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专家参与刑事司法的多元功能及其体系化 下载:47 浏览:293

陈如超1,2 《中国法学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从1979年刑事诉讼法颁布至今,专家参与我国刑事司法的制度功能变得开放而多元。专家制度功能的多元化,根源于刑事司法的三重逻辑:弥合法律人与专家之间知识鸿沟的"认知逻辑";落实公检法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的"权力逻辑";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与实现控辩平等的"权利逻辑"。从结构主义与整体主义的视角看,当前,刑事专家制度存在明显的体系化缺陷,主要表现为专家制度过度权力化、专家制度功能尚未结构化、专家制度不够规范化。改进刑事专家制度,应当采取体系化路径:首先,将多元专家参与模式调整为鉴定人与专家辅助人二元专家模式;其次,彰显专家制度的"权利逻辑",矫正过度权力化倾向;最后,构建系统化的专家制度,为专家服务刑事司法创造制度条件。

“对赌协议”的裁判路径及政策选择——基于PE/VC与公司对赌场景的分析 下载:57 浏览:389

刘燕 《中国法学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PE/VC与目标公司对赌的司法裁判要点从合同效力转入合同可履行性后,需要面对两个层次的追问:一是以什么样的实体标准来判断履行障碍,二是由谁来判断是否存在履行障碍。华工案和"九民纪要"仅处理了第一个层次的问题,且主要以资本维持原则作为实体判断标准。然而,我国现行公司法资本维持原则过于粗疏,且缺乏"大分配"概念和底线规制的思路,导致"对赌协议"下的回购只能通过减资的途径,徒增成本。域外以清偿能力标准替代资本维持原则,体现了另一种以债权人利益为导向限制公司资产单向流出至股东的规制思路,但其商业逻辑上的合理性却无法掩盖更大的操作成本。就第二层次的判断主体而言,以美国特拉华州为代表,法官的商业判断逐渐让位于公司董事会的商业判断,却进一步凸显了公司、不同类别股东、债权人之间利益冲突的复杂状态。立法层面的价值判断与政策选择将最终决定司法裁判的走向,未来我国公司法的修订需要回应商业实践的诉求,同时PE/VC投资者也需要直面投资失败的风险承担。

煅后焦装置中气动插板阀增加远控功能设计 下载:45 浏览:384

张晓静1 王秀宏2 战智涛3 《中国仪器》 2020年6期

摘要:
通过分析煅前下料管气动插板阀现场操作员关闭时存在的风险,提出了增加阀位回讯开关和现场控制箱,通过在系统中进行组态,实现控制室内上位机进行控制,保障了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从审美感知到艺术表现——高中音乐鉴赏课中审美与表现的关系研究 下载:66 浏览:405

朱倩颖1 吴子吟2 《中国音乐学报》 2019年7期

摘要:
审美感知与艺术表现是高中音乐学科的两大核心素养,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感悟鉴赏能力与音乐实践水平是高中音乐鉴赏课程的基本理念与要求。本文从高中音乐鉴赏课中审美感知与艺术表现的关系出发,总结出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聆听感受音乐作品的同时也要关注音乐艺术的表现性和情感性特征。

基于OLED技术的导弹指挥仪模拟器显示功能设计 下载:52 浏览:357

杨明绪 杨建新 李林 《中国仪器》 2020年5期

摘要:
在实战化教学训练广泛开展的大背景下,为弥补导弹指挥仪课程由于实装配套情况不好而导致的训练科目开设不足、授课环节实战化氛围不浓的情况。教学团队在认真分析部队对导弹指挥仪保障需求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导弹指挥仪相关训练科目运行机理的前提下,借助c RIO系统嵌入式、可编程及模块化、低功耗的特点,结合OLED显示技术,对某型飞机导弹指挥仪模拟器显示功能进行设计。该模拟器可以在上位机模拟飞机状态参数信息时,通过OLED技术对模拟采集的数据实时动态显示,从而实现对导弹指挥仪的相关通电检查类科目的仿真训练。

司法审查中的滥用职权标准——以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案例为观察对象 下载:81 浏览:493

