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写意精神与中国油画的当代性建构 下载:92 浏览:515

冯民生 《中国艺术研究》 2018年8期

摘要:
在中国油画的民族特色构建中,写意精神成为中国油画的精神内核和重要内容。写意作为中国艺术的重要范畴,凝聚着中国艺术精神,已形成了系统的艺术方法论体系,不但从实践层面影响中国油画的发展,而且从理论建构上都成为中国油画的精神性因素。写意精神是建构当代中国油画民族特色和体现中国风格的重要因素。

刘思训对中国美术史学科建设的学术贡献 下载:98 浏览:512

陈池瑜1,2 《中国艺术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刘思训《中国美术发达史》是20世纪40年代重要的美术史著述之一,在中国现代之美术史学科建设中有着独特的学术价值。该著作在美术史料挖掘、中国美术史的理论框架及编著方法上,均有鲜明的特点。作者对中国美术史中的有关重要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提出新的学术见解,使其成为民国时期一部具有理论新见的中国美术史力作,对推动中国美术史学科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敦煌尊像画中的辅助线研究 下载:64 浏览:290

魏丽 《国学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本文将以敦煌北朝时期的千佛像和说法图佛像为观察对象,对画工在绘壁之前所使用的不同形式、不同作用的辅助线痕迹进行复原和归类,还原出画工绘制佛像时所使用的比例格的基本形式,并以此推测古代画工如何借助辅助线来完成标准格式的佛像绘制,还原出敦煌艺术背后的系统、合理的工作方法和行之有效的组织结构,最终展现出敦煌灿烂艺术成果背后的内在规律和成因。最后,本文还通过对比中世纪拜占庭基督教壁画艺术创作中所使用的比例格,来探讨敦煌壁画中比例格的大致来源,通过对比东西方工匠们在比例格具体使用方法上的差别,来进一步拓展古代东西方之间文化交流的理解深度。

在历史与个体间的诗性飞扬——论张翎长篇小说《阵痛》的诗学突破 下载:65 浏览:499

于京一1 郑江涛2 《中国文学》 2018年1期

摘要:
张翎的新作《阵痛》在举重若轻之间将民族苦难与时代更迭的"大"同个体悲欢与情爱离合的"小"进行了有效的碰撞和交融,无论是在开掘历史的丰厚和人性的深邃方面,还是在整合传统叙事、树立新史观的创造力上,都实现了不可忽视的突破。

从香港电影到华语大片:非洲叙事的成规与流变 下载:32 浏览:392

霍胜侠 《当代艺术》 2019年8期

摘要:
从20世纪80年代的香港电影到最近的《战狼Ⅱ》《红海行动》等华语大片,华语电影中的非洲叙事既形成一定成规,也发生若干流变。在叙事母题方面,非洲叙事从"夺宝"转向"反夺宝",逐渐形成具有民族性特色的叙事模式,建构了中非之间的命运共同体关系。在叙事空间方面,非洲叙事以奇观化的空间再现为特征,且经历了从侧重自然人文景观到聚焦社会政治图景的变化,可惜未能越出好莱坞既有的视觉奇观策略和非洲想象范式。夺宝叙事与奇观叙事之间的抵牾,反映了华语影片非洲想象的撕裂。而意欲解决此问题并讲出代表中国主体、有中国特色的非洲故事,路径之一是重新回溯历史的叙事资源,发掘其中另类而富于新意的叙事实践。

基于“治水”文化母题的民间年画图像研究 下载:86 浏览:256

李健 《当代艺术》 2019年7期

摘要:
"禹王锁蛟"这类题材成为"治水"主题民间年画的标准样式,并形成自清初以来北方年画《禹王锁蛟》的固定图式。这一题材在历史传承中面貌发生变异,从北至南出现了"紫微高照""紫微正照"等的年画样式,图式形象以及地方文化信仰都有了很大改变。如果从图式符号、故事背景、文化信息逐层探究的话,就会洞见它们共通的"治水"文化母题。由"治水"母题下"英雄治水"的民间主题,亦可以推断中原地区文化南渐,与佛教文化、地方文化交融形成了同一主题的认知差异。

傅抱石工艺美术思想研究 下载:74 浏览:368

吴振韩 《当代艺术》 2019年7期

摘要:
傅抱石在中国画领域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并且在工艺美术领域也有突出的贡献。他曾以研究工艺、图案,改进景德镇陶瓷的名义留学日本,此后陆续完成了多种"工艺美术"教材、报告和论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的工艺美术思想是他的艺术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和他的美术思想一脉相承,呈现出民族性、历史性、比较性和融合性的特征。

