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不同马铃薯品种抗疮痂病的田间鉴定与评价 下载:97 浏览:528

​赵远征1 徐利敏1 聂峰杰2 贾瑞芳3 王东3 张笑宇3 吕英4 李宇晨3 郭景山5 刘璇2 《农业学报》 2020年1期

摘要:
明确不同马铃薯品种对疮痂病的抗性水平,以便进一步筛选抗病品种。【方法】利用田间接种方法,对48个马铃薯品种进行疮痂病的田间抗性鉴定。【结果】高感品种共17个,分别为冀张薯8号、冀张薯22号、黄金薯、荷兰806、早大白、中薯12号、中薯10号、红美、兴佳2号、晋薯16号、云薯801、中薯3号、中薯4号、冀张薯20号、思凡特、丽薯6号、尤金;中感品种共5个,分别为中薯18号、冀张薯5号、大西洋、N3、中薯19号;中抗品种共18个,分别为中薯21号、中薯26号、冀张薯3号、青薯9号、费乌瑞它、中薯2号、后旗红、康妮贝克、冀张薯12号、希森X、中薯15号、中薯6号、克新1号、夏波蒂、MX-8、中薯9号、希森3号、N5;高抗品种共8个,分别为布尔班克、希森5号、冀张薯14号、中薯13号、冀张薯15号、超荷、N1、希森6号。人工接种疮痂病菌对中薯15号、冀张薯14号、费乌瑞它、夏波蒂的单薯重有一定的影响,但对其余44个马铃薯品种单薯重并未造成影响。【结论】48个供试品种中无免疫品种,大部分品种表现为高感或中抗,疮痂病菌对多数品种单薯重无影响。

腐殖酸对植物抗旱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下载:16 浏览:148

朱珊珊 刘景辉 李英浩 张志芬 戴云仙 《农业学报》 2019年5期

摘要:
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干旱是制约其生长发育和产量的重要因素。腐殖酸(HA)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及耐旱性有着重要作用,广泛参与调控植株防御反应和形态发育相关的多种生物学过程,应对各种环境胁迫的应激反应。文章着重介绍了干旱胁迫下腐殖酸对植物的表观形态、生理生化、分子机制等方面影响的研究进展,腐殖酸对干旱胁迫下植物表观形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根系和地上植株的生长发育,而植物生理水平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光合作用、渗透调节代谢、抗氧化代谢、激素物质以及矿质营养等方面,并阐述了腐殖酸诱导的分子机制及参与其中的调控基因,总结了当前腐殖酸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腐殖酸在植物抗旱性上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番茄灰霉病发生特点及室内毒力测定 下载:89 浏览:535

张庆萍1 王燕春2 王秀琴3 田晓燕1 赵伟强2 徐佳2 邱廷艳4 龚静5 《农业学报》 2018年3期

摘要:
为了明确温室温度、湿度与番茄灰霉病的发病关系及不同药剂对灰霉病菌的敏感程度,通过温室温度、湿度与发病关系的观察及室内毒力测定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温室4月底发病达到高峰,此时温度17.3℃,相对湿度达75%90%。低温、高湿是番茄灰霉病发病的必要条件。灰霉病病原菌对4种常用药剂的毒力测定,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菌落直径计算EC50,结果显示培养10 d各药剂抑菌效果依次为:70%嘧霉胺99.97%>60%噻菌灵83.43%>80%甲基硫菌77.65%>50%异菌脲75.81%。

泌盐盐生植物泌盐腺研究进展 下载:68 浏览:421

王洋 刘艳 《农业学报》 2019年4期

摘要:
泌盐腺是泌盐盐生植物特有的泌盐结构。泌盐盐生植物通过泌盐腺分泌盐离子适应盐碱环境。泌盐腺根据其形态、功能不同划分为盐腺、盐囊泡。文章结合前人研究结果,对泌盐腺的类型、形态结构、泌盐方式、泌盐机理等进行综述,旨在为了解和完善泌盐盐生植物泌盐特性和耐盐机制提供依据。

鄂尔多斯高原紫花苜蓿田土壤温度变化规律研究——以鄂托克旗为例 下载:59 浏览:362

高凌智1,2 李彬2 史海滨1 戚迎龙1,2 赵举2 尹春艳2 狄彩霞2,3 栗艳芳2 《农业学报》 2019年4期

摘要:
为了探求鄂尔多斯高原紫花苜蓿土壤温度变化规律,采用HOBO U30小型气象站监测的田间小气候数据,研究紫花苜蓿在第1茬返青末期、第1茬开花期和第2茬开花期的土壤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紫花苜蓿在第1茬返青末期晴朗日的土壤温度呈现正弦曲线的变化规律,土层越深保温效果越好;在第1茬开花期阴雨天的土壤温度呈现自浅向深逐渐稳定的变化规律;在第2茬开花期出现暴雨后5 cm处土壤温度的下降斜率与气温接近,但时间滞后约2 h;15,25 cm处的土壤温度下降斜率相对较低。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盐渍土土壤盐碱特征的变化 下载:49 浏览:263

