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考虑传感结构中气隙的电工钢片三维磁特性研究 下载:10 浏览:407

耿鑫 李永建 杨克为 郭栋 《传感器研究》 2018年11期

摘要:
为了全面分析材料的磁特性,提出了三维磁特性测量方法。考虑到硅钢片叠片方向的磁场不均匀性,设计了一种新型的高精度B-H复合传感线圈。并针对三维磁特性传感信号的精度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套改善信号精度的方案。采用新型线圈和补偿方案,讨论了在空间球形的激磁模型下,无取向硅钢片(35WW270)的三维磁特性和损耗特性。

全尺寸疲劳试件疲劳断口分析 下载:73 浏览:461

胡艳华 牛虎理 刘剑 《石油科学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针对准Φ323.9 mm×18 mm的X65钢质海洋隔水管,开展了多接头四点弯曲+内压全尺寸疲劳试件试验研究,并采用高清相机、三维视频显微镜对试件疲劳断口进行宏观和微观分析。研究表明,试验用全尺寸疲劳试件焊接接头中存在未熔合等不连续性缺陷,疲劳试件疲劳抗力的薄弱部位分别为管道内表面的焊趾与外表面两条焊道的结合位置,而焊缝区疲劳裂纹扩展路径较为曲折,因而具有较好的抗疲劳裂纹扩展性能。最后建议,通过采取加宽对接接头间的间隙、清洁坡口污染物等措施,可以防止内表面附近的焊接未熔合问题;通过降低管道内表面焊缝余高,打磨外表面焊缝,以减小形状不连续导致的应力集中,最终可提高试件的抗疲劳寿命。

实时更新的全局一致三维栅格建图 下载:81 浏览:437

易晓东1 杨思宁2 杨绍武2 《人工智能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在未知的三维环境中,移动机器人自主导航通常需要实时构建与环境全局一致的栅格地图,而现有大部分系统缺少地图更新策略,构建的栅格地图与实际环境不一致.文中将同步定位与建图模块获得的环境信息以点云形式提供给栅格建图模块处理,同时提出基于关键帧的高效数据结构和地图实时更新策略,实时构建可用于移动机器人自主导航的全局一致的地图.室内动态的实验数据测试表明,文中方法可以有效实时更新地图,生成与环境一致的三维栅格地图,支持其后续的自主导航操作.

Tekla Structure在首钢秘铁新选矿厂工程中的应用 下载:25 浏览:271

张雪飞 《矿山工程与技术》 2019年5期

摘要:
首钢秘鲁铁矿项目是我国在拉丁美洲的首个大型投资的选矿厂项目,此工程设计采用国际上流行的BIM三维设计。介绍了Tekla Structure三维设计软件在此工程中的应用及对工程项目产生的影响。

庐山文化遗产景观地三维虚拟平台开发 下载:99 浏览:516

岳威1,2 方朝阳1,2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18年1期

摘要:
对庐山文化遗产典型景观进行数字化处理,综合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多媒体等技术,构建了庐山文化遗产景观地三维虚拟平台,研究了庐山自然景观场景构建、多源模型数据无缝集成和多源属性信息一体化集成和交互展示等关键技术,创建了文化遗产景观数字化和资源信息化成果库。构建的庐山文化遗产景观地三维虚拟平台为庐山文化遗产提供了一个直观、真实的三维展示平台和新的营销服务模式及旅游方式,弥补了传统旅游业和旅游网站的不足。

非接触挖沟技术在海床处理中的应用 下载:57 浏览:235

吕伟俊 王磊 王艳涛 樊华 李海鲸 《石油科学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导管架安装是海上油田开发中非常重要和关键的一步,导管架安装时经常遇到海床面不平整的难题,如何对海床进行有效平整处理成为制约导管架是否成功安装的关键因素。以南海某导管架安装场址处理项目为例,阐述了非接触挖沟技术在海床处理中的应用。重点介绍了非接触挖沟机的工作原理以及对挖沟机喷嘴进行改造的内容,还介绍了三维多波束声呐在海床处理中的应用。实践表明,采用此非接触挖沟技术能有效地处理海床的不平整度问题,可为国内海床处理项目施工提供参考。

一种精确测量深水导管架井口导向空间位置的新方法 下载:71 浏览:86

张士舰 杨青峰 李小红 孟令河 王智洪 杨子龙 管云振 《石油科学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在海洋导管架平台建造测量中,井口导向空间位置的精度会直接影响多层井口导向共线度,进而影响隔水套管的海上安装,因此导管架井口导向空间位置是需要精确控制的重要位置之一。为提高井口导向圆心的测量精度,提出一种同心圆拟合新算法。该方法同时测量井口导向内皮和外皮测量点坐标数据,较传统方法增加了测量点数量,而且测量点分布更广更合理,因此大大提高了圆心测量的精度,该方法对精确控制海洋导管架建造具有一定作用。

