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网格化信息管理及模式识别在分布式光纤传感预警系统的应用 下载:63 浏览:493

张洪奎 《石油科学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介绍了武汉—广水成品油管道孝感进站段光纤传感预警系统工业化应用升级成果。通过网格化信息搜集将管道沿线各属性信息进行网格化统计,将其作为报警后复核管理的参考,从而提高了管理模式灵活性和管理效率,降低现场复核率。通过软件模式识别算法提高了不同振动模式的区分功能,对无效报警较多的点,统计其振动类别和地点,分析报警原因,调整各点的报警灵敏度和阈值,降低了无异常报警次数。报警系统调整后,试点段无异常报警数量由145条下降为12条,总报警数量减少40%,报警吻合率达到94.26%,提升了孝感进站段光纤预警系统工业化应用水平。

基于管理熵的输气站安全管理分析 下载:67 浏览:348

易明慧 邹小军 《天然气进展》 2018年8期

摘要:
为了有针对性地改进天然气输气站安全管理方式,提升输气站整体安全指数,在分析管理熵Brusselator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输气站安全管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管理熵Brusselator模型对输气站安全管理系统进行耗散结构判定,为输气站安全管理提供优化的依据。最后通过在某输气站的应用,证实了耗散结构分析判定的适用性。

山东LNG接收站冷能空分方案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 下载:54 浏览:356

张大伟 胡超 王敏 田东 《天然气进展》 2018年8期

摘要:
LNG蕴含大量高品质的冷能,在LNG接收站中将其直接释放到海水中会造成冷能严重浪费。为实现冷能充分利用、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目的,认为山东LNG接收站应充分利用LNG冷能建设冷能空分装置。通过对国内外冷能空分装置情况的简要介绍,充分对青岛及其周边地区进行市场供需、投资、价格、产品竞争力风险分析,认为建设冷能空分装置的方案在技术经济上是可行的、风险是可控的,符合国家节能减排、循环经济政策,并对建设冷能空分装置的技术方案及工艺流程作了详细的阐述。

聚源—金马—鸭子河地区构造、断裂特征及演化分析 下载:76 浏览:455

胡元 操延辉 郑元财 《天然气进展》 2018年7期

摘要:
川西坳陷聚源—金马—鸭子河地区经历了多轮次构造运动,构造叠加关系复杂,明确关键构造形成时期及特征是油气勘探面临的难点问题。利用地震、地质手段刻画了聚源—金马—鸭子河内部的褶皱、断裂形变特征,明确它们之间的几何特征差异性,解析其内部构造所处力学环境的差异性及形变机制,分析其内部形变关系,指出聚源、金马、鸭子河各构造段的主要形变期和古形变特征,为恢复古构造及演化、正确认识该区油气分布规律、指导油气勘探提供科学依据。

川西坳陷优质烃源岩测井定量预测及分布——以须家河组五段为例 下载:75 浏览:501

李强 袁东山 杨映涛 朱丽 李定军 《天然气进展》 2018年7期

摘要:
根据岩心粒度实验分析资料,采用测井交会分析方法建立了川西坳陷须家河组五段岩石粒度中值测井解释模型。通过逐步回归方法对表征烃源岩有机碳特征的测井敏感参数进行分析,结合岩石粒度中值测井解释模型成果,建立了岩性约束下高精度有机碳含量测井解释模型,为优质烃源岩的定量预测及分布评价奠定了基础。结合川西坳陷须家河组五段优质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下限标准,建立了优质烃源岩测井评价标准并对单井优质烃源岩进行划分统计,完成了对川西坳陷须家河组五段各亚段优质烃源岩分布的定量预测与评价工作。

井研—犍为地区筇竹寺组页岩气保存条件研究 下载:53 浏览:430

谢丹 韩书勇 周伟韬 袁玥 任街平 贺洪强 《天然气进展》 2018年7期

摘要:
在分析井研—犍为地区页岩气保存条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了影响研究区筇竹寺组页岩气保存条件的主要因素。首先,明确了断裂作用对页岩气保存条件的影响:断裂作用形成的微裂缝对页岩气藏起改善储层渗滤条件的作用,而强烈的断裂作用所形成的断层及宏观裂缝则对页岩气藏起破环作用。研究区远离褶皱冲断带,褶皱变形强度较弱,断层规模小、相对不发育,未破坏页岩气的保存,并且断层、裂缝系统对储集条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次,明确了顶、底板条件对页岩气保存条件的影响:良好的顶、底板可以形成封闭系统,可完好地封存页岩气。研究区含气页岩段顶板发育完整,岩性致密且具有较好的屏蔽作用,底板由于存在风化壳,相对较为薄弱。最后,明确了地层压力对页岩气保存条件的影响:大断裂较为发育的地区地层压力下降明显,吸附气含量较低,为保存条件较差的地区,反之较好。研究区筇竹寺组页岩地层为异常高压,页岩气层封闭性较好。

