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轻简施肥条件下依叶龄运筹蘖、穗氮肥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特性的影响 下载:86 浏览:481

金丹丹1 杨继芬2 张文忠2 孙文涛1 高继平2 《中国土壤》 2020年7期

摘要:
以"沈农265"为试材,在该品种主栽区最适宜施氮量(225 kg hm2)和两种基蘖肥与穗肥施氮比例(8∶2和6∶4)基础上开展大田筒栽试验,轻简3次施肥条件下依叶龄设置25种蘖、穗氮肥运筹模式(蘖肥在源建成期6~10叶逐叶施用,穗肥在库建成期11~15叶逐叶施用)及对照组(不施氮),探索蘖肥时期促蘖、保蘖的最佳施氮叶龄和穗肥时期促花、保花的最佳施氮叶龄,进一步确定最有利于产量提高的蘖肥与穗肥叶龄施氮组合,可望为高产高效施肥模式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高产的穗肥与蘖肥叶龄组合包括8∶2比例下的8叶~11叶期、8叶~12叶期、9叶~12叶期、10叶~12叶期、10叶~14叶期和6∶4比例下的8叶~13叶期、9叶~12叶期、10叶~12叶期、10叶~13叶期,高产的蘖肥叶龄多数在8叶、9叶和10叶,分析证明9叶、10叶为保蘖肥(6叶、7叶为促蘖肥,8叶兼具促保作用),因此,保蘖肥比促蘖肥对沈农265增产作用更大;高产的穗肥叶龄多数在12叶期,分析证明11叶、12叶为促花肥(14叶、15叶为保花肥,13叶兼具促保作用),在12叶期追施穗肥有利于增加每穗分化颖花数和现存颖花数,可见,同为穗肥,两种穗肥效果明显不同,促花肥比保花肥更重要。综上,轻简施肥和等氮量前提下9叶~12叶期和10叶~12叶期组合是较优越的蘖、穗氮肥叶龄运筹模式,说明该地区水稻生产中应注重保蘖肥和促花肥的科学合理施用。

施用菇渣与有机肥对生菜生长和重金属累积的影响 下载:76 浏览:480

陆思文 罗凡 兰国俊 赵景龙 张伟杰 胡雪峰 《中国土壤》 2020年7期

摘要:
采用小区试验的方法,以施用化肥和不施肥为对照,研究了施用金针菇、双孢蘑菇菇渣、猪粪和牛粪有机肥对生菜生长、重金属含量及对土壤养分、重金属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菇渣Cu、Zn、Ni、Cr、Cd重金属元素含量显著低于猪粪有机肥,而双孢蘑菇菇渣的这几种重金属含量又显著高于金针菇菇渣;与施用化肥、施用有机肥相比,施用菇渣能显著提高土壤多种养分和有机质含量,增加生菜叶片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降低生菜叶片硝态氮含量,而土壤和生菜重金属含量与对照(不施肥)无显著差异;施用猪粪有机肥的土壤Cu、Zn含量明显升高,但生菜的重金属Cu、Zn与对照亦无显著差异。总之,施用两种菇渣具有与猪粪、牛粪有机肥相似的培肥土壤、提高蔬菜产量和改善品质效果,所引起的土壤和蔬菜重金属累积风险低于施用猪粪有机肥;但长期施用菇渣的环境分析还需通过多年试验,进行长时间监测才能得出评估结果。

船用海水淡化装置的发明研究 下载:52 浏览:371

魏凡森 吴婉茹 胡家骏 《中国仪器》 2018年12期

摘要:
为了克服传统的海水淡化技术消耗大量的热能或电能,碳排放量大,装置体积庞大,且淡化效率低的问题,采用纳米黑金材料,发明一种新型船用海水淡化装置。本装置不占舱面有效使用面积,能在船舶摇摆状态下实现海水淡化。