基于电容位移传感器与金属球的三维定位方法与实验研究 下载:10 浏览:422

陶鑫1 袁道成1,2 李少博1 《传感器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文中提出一种基于电容位移传感器测量金属球的非接触三维定位方法。通过理论与实验方法研究了定位精度的影响因素,发现定位精度与传感器的参数、金属球球径、传感器与金属球表面之间的距离等参数有关。通过优化参数设计实验,采用CSH02FL-CRm1,4电容式微位移传感器获得了小于2μm的x、y方向定位精度,小于0.1μm的z方向定位精度。

基于半直接法SLAM的大场景稠密三维重建系统 下载:78 浏览:498

徐浩楠1 余雷1 费树岷2 《人工智能研究》 2018年8期

摘要:
当前三维重建系统大多基于特征点法和直接法的同时定位与地图重建(SLAM)系统,特征点法SLAM难以在特征点缺失的地方具有较好的重建结果,直接法SLAM在相机运动过快时难以进行位姿估计,从而造成重建效果不理想.针对上述问题,文中提出基于半直接法SLAM的大场景稠密三维重建系统.通过深度相机(RGB-D相机)扫描,在特征点丰富的区域使用特征点法进行相机位姿估计,在特征点缺失区域使用直接法进行位姿估计,减小光度误差,优化相机位姿.然后使用优化后较准确的相机位姿进行地图构建,采用面元模型,应用构建变形图的方法进行点云的位姿估计和融合,最终获得较理想的三维重建模型.实验表明,文中系统可适用于各个场合的三维重建,得到较理想的三维重建模型.

贵州烂泥沟金矿三维定量预测 下载:58 浏览:505

张权平1 陈建平1 陈雪薇1 李国超2 刘畅2 朱静2 《地球科学探索》 2020年1期

摘要:
贵州烂泥沟金矿是中国黔桂滇"金三角"区内已知最大的卡林型金矿床,资源储量大(大于126.25 t),达到超大型规模,大地位置处在扬子准地台西南缘右江盆地北侧,由赖子山背斜、板昌逆冲断层与册亨构造带所组成的三角形构造变形区的北部顶点。本次研究系统剖析烂泥沟金矿的成矿地质背景与成因类型,建立找矿地质模型,并依据资料基础建立三维地质模型,进而在模型上开展成矿地质异常信息定量提取与三维空间重构,建立找矿预测模型,采用"立方体预测模型"方法,通过三维证据权与找矿信息量相结合的综合圈定办法减少预测结果的不确定性,共圈定找矿靶区5处,其中A类靶区2处, B类靶区3处,为该区的进一步勘查提供了参考。

多层次模糊评价模型在低煤阶煤层气区块优选中的应用——以澳大利亚东部A区块为例 下载:60 浏览:434

淮银超1,2 陈西西3 邹威3 谭玉涵4 《石油科学研究》 2018年9期

摘要:
相比于中高阶煤层气,低煤阶煤层气具有煤岩煤化作用低、含气量低、灰分含量高以及储层物性好等特点,针对于低煤阶煤层气区块的优选研究对于降低开发成本、促进产业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以澳大利亚东部地区的低煤阶煤层气区块为研究对象,应用多层次模糊数学思路,结合区块低煤阶煤层气特征,优选累计厚度、含气量、灰分含量、可采储量、孔隙度、渗透率、含气饱和度、临界解吸比和原始地层压力作为评价指标,建立低煤阶煤层气的开发效果多层次模糊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评价指标权重系数与研究区三维地质模型构建低煤阶煤层气开发效果评价参数。以稳定期日均产气量3万m3、0.6万m3作为衡量标准,确定研究区的开发效果评价参数门限值为0.507和0.317,进行研究区开发有利区划分,实现基于多层次模糊评价模型的低煤阶煤层气区块开发有利区优选中的应用。在实际应用中,高中低产区内的已开发井的单井产气量与优选结果高度吻合,表明多层次模糊评价对于低煤阶煤层气有利区块优选具有很好指导意义。

反应堆控制棒驱动线三维动态公差分析方法研究 下载:68 浏览:433

李浩 陈训刚 杜华 李燕 罗英 张宏亮 赵伟 《核工业与技术》 2019年4期

摘要:
常规压水堆控制棒驱动线(简称驱动线)公差分析方法在公差计算时采用一维的线性累积,其计算过于保守,因此公差计算无法采用极限法,从而无法保证公差设计的置信水平达到100%。针对该问题提出了驱动线三维动态公差分析法,分析了驱动杆由竖直状态到倾斜状态的动态变化,幵利用第1接触点和第2接触点作为双基准,约束了驱动杆及其通道的偏移方向和范围。三维动态公差分析法提高了分析的准确性,减少了计算的保守性,幵通过模块式小型堆(ACP100)冷态驱动线试验验证了其正确性。

三维模型次临界能源包层热工-水力数值研究 下载:66 浏览:353

王曦1 师学明2 《核工业与技术》 2018年6期

摘要:
针对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级别聚变堆芯驱动的三维模型次临界能源包层,轻水冷却燃料及氦气冷却第一壁、轻水冷却燃料的2个热工-水力方案,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结合流-固耦合传热方法进行数值模拟,并考虑了燃料栅元功率密度及功率展平三维分布。研究发现:氦气冷却第一壁能显著降低各固体材料的最高温度;燃料栅元最高温度大小与功率密度分布一致;功率展平利于轻水在冷却通道中等流量分配。本研究获得了足够热工裕量的热工-水力方案。

