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谈工业设计与自行车产业升级——以助力单车产品设计为例 下载:68 浏览:430

刘一鸣 唐林涛 《中国设计》 2018年7期

摘要:
中国是人口大国,同样也是自行车生产王国。据自行车市场分析调查报告不完全统计,78%的中国家庭拥有自行车,中国拥有自行车的总数达4.5亿辆。虽有如此大的产品基数,中国内地依旧没有自己的知名自行车品牌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导致自行车产业升级缓慢。文章通过工业设计的角度,阐述自行车产业升级中的产品升级遇到的问题,并通过笔者的自行车设计实践,详细分析工业设计方法对于自行车产品升级的作用。

基于慢生活理念的乡村轻手工产品研究与应用——以池州市醉山野旅游区为例 下载:85 浏览:409

徐彩凤1 钟世禄1 陈利平2 《中国设计》 2018年7期

摘要:
文章以池州市醉山野旅游区为例,在充分探访当地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的特点、分类、分布规律,及其可利用价值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慢生活"理念的阐述和乡村轻手工作品的探索,力求在"快"与"慢"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即在充分接触大自然之后,在心境平和下融合慢生活理念,与大自然进行互动,与亲戚朋友进行互动,以"轻手工"为引子,让游客在参与过程亲身体会"慢生活",暂时遗忘生活与工作中的快节奏,在手工活动中缓解压力、回归生活、展现自我、重塑身心。基于此目的,才决定以此方向的选题进行研究。

不同生物炭制备条件对重金属在秸秆生物炭中存留的影响 下载:84 浏览:492

邓美华1,2 沈菁3 叶国华3 罗双琳2 叶雪珠1 《中国土壤》 2019年4期

摘要:
项目研究了重金属修复基地水稻、玉米、油菜、高粱4种修复材料秸秆的热重反应,并首次探讨了重金属修复材料在制备生物炭过程中,不同生物炭制备条件对重金属在生物炭中留存的影响。结果表明:四种秸秆热重反应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失重主要发生在200~400℃之间,而在400~600℃区间,基本保持恒重。水稻秸秆失重率90%明显高于其他三种秸秆失重率75%。在不同终点温度条件下(350~550℃),重金属在生物炭中浓度有增加趋势,其百分比例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原料利用热值则在400℃最高。在不同升温速率和保温时间下,重金属在生物炭中的含量随升温速率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而升高,生物炭得率和秸秆综合利用热值却随之下降。因此,秸秆生物炭制备过程中为获得较低重金属含量和高热值的生物炭,建议以400℃为终点温度,升温速率不宜过快,保温时间不宜过长,分别在1℃min-1和1 h左右即可。

非遗视域下“巴蜀图语”图形探索与创新——以本土汽车文创品牌“漫语”为例 下载:78 浏览:454

廖若兰 秦洁 《中国设计》 2018年7期

摘要:
巴蜀图语是巴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其本身的图形符号特点和传统意蕴,探索巴蜀图语与现代设计之间的关系及创新的方法,结合现代人个人化需求,对传统图形信息进行演绎。以实例品牌"漫语"为例,结合当下消费者的审美需求,将文化通过轻松活泼的个性化图形符号表达出来,应用于四川汽车文创产品设计中,形成品牌特有的风格。

基于寄畅园文化的创意产品设计研究 下载:68 浏览:439

郝珊 朱华 《中国设计》 2018年7期

摘要:
针对无锡寄畅园历史文化特色,提出寄畅园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方法构架,丰富寄畅园文创市场。对寄畅园历史文化进行分类整理,调研分析寄畅园独特文化素材,提取寄畅园文化代表元素进行设计解读。根据文化元素与创意产品的关联度,结合消费人群定位,将设计元素融入到创意产品设计中进行设计实践。

地域性特色农产品包装设计研究——以台湾花莲为例 下载:86 浏览:471

赵全宜1 吕凯悦1 王卫刚2 《中国设计》 2018年6期

摘要:
花莲地区发展友善农业,绿色有机农产更受到大众的青睐。笔者在台湾游学期间深入花莲地区调研,并与中原大学山水品牌设计实验室的设计师一同探讨完成了花莲县政府委托的花莲农产品包装设计项目。文章通过对花莲资料的整理,对现有的农产品的包装设计进行了分析,利用现代包装设计思维和直观的视觉元素相结合的方式,使"花莲农产"包装的审美价值与实用性完美结合,以此提升花莲农产品包装的品质,为其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基于电商模式的家庭收纳类产品设计研究 下载:46 浏览:478

