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乡村教师的价值引领:角色意蕴、维度及其选择路径 下载:35 浏览:243

吕珍1 赵永勤2 郎妍3 《国际教育论坛》 2020年3期

摘要:
乡村教师要扮演不同的角色,对学生实行价值引领,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体而言,一是道德的示范者和培育者,二是知识的传播者和创新思维的开拓者,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者。乡村教师价值引领的具体表现为引领学生走向"真""善""美"。对此,广大乡村教师应先修身,再以崇高的学识、道德、精神等引领学生把握好人生的方向。

能力训练课程对职前教师教学技能的影响研究——基于S大学免费师范生的调查 下载:87 浏览:513

于波1 朱文平2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8年10期

摘要:
教学技能对于职前教师从事未来的教学工作有着重大意义。对教师能力训练课程的学习是职前教师形成各项教学技能的重要方式。调查教师能力训练课程的实施情况,以及其对职前教师教学技能产生的影响,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实施方式等维度分析教师能力训练课程的实施效果。同时,根据该课程的内容、课时安排和训练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便能够更好地发挥教师能力训练课程在培养职前教师教学技能方面的作用,从而提升职前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七年级语文古诗词选文的价值取向研究—以2016年“部编本”和2001年人教版教材为例 下载:74 浏览:502

童志斌 戴泳洪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对比"部编本"与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中古诗词的价值取向发现,外在价值层面上,古诗词在"部编本"教材中占的分量更多,地位明显提升,而且古诗词的单元编排更科学合理。内在价值层面上,两版教材都重视"进取""爱家乡""友情""自然""亲孝""爱情"几个道德价值取向,但也存在差异。政治价值取向上,"部编本"教材突出了"爱国"取向。两版教材中,"自由"价值取向的变化最大。

精英化招生:教师培养精英化的关键 下载:76 浏览:499

王换芳1 闫建璋2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8年9期

摘要: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精英化教师教育是更具时代特色的教师教育观念和更高层次的教师教育模式,它已经成为当下国际教师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和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的新诉求。精英化招生是实现教师教育精英化的前提条件,是开启提升教师教育质量大门的钥匙,在教师教育中起着基础而关键的作用。教师教育精英化招生主要回答的是"招谁""谁来招""怎么招"这三个问题,也就是要确定招生对象、明确招生主体、完善招生办法。这三个问题的有效解决,为提升教师教育质量、实现教师教育精英化提供了可能与条件。

重大疫情背景下教师教育理念的再审视 下载:69 浏览:400

蒲智勇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20年8期

摘要:
2020年初突发新冠肺炎疫情,举国上下共同抗"疫",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奋战、共克时艰的凝聚力,但这场疫情同时还暴露出部分国民的综合素养问题。全社会对疫情的认识、防控和应对折射出人们关于生命、生存和生活的价值理念及思维方式,这与人们成长过程中所接受的文化熏染和教育引导息息相关。在教师教育过程中融入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对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将产生正确的导向作用,对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也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要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教育理念,重视学生作为"人"的生命、生存和生活,不断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以及文化修养的提升。要打好"生命教育"的基础,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抓住"生存教育"的根本,唤起学生的公民责任;追求"生活教育"的目标,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

美国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实习表现性评价及其启示 下载:83 浏览:522

李政云1,2 刘向娟1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8年9期

摘要:
师范生教育实习评价是教师职前培养中的重要一环,对于检测师范生的实习成效、促进师范生素质能力提升及其入职后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美国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实习表现性评价对实习师范生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反思与评价等整个教学流程中的表现展开全方位评估,具有评价内容全面、评价标准具体、注重师范生自我反思、重视评价结果的客观性等特点,对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培养尤其是教育实习的评价具有借鉴意义。

我国中学物理“时间观”课程教学的现实与改进 下载:75 浏览:480

童大振1 胡扬洋2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统计分析人教版中学物理教材中关于"时间观"的课程教学,发现其存在内涵窄化、概念层次模糊、缺乏密切联系生活等问题。时间观是学生物理观念、前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参与社会生活具有重要内涵,在课程教学中应给予足够重视。从加速促进物理知识现代化,厘清"时间观"概念层次,加深物理观念与现实生活的卷入三个方面提出"时间观"课程教学的改进建议。

