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建筑工人对安全标识认知的评价研究 下载:62 浏览:362

王旭东 张建设 石世英 苑东亮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9年9期

摘要:
为了研究建筑工人对安全标识的认知情况,基于认知心理学和C-HIP模型识别出安全标识认知的4阶段:注意阶段、识记阶段、判断阶段和选择阶段,并进一步细分研究指标对某项目386名建筑工人进行调查研究,通过SPSS19.0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Mann-Whitney U二样本检验、Kruskal-Wallis多样本检验。结果表明:识记阶段和选择阶段均值最低,注意阶段的标识位置指标标准差最大,不同工种、工龄、事故经历及安全培训在安全标识的认知方面具有显著差异,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和地域的建筑工人在对安全标识的认知程度并无明显差异。为企业提高工人对安全标识的认知水平和最大化发挥安全标识有效性提供了思路与方法。

基于多分类Logistic的旧工业建筑再生模式选择分析 下载:56 浏览:363

李慧民 段品生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9年8期

摘要:
为确保旧工业建筑再生利用项目再生模式的合理性,对其再生模式选择进行分析。通过实地调研及文献分析,从政策、建筑、交通、环境、历史5个方面汇总得出13个影响旧工业建筑再生模式选择的因素,基于多分类Logistic理论建立旧工业建筑再生模式选择模型,并以南昌市74栋已再生利用的旧工业建筑的样本数据为基础进行实证分析,得到再生为居住建筑和工业遗址的建筑本体特点以及影响南昌市旧工业建筑模式选择的主要因素,可为旧工业建筑再生模式选择提供理论支持。

影响DCS系统信号稳定的问题探讨及对策 下载:52 浏览:361

马孝贵 《中国仪器》 2020年1期

摘要:
针对某公司由于离心压缩机组本特利3500轴位移及轴振动信号受干扰,造成离心压缩机组停车;西门子PCS7-400DCS控制系统重要模拟量信号受干扰,造成净化和合成工段非正常停车两起事件,分析了西门子PCS7-400DCS系统干扰信号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离心机组3500轴振动位移监测系统与西门子PCS7-400DCS控制系统信号稳定运行的对策并予以实施。

组织氛围对EPC项目内知识转移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下载:53 浏览:361

曹如月 郝生跃 王松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9年6期

摘要:
EPC模式在技术复杂的大型工程项目中广泛应用。为探究EPC项目组织内组织氛围对知识转移的影响机制,在分析EPC项目内知识转移过程的基础上,引入转移意愿作为中介变量,构建理论模型。开发EPC项目内组织氛围量表并收集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方法,验证组织氛围及转移意愿对知识转移绩效的作用路径。研究结果丰富了工程项目知识管理的理论体系,也为工程建设实践中面临的问题提供了指导建议,从而有助于EPC项目管理水平的提升。

校园导视系统设计研究人与陪伴机器人的近体学交互研究 下载:19 浏览:221

林镇郁 唐林涛 《中国设计》 2020年9期

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了陪伴机器人与人建立陪伴关系的情况,通过实验分析了人和机器人的空间距离对"亲密程度"的影响。在10×10平方米空间里,原型的陪伴机器人和人分别保持1米、0.5米、0.15米的距离进行跟踪;通过跟实验对象的深度访谈,了解人在不同距离上对陪伴机器人的感觉以及心理上与机器人建立的亲密关系。研究发现,在有限空间里人与机器人移动时,空间距离对亲密关系的建立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本文还通过实验探究了机器人的外形、触感等其他非语言元素对人与机器人间亲密关系的影响。

EPC联合体合作关系演化博弈分析 下载:59 浏览:346

王德东 傅宏伟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9年3期

摘要:
EPC联合体合作关系质量对项目目标能否顺利实现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基于演化博弈理论,研究EPC联合体内部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之间合作关系,通过双方收益和成本得出双方合作关系支付矩阵,构建并求解演化博弈理论的复制动态方程及演化稳定策略,并应用Matlab软件对影响EPC联合体合作关系的因素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合作关系长期演化结果可能是均采取"合作"策略,也可能是均采取"不合作"策略;群体采取"合作"策略的比例与额外收益分配及其分配系数、收益实现系数及"不合作"策略损失及其风险系数成正相关,与合作成本和损失分配系数成负相关。针对双方合作困境给出了改善EPC联合体内部各参与方合作关系质量的建议。

基于FG-MCGDM的水利工程施工进度方案优化 下载:60 浏览:347

王仁超 吴松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9年2期

摘要:
针对水利工程施工进度的多准则群决策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模糊灰色多准则决策模型。该模型基于模糊集理论、灰色关联分析和折衷解的理论方法,将各决策属性和决策者权重的语言变量转化为梯形模糊数;采用改进的GRA-VIKOR方法对模糊信息群体决策问题进行求解,并对各决策者的群体效益值和个体遗憾值进行聚合;通过折衷解对施工进度方案进行排序,获得最优方案。该模型有效地避免了信息的扭曲和丢失,确保了决策信息的完备性。通过在某水利工程施工进度方案优选的案例分析与计算,证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基于拉夫堡ConAC模型的建筑业起重机械事故致因分析 下载:60 浏览:370