陈方圆1 杨存园1 施建军2 《中国设计》 2018年6期

摘要:
城市中的小户型家庭,生活空间相对狭小,有着广泛的物品收纳需求。越来越多的日用品企业开始转战电商平台,产品将从满足消费者的普适性需求到个性化需求进行转变。文章以企业产品开发项目实践为基础,首先分析了电商模式对家庭收纳类产品设计的影响,提出家庭收纳类产品设计原则,最后以衣物收纳产品设计实践为例,通过对特定用户行为习惯的充分研究,设计出满足用户痛点需求的产品,为相关日用品设计提供思路和参考。

黄土高原新近纪红黏土磁性特征研究 下载:74 浏览:500

安柏年1 胡雪峰1 张培枫1 刘向军2 李俊1 郑亚利1 门殿英3 张伟杰1 《中国土壤》 2019年3期

摘要:
黄土高原第四纪黄土之下,埋藏着更加古老的新近纪红黏土。以黄土高原甘肃西峰剖面和灵台剖面为例,采集了两个剖面第四纪黄土和古土壤与新近纪红黏土典型样品,比较了各自风化强度和磁性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新近纪红黏土样品的风化强度与第四纪古土壤较为接近,远强于第四纪黄土;但新近纪红黏土磁化率显著减弱,在西峰剖面平均只有古土壤的1/5、黄土的1/2;在灵台剖面平均亦不到古土壤的1/2,并小于黄土。两剖面黄土、古土壤与新近纪红黏土磁化率与有机质和活性铁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有机质含量与铁活化程度对磁性矿物的含量有显著影响。因此,新近纪红黏土磁性的减弱,可能由于沉积年代久,有机质含量减少,氧化铁矿物老化,磁赤铁矿转化成赤铁矿;也有可能与地下水活动,导致磁性矿物的溶蚀有关。有关机理仍需作进一步研究。

价格与决策驱动对消费者产品评价的影响研究 下载:32 浏览:244

吴宪1 赛娜2 《中国经济》 2020年11期

摘要:
在消费过程中,价格对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具有重要影响,会影响消费者的决策驱动和其对产品的评价,运用"整钱效应"来进行价格设置是零售商常用的手段。零钱和整钱标价会给消费者留下不同的印象,进而影响消费者的决策和对产品的评价。本文即从"整钱效应"的视角对价格与决策驱动对消费者产品评价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了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整钱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对价格与决策驱动对消费者的评价影响进行分析,最后讨论了价格与决策驱动在企业营销中的应用。

H-SAF土壤湿度产品在江淮地区的对比检验 下载:75 浏览:491

黄勇1,2 黄国贵2 倪婷2 凌新锋2 《中国土壤》 2019年2期

摘要:
在地处气候过渡带的江淮地区内,进行ECMWF/H-SAF发布的土壤湿度(SM-DAS-2)产品(SMHS)和地面土壤湿度观测数据(SMSO)的对比分析。从分析结果来看,SMHS略低于SMSO,在数值上差异较小。在土壤湿度空间分布的描述上,两者特征总体相似,但在冬季受冰雪影响造成SMHS精度降低,两者的空间差异较大。江淮地区以32°N为界限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南部植被覆盖度高的山区土壤湿度大,SMHS与SMSO差异小、相关性较好;北部植被覆盖度相对较低的平原地区恰好相反。SMHS在高植被覆盖区的精度要高于低植被覆盖区。

城市偏向对农产品流通业的影响分析 下载:58 浏览:304

梁静 《中国经济》 2020年9期

摘要:
本文结合收入分配、财政支农、投资三组数据,分析了我国城市偏向政策导向的客观存在性,从四个方面解释了城市偏向对农产品流通产业发展的影响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城市偏向政策导向总体上抑制了我国农产品流通产业的发展,同时,这种政策导向也能够借城乡收入分配和工业化等渠道,间接地对农产品流通业发展产生抑制性的传导效应。最后,文章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性建议。

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影响因素研究 下载:48 浏览:235

唐国斌 赵婉婷 《中国经济》 2020年9期

摘要:
当前我国正处在乡村振兴、科技兴农发展背景下,应如何以科学发展经济,促进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有所提升成为发展的关键。影响我国农村的农产品流通因素以及我国农产品在流动过程当中会产生怎样的波动性特点成为研究的重点。如何通过有力的手段提升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成为需要思考的核心,本文将结合以上问题具体通过数据分析来对其进行阐述。

基于云物流的农物商一体化农产品物流模式研究 下载:26 浏览:233

张志强1 任非2 《中国经济》 2020年6期

摘要:
随着现代物流体系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农产品物流也随之产生相应变化,由于科学的种植方式,现如今农产品产量极高,但是却缺乏有效的配送方式,且信息化程度较低,如何创新与改善农产品物流模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国内农产品物流现状出发,认为当前我国农产品产量高、品种全并随季节变化,但存在分布不均匀的特点。接着在探讨云物流的内在涵义极其具有的开放性、丰富性、动态性、智慧性的基础上,从云物流环境下"农物商一体化"农产品物流模式、云物流农产品模式与传统农产品物流模式之间的差异,以及云物流环境下"农物商一体化"农产品物流模式运行条件三个方面,就如何创新与改善农产品物流模式提出相关建议。

