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中华传统艺术的组织传承生态建构 下载:31 浏览:310

吴衍发1 王廷信2 《中国艺术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中华传统艺术的组织传承就是从组织层面来考察其当代传承的基本问题。新时期文化生态环境的深刻变化为传统艺术的当代传承带来重大的历史机遇,但传承生态欠佳的问题现状又使其面临许多传承危机。传统艺术的传承生态问题系统全面解决的关键在于为其创设与国家关键领域相关联的共生机制,使其在相互关联和支撑的过程中得到传承和发展。共生理论立足系统论,揭示一种非均衡、多样态的资源依赖、生存依靠和结构依存的共生进化规则和发展机制,为传统艺术的传承生态建构提供新的视角和理论依据。围绕传统艺术传承实践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联性,从教育、保护、产业、传播、消费等领域探寻其组织传承问题,可为传统艺术融入当代社会国民生活体系找到可靠路径。

当代岭南舞蹈审美现代性阐析 下载:24 浏览:303

仝妍 王情 《中国艺术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审美现代性在中国的后发性发展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并呈现出不同于西方的特异性。中国审美现代性的建构不仅影响了当代艺术的审美范式,同时也影响了不同区域、不同民族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当代岭南舞蹈以传统舞蹈为根基,在动态发展中形成其独特的区域性审美现代性经验,展现出中国民族舞蹈文化的历史性与多样性。作为时代审美精神与意识,审美现代性在精神价值层面的不断丰富与发展,推动了岭南舞蹈的风格流派以及当代岭南舞蹈文化艺术共同体的构建。

网络直播新媒体形式对传统传播理论的冲击 下载:67 浏览:394

孟立甲 《新闻传播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本文通过对网络直播定义和特征的介绍,结合"议程设置"理论,"把关人"理论分析网络直播新媒体形式对传统传播理论造成的冲击,旨在从不同角度解读这一新兴的媒体形式,希望能够为以后的研究者提供指导。

“民族身体”的想象性重塑 下载:31 浏览:309

田湉1,2 《中国艺术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中国舞蹈之"中国",必然体现在对民族舞蹈形态的找寻上。这个不断找寻、建立民族舞蹈形态和审美的过程,就是对"民族身体"的重塑过程。这一重塑过程在相当一段时期内是被"传统化"的,带着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规约感,趋于集体归属感而致力于创造一种民族艺术语言,对"民族身体"的建立表现为通过不同方式实现民族舞蹈的"传统化"。而在当下的国际语境中,它已经逐渐走向了更为开放的"世界性"表达,固有传统的舞蹈模式在艺术语言的生成和创作中被转化、和解,表现为以"世界性"来观照民族舞蹈语言及其创作。当下的舞蹈艺术创造主体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就是不断建立自身与世界对话关系的过程。

传统、技术、市场是我学术研究的三个支点——傅谨先生访谈录 下载:26 浏览:300

傅谨1,2 张之薇3 《中国艺术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作为从美学领域进入戏剧学领域的学者,傅谨先生长期以来始终以不一样的视角、与众不同的观点受到戏曲界关注,同时也引发戏曲理论界对一些普遍存在的主流观念进行重新思考。比如:戏曲的改革创新与传承的关系问题;戏曲现代化建设与如何理解戏曲的现代性问题;戏曲技术传承的重要性问题;戏曲应该由政府主导还是由市场主导的问题;国有戏曲院团体制改革的问题等等。与此同时,在回顾自己的学术立场和学术观点之时,傅谨先生认为传统、技术、市场是其最主要的三个学术支点。

“互联网+”背景下媒介融合发展方向探索 下载:65 浏览:381

王晓玉 《新闻传播研究》 2018年12期

摘要:
媒介融合是传统媒体转型的必由之路,随着国家战略的推进,传媒业和其他产业的融合不再是以传统媒体为主导,而是更加注重互联网的作用,逐渐从"+互联网"转变为"互联网+"。本文针对媒介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媒介融合未来的发展方向:要转变思维方式,探索盈利模式,重视技术开发,坚守内容为王,以及适当进行体制机制变革。