流动注射仪QC8500测定水中酚含量重复性差的原因分析 下载:46 浏览:363

张金龙 《中国仪器》 2018年10期

摘要:
针对流动注射仪重复性差的问题,经过一系列标准液分析、仪器处理、实验测试,找出原因。强调标准操作以及仪器日常维护的重要性,希望可供相关从业者参考借鉴。

紫外差分分析仪在烟气超低排放监测中的应用 下载:47 浏览:374

赵金宝1 赵珊2 阎杰3 周宗升3 程鹏3 《中国仪器》 2018年10期

摘要:
随着超低排放改造工程越来越多地实施,环保部门提出了更为严厉的烟气排放标准。新的固定污染源烟气(SO2、NO、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对针对超低排放的在线监测仪器进行了更严格的规范标准。同时,首次增加了实验室检测环节。本文介绍了一套经过改进的紫外差分气体分析仪系统,通过采用一些特殊设计,新紫外差分气体分析仪能高效通过实验室各项检测标准,其零点和量程飘移,环境温度的影响及抗干扰能力指标均远小于标准,使分析仪更适用于超低排放的在线监测环境。

单触式电容按键传感器结构解析及灵敏度研究 下载:64 浏览:362

周书宇 郭庆 许金 柳振 《中国仪器》 2018年9期

摘要:
针对因触摸板结构差异导致按键灵敏度变化的问题,基于开放式电容器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调整底部接地区域填充率及顶部覆盖层厚度的设计方法。设计通过对触摸板初始电容、寄生电容和尺寸大小的研究,分析了影响触摸板灵敏度的因素。研究得出可采用50%70%填充率的底层铺铜,并在顶层覆盖0.13mm0.6mm厚度的绝缘层的方法。该方法在保证触摸板高灵敏度的同时能增强抗干扰能力,对指导触摸板产品参数设计具有实际意义。

淮北南部区地温变化及其对气温变化的响应 下载:86 浏览:507

柴萌1 王振龙2 陈元芳1 欣金彪3 胡勇2 梅海鹏2 董国强2 《中国土壤》 2020年4期

摘要:
利用五道沟实验站1964~2018年55年实测地温及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K检验、SR检验和累积距平,系统分析该区域地温的时间演变规律及对气温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至今,浅层地温的年代变化一致,呈逐年代升高趋势,深层地温的年代变化存在差异,呈波动式上升,且上升幅度小于浅层地温;不同季节地温的变化趋势性存在差异,0~160 cm地温春、冬季显著上升,夏季除5 cm深处外显著下降,秋季只有80 cm、160 cm深处地温呈显著下降趋势,320 cm深处地温春、冬季下降趋势非常显著,夏、秋季无明显趋势;不同深度、不同季节地温对气温变化的响应存在差异,0~80 cm地温对气温变化的响应较敏感,320 cm地温不受气温变化的影响,春、冬季地温对气温变化的响应较为敏感,而夏、秋季则不敏感。

石油地域文化背景下工业设计创新能力培养初探 下载:63 浏览:285

刘金梅 赵婷 李炳 萱圜 《中国设计》 2019年7期

摘要:
石油地域有其独有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底蕴,处于这种背景下,如何让工业设计在驱动地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中发挥作用进行了深入思考和初步探索。开展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念和创新思维培养模式,探讨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举措。指出了创新实践能力训练的方向和着力点,为促进石油高校工业设计教学和地方产业的结合提供参考。

降水增加对黄土高原深层土壤水分的影响 下载:86 浏览:496

岩晓莹1 马理辉1,2 刘铮1 柯增鸣2 李娟娟1 杨金贵1 胡宇美3 《中国土壤》 2020年3期

摘要:
为了解降水增加情况下,黄土高原土壤储水量是否增加以及深层土壤水分的变化趋势,2018年对陕西省绥德境内的油松林和柠条林土壤水分进行了测定,并将其与2001年和2006年的同一样地土壤水分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近20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2009~2018年该区域年平均降水量比1999~2008年的平均降水量增加了156 mm。油松和柠条林地深层土壤水分呈波浪形变化,且深层土壤总储水量呈现2018年> 2001年> 2006年,这种变化与1999~2018年降水变化趋势相一致。深层土壤储水量年际变化与植被类型有关,即油松林地深层土壤水分年际变化显著,柠条林则不显著。短时间尺度内(<6年)的降水对深层土壤储水量有影响,影响深度大约为0~5.0 m,长时间尺度(> 5年)的降水对深层土壤储水量的影响深度会随时间加深,并且长时间尺度的降水可能会导致土壤水分"高湿层"下移现象出现。