景宇鹏1,2 高娃2,3 狄彩霞1 栗燕芳1 莎娜1 王文曦1 张欣昕1 连海飞1 《农业学报》 2019年4期

摘要:
为探讨土默川平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盐渍化土壤盐碱特征的影响,采用野外取样与室内分析测试相结合的方法,以盐渍化土壤经5种不同利用类型下的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利用类型下土壤盐分离子组成、全盐量、pH、碱化度在土壤剖面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盐分离子组成、全盐含量均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属中强度变异性,其中牧草地和林地剖面土壤全盐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表现为先增大后降低、盐荒地和改良地随土层深度增加逐渐降低、农用地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大;土壤pH与碱化度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特征基本一致,盐碱地在不同利用类型下土壤的盐碱化程度均有所下降,大小依次为:盐荒地>改良地>牧草地>林地>农用地,该研究可为土默川平原盐渍化土壤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种施硒肥对春小麦富硒效应及硒素分配的影响 下载:61 浏览:348

赵利梅1 孙文静2 高炳德3 《农业学报》 2019年4期

摘要:
以宁春4号春小麦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与化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内蒙古土默川平原就种施硒肥对春小麦硒素吸收分配的影响及硒肥施用量、施用方法对籽粒硒素含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种施硒肥用量的增加,籽粒Se含量也随之提高。在种施硒肥用量75~300 g/hm2(折合Se素34.29~136.89 g/hm2)范围内,可使籽粒Se含量达到0.103~0.218 mg/kg的安全富硒水平。而采用拌种或侧深施两种方法之间,籽粒Se含量无显著差异;种施硒肥(150 g/hm2)后,春小麦在生育期中全株Se含量为0.093~0.514 mg/kg,平均为0.219 mg/kg,比对照提高2.6倍。不同器官Se素含量的顺序是叶>籽粒>颖壳>茎。成熟期对各器官富集效应的顺序是:茎>籽粒>颖壳>叶;春小麦全株Se素吸收量变化呈"S"形曲线。种施硒肥春小麦全株Se素吸收量变化规律可用Logistic方程定量表达,Se素最快吸收速率达0.017μg/(d·株),比对照提高325%;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Se素在叶中的分布逐渐降低,籽粒中分布逐渐提高。成熟期,种施硒肥Se素收获指数为42.0%,比对照提高了4.3百分点,促进了Se素向籽粒的运转。

不同改良措施对土默川平原碱化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下载:91 浏览:526

韩敏 红梅 刘鹏飞 高海燕 常菲 《农业学报》 2018年2期

摘要:
为了找出最佳的盐碱地改良措施,该试验用有机肥、复合肥和新型生物改良剂(TM、EM)对土默川碱化土壤进行改良。施用改良剂EM后,土壤全盐下降的幅度为23.21%48.43%,p H下降的区间为3.88%10.63%,碱化度下降3.02~4.06个百分点,土壤养分也均有提高,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微生物碳量分别比CK增加了43.41%,32.37%,39.75%,55.68%。结果表明,生物改良剂EM的改良效果较好。

种施硒肥对春小麦富硒效应及硒素分配的影响 下载:49 浏览:220

赵利梅1 孙文静2 高炳德3 《农业学报》 2019年3期

摘要:
以宁春4号春小麦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与化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内蒙古土默川平原就种施硒肥对春小麦硒素吸收分配的影响及硒肥施用量、施用方法对籽粒硒素含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种施硒肥用量的增加,籽粒Se含量也随之提高。在种施硒肥用量75~300 g/hm2(折合Se素34.29~136.89 g/hm2)范围内,可使籽粒Se含量达到0.103~0.218 mg/kg的安全富硒水平。而采用拌种或侧深施两种方法之间,籽粒Se含量无显著差异;种施硒肥(150 g/hm2)后,春小麦在生育期中全株Se含量为0.093~0.514 mg/kg,平均为0.219 mg/kg,比对照提高2.6倍。不同器官Se素含量的顺序是叶>籽粒>颖壳>茎。成熟期对各器官富集效应的顺序是:茎>籽粒>颖壳>叶;春小麦全株Se素吸收量变化呈"S"形曲线。种施硒肥春小麦全株Se素吸收量变化规律可用Logistic方程定量表达,Se素最快吸收速率达0.017μg/(d·株),比对照提高325%;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Se素在叶中的分布逐渐降低,籽粒中分布逐渐提... 更多

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以内蒙古四子王旗为例 下载:20 浏览:158

余雅婧 李跃进 李青春 王丹斓 《农业学报》 2019年3期

摘要:
研究以内蒙古四子王旗为例,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及室内分析,探究了农牧交错带草地、林地、耕地3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含量状况。应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土壤养分综合评价,并与1982年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壤养分含量状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草地和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值分别为21.22 g/kg和23.14 g/kg,显著高于耕地,并且土壤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均值也都高于耕地。整体来看耕地土壤养分含量等级水平低于草地和林地;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出:土壤养分综合得分林地>草地>耕地;与1982年相比,2017年草地、耕地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了104.0%和21.6%,各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含量均有所恢复,且草地土壤养分恢复程度大于耕地。据此,对于内蒙古四子王旗农牧交错带,加大林地和草地的保护及耕地的管理是维持土壤可持续发展的较好选择。

