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高温锻钢闸阀的温度场计算和热固耦合分析 下载:32 浏览:333

赵英博1 张强升2 陈天敏3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针对高温锻钢闸阀的设计要求,基于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mericanSocietyofMechanicalEngineers,ASME)标准规范和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闸阀的虚拟性能评估技术。为了保证闸阀在高温条件下安全可靠运行,提出一种应用有限元软件Ansys计算高温锻钢闸阀温度场和应力场的方法。首先对高温锻钢闸阀的温度场和总应力场进行定量计算及分析,然后完成应力评定并对结构性能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该闸阀的阀盖圆筒高度足够,散热板设计面积合理,承压边界部件能够满足强度要求,具有良好的工程实用价值。

高过载MEMS环形陀螺制造与测试 下载:14 浏览:410

张英杰1,2 康强3 曹慧亮1,2 石云波1,2 刘俊1,2 《传感器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抗高过载环形振动式陀螺,分析了其工作原理和振动特性。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中建立了该环形陀螺结构的模型,进行了振动特性分析,仿真分析结果显示该环形陀螺工作模态与干扰模态最小频差Δf2=248 Hz,驱动和敏感模态频率Δf1=5 Hz。并且根据冲击动力学原理分析了此结构在半周期正弦加速度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冲击响应,谐振结构最大位移为14.142μm,结构所受的最大的应力为68.396 MPa,可以正常稳定工作。通过基于SOG(Silicon on Glass)的微加工工艺制造了陀螺样机并完成了初步的测试,模态测试与有限元仿真结果中的模态频率最大误差是4.9%。实验室过载测试结果显示陀螺在15 800 g过载下,陀螺工作频率和频差未发生大的变化。

串联弹性驱动器内嵌扭矩传感器的研究 下载:15 浏览:410

蒋聪 孙恺 何广平 《传感器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针对串联弹性驱动器(SEA)的优点和特性,对SEA系统的扭矩传感器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扭矩传感器的设计方法,并对SEA系统进行了整体设计。首先分析了现有的SEA扭矩传感器发展现状,选择轮辐式结构作为传感器设计方案;然后利用静力学方法计算了协作机器人关节受力情况,提出了扭矩传感器设计指标;结合空间限定条件以及材料力学特性提出了传感器弹性体的参数化设计方法,得到了传感器关键尺寸参数,利用Solidworks建立了传感器三维模型并利用ANSYS进行了有限元分析;最后对关键零件进行了选型,提出了一种SEA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研究结果显示,扭矩传感器强度高、体积小;SEA系统结构设计合理,装配工艺性能良好。

大连贺家圈黄土粒度所指示的物源特征 下载:57 浏览:450

郑树森 李永化 魏东岚 《地理研究进展》 2020年2期

摘要:
基于大连长兴岛的一套完整的晚更新世黄土剖面(贺家圈剖面),应用端元分析模型,对所采集的21个沉积样品的粒度数据进行分析。结论认为:从贺家圈剖面沉积物粒级组分中可以分离出3个代表不同沉积动力以及改造作用的沉积端元组分。并结合地球化学元素的对比分析,初步认为:端元1可能代表了剖面原始的粒度沉积组分,主峰为近源沉积,次峰为远源沉积;端元2可能代表了沉积物在沉积之后受到的淋溶作用和残积作用;端元3可能代表的是沉积物沉积之后受到的化学风化作用。

大型塔类容器模块的整体吊装技术研究 下载:80 浏览:233

张宏志 葛兵 舒均满 赵福忠 《石油科学研究》 2018年12期

摘要:
提出并研究了大型塔类容器模块的整体吊装工艺,以达到在满足吊装过程的整体性、可靠性的要求下,尽可能多地将塔体附件一次性安装到塔上,并完成塔体整体吊装的目的。针对徐深9天然气净化厂二期工程再生塔、吸收塔的吊装工程实际,首先通过采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模拟优化,初步确定了模块吊装的吊耳位置;而后再做强度、稳定性、运动精确模拟分析及碰撞干涉检查;其三对设备进场后,对模型调整加固后的吊装过程进行进一步的模拟复核分析,并对作业现场地面进行接地比压计算及地基处理。最后介绍了成功地完成徐深9天然气净化厂二期工程再生塔、吸收塔吊装的实施过程。

员工组织承诺水平变迁的横断历史元分析:2004—2014 下载:68 浏览:472

张建卫1 周洁1 李海红1 任永灿2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19年8期

摘要:
为考察我国企业员工组织承诺水平随年代变迁的趋势特点及其社会影响因素,运用横断历史元分析方法,文章对2004—2014年间采用"组织承诺量表"的174篇研究报告共61266名员工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员工的情感承诺和规范承诺均值与年代正相关显著,持续承诺均值与年代相关不显著。(2)11年间员工情感承诺和规范承诺水平逐渐上升,金融危机后情感承诺水平上升显著。(3)5年前及当年的城镇化率、人均GDP和高校毕业生数量与情感承诺正相关显著,当年的CPI、GDP增长率和城镇失业率与之负相关显著;5年前的CPI、城镇化率、人均GDP、城镇失业率和高校毕业生数量与规范承诺正相关显著,当年的城镇化率、人均GDP与之正相关显著,GDP增长率与之负相关显著;当年的GDP增长率与持续承诺负相关显著。结果表明上述指标是影响员工组织承诺的重要社会因素。

