的轨迹 下载:64 浏览:353

黄保军 《数学应用》 2018年8期

摘要:
利用解析的方法,同时结合几何直观,对到二元几何元素(点、直线或平面)距离之和、差、商为常数的点的轨迹的方程与形状,进行了详细探讨,所得结果完善了轨迹问题的有关结论,填补了解决该类问题的空白.

基于时间卷积网络分位数回归的短期负荷概率密度预测方法 下载:83 浏览:427

庞昊1 高金峰1 杜耀恒2 《电网技术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为了获得电力系统短期负荷的概率性信息,将分位数回归理论与深度学习算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间卷积网络分位数回归的概率密度预测方法。首先利用距离相关系数衡量不同天气因素与短期负荷的相关性强弱,以此确定输入数据集合;其次通过融合注意力机制的时间卷积网络分位数回归算法预测不同分位数条件下的负荷值;最后利用核密度估计得到待测负荷的概率密度分布。采用中国华东某地的历史负荷数据验证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细致刻画待测负荷的概率密度分布,其众数和中位数对预测负荷实际值具有参考意义。

文化距离对海外市场入境中国游的影响——基于不同旅游市场的分类检验 下载:76 浏览:470

王公为 《地理研究进展》 2019年2期

摘要:
基于扩展的重力模型,运用中囯入境旅游19个主要客源国2001~2015年的面板数据,在不同来源、不同动机的入境旅游市场分布的背景下,探索文化距离对海外市场入境中国游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从总体上看,文化距离与海外市场入境中国游之间呈现出倒"U"形的非线性关系,既有促进效应,亦有阻碍效应。(2)在区分来源的检验中,文化距离与来自亚洲的入境旅游之间仍呈现出倒"U"形关系,但对于亚洲外的入境旅游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阻碍效应。(3)在区分动机的检验中,文化距离与观光休闲和务工型入境旅游之间均呈现出倒"U"形关系,但对商务会议型入境旅游的影响不显著。

众创空间集聚的连续距离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42 浏览:398

陈锦其1,2 徐蔼婷1 李金昌3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19年4期

摘要:
基于253家浙江省众创空间的微观数据,文章在运用连续距离的测度方法测算众创空间集聚水平的基础上,采用零膨胀负二项回归等方法实证分析众创空间集聚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众创空间的地理分布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主要分布在杭州和宁波市辖区,选址具有明显的集聚特征。回归结果显示,区域创新能力和生态环境均对众创空间的地理集聚具有促进作用,但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替代效应;尽管不能直接促进众创空间的集聚,政策引导与创新能力之间具有较显著的互补效应。据此,文章从培育创新能力和优化创新激励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道德解脱与归因:企业非伦理行为面前员工为何保持沉默? 下载:67 浏览:443

蔡双立 高阳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19年3期

摘要:
面对企业非伦理行为,员工有时候为何选择沉默,这是近年来学者比较关注的问题。文章聚焦于自利型伦理氛围这一特定情境,采用跨层次研究方法,探索道德解脱在不同归因情况下对员工沉默的影响。研究发现,面对企业的非伦理问题,道德解脱(归己因)在自利型伦理氛围与员工沉默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道德解脱(归他因)在自利型伦理氛围与员工沉默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权力距离在道德解脱与员工沉默之间起到负向调节作用。研究表明,员工面对企业的非伦理问题是否选择沉默,主要取决于企业的自利型伦理氛围和个体道德解脱的意义建构。文章对于揭示企业非伦理行为下员工沉默选择问题具有理论和现实价值。

高铁开通降低审计延迟的效果及机制研究 下载:88 浏览:492

蔡春1 黄昊1 赵玲2 《会计研究杂志》 2019年9期

摘要:
审计作为一项复杂的、高度依赖职业判断的活动,需要获取充分、适当的信息以支撑审计报告。但这些信息大多是不可被简单记录、存储的,而是要求审计师亲临现场调研、面对面交谈才能获得,这使得交通发展对审计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从新经济地理学的视角出发,探讨了高铁通车改变地理距离的时空约束后对审计延迟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高铁通车后审计延迟显著降低,并且这种效果在事务所与被审单位之间高铁运行时长小于6小时、两地空间距离小于1500km以及被审单位信息透明度较低的情况下更为明显。在被审单位信息透明度较低,审计师从其他途径获取信息不足时,更有可能需要多次前往被审单位所在地进行调研、考察,此时交通的便利程度对审计工作的影响也更为重要。从空间距离和运行时长来看,高铁开通带来"软信息"的溢出效应主要体现在中短距离中。本文为新经济地理学和审计学科的交叉研究提供了一种有益的参考。

供应商创新能力有利于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吗?——基于技术距离视角的实证研究 下载:56 浏览:450

于茂荐1 孙元欣2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18年11期

摘要:
供应商是企业创新的重要来源。然而,供应商创新能力差异化是否影响了企业利用式和探索式创新能力呢?并且,上述影响是否随着双方技术距离变化而发生改变呢?基于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文章研究了供应商创新能力和技术距离对于企业不同类型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创新能力强的供应商合作可以显著提升企业利用式创新能力,但抑制了企业探索式创新能力。企业供应商间技术距离和企业探索式创新能力正相关,和企业利用式创新能力负相关。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技术距离负向调节了供应商创新能力和企业利用式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随着技术距离的增加,技术距离将逐渐削弱并最终逆转供应商创新能力对于企业利用式创新能力的正面影响;技术距离正向调节了供应商创新能力和企业探索式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技术距离较大时,供应商创新能力和企业探索式创新能力正相关。技术距离较小时,供应商创新能力和企业探索式创新能力负相关。文章深化了现有理论对供应商知识整合的认识,为企业通过供应商协作提升自身创新能力提供了有益启示。