高等教育中民族民间艺术传承的发展路径 下载:39 浏览:276

孔德时 许晓萍 《中国设计》 2019年6期

摘要:
在智能时代的当今社会,在民族与民间艺术发展陷入困境之时,旨在研究教育与传承的障碍如何解除。高等院校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主要场所,在传承民间艺术、民族文化的发展方面,如何担起重任。立足当前国内民族民间艺术的传承发展现状切入,基于高等教育与专业设计、创新改进的视角,提出一些可行的发展路径,优化高等艺术教育的可循路径。对民族民间艺术与专业教学的高效衔接,提供经验和策略。

对网络青年自组织的观察与思考——以科学松鼠会为例 下载:65 浏览:389

宋金阳 《新闻传播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年群体变得日益价值多元、需求多样,其组织形式也随之发生深刻变革,一种新形式的网络青年自组织应运而生,在青年群体中发挥独特作用。本文以科学松鼠会为例,尝试分析网络青年自组织的主要特征、社会功能及发展趋势,期待为类似组织的发展提供参考信息。

唐代筝乐的情感表达类型及方式窥探——基于唐代涉乐诗的研究 下载:97 浏览:501

陈金鹏 《中国音乐学报》 2018年1期

摘要:
音乐与唐诗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代筝乐与唐诗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交错联结。在唐代这个诗歌艺术和筝乐艺术发展的高峰时期中,唐诗记述着大量筝乐艺术的内容,记载着唐代筝乐情感表达的发展。从不同的唐代诗作中找寻关于筝乐艺术的记述,发现在唐代,筝的制作工艺不断地进步,演奏者对筝的要求也达到一定高度,并促进着唐代筝乐情感表达的发展,同时筝乐也能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着诸如"愉快""哀怨""愁苦""爱恋"等多方面的情感,并且包含着诸多特点。本文集中地从唐代涉乐诗研究的基础上看唐代筝乐在不同方面的情感表达,力争在一定程度实现对历史记述中筝乐艺术发展记录的补充,并探讨更正历史记述和理解的不足,供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发展筝乐艺术。

土壤重金属迁移转化领域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下载:76 浏览:481

李晓晓1,2 韩瑞芳1,2 陈倩倩1,2 杨宇生1,2 沈东升1,2 申屠佳丽1,2 《中国土壤》 2020年1期

摘要:
研究在概要地分析土壤重金属迁移转化的研究现状和热点问题的基础上,对过去十年在该领域发表的文章进行了定量和定性评估。对用Web of Science检索2009~2018年重金属迁移转化领域中的文献,经Citespace软件可视化处理,对不同国家、期刊、机构、高被引论文和研究热点进行了对比分析。截止2018年12月5号,共检索出19778篇论文。结果表明,中国在该领域的发文量最高,中国科学院是领先的研究机构,发表文章影响因子较高的期刊是Environmental Science&Technology和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科研人员对重金属Cu、Zn、Cd、Pb以及As的污染关注较多,研究内容包括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生物有效性以及土壤修复过程中重金属的形态变化。

生物炭吸附重金属机理及其应用技术研究进展 下载:76 浏览:479

魏忠平1 朱永乐2 赵楚峒2 汤家喜2 高英旭1 李梦雪2 《中国土壤》 2020年1期

摘要:
生物炭是以动植物残体等有机物料为原料,在缺氧的条件下经过高温热解得到的高度碳化的物质;因其具有优良的过滤和吸附特性而被应用于水体净化和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论文对不同原料加工而成的生物炭的物理化学性质差异、生物炭吸附重金属的机理及其在净化污水和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上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未来这一领域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指出生物炭具有巨大的利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生物炭本身特别是改性后在吸附性能改变的同时是否会造成二次污染问题值得关注。

基于熵权法的绿色建筑项目管理绩效可拓评价 下载:31 浏览:304

赵金先 武丹丹 张英 王苗苗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8年6期

摘要:
为确保绿色建筑得到进一步发展,需对其项目管理水平进行科学合理评价。将熵权法和可拓学理论引用到绿色建筑项目管理绩效评价体系中,采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在给出关联函数及绩效评定等级的基础上,构建绿色建筑项目管理绩效可拓评价模型。通过计算各评价指标关于绩效测度的关联程度,确定各指标及总体项目管理绩效水平所处的等级。通过算例表明:该方法在绿色建筑项目管理绩效评价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少即是多”设计理念应用于汽车造型设计的研究 下载:65 浏览:362