三维设计软件在卫星电缆网协同设计中的应用 下载:89 浏览:426

王欢 陈茂胜 戴路 孔林 《航空航天学报》 2020年12期

摘要:
针对当前商业卫星研发中存在的周期、成本和装配等几个主要问题,提出了一种电缆网三维建模方法,此方法将电缆网的研发和卫星装配有效结合起来。结果表明:此方法的应用缩短了卫星研制周期,提高了卫星线束长度精度、装配效率以及卫星电缆网的质量估算精度等。实现了商业卫星电缆网的三维快速协同设计。

一种基于AVIDM4和Creo的三维协同研制方法 下载:50 浏览:340

周孝伦 陈忠贵 张旭 张洪波 朱位 《航空航天学报》 2020年11期

摘要:
针对AVIDM3中产品结构维护难度大、协同信息传递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三维协同研制方法。该方法通过AVIDM4实现文件、模型的产品结构管理,基于Creo及二次开发工具,实现了总体与结构、总体与供配电、总体与推进、总体与工艺的协同信息高效传递。经北斗三号导航卫星研制全流程验证,证明该协同设计方法实现了产品结构智能管理、协同信息高效传递,显著提升了协同设计效率,可推广到其它领域航天器研制。

大型浅水湖泊三维水环境数值模拟及关键参数研究 下载:53 浏览:434

王海燕1,2 陈凯麒1,3 祁昌军1,2,4 张贝贝1,3 黄茹1,2 温静雅1,2 《环境科学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浅水湖泊也存在水动力垂向分层结构及污染物垂向非均匀分布情况,水力结构对水环境变化有重要影响,需要采用更加精细化的数学模型模拟其过程。针对国内外大型浅水湖泊三维水环境数值模拟相关研究及水动力参数取值方案进行了综述,对现有成果进行了总结与分析。指出下一步亟需构建复杂边界条件下的生态动力学模型,探索多条件耦合的富营养化微观响应机制,加强数值模拟精细化及参数规范化研究,为探索浅水湖泊水动力及水环境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由混合配体构筑的三维铽金属有机框架的晶体结构及分子识别性能 下载:32 浏览:343

杨轶1 唐静1 华雪2 朱永朝2 毛国帅1 黄秋颖1 《化学研究前沿》 2019年11期

摘要:
本文采用两种多功能有机羧酸配体:2-(对溴)苯基-4,5-咪唑二羧酸(p-BrPhH3IDC)和对苯二甲酸(H2DCB)为混合配体与六水合硝酸铽,通过溶剂热反应,成功制备了一个含有一维孔道的复杂三维金属有机框架{[Tb(p-BrPhHIDC)(DCB)0.5H2O]·H2O}_n。采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以及单晶X射线衍射测试了其分子结构。发现所采用的两种羧酸配体均与中心金属Tb(Ⅲ)离子配位进而桥联邻近的金属离子构成了三维框架。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技术测试了晶体纯度。热分析表明该金属有机框架显示出比较好的热稳定性。固体荧光测试以及小分子识别研究表明该配合物显示出强的特征荧光发射和一定的乙腈识别能力。

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建筑物三维信息提取 下载:66 浏览:425

李凌云 《地球科学探索》 2019年3期

摘要:
地震是破坏力极强的自然灾害之一,随着城市的人口和建筑物的逐年增多,一旦发生严重的地震灾害,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在对城市地震预测的研究中,需要采用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来提取建筑物的三维信息。本文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建筑物三维信息提取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判断了其准确性和适应性,对地震区的防震减灾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基于Surpac的某金属矿山三维数学模型 下载:29 浏览:345

程远慧 《矿山工程与技术》 2018年5期

摘要:
以福建省大田县某矿区金属矿为研究对象,利用Surpac构建了矿区的三维模型,不仅形象地展示出矿体的空间特征、空间位置,还分析统计出矿体的品位和储量,为矿区的金属矿资源得到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会计信息化:回顾与展望 下载:76 浏览:508

刘勤 杨寅 《会计研究杂志》 2019年3期

摘要:
本文重点对会计信息化发展40年的主要历程进行了梳理,尝试以改革开放40年为时间轴,从政策、知识和实践三个维度,按照主要历史事件的基本脉络和逻辑结构对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历程进行评述。本文借鉴霍尔三维结构模型的基本理论,讨论了多维度视角下广义会计信息化40年的发展历程,以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化(狭义)、会计智能化三个阶段为时间维度的划分,在政策维度的背景下,探讨了知识维度的人才体系、理论体系、信息技术,以及实践维度的市场、产品与应用,以期对促进和完善我国会计信息化事业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最后结合我国会计信息化改革的历史和现状,展望未来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可能方向。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