基于PCA的核电站传感器状态监测方法研究 下载:80 浏览:386

李伟 彭敏俊 刘永阔 《核工业与技术》 2018年2期

摘要:
针对目前核电站中以物理冗余为主的传感器状态监测方法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基于主元分析(PCA)的传感器状态监测方法,这种基于解析冗余的方法是对物理冗余方法的验证,解决了物理冗余方法不能实现传感器小漂移的监测,改善了冗余传感器组中多数传感器出现共模故障时,物理冗余监测方法可能给出错误融合结果的问题。使用核电站的真实传感器数据建立PCA监测模型,人为引入故障到测试数据中进行分析,仿真结果验证了文中提出的传感器状态监测模型的有效性。

基于PCA的核电站传感器状态监测方法研究 下载:70 浏览:425

李伟 彭敏俊 刘永阔 《航空航天学报》 2018年1期

摘要:
针对目前核电站中以物理冗余为主的传感器状态监测方法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基于主元分析(PCA)的传感器状态监测方法,这种基于解析冗余的方法是对物理冗余方法的验证,解决了物理冗余方法不能实现传感器小漂移的监测,改善了冗余传感器组中多数传感器出现共模故障时,物理冗余监测方法可能给出错误融合结果的问题。使用核电站的真实传感器数据建立PCA监测模型,人为引入故障到测试数据中进行分析,仿真结果验证了文中提出的传感器状态监测模型的有效性。

基于ANSYS抱箍焊接件振动时效消除残余应力分析 下载:49 浏览:453

段新豪 张海东 刘伟祥 袁培培 李鹏宇 《航空航天学报》 2020年8期

摘要:
介绍了振动时效消除残余应力的国内外现状,分析了焊接残余应力的产生机理和振动时效消除残余应力原理。应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环形金属箍构件进行模态分析和谐响应分析,确定了试件最佳激振位置,并在此基础上对试件进行振动时效研究,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从激振试验得出,当在焊接肋集中区的外板表面进行时效处理时,焊接残余应力削减率达到60%,远高于采用激振平台进行时效处理的40%的焊接残余应力消减率,为军工企业实际工程振动时效处理工艺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试验参考。

小宽跨比系杆拱桥面外稳定性研究 下载:27 浏览:261

张祥 《交通技术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文章以某跨径为90m的下承式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为例,利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Midas Civil建立该桥模型,针对系杆拱桥的荷载工况、不同横撑形式、数量和刚度、矢跨比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其对小宽跨比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横向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布载方式会改变结构的屈曲失稳模态;不对称布载方式会降低拱桥的稳定性;增加横撑数量和刚度、合理选择横撑形式和适当降低矢跨比能够有效地提高小宽跨比系杆拱桥的面外稳定性。

百岁溪大桥桁架受力分析 下载:62 浏览:435

苗永慧1 邢煜2 《交通技术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以宜昌百岁溪大桥为工程实例,采用有限元分析理论对桁架杆件应力和位移进行综合分析,验证了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桁架桥这一组合结构的力学特性。这一新型结构利用了组合桁架的特有属性,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兼顾经济性和景观需求,对新型桥型结构发展意义重大。

基于ANSYS的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有限元分析 下载:78 浏览:484

李光耀 陈博珊 张国伟 吴徽 《建筑技术学报》 2018年4期

摘要:
通过6块加气混凝土外挂板分别进行三分点和四分点加载试验,研究相同配筋情况下加载点不同和跨度不同对板材抗弯性能和破坏形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配筋相同跨度情况下,四分点加载比三分点加载极限承载力有所提高,跨中位移有所下降;跨度较长的板材比跨度较短的板材极限承载力明显降低,跨中最大位移明显增大。基于有限元软件ANSYS进行了2块不同跨度的加气混凝土外挂板的非线性分析,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基于改进的KPCA-PSO-WLSSVM在循环水腐蚀预测中的应用 下载:44 浏览:299

秦雯 《电气学报》 2019年7期

摘要:
针对石化现场腐蚀速率参数存在测量成本高、测量周期长的问题,结合国内外腐蚀研究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自适应加权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回归建模方法。该方法首先对数据进行整合处理,借助核主成分分析(KPCA)算法对整合后的数据进行主成分提取,依据处理好的数据建立LS-SVM模型;其次采用改进的加权算法对LS-SVM进行权值处理;然后采用全局搜索能力较强的混沌粒子群-模拟退火优化算法(CPSO-SA)对LS-SVM模型正则化参数和核宽度参数进行优化,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最后建立优化后的KPCA-WLS-SVM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建立的循环水腐蚀预测模型的预测准确度远远高于其他预测模型的预测准确度。

