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适度规模研究 下载:83 浏览:497

孙玉栋 庞伟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18年5期

摘要:
本文根据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形成机制,构建了地方政府债务适度规模系统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确实存在阈值效应,且阈值水平在60%左右。在中期,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绝对规模与GDP成"U型"关系,而与政府收入成"倒U型"关系。在此基础上,为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保持经济的"稳增长"和可持续发展,本文测算出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适度规模。此外,"十三五"期间地方政府偿债压力并不大,偿债压力较大的时间会集中在2021年以后,还本付息额绝对规模会急剧增长。最后,根据模型结果,本文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黑龙江省冰雪旅游经济发展的困境与政策研究 下载:93 浏览:496

王曙光 金向鑫 尹媛媛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18年4期

摘要:
冰雪旅游是以冰雪资源为载体而愉悦身心、强身健体的娱乐活动,也是黑龙江省旅游经济的特色之一。本文从冰雪旅游经济发展及其研究出发,在阐明黑龙江省冰雪旅游经济区位优势和产业状况的基础上,对其面临的冰雪旅游品牌宣传不足、政府扶持较弱、产业链不完整、项目有待研发、文化内涵欠缺、企业规模较小和专业人才较少等困境,提出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政府扶持、规范产业链条、举办冰雪赛事、创新冰雪文化、扩大企业规模和培养专业人才等促进冰雪旅游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基于社会安全地图的社区管理模式研究——以西部旅游城市L市为例 下载:68 浏览:394

郐艳丽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18年7期

摘要:
社会安全是社会管理的首要和基本目标,依靠部门纵向管理与属地平面管理的共同作用。按照当前行政、经济、社会三类治理主体和投入力量的组合关系大致形成四种社区管理模式,本文以L市为例,根据社会犯罪案件的分析甄别和检验社区管理模式效果的差异,提出基于社会变迁背景下社区治理的理想模式和制度变革建议,以实现治理成本最优和治理效果最佳的目标。

江苏省土地利用效益系统耦合相对发展演变研究 下载:29 浏览:376

朱文娟1,2 孙华2 《土壤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社会、经济、生态系统协调共生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土地资源合理配置有深刻影响。本文引入耦合度、耦合协调度、相对发展度模型测算江苏省13市2001~2015年土地利用各系统耦合协调及相对发展值,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时空演变格局进行分析,确定各市土地利用发展类型,同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区域土地利用效益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江苏省土地利用三维系统耦合协调度由2001年的0.1253稳步提升到2015年的0.5193,实现"拮抗-磨合-中度耦合"的跨越且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2)苏北、苏中、苏南梯度差异显著,呈现"两极发展"空间格局,总体趋向于协调发展(3)各系统间相对发展度差异显著,社会经济发展趋于同步但总体超前于生态发展,制约因素已由"社会经济"变为"生态制约主导";(4)城市综合建设水平,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环境保护治理水平是影响区域土地利用效益的关键因素。最后依据研究确定各市土地利用发展类型及滞后原因,契合江苏省"1+3"重点功能区战略,为城市土地利用发展实施差别化的发展战略提供理论基础与现实依据。

新型城镇化建设期农户耕地功能认知与变化研究——以湖南省沅江市为例 下载:19 浏览:69

陈畅龙1 吴克宁1,2 段建南3 刘霈珈4 冯喆1 《土壤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研究目的: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分析农户耕地功能认知水平及变化情况,探寻影响农户认知主要因素,以期为中国耕地合理利用与优化配置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实地调查与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农户对耕地功能的认知趋于多元,但对基本生活保障、粮食安全保障、家庭经济贡献功能认可度最高,其认知水平主要受年龄、文化水平、家庭年收入和承包耕地数量影响。(2)景观文化功能、旅游观光休闲功能认可度上升明显,就业保障功能、生态环境保护功能认可度明显下降,影响其认知变化的主要因素为政策影响。研究结论:农户对耕地最直观的感受依然是种植粮食庄稼维持家庭周转,但开始意识到耕地景观文化功能与旅游观光休闲功能的重要性,同时认为就业保障功能与生态环境保护功能在逐步弱化。