教师资格考试的批判与改进——基于山西师范大学的调查研究 下载:66 浏览:497

张荣华1 陈富2 邵搏宇1 王可1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9年8期

摘要:
教师资格考试是严格执行教师职业准入制度、保障教师队伍质量的关键环节,在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本文基于山西师范大学的相关调查研究,结合国际上教师资格考试的经验,对我国教师资格考试的目的与影响进行分析与探讨。调查表明:目前我国现行教师资格考试的笔试注重初级认知目标,对较高层次的认知目标有所涉及,几乎不涉及高层次的认知目标;为了应对教师资格考试,师范生采取"应试学习"的策略;改革后的大学课程对师范生备战教师资格考试的影响程度小于培训机构出版的辅导资料。因此,改革教师资格考试迫在眉睫,需要拓展教师资格考试的多种功能,提升教师资格考试的测试目标层次,明确教师资格认证体系与教师培养体系之间的关系。

以教师立场检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下载:58 浏览:482

万丹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9年8期

摘要: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自2012年颁发至今,关于其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方面的研究比较少见。教师立场是一种实践立场,强调对教师力量持信任、欣赏和期待的态度。以教师立场检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发现其中存在编制思路忽略实践逻辑、内容架构有待优化、实施过程缺乏反馈机制等问题。为探讨这些问题的解决之道,从教师立场出发,本文提出进一步优化《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路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编制立场从理论逻辑转向实践逻辑;内容架构从统一标准迈向分类分级;价值形态由静态文本化身动态工具。

议题中心教学法对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探索—基于美国社会科教材公民素养栏目的分析 下载:77 浏览:504

苏慧怡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任务。如何在历史课程中将学科核心素养落到实处,还有许多课题有待研究。美国在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尤其是历史思维能力方面的经验可供参考。分析美国教材如何有效地运用议题中心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理解历史、研究历史、解释历史能力,对改进我国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导向的历史教学具有借鉴意义。议题中心教学法可作为我国高中历史学科教学的重要方法与途径,在历史课堂中发挥其作用和价值。

职前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X大学为例 下载:85 浏览:504

于波1 骆玉凤2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8年8期

摘要:
职前教师教学能力是准教师为顺利从事教学活动、达到教学目标所表现出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其中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与反思能力等。研究依据职前教师教学能力的3个维度设计了封闭与开放相结合的问卷调查。通过SPSS 17.0对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了X大学职前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基本情况。分析发现,影响职前教师教学能力的主要因素为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以及职前教师学习品质。根据目前教学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根据学生需求设置教师教学能力训练课程;基于中小学教学现场进行教学能力训练;强化职前教师自我导向的学习观念等。

教研合一:加拿大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特色——以多伦多大学教学硕士项目为例 下载:79 浏览:447

刘佳丝1 王莹2 《国际教育论坛》 2020年1期

摘要:
多伦多大学教学硕士项目是加拿大硕士层次职前教师教育的典型,在课程设置上具有教研合一的特点,具体表现为教师与研究员双向培养目标、理论研究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内容、实习和理论课交叉的课程安排和知识与能力并重的课程评价。这启发我们,教育硕士项目要树立"教研合一"的教师教育理念并创建"教研融合"的课程模式。

全日制教育硕士生反思能力初始状况研究——基于D师范大学的调查 下载:71 浏览:496

梁荣华1 曹艳玲2 饶从满1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8年8期

摘要:
作为未来的反思性实践者,职前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同样重要。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D师范大学2016级全日制教育硕士生反思能力的初始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全日制教育硕士生的反思能力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总体呈正态分布,但各下设因子的发展水平显著失衡,教学反思能力发展明显滞后;(2)分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全日制教育硕士生反思能力发展水平的内部差距显著;(3)以往的教学经验、教育实习经历、本科是否是师范生等因素,没有对全日制教育硕士生反思能力的发展产生显著影响。研究认为:在整体提升反思能力发展水平的同时,应着重关注教学反思能力的发展;在整体提升反思能力的同时,要尽量缩小内部个体之间的差距;应积极探索高效的反思性实践模式,以促进职前教师在循环和递进的实践过程中,反思能力也能实现螺旋式发展。

