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欧盟的REserviceS项目以及对我国风电及光伏参与电网调频的启示 下载:92 浏览:452

傅业盛1 桑妲1 曹炜2 张正2 张捷2 《电网技术研究》 2019年7期

摘要:
由欧盟资助、欧洲风电协会主持的REserviceS项目,在欧洲范围内全面系统地对风电、光伏参与调频、调压、系统恢复辅助服务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案例评估。主要介绍了该项目通过问卷调查反映出的风电、光伏不同渗透率水平时各国电网的运行经验,欧盟各国风电、光伏参与调频的现状、技术成熟度、有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等。最后总结了我国在风电调频方面的研究应用现状及欧盟经验对我国开展相关工作的启示。

新能源高占比的特高压电网频率控制模式及性能评价 下载:72 浏览:449

常烨骙 刘娆 巴宇 王海霞 吕泉 李卫东 《电网技术研究》 2019年7期

摘要:
在新能源广域消纳和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的电网新特征下,频率控制模式及其控制性能评价方式应该发生改变。基于协同控制理念,提出了省网采用新的协同频率偏差控制模式(cooperationfrequencybias control,CFBC);针对交直流混联增强区域网间相互影响的情况,论述了交流互联采用联络线功率频率偏差控制模式、直流互联采用定频率控制模式的合理性;综合分析国内外电网评价标准,提出新的通用评价方法,包括长期的频差均方根值约束和短期的频率持续越限时间约束;建立针对网调和省调的两层级评价结构,并设置了新的频率偏差系数和控制偏差。仿真表明,省调采用CFBC模式有利于充分利用全网调节资源,实现频率快速恢复;网调采用联络线功率频率偏差控制模式益于实现交流互联区域网的自治管理以及责任的划分;该文评价方法既能满足电网长期和短期的运行要求,又能减少机组调节次数。

三区延迟电力系统鲁棒负荷频率控制研究 下载:76 浏览:473

熊林云 王杰 《电网技术研究》 2018年12期

摘要:
电力系统中通信线路的大量使用不可避免地导致了负荷频率控制(LFC)中延迟现象的产生,这些延迟的存在会对系统稳定性造成潜在的威胁。文中旨在针对三区域延迟电力系统提出一种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LMI)与延迟边际估计(DME)的鲁棒负荷频率控制策略。首先通过递归替换程序将系统特征方程中的超越项消去并引进根趋势的定义用于分析频率特征根的稳定性;随后给出了系统延迟边际的解析形式。而后给出了基于此延迟边际与LMI的鲁棒控制器设计流程,其中引进了鲁棒性能指标(RPI)用于衡量外部扰动对系统输出的影响。而后通过对半搜索技术(BST)用于搜索此RPI的最小值并得出鲁棒控制器的控制增益。通过2个仿真实验验证所提方法的性能:仿真1用于验证所提延迟边际估计方法的有效性;仿真2用于评估所提鲁棒LFC方法较传统控制方法的优越性。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三区延迟电力系统延迟边际估计算法的有效性以及较传统方法的更佳的鲁棒特性。

考虑小水电接入的微电网中风机电压频率协调控制研究 下载:22 浏览:170

申钰辉 《电气学报》 2020年9期

摘要:
分布式电源输出功率的波动性以及间歇性会给微电网的电压频率稳定带来挑战,尤其是当微电网以孤岛模式运行时影响更加明显。构建了小型水利发电的同步发电机模型,并在双馈风机的有功和无功控制的基础上提出了双馈风机的电压频率协调控制策略,通过引入f环节和d环节来抑制风机端电压的波动。基于PSCAD软件构建了微电网实际算例模型,对比分析了协调控制与传统控制下的微电网电压频率特性,验证了所提出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双馈风力发电机的调频策略及机组定子故障下的弱电网稳定性研究 下载:89 浏览:500