一种采用等效传输阻抗法的新型电气距离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下载:83 浏览:508

鲍海 房国俊 《电网技术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电气距离是无功电压分区控制的基础。现在广泛应用的电气距离计算方法是灵敏度法,但是该方法缺乏空间位置关系的概念且计算结果不准确,难以令人信服。针对以上缺点,文章从阻抗角度提出了一种新的电气距离计算方法,即等效传输阻抗法。该方法以潮流追踪为基础,在构建广义支路求取等效传输阻抗的基础上,取其模定义为电气距离。该电气距离通过等效传输阻抗反映两个功率量间的联系紧密程度,符合"电气"的概念;也满足对称性,即功率量A到功率量B的距离等于功率量B到功率量A的距离,符合"距离"的概念。将该电气距离计算方法应用于IEEE9节点系统分区,并与灵敏度法分区结果相比较,可知该方法更能适应系统的动态变化,得到更准确、合理的分区方案。

结合小波分析和改进型DTW距离的配电网电压暂降源辨识方法 下载:93 浏览:481

储佳伟1 袁晓冬2 陈兵2 王旭冲1 邱海峰1 顾伟1 《电网技术研究》 2018年8期

摘要:
该文提出了一种结合小波分析和改进型动态时间规整(dynamic time warping,DTW)距离的配电网电压暂降源辨识方法。首先分析各类电压暂降源及其经不同类型变压器传递后的相应电压波形特征,并根据其隶属关系通过波形数据挖掘和序列相似匹配构建完备的波形数据库。通过小波变换对实测电压暂降波形进行多尺度分解实现时间数据的降维,同时给出波形库序列的DTW边限距离及其在小波变换域的查询计算方法,实现电压暂降源的快速识别。基于实际的电力园区网架结构搭建仿真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述方法能迅速而准确地辨识各类电压暂降源,为电压暂降的有效监测和快速治理提供有力的参考。

基于局部电压稳定指标及复杂网络理论的无功电压分区方法 下载:90 浏览:486

刘文通 舒勤 钟俊 李欣然 《电网技术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提出了一种局部电压稳定指标与复杂网络理论相结合的无功电压分区方法。首先根据局部电压稳定指标定义了新的电气距离,利用层次聚类分析方法构建分区负荷内层;再以基于边介数的社区发现方法对复杂网络理论构建的无功传输网络拓扑图进行分区,构建分区外层;最后,以相应的划分原则进行图层叠加,实现电网分区。算例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雷达探测威力图估算方法研究 下载:61 浏览:435

饶艳 《计算机研究与应用》 2019年7期

摘要:
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战争已逐渐演化为"陆、海、空、天、电磁"五维一体的联合作战,复杂的电磁环境已经渗透到战场预警侦查、指挥控制、协同作战等方面。而雷达作为其中重要的作战单元,研究雷达的探测范围,分析雷达距离方程、雷达威力图估算模型,对电磁环境的仿真及工程实现具有指导意义。

用于门控组件的高精度低抖动同步技术 下载:33 浏览:213

伍伟 方盛 江迟晨 刘德林 《光电子进展》 2019年3期

摘要:
根据距离选通微光ICCD组件及水下高速成像组件中对于门控电路的需求,本文解决了在外触发模式下,系统输出脉冲与外触发之间的同步效果差与抖动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FPGA精细调节单元IODELAY的高精度低抖动的同步脉冲控制技术。此单元具有受温度影响小、时间分辨率高的优势,充分满足了组件中像管对于门控时间精度与抖动的要求,此技术在各类门控组件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直升机红外辐射强度简化算法及对探测距离的影响分析 下载:93 浏览:472

王冰 张岩岫 高穹曲 卫东 《光电子进展》 2018年6期

摘要:
分析了蒙皮、发动机排气系统等主要辐射源的红外辐射特性,结合红外辐射理论、实测数据以及经验公式,建立了某型直升机红外辐射强度简化算法,分析了不同观测角度下机体不同部位对红外辐射的贡献值,得到了3~5μm、8~14μm波段红外辐射强度全向分布曲线,验证了计算模型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直升机红外辐射具有很强的方向性,其辐射强度与观测角度有很大关系,迎头方向辐射最小,机体侧后方的辐射最强,且长波辐射强度要强于中波辐射;长波辐射主要来自于蒙皮自身辐射,不低于总体辐射的70%;中波波段辐射主要来自于发动机排气管部分,且在机体侧后方辐射最大。最后,利用计算结果仿真分析了不同角度袭来的目标对探测距离的影响。对于迎头袭来的目标的探测距离最小,对于机体侧后方约110°方位的探测距离最大。研究对直升机红外辐射探测系统探测距离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

基于SIFT的改进人脸识别算法 下载:69 浏览:481

陈新义 《计算机研究与应用》 2018年11期

摘要:
SIFT算法对发生旋转、平移、仿射变换后的图像匹配具有很好的效果,同时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鲁棒性。由于快速EMD距离相比欧氏距离在计算特征直方图匹配时更加准确,提出结合快速EMD距离与SIFT的人脸识别算法,改进原有算法的匹配策略,使用快速EMD距离代替欧氏距离计算特征点间的相似性。在YALE人脸库上的实验表明,改进的人脸识别算法比原有算法具有更高的识别率并且对人脸图像的旋转、遮挡、一定程度的仿射变换等复杂情况下有更好的鲁棒性。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