陈新亮 李珏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9年2期

摘要:
为更好地探索分析建筑业起重机械事故原因,以国家住建部网站获取的2012~2017年起重伤害事故部分调查报告为样本,采用拉夫堡ConAC模型,开展建筑业起重设备事故原因调查和分析。同时运用事故路径网络图进一步分析各层原因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建筑业起重机械事故三大致因分别为:动作行为、监督管理、风险管理;追溯到事故发生的本质原因形成如重物坠落打击伤害类型事故链,为建筑企业安全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决策。

CMF设计在产品设计中的影响与应用 下载:28 浏览:286

陈俊波 张莉 楚鹏 《设计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中国CMF设计领域发展相对于其他国家起步较晚,CMF相关设计部门人员配备也相对较少,这和欧洲、日本、韩国的一些企业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即深入探析CMF设计在产品设计中的影响对设计行业有较大的研究价值。通过CMF设计方法探析CMF在产品设计中的影响与应用。对我国现阶段设计行业而言CMF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与较大的研发设计创新空间。

TCM反应釜温度自动控制设备的设计与实现 下载:53 浏览:429

吉路兵 黄波 张剑 《中国仪器》 2019年11期

摘要:
根据制药企业的需求与特点,设计与开发了基于混合换热方式的TCM反应釜温度自动控制设备,实现了对釜内物料温度的精确控制,提升了结晶颗粒度品质以及产品收率,缓解了药企普遍存在的用工压力,填补了国内空白。

基于Logistic的外来务工人员住房保障意愿影响因素研究——以广州为例 下载:65 浏览:328

钟书文 陈琳 谭建辉 周耀旭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9年1期

摘要:
基于广东省广州市2017年2164名外来务工人员的问卷调查数据,对来穗务工人员的个人特征、居住特征以及住房保障需求意愿等因素进行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月收入、来穗务工年长、留穗计划、住房满意度和住房类型六大因素对其保障意愿影响显著。建议以"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为契机,综合考虑不同类型的外来务工人员住房需求意愿,设计多元化住房保障产品,并规范租赁市场,整治城中村,发展产权式保障房。

基于CiteSpace的Crossfit体能训练研究进展与趋势分析 下载:64 浏览:258

董岩松 《体育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为整体介绍Crossfit体能训练的研究进展与趋势分析,以1999—2019年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文献为例,运用可视化软件对总体文献进行主题词、主要国家科学研究、研究机构研究,同时对部分聚类进行分析。研究表明:2019年是Crossfit研究成果产出的高峰期,美国占据研究成果产出的首要地位,其他国家与之相差甚远;形成了5个较为主要的研究热点。

国产DCS在海南炼化PX装置的应用 下载:57 浏览:343

杨少鹏 周金伦 《中国仪器》 2019年10期

摘要:
基于一期PX项目中和利时控制系统的良好性能表现和稳定长效的运行结果,海南炼化再次选择与和利时进行深入合作,二期100万吨年PX装置DCS系统继续采用和利时MACSV6系统。介绍了和利时DCS系统在海南炼化PX装置上的应用,结果表明国产DCS系统运行安全稳定,完全满足PX装置生产要求。

转型期设计企业适应EPC管理节奏机理研究 下载:57 浏览:352

刘永红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8年11期

摘要:
随着市场资源配置融合趋势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传统设计企业介入EPC管理领域。然而EPC管理流程和运行节奏与传统的设计行业在工作理念、界面、风险划分、利益相关机制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参建各方有必要根据项目的内在需求和发展规律对管理节奏进行调整与适应。通过提炼若干影响EPC管理节奏的要素单元并予以适应性系统分析,围绕项目全生命周期内关键链展开节奏控制,深入探讨了EPC项目节奏管理体系架构设计,节奏管理的涵义、节奏管理界面的基本功能和特征、对节奏管理实施阶段的内在机理进行了剖析,对转型期设计企业的EPC管理具有借鉴价值。

水煤浆气化烧嘴冷却水CO分析问题研究与优化改进 下载:45 浏览:327

朱迎红 朱海祥 《中国仪器》 2019年6期

摘要:
针对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烧嘴冷却水CO分析过程中出现的实际运行问题进行研究,制定措施,从分析仪预处理结构、取样工艺上进行改进,保证了气化装置烧嘴冷却水监测系统的稳定性与准确性。对改进后的实施效果分析总结,为公司水煤浆气化炉中相关分析仪表选型、布置等提供借鉴。