基于GIS的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以盱眙县为例 下载:23 浏览:234

郑先迪1 郑华伟2,3 刘友兆1 《土壤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研究农村居民点的分布及影响因素为科学高效的推进农民集中居住提供依据,为顺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基础。运用Arc GIS在盱眙县各乡镇构建Voronoi图得到CV值,结合景观格局指数分析了各乡镇农村居民点的分布特征,并用缓冲区分析研究了交通因素和水文因素对农村居民点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盱眙县及各乡镇的农村居民点分布均属于集聚型,斑块间差异显著,破碎度高,存在较大的整治优化空间;(2)距道路和水系的距离与农村居民点分布数量呈负相关,交通因素对于农村居民点分布的影响更为显著。

北京市宅基地资产化的空间分异研究 下载:68 浏览:419

张书海 侯嘉慧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18年3期

摘要:
宅基地及其地上住房缺乏明确有效的资产化途径是导致我国偏远农村宅基地空置浪费和城市近郊隐形市场活跃的重要原因。本研究从农户意愿角度出发,采用改进的分层定比抽样方法对北京市38个乡镇范围内的总计190个行政村进行问卷调查,获取农户宅基地资产化数据,揭示宅基地资产化基础、程度、方式和水平的空间分异,并分析其差异的原因,为探索合理的宅基地资产化模式、制定差异化的宅基地改革政策提供支撑和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农户宅基地资产化意愿整体较高,资产化程度在空间上呈现出中心-外围递减的规律;集中上楼、出租和原址翻新是农户较为期望的宅基地资产化方式,不同的农户宅基地资产化方式呈现出不同的空间分异规律;以农户期望的出租价值衡量的宅基地资产化价值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随中心向外递减且衰减的程度先快后慢;宅基地资产化的空间分异是多种因素长期作用的综合表现,区位条件是宅基地资产化空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农户自身非农化特征和家庭资源禀赋也是导致宅基地资产化空间分异的驱动力量。

2000~2015年苏州市土地利用效益动态测度及障碍追踪分析 下载:93 浏览:476

朱文娟 孙华 《土壤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科学评价土地利用效益,动态追踪障碍因子可为后续土地高效利用提供理论基础与现实依据。本文运用改进熵权TOPSIS模型从"经济-社会-生态"三维视角对苏州市2000~2015年土地利用效益进行测算,并对其演变态势、速度、效益加速度进行了定量研究及效益预测,同时引入障碍度模型进行障碍因子动态追踪分析。结果表明:(1)苏州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由2000年的0.2287逐步提升到2015年的0.6765,实现了"低级-中级-良好"的梯度跨越,(2)综合效益增长速度经历"波动剧烈-快速上升-趋于平稳"的演变过程,而效益加速度变化明显滞后于土地效益速度且波动幅度更大,2010年后逐渐减缓;(3)土地利用效益制约因素经历了"社会-经济-生态"主导的转变,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工业固废排放量、土地利用多样性指数、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城镇化率等成为制约苏州市土地利用效益增长的关键因素;研究旨在明晰土地利用效益演变规律及存在的问题,以便为今后苏州市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提供参考。

互联网平台型企业敏捷性发展研究 下载:59 浏览:388

郑晓东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19年8期

摘要:
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在推动互联网平台型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外部市场环境的剧烈动荡。在这种情况下,发展企业敏捷性以快速应对市场环境变化就显得十分重要。文章以LQ公司为例,采用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识别互联网平台型企业的企业敏捷性影响因素以及产生影响的具体程度。通过研究发现,互联网平台型企业的企业架构、企业团队和企业合作对企业敏捷性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其中企业团队和企业合作与企业敏捷性存在强相关关系,而企业架构与企业敏捷性存在弱相关关系。本研究发展了企业敏捷性理论和互联网平台型企业理论,可以为互联网平台型企业合理架构平台,规划运营方向,从而为提升企业敏捷性提供借鉴。