致密砂岩气藏缝网压裂工艺适应性评价研究 下载:65 浏览:428

詹斌 王智君 丁咚 《天然气进展》 2018年6期

摘要:
针对川西中浅层低品位储层、川西深层须家河组及元坝须家河组等致密砂岩储层用常规改造工艺储量无法实现有效动用的情况,认为缝网压裂工艺能够增加改造体积、获得更长的有效缝长及更高的导流能力,从而提高储层有限动用率,是动用低品位致密砂岩储层的有效手段。为此,从缝网压裂机理入手,结合储层地质条件及工程地质特征,在致密砂岩储层开展了缝网压裂工艺适应性的评价研究,为缝网压裂工艺选井选层提供了依据。

页岩气暂堵压裂技术在威远龙马溪组的应用 下载:46 浏览:464

刘敏 康力 李明 张泽燕 《天然气进展》 2018年6期

摘要:
四川盆地海相地层威远区块页岩气资源丰富,储层非均质性强,很难设计与储层精确地质模型相匹配的压裂裂缝模型,使得裂缝控制技术实施难度很大。暂堵压裂技术能根据储层特点自动选择甜点,充分改造低效储层,使井筒覆盖和油气藏接触最大化,提高采收率。通过暂堵剂优选和评价,根据暂堵技术及工艺原理,结合威远区块龙马溪组储层特征,形成了适合威远区块的暂堵体积压裂工艺,现场试验显示WY23-1HF等5口井初期产量较高,为四川威远页岩气的高效开发提供了技术保障。

含硫气井环空异常带压安全生产技术研究及应用 下载:68 浏览:457

苏镖 李珍 曾诚 《天然气进展》 2018年4期

摘要:
由于硫化氢的腐蚀性和剧毒性,环空带压井生产安全风险较大。在对含硫气井筒分析的基础上,对环空带压的类型进行了辨识、分类;结合元坝气井作业条件,完善和细化B-B test流程,建立了环空带压诊断流程;通过对长期安全需要的分析,提出了配备含硫气井安全控制设备和方案;针对对不同环空异常带压类型,进行了治理方案研究。

气体驱动泵排液采气机理及应用试验 下载:67 浏览:487

刘书权 张小丽 《天然气进展》 2018年4期

摘要:
针对气井的开发随着时间的延长会出现积液直至停产的问题,采用一种最经济的气田开发方式即利用气井自身能量实现积液井的正常生产。气体驱动泵排液采气是一新型的排液采气技术,详细阐述了其利用气体活塞面积大的特点放大气体压力并把积液排出井筒的机理,绘制了驱动泵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分析了泵的主要参数计算方法。通过现场应用,验证了驱动泵的实际效果,分析了应用失败的原因,并进一步提出了泵的选井方式、应用条件和改进措施。

页岩气水平井地层倾角随钻监测方法应用研究 下载:75 浏览:434

陈杨 陈兵 《天然气进展》 2018年3期

摘要:
由于地震解释精度限制,页岩气水平井钻进过程中常常遇到预测地层深度与倾角与实钻误差较大的情况,故对页岩气水平井进行随钻地层倾角监测,及时根据监测结果进行轨迹调整对于页岩气水平井顺利中靶并长穿优质储层有重要的意义。利用导眼或邻井的自然伽马曲线建立地层对比标志层,在此基础上结合钻井轨迹及预测地层倾角建立地质模型,分析随钻自然伽马曲线变化情况,选择在标志层处、A靶点等控制点进行地层深度和地层倾角的确认,提前预判实际地层的变化,调整钻井轨迹,保证井筒在目标地层中穿行。

LNG脱苯回收再利用异戊烷的应用探讨 下载:87 浏览:382

郑华 王天将 潘刚 张涛 王晓岩 曾诚 《天然气进展》 2018年3期

摘要:
针对LNG脱苯工艺利用"相似相溶"原理用异戊烷脱苯存在异戊烷消耗量大、成本高等诸多弊端,在不影响正常生产的情况下进行了必要的脱苯工艺改造。经过可行性分析,利用苯和异戊烷的熔点不同这一特性,有效利用LNG产品的冷能脱苯并回收了异戊烷,阐述了工艺改造的流程,订做两台管壳式低温换热器,使其让含苯异戊烷和LNG换热,让苯结晶附着在管束上达到回收再利用异戊烷的目的,从而控制异戊烷的消耗量以降低生产成本。通过脱苯新工艺的实践应用,每年回收异戊烷节省了130多万元的成本,达到了企业降本增效的目的。

文96地下储气库运行实践探讨 下载:68 浏览:434

腰世哲 《天然气进展》 2018年2期

摘要:
文96地下储气库是典型的枯竭气藏型地下储气库,通过对文96地下储气库运行连通性、动态库容、边水变化、单井注采能力等的深入分析,总结了边水气藏改建地下储气库的运行规律和动态特征,文96地下储气库投产后运行实践证实储气库平面连通,注采井注采能力达到设计要求,地面配套注采工艺系统运行效果良好,通过高部位强注、低部位缓注、合理控制生产压差等措施于注采气期间较好地控制了边水运移,达到了排液扩容的目的,库容逐步接近设计的库容量。