孙丽玲 胡兰青 《电网技术研究》 2018年11期

摘要:
双馈风力发电的高渗透率降低了电网的等效惯性和一次调频能力,这一问题对于弱电网而言愈发突出。因此,在惯性降低的弱电网下,双馈风力发电机(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频率的自动调整成为其控制系统重要目标之一。定子绕组匝间短路(stator winding inter-turn short circuit,SWITSC)是双馈风机的一种典型故障,直接影响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但是,计及SWITSC故障的DFIG机组的调频策略与弱电网稳定性分析尚未见诸报道。为此,在计及SWITSC故障的DFIG机组模型上附加频率惯性控制和下垂控制,依据旋转质块的动态特性建立SWITSC故障下DFIG机组、弱电网的小信号模型,通过特征值分析揭示了两种频率控制策略及SWITSC故障本身对弱电网频率稳定性的影响,并对弱电网模式切换和负荷突变进行了敏感性研究,最后利用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基于运行状态评估的双馈风机自适应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 下载:90 浏览:435

高澈1 田新首2 李琰2 迟永宁2 刘超2 唐冰婕2 《电网技术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双馈风机机械与电气解耦,使得接入电网总有效转动惯量降低,增加电网频率调节压力。分析了双馈风机通过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实现对系统频率响应技术,研究了双馈风机在调频过程中在不同运行工况下能量变化评估方法,提出基于机组状态评估的双馈风机自适应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在理论研究基础上进行时域仿真,结果表明,基于运行状态评估的双馈风机自适应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在不同出力水平下可以对系统频率提供有效支撑,提高系统频率稳定性,同时调频过程中保证机组运行稳定。

基于最大转矩损耗功率比的感应电动机能效优化 下载:24 浏览:185

何显平 夏加宽 梁宗伟 龙宇航 王婧妍 《电气学报》 2020年7期

摘要:
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大转矩损耗功率比(Maximum Torque Per Power Losses,MTPPL)的感应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的能效优化方法。在考虑铁损耗的感应电动机数学模型以及转子磁场定向的基础上,分析了电动机处于稳态运行时,电动机转矩损耗功率比与电动机转速、转差频率之间的关系。当转矩损耗功率比取最大值时,即实现电动机控制系统损耗功率最小化的高能效运行。推导出转矩损耗功率比与电动机转速和转差的函数关系式,并对其求导,求出最大值对应的最优转差频率。将最优转差频率用于感应电动机的恒压频比变频调速系统,实现感应电动机的高能效运行。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以及实验平台,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基于电压空间矢量的类正弦滞环电流控制策略 下载:76 浏览:470

赵红雁 李艳 杜吉飞 郑琼林 李丹勇 石璞 《电网技术研究》 2018年8期

摘要:
滞环电流控制(hysteresis current control,HCC)是一种传统的电流控制方法,其实现简单、鲁棒性好、动态响应快。但当应用到三相系统时,由于三相间的耦合,会存在电流谐波大、开关频率过高等缺点。该文首先回顾了近年来为解决传统滞环控制自身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改进的基于空间矢量的滞环电流控制(improved space vector-based HCC,ISV-HCC)方法的优缺点,然后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电压空间矢量的类正弦滞环电流控制方法。该方法参考了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SVPWM)调制中的电压矢量概念,根据系统参数给定上下两滞环带,且当三相电流误差均在规定的滞环内时,采用零电压矢量开关模式,而当电流误差超出规定的滞环带时,则按照指定的逻辑对三相开关进行控制。最后,通过与传统HCC及ISV-HCC进行并网仿真与实验对比,证明该文所提出的方法具有更低的电流谐波及更小的开关频率,整体上具有更优的控制性能。

基于广域量测的多直流馈入/馈出电网稳态频率控制策略研究 下载:90 浏览:497

胡益1 滕予非2 王晓茹1 《电网技术研究》 2018年7期

摘要:
针对多回高压直流馈入、馈出电网,提出了一种基于广域量测数据的系统扰动后稳态频率预测算法,该算法对系统发电机调速器方程、负荷静态模型方程和系统网络方程进行线性化处理,同时考虑到多回高压直流的紧急功率支援量,能快速预测出系统扰动后的稳态频率。针对预测结果,该文设计了基于多回高压直流的最优频率稳定控制策略,该策略利用非线性优化方法,考虑了本区域电网各节点电压稳定约束以及各互联电网频率波动约束,能快速得到各条直流参与系统频率稳定调节的最优紧急直流功率支援量。最后在机电暂态软件PSS/E中,以改进的IEEE 50机系统为例,通过仿真分析,对该文方法的预测结果以及优化结果进行对比验证,证明了所提出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脉冲响应法在变压器绕组变形检测中的应用 下载:29 浏览:216