周佑勇 《中国法学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分离型裁判逻辑立基于形式违法性审查,根据"职权"或"滥用"单一要素进行判断,使得任何违法行使职权的行政行为都可能构成滥用职权。结合型裁判逻辑立基于实质违法性审查,认为构成滥用职权必须具备"职权"与"滥用"双重要素,滥用职权的实质是偏离法律目的行使裁量权。分离型裁判中的滥用职权与日常用语更为接近,结合型裁判中的滥用职权更符合行政诉讼法的立法精神。"滥用"的主观过错难以认定,影响了滥用职权标准的司法适用性。应以功能主义立场取代规则中心主义,借助均衡性的法律原则与功能性的自我规制技术,化解"滥用"之主观动机认定难的问题。

行政诉讼给付判决的构造与功能 下载:33 浏览:272

黄锴 《中国法学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司法实践中存在对给付判决作扩张解释的现象,这将导致给付判决与其他判决类型在适用范围上发生重叠,致使新增给付判决的立法目的落空。行政诉讼法"监督行政—纠纷解决"的立法目的,塑造了"低强度审查模式—高强度审查模式"的司法审查强度区间,要求法院对程序性裁判与实体性裁判作出区分。履行判决原则上只能是程序性裁判。给付判决的制度功能在于确立实体性裁判的裁判方式,弥补履行判决在功能上的不足。现阶段,给付判决尚不能发挥"多用途武器"之功能,其适用空间应限于法律规范规定的给付义务、给付行政范畴内的给付义务、以金钱或财产为内容的给付义务。

智能投资顾问模式中的主体识别和义务设定 下载:78 浏览:497

高丝敏 《中国法学研究》 2018年11期

摘要:
在智能投资顾问模式下,不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的智能投资顾问取代自然人为投资者提供咨询意见,主要以金融从业者为规制对象的传统法律体系实际上被架空,从而导致义务主体虚无化和义务体系失灵的问题,因此有必要重构相关主体识别制度及其义务体系。智能投资顾问是运营者(投资咨询机构)延伸出去开展业务的长臂,运营者及其内部智能投资顾问的监管者应当被识别为受托人,承担信义义务和合规义务。智能投资顾问的研发是投资咨询行为前置为算法的过程,是对自然人投资顾问行为的模拟。程序研发者区别于研发过程中提供交易和决策模型的金融从业者,前者仅是投资顾问的辅助人,不承担投资顾问的义务;后者应当被识别为投资顾问,并承担相应的义务。智能投资顾问模式下义务的设定需要穿透到算法层面,基本的原则是,既要避免以算法黑盒为由逃避和减少义务,导致责任缺位,也要充分体现人工智能的发展,避免过于苛责义务人。

论藏文格结构体及其语法功能 下载:88 浏览:478

才华1 群诺2 欧珠3 《中国科学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藏文传统语法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研究成果,但从自然语言处理角度来讲,藏文传统语法存在重义轻形,不便于形式化等问题。文章通过Fillmore格语法与藏语传统语法的比较研究,提出一种新的藏语语法单位即格结构体,并证实格结构体才是藏语句子最直接的组成成分的观点。该研究对藏语语法研究和藏语自然语言处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人工智能与事实认定 下载:51 浏览:282

栗峥 《中国法学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人工智能与司法的深度融合,既体现在案件的法律适用环节也体现在事实认定环节,而事实认定是法律适用的前提。人工智能对案件事实认定的介入,需要将证据数据化、对数据进行运算整合、输出人可以理解的结论。在证据数据化环节,需要对证据进行结构化的数据改造,并克服语言障碍。在数据整合环节,人工智能主要以概率推理而不是因果推理作为逻辑推理方式,其算法也需要面对可计算性与复杂性两大难题。在结论输出环节,需要解决机器学习如何深化、信念如何建立与机器如何表达等难题。人工智能融入案件事实认定所面临的这些主要难题,可以尝试通过"小数据"训练,逐步构建人工智能"心智微结构"去慢慢攻克。