阿尔山落叶松根际土壤固氮菌多样性研究 下载:45 浏览:256

郭振华 陈立红 《农业学报》 2019年3期

摘要:
为研究阿尔山地区落叶松根际固氮菌的多样性,试验采用平板分离法,结合16S r DNA序列比对,对落叶松根际土壤固氮菌组成类群及其多样性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自落叶松根际土壤共分离纯化细菌菌株28株,分属于10属18种,分别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沙雷菌属(Serratia)、伯克氏菌属(Burkholderia)、根瘤菌属(Rhizobium)、叶杆菌属(Phyllobacterium)、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芽孢杆菌属(Bacillus)、红球菌属(Rhodococcus)、小杆菌属(Curtobacterium)、节杆菌属(Arthrobacter)。其中Pseudomonas、Phyllobacterium、Arthrobacter为优势菌属。研究结果阐明了阿尔山地区落叶松根际固氮菌的组成及其多样性。

油菜黑胫病的病原、病害循环及其传播危害 下载:92 浏览:534

宋培玲1 吴晶1,2 史志丹1,2 郝丽芬1,3 皇甫海燕1 燕孟娇1 皇甫九茹1 贾晓清1 李子钦1,2 《农业学报》 2018年2期

摘要:
油菜黑胫病(Phoma stem canker),其病原由强弱两种致病菌(Leptosphaeria maculans/biglobosa)组成。目前,除中国和印度外,Leptosphaeria maculans已是严重制约世界各国油菜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各大主产区均已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在中国,油菜黑胫病的发生危害亦呈扩展蔓延趋势,自1999年首次分离鉴定出黑胫病弱致病性病原菌Leptosphaeria biglobosa后,随后短短的十几年,Leptosphaeria biglobosa的发生危害由部分省市扩展到了14个省的42个市(县)。目前,由于Leptosphaeria biglobosa未对我国的油菜造成明显的损失,故而人们没有足够的重视。而其在世界各国的发生危害、扩散蔓延及演化规律显示,Leptosphaeria biglobosa可逐渐被Leptosphaeria maculanske所取代,即Leptosphaeria maculans对我国的油菜及十字花科作物生产构成了威胁。

内蒙古马铃薯病虫害发生及防治中的问题与对策 下载:93 浏览:538

张建平1 张福金2 王振3 秦济4 哈斯1 刘佳5 《农业学报》 2018年2期

摘要:
马铃薯是内蒙古传统优势作物,随着20世纪90年代面积迅速增加、产业蓬勃发展,其病虫害问题也越来越重。文章分析归纳了内蒙古地区马铃薯病虫害不同时期的发生特点和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刈青燕麦草全株及茎叶穗主要营养成分分析 下载:33 浏览:287

王鑫1 融晓萍2 王凤梧3 刘慧艳1 徐振朋3 韩冰1 《农业学报》 2019年1期

摘要:
为了评定刈青燕麦草的饲用价值和为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文章采用高精度近红外快速分析技术对9个品种刈青燕麦草的茎、叶和穗3个部位进行了主要营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刈青燕麦草的茎、叶、穗中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脂肪、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存在着显著差异。叶中粗蛋白、脂肪平均含量最高,穗中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平均含量最高,茎中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平均含量最高。茎、叶、穗3个不同部位中叶和穗的营养价值最高,茎的营养价值最低。茎的干重在全株中所占比例仅次于穗,在选育饲草燕麦新品种时,应注重茎的品质选择。

马铃薯钙素营养研究进展 下载:95 浏览:537

贾立国1 李利1,2 秦永林1 樊明寿1 《农业学报》 2018年1期

摘要:
钙在植物体内扮演养分和信号双重作用,对植物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已有的研究表明,钙素对马铃薯产量维持和品质提升具有重要作用,这与目前马铃薯生产提质增效的发展趋势相吻合。文章从钙素生理功能、品质改良和营养特点的角度出发,总结了近年来马铃薯钙素营养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未来马铃薯钙素营养及施肥技术的研发重点,为相关领域的生产和研究提供参考。

促进内蒙古生态文明制度贯彻实施研究 下载:93 浏览:513

李傲 《农业研究进展》 2019年4期

摘要:
内蒙古的生态关系到内蒙古各族群众的生存和发展,也关系到华北、东北、西北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独特的地理区位和关键的生态区位,决定了内蒙古自治区要走绿色发展道路。本文通过对现有情况的归纳梳理,找出自治区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基于此提出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强化生态文明建设保障的措施,对促进内蒙古生态文明制度的实施有重要意义。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