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二元醇水溶液性质与喷射性能研究 下载:41 浏览:433

王兆峰1,2,3 房宽峻1,2,3 谢汝义1,2,3 唐志远1,2,3 《化学研究前沿》 2019年8期

摘要:
研究了具有相同碳链不同羟基位置的两种丙二醇(1,2-丙二醇和1,3-丙二醇)和三种丁二醇(1,3-丁二醇、2,3-丁二醇和1,4-丁二醇)对其水溶液保湿性、粘度、动态表面张力和喷射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相同碳链的二元醇中含伯羟基多的二元醇保湿性较差;每种二元醇水溶液随着二元醇浓度增加,粘度逐渐增加,表面张力逐渐降低,仲羟基在分子发生相对滑动时更容易使分子缠绕,体现为溶液的粘度大,含-CH3基团的醇分子疏水性相对较强,使醇分子更多的在气液界面排列,表现为溶液表面张力较低;高频喷射时,溶液粘度接近时,表面张力大的溶液在喷射时容易离开喷嘴,液滴尾部获得初速度大,容易获得良好的液滴形态。

甲基丙烯酸接枝纳米纤维素水凝胶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 下载:27 浏览:293

朱俊芳1 杨嵘晟1 冯树波2 《化学研究前沿》 2019年6期

摘要:
本文通过酸解法制备纳米纤维素(nCE),再利用自由基聚合法将甲基丙烯酸(MAA)接枝到纳米纤维素上,得到含有多孔结构的纤维素基水凝胶,并以制备的水凝胶作为吸附剂处理染料废水。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扫描电镜(SEM)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讨论了吸附时间、pH、染料初始浓度、吸附剂用量对染料去除率的影响,优化了吸附条件。并对吸附机理进行了探讨,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平衡吸附等温线与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拟合。通过对吸附等温线的拟合,计算得到了吸附剂对亚甲基蓝(MB)的最大吸附量为1250.00 mg·g-1。

低热通量下碳纤维/环氧树脂层合板的燃烧特性 下载:55 浏览:435

陈少杰1,2 徐艳英1,2 王志1,2 胡泊1,2 《材料科学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使用锥形量热仪研究了35 kW/m2热通量下碳纤维/环氧树脂层合板的点燃时间、质量损失速率、热释放速率等燃烧特性参数与其厚度的关系,建立了热穿透深度的数学模型以得到不同厚度层合板的热穿透深度、判别层合板的热厚热薄特性并分析燃烧过程。结果表明:在低热通量下,随着碳纤维/环氧树脂层合板厚度的增加其点燃时间延长、平均质量损失速率和质量损失速率峰值下降、总释放热量增大、热释放速率峰值先增大后减小;碳纤维/环氧树脂层合板在点燃时表现为热薄型或是热厚型,与其物理厚度有直接关系。热厚型材料有一个由热厚型向热薄型转变的热响应过程。

离子液体辅助纳米纤维素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 下载:68 浏览:452

黄健1 林春香1 陈瑞英2 熊万永1 温小乐1 罗鑫1 《材料科学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以脱脂棉纤维素(Cellulose,Ce)为原料,以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为单体,使用酸性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硫酸氢盐([Bmim]HSO4)为溶剂和水解催化剂对纤维素进行水解和改性,然后对改性纤维素进行高压均质处理制备出纳米纤维素吸附剂(AA/AM-g-NC)。对AA/AM-g-NC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并以亚甲基蓝为吸附质研究了对AA/AM-g-NC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离子液体辅助高压均质处理脱脂棉后得到纤丝交联网状结构的AA/AM-g-NC吸附剂。这种吸附剂的晶型保持了纤维素Ⅰ型结构,结晶度略有提高;AA/AM-g-NC吸附剂表面接有丙烯酸和丙烯酰胺官能团,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受pH值的影响且为自发放热过程,并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吸附过程接近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由颗粒的内扩散和表面扩散共同控制。

木质素灰分含量控制及其影响研究 下载:42 浏览:441

江雪峰1,2 欧阳琴1 刘大鹏1 陈友汜1 马洪波1 孙巍2 《化学研究前沿》 2018年3期

摘要:
木质素是自然界中含量最丰富的天然芳香族高分子,含有丰富的碳元素,是制备碳纤维的理想原料。但是,工业木质素的杂质含量普遍较高,不能满足碳纤维制备要求。为此,本文采用盐酸沉析、离心分离和酸洗的方式对某种国产工业木质素进行纯化处理,考察了盐酸用量及纯化次数对木质素灰分含量的影响,并采用GPC、FT-IR和DSC研究了木质素的分子量、化学结构和反应活性随纯化处理次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纯化次数的增加,木质素的灰分含量大幅降低,反应活性显著提高;随着盐酸用量的增加,在一次提纯时,木质素的灰分含量先大幅降低,当浓盐酸与木质素的质量比大于0.6:1时,木质素的灰分含量趋于稳定;经四次纯化处理后,木质素的灰分含量降低至0.77%。