世行贷款项目社会影响评价与我国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比较研究 下载:43 浏览:441

陈绍军 沈阳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19年6期

摘要:
论文阐述了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社会影响评价和中国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起源、发展、内容和政策框架,分析了两套评价体系在目标、内容、措施要求、周期要求和监督要求等方面的差异,并借鉴世行贷款项目社会影响评价的经验,提出实施有效的公众参与、精准识别社会风险和建立评估动态跟踪监测机制等建议,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下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研究——以千岛湖为例 下载:409 浏览:433

赵明敏1,2 蔡慧3 杨坤4 《环境科学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社会综合问题。通过对淳安县的实地考察,从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所涉及的群体分为项目组织管理、项目实施、项目技术支持三大主体,分析其各自面对的困难。提出从提高机构待遇,加强产业扶持;进一步完善废弃农药包装物回收制度;推广示范点,发挥带头人作用;开展校地合作,加强技术支持等6条建议来完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

平台研究的流派、趋势与理论框架——基于文献计量和内容分析方法的诠释 下载:55 浏览:448

王节祥1 蔡宁2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18年5期

摘要:
平台成为产业实践中日益占据主导地位的组织形态。尽管对平台的理论研究不断增多,但对"平台情境"与"平台理论"的认识争议仍广泛存在,已成为制约该领域发展的重要问题。文章尝试整合文献计量和内容分析方法,在客观呈现国内外平台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厘清这一争论。引文聚类分析表明平台研究脉络是经历了从产品开发平台、双边市场平台到战略创新平台的流派演进。虽然三大流派关注的研究议题、遵循的研究视角和采用的研究方法各异,但关键词共现分析表明流派间融合趋势明显。以平台研究在属性认识、核心议题和关系建模上是否达成共识为依据,文章发现"平台理论"正在形成。平台理论研究需抓住"多边架构"和"网络效应"两大关键特征,在加强理论对话基础上构建平台自身的理论框架。文章初步尝试构建起一个涵盖平台组织、平台生态和平台制度环境的三层次框架,结合中国平台经济发展的实际,提出未来可重点关注平台组织结构设计、平台生态系统治理和平台型制度创业等议题。

多重激励机制下的基层政府行为研究——以GC县河长制实施为例 下载:63 浏览:457

赖慧苏 《环境科学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河长制作为一项新的治理制度,在基层实施中存在一些问题。GC县乡镇政府在时间、绩效、体制和榜样等多重激励机制影响下,采取"借力执行"和"办公室执行"的抗拒行为。为破解河长制实施中的困境,需要落实专项资金,建立健全的考核、监督和奖惩体系,促进制度的地方化建构,发挥高位推动的示范效应,实现水环境治理主体的多元化。

多重激励机制下的基层政府行为研究——以GC县河长制实施为例 下载:63 浏览:452

赖慧苏 《环境科学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河长制作为一项新的治理制度,在基层实施中存在一些问题。GC县乡镇政府在时间、绩效、体制和榜样等多重激励机制影响下,采取"借力执行"和"办公室执行"的抗拒行为。为破解河长制实施中的困境,需要落实专项资金,建立健全的考核、监督和奖惩体系,促进制度的地方化建构,发挥高位推动的示范效应,实现水环境治理主体的多元化。

环境正义视野下的机场噪声污染纠纷研究——以东部L机场为例 下载:67 浏览:485

李璇 刘礼鹏 《环境科学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对航空交通的需要也在不断增长,而机场的新建、扩建及改造导致机场噪声扰民的问题也不断加重。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的激励下,相关部门往往忽视了深受噪声影响的居民的合法权益,造成机场周边居民的环境非正义,加剧了机场与周边居民的矛盾。运用环境正义的相关理论,对东部L机场及其周边的HD村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机场噪声污染的非正义现象并就其提出了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淮河流域水环境治理路径的整体性研究 下载:82 浏览:508