田金 《中国设计》 2019年2期

摘要:
随着人们购买力和审美水平的提高,汽车的外观和内饰设计已经成为消费者选购汽车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由米斯·凡德罗在20世纪二十年代提出的"少即是多"设计理念,不仅在建筑设计上应用广泛,在汽车的造型设计上也得以彰显。文章以当今流行的汽车造型设计元素和汽车品牌为例,分析了"少即是多"设计理念在汽车造型设计上的体现和应用。总结出造型设计对一款汽车的重要性,从而为自主汽车品牌的造型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拉拉铜矿集中开采区土壤地球化学基线值研究 下载:76 浏览:474

周建伟1 周家云2 代力2 钟金先1 刘兆鑫1 朱占雄1 《中国土壤》 2019年10期

摘要:
确定土壤地球化学基线值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意义重大,选择恰当的基线值计算方法对基于矿集区尺度精细评价尤为关键。本研究以拉拉铜矿集中开采区表层土壤地球化学数据为基础,采用统计学法和标准化法分别计算不同地质单元分区内土壤中As、Co、Cr、Cu、Fe、Hg、Mo、Ni、Pb、Zn的地球化学基线值,并与区内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地球化学空间分布呈显著的分带性,在Pt区和TJK区分别计算各分区基线值比笼统计算区域性单一基线值更有实际意义;在矿集区内采用标准化法计算的土壤基线值略大于统计学法计算的基线值;在人类活动扰动小的TJK区内两种计算方法均适用,在人类活动扰动相对较大的Pt区内采用统计学法较标准化法更为适用。

基于西周金文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研究 下载:78 浏览:303

黄阳彦 俞柳艳 周月麟 《中国设计》 2019年2期

摘要:
作为当代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文化创意产业逐渐成为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文化创意产品也随之逐渐成为满足人们生活层面以及精神层面的必需产品。但是在当前的现代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与开发中,大多数都仅仅是对部分文化的相关特征元素进行生硬的套用与模仿,在这样的设计形式下创作出来的文化创意产品最终是没有办法自然而融洽地展现文化内容的。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文字更是丰富多彩。基于此,本文研究了中国古文字——金文的造型特征和形体规律,并把握其文字特征作相应的图形符号分析。尝试构建一种基于古典文化,融合了现代化设计发展的一种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体系,以提高现代文化创意产品的表现形式与文化元素融合的一致性,更精准地展示我国文化创意产品的文化价值和信息内容。

基于多元联系数的地铁钻爆法施工风险评价研究 下载:38 浏览:329

赵金先 李堃 王苗苗 张英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8年5期

摘要:
为提高地铁钻爆法施工风险评价的科学性,对钻爆法地铁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建立了钻爆法地铁施工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引入集对分析中的多元联系数理论,将风险评价作为一个不确定性系统进行分析,运用更适合不确定性系统的区间层次分析确定风险评价体系各指标的权重,根据相关规范,建立基于集对分析的四元联系数的风险同异反评价模型,并对得出的联系数分量数值结果进行系统分析。通过计算各阶偏联系数对钻爆法地铁施工风险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通过实际案例进行风险联系数的计算与分析,验证了该方法在地铁钻爆法施工风险评价及其趋势分析中的适用性。

抗生素-重金属复合污染对土壤中细菌耐药的影响 下载:76 浏览:475

徐艳 师荣光 李厚禹 郑向群 《中国土壤》 2019年9期

摘要:
目前复合污染环境下耐药细菌在数量、种类以及抗性强度上都显著增大,多重耐药菌株也高频率检出,甚至出现了能够抵抗绝大多数抗生素的"超级细菌",因此抗生素-重金属复合污染对环境中细菌耐药的影响更需高度重视。就我国土壤环境中抗生素-重金属复合污染的现状,对抗生素与重金属复合污染的对土壤微生物耐药效应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该领域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行展望,对于消除环境中的微生物耐药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