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违反安保义务侵权补充责任的理论冲突与立法选择 下载:22 浏览:310

谢鸿飞1,2 2019年4期

摘要:
安全保障义务人依《侵权责任法》第37条第2款承担的补充责任无法纳入多数人侵权之债的任何形态,颇具中国特色。补充责任兼具侵权责任成立要件和责任形态两种功能,在第三人可承担侵权责任时,补充责任违反了自己责任原理,也弱化了安保义务人恪尽义务的动机。补充责任及责任人的追偿权均无法用外部体系解释,而只能诉诸内部体系,需权衡的因素包括安保义务的准公法义务特性、补充责任中危险的程度、故意侵权强烈的反社会性、完全赔偿等。在立法论上,若维持补充责任,应将其限定为第三人故意侵权情形,同时承认补充责任人对故意侵权人的追偿权。但更理想的方案是故意侵权的第三人与安保义务人承担混合责任,即第三人对全部损害承担责任,并对安保义务人应承担的责任部分承担连带责任。立法无法提供补充责任和第三人侵权的一般规则,只能作类型规定。《侵权责任法》第37条第2款体现了立法者特殊的价值决断,应优于《合同法》第121条适用,后者应增加"法律另有规定"的但书,以明确私法内部规则的适用顺序;为避免无益的法律适用冲突,《合同法》第302条应予废除。

科创板注册制的实施机制与风险防范 下载:72 浏览:441

陈洁 2019年1期

摘要:
科创板注册制的推出是我国资本市场证券法治的重大变革。科创板实施注册制的总体思路是以市场化为导向,以信息披露为中心,以中介机构把关为基础,着力减少发行审核领域的行政干预,积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本文基于资本市场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视角,从注册审核、信息披露、中介机构归位尽责、退市制度等几方面探讨科创板与注册制衔接的核心机制与实施路径,并针对科创板实施注册制的发行欺诈风险,从先行赔付制度的构建、投资者赔偿基金的功能转型、加重虚假陈述的责任力度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科学有效的风险防范举措。

中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特征与公司绩效相关性分析——以上证A股医药行业家族控制上市公司为例 下载:71 浏览:479

陈祥义 2019年4期

摘要:
独立董事制度是在董事会中设立独立董事,以形成权力制衡与监督的制度,是上市公司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措施。本文以上证A股医药类家族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独立董事比例、独立董事人数、独立董事的学历和年龄、独立董事薪酬总和、独立董事参与委员会比例等因素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得出独立董事比例和人数对公司绩效的正向影响在5%水平上显著,参与审计委员会独立董事占比高对公司绩效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参与战略委员会独立董事占比对公司绩效有负向显著影响,而独立董事的学历和年龄对公司绩效无显著影响。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银行公司治理原则的演进与启示 下载:93 浏览:492

李广子1 陈醒2 2019年1期

摘要:
良好的公司治理是保障商业银行健康运行的基石。新形势下,如何通过提升公司治理水平促进银行发展是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作为全球银行公司治理原则的主要制定者,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的公司治理原则已被世界各国普遍接受,其历次修订反映了国际银行业公司治理理念和实践的发展演变。本文对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公司治理原则的演进历程和驱动因素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优化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区块链在零售供应链信息共享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35 浏览:327

郭慧馨1 葛健2 2020年12期

摘要:
区块链技术具有安全、透明、协作和去中心化的特征,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文章从零售供应链的信息共享问题出发,对问题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基于区块链技术提出了问题的解决方案。

经济学人对雾霾治理绩效的判断 下载:51 浏览:421

刘昭炜1 李钢2 2018年12期

摘要:
本文基于三次持续的问卷调查,力图通过经济学人这一群体来了解公众对雾霾治理的态度。调查结果显示,目前经济学人群体对政府环境监测结果信服度明显提升,从第一次的28%提升到目前的70%;对于政府雾霾治理的成效满意度也从0提升到44%。调查显示,经济学人认为目前雾霾治理困难的首要原因是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虽然社会对环境改善有进一步的要求,但调查也显示公众自身并不愿意承担更高的环境治理成本,而且随着环境改善,支付意愿会进一步下降。经济学人对加大针对环保技术研发的公共投入有较高的支持度,认为改革政绩考核指标是下一步环保工作的着力点。

中国货币流通速度之谜——基于产业结构转型的视角 下载:80 浏览:481

王育森1,2 2018年5期

摘要:
本文以不同产业与不同国家间资本和中间投入产出比差异为基本出发点,基于货币派生的内生性对中国货币流通速度之谜给予解释。就纵向而言,由于第一产业资本产出比和中间投入产出比明显低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伴随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型,全社会货币派生能力显著提升,货币流通速度呈现下降趋势。就横向而言,由于中国资本和中间投入产出比显著高于美国等发达国家,中国货币派生能力更强,中国货币流通速度慢于美国等发达国家。