作品名称的多重功能与多元保护——兼评反不正当竞争法第6条第3项 下载:86 浏览:490

彭学龙 《中国法学研究》 2018年11期

摘要:
作为文化创意领域重要的商业标志,作品名称发挥着微妙的标识作用,牵涉多重复杂的权利关系。申言之,如能发挥标示和区分特定作品的功能,作品名称宜受标题权保护;尚若实际起到标识作品出处的作用,作品名称又可纳入商标保护范围。而对于名作名篇,作品名称还具备宣传促销功能,其商品化权亦当受到法律调整。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之前,中国法律只能比照"知名商品特有名称"给予知名作品名称极为有限的保护,较之欧美法律尚存不小差距。这就决定了,一方面,在中国本土,作品名称难以得到有效保护;另一方面,在海外市场,中国企业维权和规避法律风险的能力又会明显不足。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修订在我国引入作品名称保护制度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虽然其第6条第3项最终只明确提及"域名主体部分、网站名称、网页",但其列举式立法模式和第4项兜底条款,为给予曾出现在修订草案中的"频道、节目、栏目的名称及标识"和图书、报刊、电影、软件、游戏名称和标识的适当保护预留了合理空间。就短期而言,可在后续司法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第6条第3项,建立更具针对性的作品名称保护制度;从长远考虑,则应同时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商标法,将作品名称纳入商标法的调整范围,正式确立标题权。

智能眼镜的用户体验设计现状与趋势 下载:62 浏览:408

姬崔艳 《设计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通过分析智能眼镜用户体验设计的发展规律和设计现状,探索未来智能眼镜用户体验设计趋势。基于本能层面、行为层面和反思层面,构建智能眼镜用户体验设计模型,并以此分析各阶段智能眼镜用户体验设计的历史及现阶段典型案例来总结其发展规律和设计现状。进而结合当前最前沿的学术及产品研究,探讨智能眼镜体验设计的发展趋势。智能眼镜的用户体验设计具有微型化、多元化、情感化和数据化的发展趋势。从用户体验自然化到用户体验情感化再到用户体验数据化,智能眼镜将更加深入地融合人们的工作及生活,并将在市场中发挥更大的商业价值。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后检察制度的巩固与发展 下载:76 浏览:486

朱孝清 《中国法学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在我国,检察机关无权对监督对象直接进行处理,因而其法律监督需要职务犯罪侦查权作为支撑。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后,检察监督失去了职务犯罪侦查权的支撑,这会导致诉讼监督进一步软化和弱化,致使具有中国特色的检察制度面临严峻挑战。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必须坚持检察机关的宪法定位;通过给检察机关保留在履行职责中发现的职务犯罪的侦查权、赋予检察监督以硬的约束力、赋予监督中的调查核实权以及必要措施,来增强监督刚性;通过提请合宪性审查、拓展司法审查和行政检察,来逐步拓展检察职能,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在新时代得到巩固和发展。

空腹式板拱桥承载力及技术状况分析 下载:87 浏览:512

斯朗拥宗 《中国设计》 2018年1期

摘要:
对于早期修建的钢筋混凝土空腹式板拱桥,多数存在荷载等级低、整体性差的问题。随着使用年代的增长,其承载力、刚度以及耐久性降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桥梁的运营安全性。因此,桥梁在使用过程中,对其进行技术状况和承载力评价是十分必要的。文章以某空腹式板拱桥为例,运用有限元软件Mi-das/civil建立有限元模型,通过现场外观检测和荷载试验数据对该板拱桥进行承载力和技术状况评定。结果表明:该桥的承载力验算满足城-A级荷载要求,但是外观检测结果显示该桥局部构件存在安全隐患。文章提出的评定技术对类似桥梁的承载能力分析和评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智能互联网时代的法律变革 下载:78 浏览:464

马长山 《中国法学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智能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产生了很多革命性后果,形成了双层空间—虚实同构、人机共处—智慧互动、算法主导—数字生态的时代特征。这使得既有法律规范对其难以进行有效涵盖和调整,既有规则逻辑的解释力日显困难,既有司法解纷机制也遭遇了明显障碍,因此,必然会引发深度的法律变革。一是在法律价值上,会出现新型的数据正义观、代码正义观和算法正义观;二是在法律关系上,权利与义务关系面临着根本性的重塑,权力与权利的关系发生了结构性转向;三是在法律行为上,形成了立足双重空间、人机混合、行为协同的复杂行为模式、因果关系和社会后果。这样,就需要确立适应智能互联网时代发展要求的时代法律理念,构建一体融合的法律体系,探索新型的代码规制方式,塑造高度自主的精细化治理秩序,促进执法司法的智能化发展,并嵌入风险控制的制度机制,进而推进法律制度和规则秩序的转型升级。