图像的撕裂及其症候——论于贝尔曼的图像分析方法 下载:32 浏览:294

姜雪阳 《当代艺术》 2019年7期

摘要:
乔治·迪迪-于贝尔曼的图像"撕裂"概念是对潘诺夫斯基传统艺术史学的批判。于贝尔曼指出观看图像首先需要撕裂形象,对图像和逻辑进行双重剖开,从而以独特的视角解答观看行为所处的"知道"与"看到"的两难境地。症候作为撕裂的核心特征是裂口出现时的信号,锁定症候就需要我们对图像进行撕裂,从而找到图像的真理。

在地认知视野下当地艺术营造的特点分析 下载:27 浏览:245

闫国 《当代艺术》 2019年6期

摘要:
在地认知视野下当地艺术营造的实践兼有物质性和文化性。在物质性的实现过程中完善、塑造视觉性突出的物象空间较为直接和明显;文化性的实现过程较为隐性、间接和复杂,它涉及嵌入文化资本、客观文化资本、体制文化资本的形成。在地认知视野下当地艺术营造是艺术、地缘、公众三者共同参与下的地方性公共文化营造和在地文化身份的重新建构,它包括了公共文化服务机制下地方文化生产方式的完善与创新;公众作为在地公共文化参与和创造主体的文化想象、认同在公共文化空间的延伸;文化——知识现代产权制度下在地文化认知与创造生产方式的生成等。

美国精确主义艺术运动的缘起及其多种意涵初探 下载:32 浏览:278

聂皓雪 《当代艺术》 2019年6期

摘要:
精确主义是美国本土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主义艺术运动,其产生与发展过程是在第一次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城市化与工业化经验的投射,也体现了欧洲现代主义艺术在美国的本土化过程与接受语境的转换过程。作为艺术运动的精确主义,不但是美国一个时代的表征与缩影,同时也是美国现代艺术得以走向二战之后抽象表现主义的巅峰、在全球范围内掌握艺术创作话语权的重要铺垫阶段;精确主义内部生发出的不同的美学立场、艺术家透过城市与工业景观所折射出的对当下世界与生活的态度,不但是艺术形式维度上好的研究样本,同时也是社会学维度上具有分析价值的对象。

“同宗分流”——广州灰塑与山东鄄城砖塑艺术比较的四个维度 下载:45 浏览:386

李书增 刘冰 《当代艺术》 2018年10期

摘要:
广州灰塑和山东鄄城砖塑堪称我国南北方民间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两大重要典型,造型精妙、工艺精湛、文化内涵浓郁、地域特色鲜明。本文以"环境决定论"为观照域,以田野材料为基础,基于民间传统造物艺术功能的"同宗性"与具体造型系统的"非同宗性"展开工艺技法、造型样式、艺术风格、造物思想四个维度的比较,从中揭示不同环境下两地民间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生成、发展的外部生态与内在机理。

动画材料的概念化认知与认知性概念 下载:74 浏览:403

陈树超 《当代艺术》 2020年5期

摘要:
物质材料本身的特质及动作设计的可能性是动画片创作的一个重要维度。在数字技术大行其道的今天,人们却对这种传统的、"守拙"的艺术表现出强烈的概念化认知冲动。然而,概念化认知并不必然导向认知性概念。相反,随之而来的概念增殖现象犹如击鼓传花,语词游戏的狂欢、文化传承的焦虑纵横交织,成为遮蔽认知的观念之网,亟待美学层面的化约。此类作品具有一种"感知"与"想象"、时间与空间并重的审美认知结构,相对于西方词汇的各种翻译,"偶动画"这一根植于中国本土语境的定义更加符合理想的"认知性"概念的标准。

论石涛之画境与禅境 下载:39 浏览:343

晋甜 《当代艺术》 2019年3期

摘要:
清初画坛被师古之风笼罩,画僧石涛为唤醒人们对艺术精神的追求,对历史上关于"形神"的关系做了创造性的发挥,提出"不似之似"的命题,继而以"不似之似"的艺术手法来抒情表性,表现出绘画的奇妙境界。石涛绘画之境界主要受其美学观点"不似之似"的影响,此观点与禅宗"不即不离"之境在内在逻辑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进一步而言,石涛的画境理论主要来源于禅宗的"心性论",而禅宗的"心性论"亦指导着石涛的艺术创作实践。

徐悲鸿在油画“中国化”发展中的价值 下载:69 浏览:406

谢九生 《当代艺术》 2018年7期

摘要:
徐悲鸿的艺术思想与油画实践,及其对后世的广泛而深厚的影响力,使得油画在"中国化"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中国艺术精神的写意特质。同时,油画"中国化"的中西融合特性,与写实作为油画"中国化"多向路径的基础,体现出了徐悲鸿的油画实践对于油画"中国化"的价值。徐悲鸿的油画探索为油画"中国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城郊淘宝村产业与空间互动机制研究——以成都市土地村为例 下载:61 浏览:374