低压汽包进水管开裂原因分析 下载:83 浏览:493

徐卫仙 乔立捷 《电力技术学报》 2019年4期

摘要:
为分析低压汽包进水管开裂原因,对开裂管进行了宏观形貌、化学成分、硬度、断口腐蚀产物、金相检验及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进水管存在原始缺陷,在氯离子和热应力双重作用下,发生应力腐蚀,最终导致开裂。

低压汽包进水管开裂原因分析 下载:86 浏览:489

徐卫仙 乔立捷 《电力技术学报》 2019年4期

摘要:
为分析低压汽包进水管开裂原因,对开裂管进行了宏观形貌、化学成分、硬度、断口腐蚀产物、金相检验及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进水管存在原始缺陷,在氯离子和热应力双重作用下,发生应力腐蚀,最终导致开裂。

某轮式车电动轮轮辋的有限元分析 下载:86 浏览:474

冯栋梁 赵宁 王永丽 段国柱 常丰 梁经芝 《动力技术研究》 2018年7期

摘要:
某轮式车电动轮集成了外定子轮毂电机、行星减速机构和电磁鼓式制动器,需要设计满足空间尺寸需求和功能需求的新结构轮辋.从结构设计、刚强度校核和模态分析3个方面进行新轮辋的设计与校核.结果表明新设计的轮辋满足电动轮对轴向与径向空间的需求;与轮胎和制动鼓盘连接结构设计合理;在考虑胎压和负载时轮辋与地面之间3种典型位置下最大应力均小于材料屈服极限;轮辋的固有频率与制动鼓盘的固有频率在2 000 Hz之内没有接近的值.其整体性能满足该车电动轮的需要,目前正装车进行试验,未发现问题.

高速铁路大跨梁拱组合桥施工过程主梁变形分析 下载:51 浏览:475

张雷 《工程与技术研究》 2018年7期

摘要:
高速铁路大跨梁拱组合桥主梁线形控制严格,但施工过程复杂且影响因素较多。为研究施工过程主梁变形,以郑州至万州铁路河南段张良镇跨南水北调干渠梁拱组合桥为背景,利用有限元软件MIDAS Civil建立全桥模型,研究施工步骤时间间隔、收缩徐变对主梁变形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钢管拱混凝土灌注与主梁合龙的时间间隔越长,中跨主梁向下变形变化量越大,不利于主梁线形控制;吊杆张拉与钢管拱混凝土灌注时间间隔几乎不影响主梁位移变化量;混凝土的收缩徐变作用使主梁变形更加复杂,且随着时间延长主梁变形逐渐减少。本文研究成果可为同类桥梁设计及施工控制提供参考。

基于有限元分析的零序滤波器漏电抗仿真研究 下载:83 浏览:468

杨永 黄道文 《电气学报》 2018年5期

摘要:
零序滤波器因其绕组采用曲折形联结,零序漏电抗是影响零序滤波器滤波效果的关键参数。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100 kV·A零序滤波器的其中一相进行二维漏磁场仿真与分析,通过前处理、加载求解及后处理获得了工况下零序滤波器的铁心内部磁场分布、铁心与绕组间的漏磁场分布和内外绕组间的漏磁场分布,并利用磁场能量法计算出零序漏电抗,为降低零序滤波器的短路阻抗,提高滤波效果提供一种新思路,可以达到缩短其设计周期及节约设计成本的目的。

深水基础双壁钢套箱围堰结构力学性能分析 下载:94 浏览:462

苗涛 《工程与技术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双壁钢套箱围堰因其刚度大、整体稳定性能强以及适应深水环境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大型桥梁深水基础施工,但是由于双壁钢套箱围堰自身结构的复杂性以及所处位置具有水位深、地质不良等特点致使其受力情况更加复杂,因此,为了确保结构的设计合理并考虑施工的不安全因素,有必要对双壁钢套箱围堰进行整体结构受力分析。以一座双塔双索面五跨钢桁梁斜拉桥P7墩深水基础双壁钢套箱围堰为研究对象,运用MIDAS软件对其结构的力学性能进行有限元分析,根据双壁钢套箱围堰在不同工况下结构应力、变形以及稳定性的分析结果提出合理的施工要求及建议,进而保证施工安全顺利进行。

浮标入水过程壳体对内部构件的影响 下载:62 浏览:418

顾宁1 王进1 张颖颖2 吴丙伟2 侯广利2 王新太1 《海洋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为了深入了解投放式海洋漂流浮标入水过程中壳体的种类对浮标内部构件受到的冲击力的影响,选择壳体材料、壳体厚度以及壳体形状等3个因素,基于正交实验设计,以浮标中心板的最大Mises应力和应变为指标,采用ABAQUS进行有限元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壳体因素对中心板所受应力及产生应变的影响基本一致,其中壳体的形状对中心板所受应力及应变的影响非常显著,中心板在壳体形状为球形、材料为ABS且厚度为4 mm时所受的极限Mises应力以及发生的形变最小。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