融媒体如何引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走出突围之路 下载:74 浏览:402

孙嘉立 《新闻传播研究》 2018年11期

摘要:
融媒体的出现,无形之中打破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固有格局,在一定程度上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这就需要融媒体在发展的同时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提供合适的发展机会,促进两种类型媒体结合时代特色进行创新,共同发展。

抢速度不如来深度——浅谈新媒体时代如何做“活”深度报道 下载:75 浏览:393

宋金婷 《新闻传播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新媒体时代,大量碎片信息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们的信息来源不再仅仅依靠报纸、电视,网络、手机APP等新兴方式成为获得新闻的一个重要方式。在这样一个什么都讲究速度的快节奏生活时代,如何让传统媒体与网络新媒体比拼速度,拔得头筹,确实比较难。然而我们不妨另辟蹊径,抢速度不如来深度,发挥传统媒体的强项——深度报道,以深度报道为头牌,深入细致分析当下社会经济政治的热点问题和焦点问题,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为纸媒在信息爆炸、碎片化阅读等恶劣的生存环境中闯出一片天地,同时也为媒体转型发展探索一种新思路。

微博与传统媒体新闻生产互动关系的探讨 下载:68 浏览:399

闫萍 《新闻传播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微博作为新媒体的典型代表,它的产生,极大地推动了传统媒体的发展。特别是在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中,微博可以为传统媒体提供实时的受众互动与线索交付,传统媒体则可以依托于微博改变自身时效性不足的缺陷。

乡村中等收入群体生活方式的塑造与传统文化价值的转换 下载:28 浏览:297

王容美 《中国艺术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乡村中等收入群体是维护乡村社会稳定的主力军,是乡村建设的主体性力量。乡村产业振兴发展的同时要注重相应的精神层面的建设。当前,乡村消费潜力日益突显,客观上促进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的进程。乡村中等收入群体与传统文化的精神纽带更为紧密,他们塑造自身生活方式的需求深刻影响并加速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转换。优秀传统文化对该群体生活方式的融入和塑造有利于形成稳定的乡村文化共同体,有利于推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地位,有利于促进新型农民主体意识的生成,实现真正的城乡融合。

浅论传统书法字体在中国地域特色商品包装中的应用 下载:75 浏览:7

张蕾 《中国设计》 2018年5期

摘要:
书法作为我国传统艺术中的瑰宝,因其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其在商品包装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适合的字体能够让包装设计作品以及其服务的商品得到良好的体现。因此,在文中主要就从中国地域特色商品包装出发,就传统书法字体在中国地域特色商品包装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浅论传统书法字体在中国地域特色商品包装中的应用 下载:86 浏览:430

张蕾 《中国设计》 2018年4期

摘要:
书法作为我国传统艺术中的瑰宝,因其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其在商品包装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适合的字体能够让包装设计作品以及其服务的商品得到良好的体现。因此,在文中主要就从中国地域特色商品包装出发,就传统书法字体在中国地域特色商品包装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浅谈艺术动画设计中传统艺术元素的应用探究 下载:78 浏览:430

许哲 《中国设计》 2018年4期

摘要:
中国传统的艺术元素是五千多年发展中形成的独特艺术形式,传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以及审美观念。根据传统的艺术形式,提炼出众多有用的动画设计元素,融入现在的动画创作中,形成了体现民族特征以及民族特色的中国动画。传统的艺术元素是中华文化一笔巨大的艺术财富,对我国动画创作也具有重大的意义。深入开发、借鉴我国传统图案、民间传奇以及文学等艺术元素,表现出我国特色的民族艺术风格。

浅谈艺术动画设计中传统艺术元素的应用探究 下载:78 浏览:429

许哲 《中国设计》 2018年4期

摘要:
中国传统的艺术元素是五千多年发展中形成的独特艺术形式,传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以及审美观念。根据传统的艺术形式,提炼出众多有用的动画设计元素,融入现在的动画创作中,形成了体现民族特征以及民族特色的中国动画。传统的艺术元素是中华文化一笔巨大的艺术财富,对我国动画创作也具有重大的意义。深入开发、借鉴我国传统图案、民间传奇以及文学等艺术元素,表现出我国特色的民族艺术风格。