基于LCA的装配式建筑建造全过程的碳排放分析 下载:66 浏览:392

高宇 李政道 张慧 喻博 王家远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8年10期

摘要:
基于预制构件的生产、物流运输、现场安装施工3个阶段资源能源消耗的基础数据,构建了装配式建筑的生命周期评价模型,并运用该模型系统核算了深圳市某装配式建筑的总碳排放量,识别了各个阶段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并对碳排放贡献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生产阶段的碳排放量最大(88%),主要由剪力墙和叠合梁的钢筋消耗引起,是预制构件碳减排的重点阶段,运输阶段的碳排放量次之(11%),施工阶段的碳排放量相对较小(1%)。该结果可以为建筑领域的节能减排提供基础数据,促进装配式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PLC的变频恒压供水系统 下载:48 浏览:377

陈颉 《中国仪器》 2019年5期

摘要:
国内的供水行业系统已经逐渐由传统的人工调控转变为通过自动化控制技术调控的系统模式,自动化控制系统能够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升系统调控的效率,降低设备损耗,满足高楼城市对管网水压的需求。本文研究一个基于S7-200PLC可编程控制器开发的变频恒压供水系统,形成一个闭环负反馈的调控系统,实现供水的稳定需求。

施肥和土层置换对深层土壤秸秆碳固定与残留的影响 下载:86 浏览:483

李小红 王淑颖 程娜 付时丰 李双异 孙良杰 安婷婷 汪景宽 《中国土壤》 2020年11期

摘要:
深层土壤指深度大于20 cm土层的土壤。一般情况下,深层土壤有机碳(SOC)储量占1 m深土体有机碳总储量的一半以上,对土壤碳固定和土壤肥力的发挥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关于深层土壤有机碳的固定机制还不很明确。本研究以沈阳农业大学长期定位试验站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40~60 cm)为研究对象,用土壤添加13C标记秸秆后设置原位(40~60 cm)与土层置换(0~20 cm)的田间培养试验方法,量化秸秆碳对土壤总有机碳的相对贡献率,分析秸秆碳在土壤中的残留动态,明确不同施肥处理和土层置换对秸秆碳在深层土壤中固定的影响,以期为深层土壤有机碳固定和土壤培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整个培养时期(150 d),原位培养SOC中秸秆碳的贡献率(fm)和秸秆碳残留率(Rmaize)平均值分别为32.62%和44.86%,土层置换fm和Rmaize平均值分别为30.23%和40.09%。第150 d与第30 d相比,原位培养fm和Rmaize分别降低4.15%和8.33%,土层置换fm和Rmaize分别降低1.86%和3.36%。无论土层置换与否,不施肥(CK)处理的fm和Rmaize平均值分别高于施肥(N4和M2N2)处理3.83%和3.08%。以上结果表明,深层土壤秸秆碳的固定与残留受施肥和外界环境的影响,不施肥处理有利于秸秆碳在深层土壤的固定。

CMF在医疗产品上的应用及展望 下载:41 浏览:281

张莉 李禹 莹梁爽 《中国设计》 2020年2期

摘要:
探究CMF设计在医疗产品上的应用及发展。对市场上现有的医疗产品进行案例分析,结合用户体验对医疗产品的CMF设计进行分析。把CMF设计更多应用于医疗产品,不断地提升用户体验,是未来医疗产品设计的大方向之一,需要设计师不断地探索CMF设计在医疗产品上的应用。

湘东地区双季稻施用有机肥对土壤镉活性及稻米镉含量的影响 下载:85 浏览:489

薛毅1 盛浩1 黄勇1 欧阳凯1 宋达清2 周清1 张杨珠1 《中国土壤》 2020年11期

摘要:
施有机肥对水稻-土壤体系中镉(Cd)含量及其生物有效性的影响仍不明确。研究选取湘东(长沙、株洲)2个高产双季稻生产样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大田监测施商品有机肥后,双季稻植株Cd含量和土壤Cd、pH的季节动态变化以及双季稻产量变化,探究施用有机肥对双季稻生态系统Cd含量的影响及其调控因素。结果表明,当年施有机肥分别降低早、晚稻糙米Cd含量25.9%~41.1%、28.7%~55.9%,稻草和稻根Cd含量也分别下降14.1%~71.8%和24.0%~43.8%。双季稻植株体内Cd含量的下降可能主要与水稻生育期土壤有效态Cd含量的下降有关。土壤有效态Cd含量以分蘖盛期(13.0%)和孕穗期(12.4%)的降幅最大。土壤有效态Cd含量与土壤pH之间无明显相关性,施有机肥提升株洲点水稻土pH值0.2~0.4个单位,但降低长沙点水稻土pH值0.1~0.4个单位。此外,施有机肥还分别提高早、晚稻产量3.8%~7.1%和5.7%~10.3%,具有实现高产双季稻田稻米降Cd、稻谷增产的效果。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