碳纤维加固锈蚀钢筋混凝土柱轴压承载力的可靠性研究 下载:78 浏览:475

蔡斌 赵良龙 《建筑技术学报》 2018年3期

摘要:
为研究碳纤维加固钢筋混凝土柱轴压承载力变化规律,提出基于JC法的钢筋混凝土柱轴压承载力可靠度计算方法。考虑钢筋锈蚀率、碳纤维加固量、荷载效应比等因素,应用MATLAB计算软件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钢筋锈蚀后柱的可靠度指标偏低,若粘贴4层碳纤维布,可提升约33%柱的可靠度指标;在加固前后,柱的可靠度指标均随荷载效应比的增大而减小;钢筋的锈蚀率对结构可靠度指标影响显著,可靠度指标随锈蚀率增加而降低;碳纤维布每增加1层,柱的可靠度指标提高3.7%5.8%。

纤维复合材料在交通建设领域中的应用 下载:66 浏览:394

刘成才1,2 李西芝2 《交通技术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目前纤维复合材料(FRP)已在航空航天、汽车和船舶制造以及风机叶片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积累了丰富的工程应用经验,为其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文章总结了国内外纤维复合材料在交通建设领域中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应用情况,并展望纤维复合材料的应用前景,可为纤维复合材料在交通建设领域便捷、安全合理地推广使用提供参考,具有较强的工程指导意义。

铜改性活性炭纤维吸附甲醛实验研究 下载:78 浏览:497

黄嘉禄 徐朝露 李声鹏 刘廷凤 《环境科学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室内甲醛气体是一种常见的室内污染物,对人体有害。近年来,吸附甲醛的研究成为国内外的热点。使用超声波协同负载,在可塑性高的活性炭纤维(ACF)材料上负载铜离子改性用于治理室内甲醛等污染。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光电子能谱(EDS)对载铜ACF进行表征,发现含铜化合物附着在ACF表面。其中的含铜基团对甲醛的吸附起了重要作用。根据吸附材料吸附对比研究,所得的载铜ACF吸附效果优于其他吸附材料,甲醛去除率在80min内可达到0.063mg/g,比未改性活性炭高26%,比活性炭高57.5%,比生物质炭高75%。

超快温度响应性纳米纤维水凝胶的制备及其用于药物的可控释放 下载:62 浏览:471

郑勰1,2;查刘生1,2 《材料科学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先使用N-异丙基丙烯酰胺和N-羟甲基丙烯酰胺合成共聚物,以其为成纤聚合物用静电纺丝工艺制备纳米纤维,然后进行高速搅拌将纳米纤维切短并分散在叔丁醇中,最后进行冷冻干燥和热处理将切短的纳米纤维组装成具有多级多孔结构的纳米纤维水凝胶。这种纳米纤维水凝胶在水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压缩回弹性和显著的温度响应性。当水介质温度在20~55℃交替变化时它具有超快的温度响应性,达到消溶胀平衡的时间为34 s,达到溶胀平衡的时间为45 s。体外药物释放实验结果表明,当pH值为7.4的磷酸盐缓冲溶液的温度在15~47℃交替变化时,其中浸入的载模型药物葡聚糖的温度响应性纳米纤维水凝胶以"开/关"模式可控释放药物。

冻融作用下纤维混凝土韧性和抗渗性能试验研究 下载:75 浏览:450

祁术 洪高燕 《建筑技术学报》 2018年2期

摘要:
通过对3种不同纤维掺量的混凝土试件和普通混凝土试件进行韧性和抗渗性能试验,分析冻融前后纤维混凝土性能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掺入聚丙烯纤维能有效提高混凝土的韧性,并能避免发生碎裂性破坏。聚丙烯纤维掺量大于30 kg/m3的韧性指标受冻融作用影响较小,冻融前后的抗渗能力均比普通混凝土好,冻融作用对聚丙烯纤维掺量大于30 kg/m3的纤维混凝土抗渗性能影响不明显。

氧气DBD等离子体处理PBO纤维表面及其对双马树脂基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 下载:87 浏览:506