媒介融合环境移动直播对传统新闻业的影响 下载:69 浏览:386

董佳欢 《新闻传播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在互联网媒介融合时代,移动互联设备的更新重新定义了新闻现有的传播模式和生产方式。新闻直播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电视媒体,移动终端的兴起打破了传统新闻直播的固有模式,进一步颠覆了新闻直播的概念。在2016年这一"中国网络直播元年",移动直播以破竹之势席卷互联网,引起了新闻媒体尤其是一些老牌传统新闻媒体的极大重视。央视新闻、新华社等专业新闻机构主动进行创新转型,适应传播生态的变革,将新闻的权威性和主流地位拓展到移动新闻领域。同时,传统新闻媒体发展网络直播作为一个媒介融合的过程,对新闻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文主要从移动新闻直播的定义、传播模式和生产方式以及它的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来分析媒介融合环境移动直播对传统新闻业的影响。

传统媒体如何利用新媒体发展研究 下载:67 浏览:404

李新蕊 《新闻传播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我国传统媒体发展以纸媒作为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信息文化的发展。但是,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与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传统媒体已经无法适应人民群众对于文化的日益发展需求。因此,新时代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作为传播载体,不断强化传统媒体中的信息量和传播速度以及传播效果,逐步改变传统媒体的发展弊端。利用新媒体技术与新兴的互联网相互结合,促使传统媒体不断向新媒体转型,满足新时代人民对于文化的发展需求。

融媒体时代传统新闻的转型方向 下载:68 浏览:370

黄晖 《新闻传播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文章以加快实现传统媒体转型为前提,针对融媒体时代这一背景,首先分析了新闻受众,其次论述了融媒体时代传统新闻的创新,最后分析了传统新闻转型的几个方向。

基于人体工程学的湘南传统民居室内空间研究——以陆家新屋为例 下载:79 浏览:477

许媛媛 陈祖展 刘梓慧 《中国设计》 2018年2期

摘要:
文章主要研究湘南传统民居建筑——以陆家新屋为调查对象,从人体工程学的角度对室内空间进行分析,总结不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文章也将其与现代住宅的空间形式进行比较分析,从室内空间的平面功能布局、交通流线分析、室内空间尺寸三个方面,总结出湘南传统民居与现代住宅的异同,为湘南传统民居的改造奠定理论基础。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遗产体系——首届“非遗传统舞蹈生存现状研讨会”回眸 下载:66 浏览:406

戴虎1,2 《中国艺术研究》 2019年12期

摘要:
2019年9月21至23日,首届"非遗传统舞蹈生存现状研讨会"在云南昆明举行。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专家、学者近140人参加了会议。与会专家就传统舞蹈类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下简称非遗)的保护现状、参与力量、策略方法、传承路径、经验反思、未来发展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与讨论。本次研讨会拓展性地从人类学、民族学等不同学科领域出发对传统舞蹈类非遗的生存现状、保护、传承与发展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意义重大。从学术层面来说,有利于丰富和完善现有的学术研究成果,拓宽研究范围;从文化传播层面来说,有利于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高校教学层面来说,有利于积极推进"非遗进校园"活动并为之推动学科建设。大会认为构建中国特色遗产体系的时机已然成熟。

传统与现代之间——云南大理周城村白族扎染现状的艺术人类学考察 下载:64 浏览:406

郭佳1,2 《中国艺术研究》 2019年11期

摘要:
周城村白族扎染技艺在社会变迁中所呈现出的不同生存状态是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续博弈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真实写照,也是民族地区的乡村建设在传统与现代间、地方与全球间寻找发展出路与提升空间的一种映射。地方民族文化在与世界的接驳中不断地进行自身调试,适应了新时代审美需求及市场需求的白族传统扎染技艺回滤到了乡村的社会结构秩序中,行走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乡村也在以新的方式反哺着生长于其中的民间艺术。该案例给我们的启示在于对非遗项目的传承与保护可在对地域文化遗产群资源的整体利用和联动中淡化其单一的地方属性,以一种民族象征符号的形式在文化的全球性中寻求其民族性的新定义与新意义,从而在一个更为广阔的语境中发挥其艺术的能动性作用。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