师一卿1 刘伟1 韩彦华2 王荆2 赵仲勇3 《电气学报》 2020年5期

摘要:
绕组变形是诱发变压器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及时检测和排除绕组故障意义重大。研究了脉冲响应法在变压器绕组变形故障离线检测中的应用,为了克服该方法固有的重复性不高的缺陷,提出了仅分析频率响应曲线的低频段信息。健康变压器实验证实了频率响应的低频段重复性较好,故障变压器实验证实了该方法能够有效诊断出绕组匝间短路故障。综合来看,脉冲响应法虽然舍去了频率响应部分信息,但依然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光伏-蓄电池联合供电水泵系统用集成式单管DC/DC变换器 下载:86 浏览:457

候虚虚1 秦岭1 熊俊峰2 王亚芳1 罗松1 钱科军3 《电网技术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提出了一种用于光伏-蓄电池联合供电水泵系统的Buck+开关电感Buck-Boost集成式单管DC/DC变换器,分析了该变换器在不同工作模式下的输出电压调节能力;探讨了前级电路采用脉冲频率调制(pulse-frequency-modulation,PFM)控制且工作在恒压充电模式下时太阳能电池的稳定工作区;提出了基于PFM控制的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和蓄电池恒压充电双模式自由切换控制策略;给出了电感参数设计准则,以确保系统在整个光照、温度和负载变化范围内均正常工作;最后通过24 W样机进行了实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集成式变换器具有结构简单、输出电压调节范围宽、效率和可靠性高等优点。

电力系统频率特性影响因素研究及概述 下载:48 浏览:287

刘杰锋 李冰 张帆 王硕 王帅 《电气学报》 2019年9期

摘要:
主要阐述了电力系统运行中频率质量和经济问题,负荷的静态频率特性,负荷-频率的关系,电力系统中的调频手段以及太阳能、风能接入后电力系统的频率调节。在电网稳定性分析方法、稳定计算以及潮流计算分析基础上,应用PSASP软件对某区域电网情况进行仿真模拟与计算,从而对影响电力系统频率特性的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

前馈型神经元网络中的放电频率传递分析 下载:70 浏览:478

司皓1 赵欣桐2 孙晓娟1 《动力技术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本文建立了一个基于Hodgkin-Huxley神经元的前馈神经元网络模型,研究了平均放电频率在前馈神经元网络中的传递情况.研究结果显示,适当的层间连接概率与输入噪声强度能够提高前馈神经元网络的同步效率,进而增强网络稳定传递放电频率的性能.此外,通过引入并调节突触时滞,发现适当的时滞对神经元耦合系统的完全同步和前馈神经元网络内信息传输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600MW机组凝结水泵振动故障分析和处理 下载:67 浏览:475

李峰 《电力技术学报》 2020年6期

摘要:
结合一起凝结水泵叶片通过频率振动大的问题,分析了管道共振引起凝结水泵振动的故障机理,探讨了对应的现场处理措施,为该振动故障诊断及治理提供参考。

超声挤压轴承-转子系统动力学特性研究 下载:86 浏览:500

姚红良 李文龙 刘帅 闻邦椿 《动力技术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现代旋转机械中转静子之间的相对转速越来越高、间隙越来越小,因此,如何有效地减少转静子接触面间的摩擦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超声波悬浮技术的快速发展,超声挤压轴承逐渐被应用在小型或微型的旋转机械上.近场超声悬浮效应作为一种减少振动的方法,具有超声悬浮、超声减摩等作用.超声挤压轴承是由压电陶瓷矩形薄片与金属铝薄壁圆筒组合而成;利用ANSYS软件对压电换能器进行了模态分析,得到其振型及谐振频率,由此确定压电换能器最佳工作的形状尺寸及频率.从气体润滑原理出发,推导出气体挤压膜雷诺方程,并运用有限差分方法对其进行简化求解.通过求解分析出当给定超声波频率时,超声悬浮力与悬浮间隙、超声波振幅等因素有关,其关系如下:超声挤压轴承的悬浮力随着悬浮间隙的增大而逐渐减小;随着超声波振幅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当超声频率一定时,探究超声轴承在不同悬浮间隙和不同超声振幅条件下对超声挤压轴承-转子系统的影响,对其进行动力学分析;之后又采用单一变量法进行试验研究证明其正确性.结果表明:该轴承可以达到稳定工作的效果,在压电换能器的谐振频率下工作时效果好且更加稳定.