青岛LNG接收站最大周转能力评估 下载:69 浏览:475

曲靖祎 杨慧 袁志超 《天然气进展》 2018年2期

摘要:
青岛LNG接收站自投产以来逐渐成为华北天然气市场供应的主力气源,介绍了接收站的投产运行情况,通过对上游PNG LNG与AP LNG两种资源的供给能力、接收站码头的最大接卸能力、接收站最大的外输能力、下游市场消化能力4个方面测算并评估青岛LNG接收站的最大周转能力,可知接收站最大周转能力的最主要制约因素为下游市场消化能力,其次为码头接卸能力;但随着能源消费结构持续升级、下游市场需求量不断扩大,码头接卸能力或将成为影响LNG接收站最大周转能力的最关键因素。

钻井井下爆炸堵漏技术 下载:76 浏览:495

王委1 刘亚2 许春田1 陈小元1 邵冬冬1,3 《石油科学研究》 2018年9期

摘要:
现有堵漏方法对渗透性漏失较易解决,对裂缝性漏失,堵漏一次成功率低,处理过程复杂、周期较长、成本高,如近年来苏北盆地有46口井发生裂缝性漏失,平均每口井漏失钻井液641 m3、损失时间268 h。主要原因是井下裂缝宽度不一、难以确定,造成堵漏材料粒径不匹配,大粒径堵漏材料难以进入地层,小粒径堵漏材料又容易被漏失的钻井液带走,难以在漏失孔喉处形成有效的桥架结构,导致堵漏成功率低。研发了一种针对裂缝性漏失堵漏的新方法——井下爆炸堵漏技术,主要通过堵漏工作原理、堵漏注射器、药盒、胶筒及凝胶配方等方面的研究,形成钻井井下爆炸堵漏技术。该技术主要通过井下爆炸的方式,挤压地层裂缝,减小裂缝宽度,使堵漏材料"进得去、停得住",有效提高裂缝性漏失的堵漏成功率,减少经济损失。该技术通过现场4口井共6个漏失层位的封堵应用,成功堵漏5层、有效1层,堵漏成功率83.33%,有效率100%。钻井井下爆炸堵漏技术为进一步完善堵漏工艺开辟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Cu-BTC降成本及放大合成研究 下载:60 浏览:248

马蕊英 张英 孙兆松 王红涛 王刚 《石油科学研究》 2018年8期

摘要:
以工业级均苯三甲酸为配体,采用溶剂热法合成Cu-BTC材料,在0.1,1,10 L三种不同规模的反应釜中对CuBTC材料进行逐级放大,并对10 L反应釜体系进行平行实验,利用XRD、SEM、N2吸附-脱附等表征手段对合成的CuBTC材料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工业级均苯三甲酸完全可替代试剂级配体合成出晶型完整、比表面积高和孔体积大的Cu-BTC材料,能大幅降低原材料成本;逐级放大制备的Cu-BTC材料的比表面积、孔体积、结晶度和甲烷吸附量相差较小,且物化性能优于市售产品Basolite C300;合成Cu-BTC材料反应的重现性较好,适合规模化放大生产。

扫描电子显微镜及其在石化领域的应用 下载:58 浏览:300

黄文氢 柳颖 梁中伟 《石油科学研究》 2018年8期

摘要:
介绍了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和仪器结构,综述了扫描电子显微镜作为形貌观察工具在石化领域的应用。分析了扫描电子显微镜结合能谱仪、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聚焦离子束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原位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并分别介绍了它们在催化剂和材料表征方面的应用,在此基础上,对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相关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做出了展望。

页岩气藏渗流特征及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下载:67 浏览:342

廉培庆1 段太忠2 《石油科学研究》 2018年7期

摘要:
通过对页岩气藏解吸—扩散理论、非达西渗流、开采过程中孔、渗演化特征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分析了页岩气藏的扩散和渗流规律;同时对页岩气藏试井解释技术、数值模拟模型建立、页岩气藏和压裂水平井耦合方法等数值模拟技术进行了综述,总结了页岩气藏模拟的关键技术。针对目前页岩气藏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驱油用聚合物溶液黏度影响因素的研究 下载:77 浏览:248

孙秀芝 《石油科学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对驱油聚合物水溶液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考察,结果表明,配制聚合物时转速控制在500 r/min;Fe2+与Fe3+对聚合物黏度影响大;聚合物通过多孔介质时,渗透率越小剪切降解越严重;p H为9时,聚合物黏度最高。为油田配注聚丙烯酰胺水溶液的参数优化提供参考和依据,对提高聚合物驱的效果和效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驱油用聚合物溶液黏度影响因素的研究 下载:59 浏览:332

孙秀芝 《电网技术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对驱油聚合物水溶液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考察,结果表明,配制聚合物时转速控制在500 r/min;Fe2+与Fe3+对聚合物黏度影响大;聚合物通过多孔介质时,渗透率越小剪切降解越严重;p H为9时,聚合物黏度最高。为油田配注聚丙烯酰胺水溶液的参数优化提供参考和依据,对提高聚合物驱的效果和效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