企业战略、环境不确定性与产品市场势力 下载:16 浏览:195

戴书松 丁畅 《中国经济》 2020年5期

摘要:
本文以2009-2017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研究企业战略对产品市场势力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战略与产品市场势力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并且进攻型战略比防御型战略对产品市场势力的促进作用更显著;同时,现金持有水平在两者间起到了局部中介作用,企业战略可以通过影响现金持有水平进而影响产品市场势力;环境不确定性对企业战略与产品市场势力之间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

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流通体系构建 下载:48 浏览:283

叶伟娇1 倪丽婷2 李自强1 《中国经济》 2020年4期

摘要:
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着密切的贸易联系,提高其中的农产品流通效率,可以降低双方的流通成本,促使我国企业走出去。目前,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流通中,存在流通环节多、组织化程度不高、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以及产品通关贸易低等问题。只有切实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实现合作各方的共赢。

不同土壤调理剂对土壤硒的活化效应研究 下载:76 浏览:516

王兆双1 王典2 李洪亮1 郭芳阳3 闫小毛3 吴照辉3 刘巧真3 韩会阁3 涂书新4 《中国土壤》 2018年4期

摘要:
促进土壤硒的活化,提高土壤硒肥力水平,对于富硒农产品的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室内恒温恒湿土壤培养实验,研究了淹水和干旱两种土壤环境条件下石灰石粉、粉煤灰、EDTA、柠檬酸、猪粪、秸秆、聚丙烯酸钠等7种不同添加剂对湖北恩施、江西丰城2种不同富硒土壤硒释放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7种不同的添加剂在不同程度上均促进了土壤中硒的释放,提高了土壤硒的有效性。在旱地土壤上,猪粪的效果最好。而在淹水土壤上,秸秆的效果最好。施用猪粪和秸秆等措施均可促进农田土壤硒的活化,提高作物对土壤硒的吸收利用。

供给侧改革下第四方农产品物流金融模式创新 下载:54 浏览:298

李艳伟 何任杰 《中国经济》 2020年2期

摘要:
供给侧改革不断深化推进的时代背景下,农产品流通市场对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需求越来越高,创新物流金融模式是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手段。农产品物流企业作为农产品供应链中的重要一环,开展农产品物流金融业务,有助于其解决中小型合作企业融资问题,整合供应链资源,实现向第四方物流的转型。为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农产品物流金融发展一般模式及存在的问题,继而对农产品物流金融运作模式进行创新优化,然后建立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农产品物流金融监管平台,实现企业间的信息共享和在线融资,最后从供给侧角度对农产品物流企业的物流金融体系进行风险管控,降低运营风险。农产品物流企业通过创新物流金融运作模式,可以优化农产品供应链资源配置,真正转型成为一个集成供应链解决方案的第四方物流商。

基于灰色与马尔科夫链模型的京津冀农产品冷链需求预测 下载:68 浏览:350

张喜才 李海玲 《中国经济》 2019年11期

摘要:
冷链物流既是消费升级背景下民生的重要保障,也是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的根本支撑,同时也是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的对象之一。建立精确、有效的冷链物流预测模型是京津冀冷链物流发展和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的关键。本文打破传统单一模型的预测精度限制,利用Python软件,采用灰色模型与灰色-马尔科夫链组合模型的建模方法提高预测精度,并对北京、天津、河北以及京津冀地区的农产品冷链物流需求做出定量预测,并据此提出对策建议,为政府冷链物流规划布局、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投入、扶持政策的出台提供依据。

新零售驱动下的农产品物流变革 下载:49 浏览:325

毛莉敏 《中国经济》 2019年10期

摘要:
"新零售"的核心是为了提升用户体验,然而,当前农产品物流业管理质量良莠不齐,难以保证采购质量,很难给用户一个良好的消费体验。因此,基于在农产品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满足在新的农产品零售业务发展过程中的要求,本文对农产品物流行业新时代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发展的路径和方法,以建立更为实用、高效的农产品物流体系。线上和线下物流协同创新,聚焦所有的用户体验和社会效益,是新形势下农产品物流在"新零售"推动下的发展方向。

电子商务双边平台最优交易费用选择:产品质量信息不对称的情形 下载:68 浏览:327

李向红 《中国经济》 2019年6期

摘要:
随着我国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依托于互联网形式的双边企业涌现了出来,然而双边平台参与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因此如何能够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确定平台企业的最优定价便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通过构建平台企业、参与商家以及消费者三方的序贯博弈模型,应用逆向归纳法求解模型,最终归纳为一系列命题,并依据这些命题对双边平台的定价策略、最优利润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进行分析,为双边平台的定价及管理提出建议。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