李寰昊1 虞大鹏2 《中国城镇》 2020年9期

摘要: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商经济在我国逐渐发展兴盛,2009年至今各地出现大量"淘宝村",目前已经成为带动乡村地区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作为一种自下而上由个人创业者发起的乡村电商经济,不仅推动了乡村地区的产业发展,还对其空间格局的变化与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安靖镇土地村是一个城郊工业型淘宝村,本文以土地村为例研究其演化路径与动力机制,梳理了其从一个传统农业乡村转变为服装产业高度集聚的淘宝村的过程,分析了在不同阶段其发展的推动力量、产业特征及城镇化表征,同时分析了其产业的类型、组织方式、建设主体等特点对空间格局产生的影响,探讨了空间格局在不同阶段对产业的促进或抑制作用。

产业融合发展下苏南乡村空间转型研究——以无锡市为例 下载:62 浏览:396

章国琴1 段进2 刘红杰3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18年12期

摘要: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根本目标是实现产业增效、乡村繁荣和村民增收的"产村共荣"。在此目标下,面对机遇和挑战,在产业融合带动下江苏省无锡市乡村从村民生产生活方式到空间环境均展现转型生机,形成新型农业推动下的环境优化型、工业升级引导下的分离与集中型和三产发展促进的特色塑造型三种具有产业特色的乡村空间转型模式,并针对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阻碍乡村整体提升的瓶颈:因产业开发预评估的不足、产业融合体运作低效导致的产业融合发展虎头蛇尾和因政策引导保护不力产生的产业融合发展离村化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策略。

以项目方案为核心的商业展示设计课程DRP实践教学模式探究 下载:42 浏览:240

吴倩 关湃 王传龙 《航空航天学报》 2019年4期

摘要:
商业展示艺术设计课程目前在我国高校主要采用三大块教学板块(即理论讲解、课程练习和校外实践),这种教学模式造成了知识点之间相互独立,在教学效果中出现专业知识点断层,整体知识不系统不连贯,学生在学习中知识和技能衔接度不紧密;同时在企业实践环节中企业实际项目和现场实践很大程度上受到企业自身时间和业务情况的限制,造成在教学上课程仍旧停留在学校和企业的简单观摩的现实情况。本文结合DRP实践模式,梳理课程设置连贯性和合理性的基础上,将涉及内容相关联的专业设计课程和实践课程进行归类整合,分为三个知识链,注重加强理论知识、实践知识和市场环境等因素之间的联系,使得整体课程实践体系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提高学生商业展示设计的实践能力。

基于智能DNS的校园宿舍网出口流量调控 下载:79 浏览:479

缪元照1 刘志南2 《计算机研究与应用》 2020年1期

摘要:
在校园网虚拟机部署主从智能DNS系统,应用智能DNS技术,对于南校区宿舍网络流量进行调控,完成与校园网其他区域不同的路由策略,实现不同运营商出口网络流量的负载均衡,提升校园网多出口带宽的使用效益。

浅析动画影片中音乐的表现形式及作用 下载:41 浏览:582

李婧怡 邱斯珺 《中国音乐学报》 2024年2期

摘要:
在动画电影中,音乐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动画与音乐同时也是一种互补关系。动画构成音乐的形态, 音乐则为动画添加灵魂。当音乐接触到动画后两者的结合就迸发出强大的能量,会比两者单独存在所产生的效果大得多,从而使动画电影变得更加具有吸引力,来牢牢抓住观众的眼球。1935年在万氏兄弟潜心研究和精心制作下,《骆驼献舞》成功解决了光、影、声的合成问题,成为了我国第一部有声动画片。在之后8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动画音乐经历了萌芽、探索、繁荣和转型时期,中国的动画片也在每个阶段形成了自己独特风格的作品。本文首先对动画电影中音乐的类别进行了分类,阐述了动画音乐与动画画面的关系,再通过各个优秀动画电影中音乐的使用来探究在动画电影中的作用。

骑跨式高铁站在中小城市中的推广价值研究 下载:83 浏览:507

谢雨宏1 陈建华2 《中国建筑》 2020年3期

摘要:
骑跨式高铁站自问世以来,以其独特的站型设计吸引着规划、建筑、铁道等多学科专家的目光,其优缺点引起了业界的广泛争论,一度被认为不宜选用[1]。为明确骑跨式高铁站在中小城市中的推广价值,该文以选用骑跨式站型的典型案例——上饶站为例,从建筑师视角,对其可能的优缺点做评述检验和定量分析,确定若干积极和消极因子,结合使用后评价(POE)的方法,应用数理统计,构造判断矩阵,计算出各因子权重。结果表明,优点因子的权重远大于缺点因子的权重,选用骑跨式高铁站对中小城市的发展利大于弊,该站型在设计中值得推广。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