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路径——产业振兴 下载:91 浏览:490

张建刚 2018年3期

摘要: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解决好"三农"问题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诸多方面,这些方面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共同决定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成效。产业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枢纽,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没有产业振兴,农业就强不起来;没有产业振兴,农村就美不起来;没有产业振兴,农民就富不起来。乡村振兴要围绕如何实现产业振兴来展开。

中央政府预算绩效信息透明化研究——基于中央政府部门决算报告的内容分析 下载:97 浏览:488

赵早早1 刘钊2 2018年2期

摘要:
政府预算绩效信息透明化是"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2017年,104个中央政府部门向社会公开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情况。按照评价内容(主体、对象、规模)、质量(结果)、公开渠道/方式三个向度对报告进行内容分析发现,部门公开的预算绩效信息存在明显差异,普遍存在核心概念不统一,报告内容难以理解等问题。未来的预算绩效信息透明化仍需从三个向度出发,完善报告内容、提高信息可理解和可接受程度、创新透明化的方式与方法,帮助公众更好地获得并理解政府预算绩效信息。

提升中国能源效率的产业空间重点 下载:85 浏览:430

胡安俊1 孙久文2 2018年4期

摘要:
提高能源效率是中国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巴黎协定的关键举措。本文首先分析了产业和区域两个尺度上能源消费的结构与效率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分析,筛选出能源消耗大、利用率低的产业和区域,作为提高能源效率的重点。从产业看,黑色金属冶炼和延压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造纸和纸制品业等6大产业能耗较大、效率较低,是提高能源效率的重点产业。从区域看,河北、山西、内蒙古、新疆的能源消耗量大,而且利用效率较低,是提高能源效率的重点区域。

能源企业社会责任与投资效率研究 下载:98 浏览:413

董维佳1 吕鑫2 2018年1期

摘要:
近年来,我国能源资源紧缺与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峻,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越来越受到各界关注。本文以2009—2015年我国A股能源类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企业社会责任活动对于投资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能源行业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参差不齐,其中国有能源企业承担了大部分的社会责任;而现阶段我国能源企业的社会责任活动降低了投资效率。因此,本文建议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对非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引导,同时进一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解决国有能源企业的委托代理问题。

城市基础设施与居民消费水平——基于线上线下协同的促进机制 下载:63 浏览:380

张昊 2020年5期

摘要:
优化城市基础设施对于提升居民消费水平具有积极意义。交通与通讯两类基础设施对居民线上、线下消费的影响存在差异。在普及网购的同时改善城市居民出行条件,使实体店在展示产品、现场体验等方面与电商形成互补,将有助于实现线上、线下渠道的积极互动。以2011—2016年全国近300个地级市构建的面板数据进行计量分析,验证了基础设施对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并发现当前交通、通讯两类设施的交互作用主要体现为协同效应。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以完善基础设施支持线上、线下渠道共同发展,还能够适应居民家庭年龄结构变化的新特点。上述结论说明,以完善基础设施促成渠道协同,将对全面优化消费者体验、提升居民消费水平产生重要作用。

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载:73 浏览:486

蒋蕴 2020年7期

摘要:
我国一直高度关注科研工作,改革开放后形成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共识,各级政府加大了对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的投入力度。但是,就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科研经费使用现状发现:巨额投入并未真正发挥其全部效能,如何解决好这个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科技战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本文将站在社科研究事业单位的角度,分析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具体的解决策略,旨在为促进我国科学事业单位的全面发展提供有效参考。

国内商品贸易与居民消费水平——最终消费品及中间品流通的支撑作用 下载:65 浏览:476

张昊 2019年10期

摘要:
构建商品自由流通的国内统一市场能够增进消费者福祉。在地区间市场开放的条件下,对于有大量商品销往外地的地区而言,其中相应产业应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且该商品在当地的消费市场应更为发达;而当一个地区特定产业的生产规模较小时,外地商品流入将对当地的居民消费产生支撑作用。进一步地,以中间品流通为基础的国内价值链分工能够提升产品竞争力,表现为大量商品外销的地区中交通运输、批发零售等流通行业活动的中间投入需求较大。以全国31个省2007、2012年投入产出表及经济运行数据为基础构建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印证了上述地区间商品贸易与居民消费水平间的关系机制。由此可以说明,促进地区间最终商品和中间品市场整合对于提升居民消费具有积极意义。

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盈利水平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系统GMM模型 下载:36 浏览:425