刘哲1,2 陈博涵1 陈平1 《材料科学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采用氧气介质阻挡放电(DBD)等离子体处理PBO纤维表面,用以改善PBO纤维与双马来酰亚胺(BMI)树脂之间的界面粘结性能。结果表明,用氧气等离子体处理PBO纤维能大幅度提高PBO/BMI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ILSS)值,最佳处理条件为功率30 W/m3、时间24 s,ILSS值从43.9 MPa提高到62.0 MPa。经过氧气DBD等离子体处理的PBO纤维其表面的氧含量明显提高,氮含量变化不大,甚至在过度处理时降低;官能团-O-C=O基团的含量从0提高到3.16%,-C-O-的含量也明显提高;在氧气DBD等离子体处理后的PBO纤维表面产生大量凹凸不平和沟壑,使纤维表面的粗糙度提高。而表面氧含量的提高和表面形貌与粗糙度的变化,是PBO/BMI复合材料ILSS值提高的重要原因。单丝拉伸实验结果表明,适当的DBD等离子体处理不会对PBO纤维表面产生不良影响,不影响其在复合材料中的作用。

SiBN三元陶瓷纤维的聚硼硅氮烷裂解转化制备和性能 下载:74 浏览:439

崔永杰 刘勇 彭帅 韩克清 余木火 《材料科学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以三氯硅烷、六甲基二硅氮烷、三氯化硼和甲胺为原料合成聚硼硅氮烷前驱体,对前驱体进行熔融纺丝和不熔化处理,将其高温裂解后制备出SiBN陶瓷纤维。使用FT-IR、NMR、XRD、TEM、TGA等表征手段研究了在不同聚合温度下聚硼硅氮烷前驱体的化学结构特征、SiBN陶瓷纤维的高温热稳定性、介电性能以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下制备的聚硼硅氮烷前驱体的骨架为Si-N-B,均含有HSiN3、BN3及NCH3等结构。在1400℃热处理后SiBN陶瓷纤维仍保持无定形态,直径为14μm,拉伸强度达到0.91 GPa。在氮气气氛中SiBN陶瓷纤维从室温到1400℃的失重为1.5%,表明这种纤维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SiBN陶瓷纤维的介电常数为2.6~2.8,损耗角正切的数量级为10-2。

反应物浓度诱导CVD SiC结构的转变 下载:77 浏览:499

黄东1,2 王昊3 何雨恬3 王秀连3 刘桦3 邓畅光3 林松盛3 张明瑜2 《材料科学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利用低密度的C/C复合材料为沉积基体,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气相生长SiC,分析并研究了不同沉积位置和反应物浓度下气相生长SiC的微观形貌和物相组成.结果表明,随着反应物气体浓度的降低,多孔C/C复合材料基体上气相生长的SiC的微观结构呈区域性变化,SiC薄膜依次向SiC薄膜和颗粒、SiC短棒、SiC纳米线转变.探讨了不同反应物浓度气氛中过饱和度诱导原子迁移和气相分子吸附的过程,并提出一个SiC的生长模型.

改善聚丙烯蜂窝夹芯板高温弯曲性能的研究 下载:69 浏览:492

孟姗姗 秦永利 范欣愉 肖鹏 《材料科学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为提高聚丙烯(PP)蜂窝夹芯板的高温弯曲性能,研究了蜂窝板的聚丙烯/玻璃纤维(PP/GF)面层中玻璃纤维长度、聚丙烯(PP)芯层中滑石粉添加量和滑石粉粒径对蜂窝夹芯板高温弯曲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满足加工性的前提下,增加聚丙烯/玻璃纤维(PP/GF)面层中的纤维长度,增加蜂窝芯中滑石粉添加量及降低滑石粉粒径,均可提高聚丙烯蜂窝夹芯板的高温弯曲性能.

连续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板材弯曲性能研究 下载:83 浏览:486

熊鑫 蒲颖 邓荣坚 宋威 范欣愉 《材料科学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为了积累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基础研究数据,通过改变相容剂PP-g-MAH含量、环境温度、复合材料铺层结构等方法,研究各种因素对复合材料的弯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相容剂PP-g-MAH能提高板材的弯曲强度,PP-g-MAH的合适用量是树脂基体的3.0%~4.5%;随着温度的升高,复合材料板材的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均降低,由于夹芯板玻纤含量相对较低,其弯曲性能的降低幅度更大;不同的铺层结构对复合板材弯曲性能影响较大,0°方向上的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均高于90°方向上的.