国家在国际造法进程中的角色与功能——以国际海洋法的形成与运作为例 下载:74 浏览:483

罗欢欣 《中国法学研究》 2018年9期

摘要:
现代国际秩序建立在以《联合国宪章》为核心的国际法基础上。根据《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新的国际法规则由国家制定,它们主要通过条约或发展习惯国际法来造法。国家既是国际法规则的缔造者,也是其约束的对象。国际造法是一项综合、立体的过程,除了国际法的技术性内容外,其背后体现了国际关系与政治的复杂博弈。以国际海洋法的形成与运作为例,发展中国家在理论准备、现实介入、政治决策与规则取舍上均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这里面有西方发达国家的法律文化具备先天优势的原因,也有发展中国家对自身在国际造法中的角色认识不足、影响力发挥不够的原因。深度参与国际造法,对中国的海洋强国建设意义重大。

环境行政处罚规制功能之补强 下载:85 浏览:487

谭冰霖 《中国法学研究》 2018年8期

摘要:
行政处罚是环境规制的基础性手段,应注重其规制功能的发挥。环境行政处罚的规制功能包括法律威慑、风险预防和生态恢复三个维度,我国现行法制在这些方面尚存结构性缺陷。补强其规制功能的具体路径是:在法律威慑维度,在环境罚款中引入不法利益追缴制度,不法利益追缴属于法定罚最高幅度以上、不法利益总额以下的加重量罚,其"不法利益"应同时涵盖消极利益和积极利益两个层面。在风险预防维度,应通过不确定法律概念赋予行政机关一定的判断余地,一方面,运用类推、预估和降格证明标准的方式判断事实性风险的不确定概念;另一方面,运用分量公式对价值性风险的不确定法律概念作出妥当的利益衡量。在生态恢复维度,要正确认识行政权在生态恢复中的主导作用,从理论上证成生态恢复责任能够作为行政处罚的法律定位,并从直接性恢复、替代性恢复和恢复性罚款三个方面构建系统化的生态恢复行政处罚责任形式。

态势感知技术在智能炼化厂工控安全方面的应用 下载:46 浏览:351

王飞 张川 付强 《中国仪器》 2020年2期

摘要:
随着工业互联网日新月异的发展及外部持续恶化的环境,工控安全问题威胁着国家基础设施的安全。通过AI、大数据、云计算以及工控安全模型等新技术,在智能炼化厂建设一套态势感知平台,实现工控安全风险实时感知、威胁精准研判,强化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提升行业网络安全整体防护水平。态势感知技术及平台的应用,建立了行业业务与技术规范,创新使用边缘计算、AI大数据安全分析、多源异构等关键技术。平台在智能炼化厂的成功应用,可以作为示范工程总结推广。

煤气化装置放射性同位素仪表安全维护要点 下载:57 浏览:377

王立龙 张国民 戴鹏 《中国仪器》 2020年1期

摘要:
煤制油气化装置有宁煤炉和GSP气化炉,每台气化炉均配置煤粉给料罐、煤锁斗及多条输煤管线,其中对连续料位、料位开关和密度的检测采用放射性同位素仪表。而放射源本身作为敏感而重要的危险源,对其日常安全维护有着更高要求。本文对放射性同位素仪表的风险辨识、日常作业维护、人员管理以及应急响应做了总结、探讨,以达到对放射源进行有效安全管控的目的。

地铁空间内部“表皮设计”——电子屏及全息影像在地铁壁画中的运用探索 下载:18 浏览:241

高海军 吕江 《中国设计》 2020年12期

摘要:
为城市公共艺术在地铁内部"表皮"方面的设计创作突破思想意识的局限并作出相应的理论性思考。本文简要针对城市地铁内部空间"表皮设计"即在地铁建筑内部壁面的壁画创作实践中运用电子屏和全息影像技术手段的可能性和前景进行初步思索和探讨,通过例举一些有代表性的创作案例来分析当前城市地铁壁画创作在制作手段与表现效果上的现状以及可以发展的形式方向和未来数字信息科技手段大幅度进入创作实践所带来的地铁内部空间视觉变革。从国内外已出现的实践结果来看,新技术手段的运用的确可以带来耳目一新的视觉效能和感受,且制作安装成本也在可控范围内,完全适合地铁内部空间的公共环境。通过国内外已出现的实践案例可见将该类型技术运用在地铁空间壁画创作上是可行的,未来城市地铁空间值得进行该方面的更多研究与探讨,丰富现有壁画类型,拓宽地铁人流的视觉感受与信息传递方式。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