杨阳 《环境科学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无论是从流域水环境治理的语义变迁还是治理模式的路径变迁来看,其变迁的本质都是为了解决水环境治理过程中产生的低效化和碎片化问题。在如今公共管理转型和水环境治理严峻形势的双重压力下,文章基于整体性治理的理论溯源及适用性分析,结合治淮二十载的实践探索,提出了实现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和整体运作的创新路径。可行的方案是:通过结构的创新和制度的规约,最大限度激发出市场与社会组织的治理效能,通过重新评价水环境治理过程以夯实整体性治理的制度基础,以整体精神和技术支撑塑造出整体政府。

金融发展、金融发展效率与经济增长——以广西崇左为例 下载:56 浏览:477

陆文香1,2 许家恺2,3 黄东军2,3 《金融研究杂志》 2018年1期

摘要:
本文基于崇左市7市县2002~2016年的金融、经济方面相关面板数据,采用单位根、面板协整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得出:崇左市金融发展、金融发展效率与经济增长总体呈现很强的正相性,金融发展、金融发展效率带动了崇左市地方经济的发展。崇左市经济未来发展可进一步通过金融的"输血"功能,为实体经济增长注入金融"血液",进一步发挥崇左市的资源优势,提高金融的发展和金融资源利用效率,加快体制机制、投融资机制、金融组织模式的创新,加强崇左金融业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法条的功用与设置 下载:62 浏览:459

刘风景 《法学学报》 2018年12期

摘要:
法律文本中的"条",即法条,是指立法机关根据法律内容的需要,在成文法的编、章、节与款、项、目之间,所设置的一个相对独立且不可或缺的,衡量法律文本长度的最重要计量标准的结构单位,它用语句直接或间接述明法律规范的文字表述形式。法条的设置有着深刻的根据,它是间隔性与通连性之统一,分析性与综合性之协调,形式性与内容性之兼备,主体性与现实性之折中。法条在立法、司法执法、守法、法学研究以及法学教学诸方面,均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在立法过程中,可以条为线索,进行立法论证、法案审议、法案表决以及法律修改等的立法工作。

海洋空间规划应用生态系统服务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下载:56 浏览:433

吕明珠1 李睿倩1,2 胡恒3 李永富4 《海洋研究》 2023年4期

摘要:
文章系统梳理并比较国内外主要海洋空间规划研究中应用生态系统服务的情况,揭示各类海洋空间规划中应用生态系统服务的异同点,对于海洋空间规划中吸纳生态系统服务知识来促进"多规合一"实践进程,以及实现海洋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海洋空间规划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应用各有侧重,国内外相同类型规划中应用生态系统服务的范围和深度也存在差异。总体上,国内外海洋空间规划中将生态系统服务作为技术工具、评价指标和沟通媒介,以构建合理的海洋空间格局、优化管控成效并增强规划协调性。国外研究侧重运用生态系统服务来创新规划制度安排,国内学界则聚焦于为区划管控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依据。建议深化海洋空间规划与生态系统服务的多维度整合研究,推进海洋空间规划更好地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践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战略要求。

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能力与学科学术能力良性耦合发展机制研究 下载:91 浏览:506

颜建勇 黄珊 《中国教育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耦合理论是分析和构建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能力与学科学术能力良性耦合机制的适切框架。教学学术与学科学术具有耦合性即相斥性和相容性,是影响教师教学学术能力与学科学术能力耦合程度的主要因素,可以此为基础,从养成学术职业能力的内在逻辑要素和外部环境要素两个方面构建起促进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能力与学科学术能力良性耦合发展的机制。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