陈希卓 2020年4期

摘要:
基于2012~2017年41家商业银行相关数据构建动态面板系统GMM模型,从实证角度分析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盈利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而言,第三方支付降低了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分类来看,第三方支付对全国性商业银行有积极影响,但对地方性商业银行有较大的负面影响。

来源国效应研究述评 下载:61 浏览:483

刘建丽1 Raymond Liu2 2018年8期

摘要:
来源国效应(country-of-origin effect)相关理论在国际市场营销和国际化战略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国外相关研究由来已久,研究内容也已形成理论族群,但该领域的研究仍然存在相关概念的模糊和理论框架的缺失。针对来源国效应的检验由于样本差异、控制变量差异等因素的存在,相关结论尚无法形成体系化理论支撑。尤其是针对发展中国家逆向拓展发达国家市场时的来源国效应研究相对匮乏,一些调节变量的影响机理仍有待揭示。国内学者最近几年才开始关注来源国效应,主要聚焦于不同属性产品的来源国效应检验。文章回顾了来源国效应的相关概念演变,梳理了来源国效应的三种理论基础,总结了发展中国家企业进入发达国家的品牌战略,整合了研究内容的理论框架,概括了该领域常用的研究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指明了未来研究方向。文章作为一篇理论综述,希望通过文献梳理和分析,厘清研究主干和研究分支,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和参考。

资管产品增值税的纳税人之辨——兼论增值税的形式主义 下载:66 浏览:361

汤洁茵 2018年8期

摘要: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全面完成后,国家税务总局明确了资管产品业务运营过程中发生的增值税应税行为以管理人为纳税人。作为税负转嫁的间接税,增值税在确定纳税人资格时并不必如所得税那般须以实际受益人作为纳税人。尽管管理人"以自己的名义"为资管资产的管理和处分,但将管理人作为增值税的纳税人会导致抵扣链条的断裂,增加各当事人的增值税负担,在根本上有违增值税的中性要求其实,对资管产品项目而言,其下财产具有集合性与独立性,项目投资活动具有存续性和盈利性,已具备增值税纳税人之主体资格,应当以资管产品项目本身作为独立的纳税人,管理人应仅为其代表机构,以项目的名义履行纳税义务。

论比特币的法律属性——从HashFast管理人诉Marc Lowe案谈起 下载:24 浏览:256

赵磊 2018年8期

摘要:
货币起源于物物交换,经济发展、相关科学技术创新对货币形式的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货币形式不是谁的主观选择,而是在科学技术、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下适应其所处时代交易方式的客观结果。货币形式的总体发展趋势是"脱实向虚",比特币等数字货币的出现是大数据时代交易形式变革的必然结果。私人货币只在具有"货币认同"的群体内或者当事人之间,可以等同于法定货币,进而依照货币来处理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如果当事人之间对私人货币不存在"货币认同",则可视其为一种无形资产,按照财产法规则处理。在不存在虚构事实、隐瞒信息以及当事人未履行告知义务的前提下,比特币涉及到的法律问题属于私法上的自我责任范畴。

上市公司协议收购信息披露的逻辑与规范 下载:53 浏览:362

陈洁 2018年6期

摘要:
我国资本市场中的上市公司收购绝大多数采协议收购方式,但现行协议收购的制度建构零散不成体系,也未能依据协议收购的内在机理建立科学的信息披露规制措施,从而给资本市场并购监管造成很大的困境。本文在比较协议收购与要约收购信息披露之差异的基础上,认为上市公司协议收购的信息披露应兼顾确保程序便捷、防范证券违法行为的双重考量,从权益披露、防止内幕交易、防止操纵市场三个维度进行监管。需要厘清的核心疑难问题包括协议收购应当在何时披露,协议公告披露后能否修改或撤销,协议的报告与公告能否分开使用等。为了更好地规范上市公司的协议收购,应当统一《证券法》与《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中的相关规定,并将持股数量与协议收购目的的披露相结合,同时对疏漏的规则进行补充完善以回应实践中的疑难问题。

从儿童权利视角看我国学前教育发展 下载:58 浏览:511

黄振威 2019年5期

摘要:
"就近入园,入优质园,入便宜园",充分保障每一位学龄前儿童接受教育的权利是中国学前教育发展的方向与目标。受种种因素影响,中国学前教育在发展中还存在着发展不均衡、困境儿童权利保障不充分、盲目发展和法律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儿童是教育的出发点,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学前教育才是好教育。我们应该从"儿童权利"的视角审视学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完善的管理与监督体制,建立法律保障与惩戒机制,建立相应的人才培养机制,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保障每一位儿童的受教育权利。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