聚吡咯修饰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界面剪切强度 下载:63 浏览:476

王闻宇1 刘亚敏1 金欣1 肖长发1 朱正涛1,2 林童1,2 《材料科学研究》 2018年12期

摘要:
应用等离子体技术对碳纤维(CF)表面进行预处理,然后进行液相沉积聚吡咯处理。使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原子力显微镜(AF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傅立叶红外光谱仪等手段对碳纤维表面形态和结构进行分析与表征,并进行单纤维界面剪切强度试验和SEM观测,研究了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界面粘结性能。结果表明,等离子体预处理碳纤维沉积聚吡咯(PPy)使单纤维界面剪切强度提高了259.3%。分析结果表明,界面剪切强度的提高与纤维/树脂间的机械铆合和界面的作用力有关。等离子体预处理使碳纤维表面的羧基基团增多,在羧基和PPy之间形成氢键,从而提高了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

不同纤维素醚含量对3D打印混凝土强度性能的影响研究 下载:78 浏览:488

赵文斌1 林思远2 邵明刚2 李佳盛2 李睿2 安蕊梅1 《工程与技术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要研究不同纤维素醚含量对3D打印混凝土的层间抗拉强度、纵向劈裂抗拉和纵向抗压强度的影响。浇筑不同纤维素醚含量的6组试件,养护龄期分别为43 h和56 h时,对试件进行纵向劈裂、层间劈裂和纵向受压试验;对每个劈裂试件进行有限元模拟分析,获得劈裂抗拉强度的计算系数,推求每组试件的强度。结果显示,纤维素醚含量小于0.5%时,随着纤维素醚含量的增加,层间劈裂和纵向劈裂抗拉强度均有提高,纵向抗压强度减小。为了提高3D打印混凝土层间粘结强度,同时保证纵向抗压强度,建议纤维素醚含量在0.1%~0.2%之间。

载钯细菌纤维素纳米纤维复合膜用于乙醇的电催化氧化 下载:65 浏览:479

敖克龙 李大伟 姚壹鑫 吕鹏飞 魏取福 《材料科学研究》 2018年11期

摘要:
以发酵合成的细菌纤维素(BC)为载体支架,用一步化学还原法在BC上直接生长钯纳米颗粒(Pd NPs),制备出载钯细菌纤维素纳米纤维复合膜(Pd/BCF)。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测试结果表明,Pd NPs比较均匀地分散在纤维表面及介孔中,粒径约为10 nm,载量约为19.0%。电化学测试如循环伏安(CV)、电化学阻抗谱(EIS)、计时电流(CA)、计时电位曲线(CP)等的测试结果表明,与传统的碳材料载体和Pt催化剂相比,Pd/BCF对碱性介质中乙醇电催化氧化的活性显著提高,且在反应中的抗中毒能力较强。

氧等离子体处理对国产芳III纤维表面性能的影响 下载:69 浏览:463

王静1 任航1 陈平2 时晨1 任荣1 《材料科学研究》 2018年11期

摘要:
用氧气等离子体处理芳III纤维的表面,考察了等离子体处理前后芳III纤维表面性能的变化。使用红外光谱分析(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和动态接触角等手段研究了等离子体处理前后芳III纤维化学结构、表面元素组成、表面形貌、表面粗糙度和表面浸润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保持纤维本体结构不变的前提下用氧等离子体处理在纤维的表面引入了含量分别为20.1%和8.1%的新极性官能团(C-O和COO)。经氧等离子体处理后纤维表面的沟槽和起伏增多,粗糙度增大。用等离子体处理使纤维表面的浸润性能明显提高,总表面自由能由49.9 m J/m2提高到67.1 m J/m2。

聚苯胺包覆酸处理螺旋碳纤维材料的制备和电化学性能 下载:74 浏览:490

史泰龙 唐国霞 赵晨曦 黄新林 刘秀昀 孙益欣 朱亚波 《材料科学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用原位聚合和乳液聚合两种方法制备聚苯胺(PANI)包覆螺旋碳纤维(CMCs)复合材料,使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对其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用硝酸处理CMCs(表示为H-CMCs)为纤维表面提供含有羧基等含氧官能团。这为苯胺在H-CMCs表面的聚合提供基础,有助于PANI附着在H-CMCs的表面。用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交流阻抗等电化学方法测试了复合材料的电化学特性,结果表明:PANI包覆H-CMCs,其比电容值明显高于H-CMCs自身,表现出良好的大电容性能。原位聚合法更有益于PANI与H-CMCs的协同作用,使复合体的电容性能提高。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