疫情防控期间大学生焦虑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下载:77 浏览:446

王亚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20年6期

摘要:
为了解大学生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的焦虑状况,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对四川、云南、重庆三省(直辖市)的3 178名大学生进行在线问卷测试。结果发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大学生焦虑水平高于常模,并且与大学生的性别、就读学历层次、就读学科、每日上网时间等存在显著相关性。其中,28.48%的大学生还可能有严重焦虑;女性、专科层次、尚不清楚就读学科的大学生群体焦虑水平更为明显;精神性焦虑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大学生焦虑的主要特质;每日上网时间与大学生精神性焦虑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在公共卫生事件突发时期,应积极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有效疏导和干预,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中美高校师德制度建设的历程与特点比较 下载:45 浏览:399

王凌超 《国际教育论坛》 2019年12期

摘要:
师德不仅是一种道德观念,也是一种自觉的行为实践。在社会快速转型发展的新时期,高校师德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高校的师德建设也应适应时代发展要求而不断改进。美国作为世界上高等教育相对发达的国家之一,重视高校师德的制度建设,教师专业伦理水平也普遍较高。从师德制度建设的角度出发,通过比较中美两国高校师德在制度建设上的历程与特点,借鉴美国师德制度建设的经验,反思我国高校师德制度建设过程中的问题,以促进我国高校师德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基于地方高校与中小学合作伙伴关系的基础教育师资培养模式——以绍兴文理学院教师教育“博雅型”实践教学体系为例 下载:90 浏览:511

陈巍1 周建平1 蒋婷2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8年6期

摘要:
受教师教育大学化和终身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思想的影响,探索和研究我国大学与中小学合作伙伴关系的实践逐渐兴起。基于地方高校与中小学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探索基础教育教师职前和在职一体化培养的新模式,首先要建立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的宏观制度和提供组织保障;其次要构建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一体化的教育体系,包括设计一体化的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和实现教师教育过程的一体化;最后要完善教师教育的质量监控系统,包括建立教师教育的师资保障体系和教师教育的过程评估体系。

师范生学习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及其改进策略——来自实证研究的启示 下载:84 浏览:450

陈富1 孙雁娥2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20年5期

摘要:
学习满意度测评对于及时了解和评估大学生学习体验和收获、改进高校内部各项教学工作、推动高校内涵式发展等具有十分直观而重要的参考价值。采用专业测评工具对山西师范大学1 248名师范生的学习满意度进行了系统化测评。结果表明,师范生的整体学习满意度处于中等水平,其中部分测评指标评分均值严重偏低。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也已探明,既有来自师范大学内部可控的原因,也有来自学校外部的不可控的原因。以此作为主管部门的省级政府应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大师范教育投入力度和加大对师范院校扶持力度的教育政策,师范院校应用好用足现有办学条件和资源,引导和支持更多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加强对学生学习经验和学生需求的调查评估,从而提升师范生的学习满意度和培养质量。

学校课程决策的内涵与构建路径 下载:45 浏览:515

郭子超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学校课程决策是以学校自身的历史特点与现实状况为基础而进行的愿景规划与哲学表达。当前,主要存在的两大问题是:科层型的课程决策导致学校课程决策活力的消解,创生型的课程决策可能会导致学校课程开发的混乱。学校课程决策是不同主体间的合目的性交往,是从他主到自主再到自由的过程,相应的构建路径应以必要的课程领导为前提,将顶层设计与学校共识相结合;以主体间性交往为核心,建立学校决策联动组织;以在他主性引导下走向决策自由为旨归,制订动态的学校课程决策文本。

“G-U-S-C”四位一体教师教育改革实验区系统论的理论构建 下载:84 浏览:454

李秀云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20年5期

摘要:
作为教师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打造"G-U-S-C"四位一体教师教育改革实验区,不仅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对国家教育政策的回应、思考和深化。实验区以促进师范生培养、提升教师队伍质量为目标,试图实现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带动区域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基于系统论视角,该实验区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开放性、动态性的显著特征,在系统论的整体优化律、协同和谐律运行机理下,可以构建"G-U-S-C"四位一体教师教育改革实验区理论模型。

农村教师职业身份认同:制度偏失与修复 下载:53 浏览:344

殷世东1,2 《国际教育论坛》 2019年11期

摘要:
城乡经济社会文化水平的差异以及相关制度赋权不公导致农村教师生存境遇和生活状态等方面不理想,职业成就感和幸福感不高,职业的吸引力不强,职业身份认同度低。其中制度偏失是导致农村教师职业身份认同度低的原因之一。从制度层面进行修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农村教师社会地位,制度修复体现着国家与社会对农村教师的认同,能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对职业身份的认同度。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