带边角裂纹悬臂Mindlin板的振动特性研究 下载:76 浏览:483

陈丽华 薛坚 张伟 《动力技术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本文基于Mindlin板理论,应用Ritz法研究带边角裂纹Mindlin板的振动特性,分析了不同裂纹参数如裂纹位置,裂纹长度,裂纹角度对悬臂Mindlin板的固有频率和模态的影响.利用Ritz法求解固有频率和模态函数,本文构造了一个特殊的模态函数,其模态函数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用梁函数组合法得到的无裂纹理想完整矩形板的振型,另一部分是利用裂纹尖端奇异性理论,构造描述裂纹附近位移和转角不连续的角函数.通过高精度的数值计算软件Maple得出结果,并与有限元软件ANSYS分析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本文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华东电网动态ACE系统作用机理分析 下载:66 浏览:404

徐昊 周毅 《电气学报》 2018年11期

摘要:
华东电网目前已有两条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同时作为3条±800 k V特高压直流的落点。大功率的缺失势必对电网频率造成重大冲击,因此,对华东电网的频率控制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动态ACE系统作为华东电网防御频率扰动的重要自动化手段,对于系统事故下的频率恢复发挥重要作用。阐述了在各种频率扰动下动态ACE系统作用于省市AGC调出备用的机理,并用频率扰动实例予以说明。最后介绍了动态ACE系统仍存在的不足之处。

两种绕组变形判别方法的应用分析 下载:86 浏览:495

赵春芳1 王世民2 蒋大伟3 《电力技术学报》 2018年8期

摘要:
电力变压器绕组的局部扭曲、鼓包或移位等变形将降低绝缘水平,引发变压器严重故障。文中对频率响应分析法和低电压阻抗法两种绕组变形判别的原理和标准进行分析,通过实例阐述了变形故障的判别过程,对比两种方法的优缺点,为变压器变形检测提供参考。

基于Matlab的电子式互感器传变特性仿真研究 下载:91 浏览:512

金世鑫1 李华2 金晓非3 李籽良1 耿莉娜1 《电力技术学报》 2018年2期

摘要:
随着国内外智能变电站系统进入实际应用阶段,大量的电子式互感器投入使用,对电子式互感器的仿真研究也越来越多。利用Matlab中的simulink模块搭建了罗氏线圈的仿真模型,并对其传变特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有源、无源级联积分器,通过仿真找到了积分器传变特性随元器件变化的规律,并对积分环节的元器件进行优化,提高了罗氏线圈对雷击电流传变的精确度。

基于不同声波频率的底泥探测技术研究 下载:53 浏览:423

张杰1,2 张坤军1,2 陈佳兵1,2 李京兵1,2 《海洋研究》 2021年5期

摘要:
声学技术是水下勘探的主要技术手段,研究典型工况下主要声学设备声波频率与其底泥穿透能力的关系,将为改进底泥分层探测方案和声学设备的选取提供技术依据。本文在典型水域(滨海、河道、水库)应用不同声波频率进行定点底泥穿透深度试验,并在同一点利用定深采样钻采集底泥柱状样,以5~10 cm间隔分层并检测每层含水率,以含水率为指标对底泥进行分类,最后,对底泥柱状样本和声波底泥穿透深度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2~33 k Hz频段声波可穿透河床到达浮泥、流泥层。在滨海水域中,低频声波可穿透部分淤泥层,且频率越低,穿透深度越大。12 k Hz频率的双频换能器相比24 k Hz和33 k Hz具有更强的穿透能力,可满足对浮泥、流泥及部分淤泥层的探测。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