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基于生物质裂解活性有机物的有机-无机水溶肥对空心菜产量、品质及养分的影响 下载:74 浏览:478

王盼 郑庭茜 卞荣军 李恋卿 潘根兴 《中国土壤》 2019年1期

摘要:
市售商品水溶肥(D)对比,分析对空心菜产量、叶绿素、品质、常量及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炭基水溶肥对空心菜产量、品质及养分的影响与肥料施用的稀释倍数密切相关。同D4x相比,S10x、S8x和S5x显著提高空心菜产量达22.60%~38.98%,S10x和S8x显著提高维生素C含量7.68%和8.78%,S12x、S10x和S8x显著提高全N含量达4.76%~8.70%,S8x和S5x显著提高全K含量均约24%。炭基水溶肥与市售水溶肥都显著降低硝酸盐含量,同CK相比,S12x、S10x和D4x的降幅为15.69%~22.41%。炭基水溶肥还显著提高空心菜Fe、Mn和Zn等微量元素含量,以S10x和S8x处理效果尤为显著。施用炭基水溶肥具有空心菜增产优质的综合作用效果,且以8x~10x稀释处理效果最佳,且大部分指标明显优于供试的市售水溶肥。因此,生物质热裂解产品在开发有机-无机水溶肥方面具有一定的市场潜力。

长期施肥与地下水位对红壤性水稻土微团聚体及其分形特征的影响 下载:76 浏览:478

林清美 廖超 林戴齐 唐茹 孙钰翔 谢丽华 黎丽娜 《中国土壤》 2019年1期

摘要:
以1982年开始的长期定位试验红壤性水稻土为材料,采用野外采样与室内分析的方法,对耕层土壤微团聚体组成进行分析,以探究长期施肥(高量有机肥+化肥(2/3 OM)、常量有机肥+化肥(1/3 OM)、单施化肥(NPK))和地下水位(20 cm、80cm)对红壤性水稻土微团聚体分布、分形维数及特征微团聚体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施肥土壤2~0.25 mm团聚体含量表现为2/3 OM> 1/3 OM> NPK,而微团聚体含量均表现为2/3 OM <1/3 OM

设施基质条件下不同茬口樱桃番茄的养分吸收及分配规律研究 下载:72 浏览:475

管西林1 吴长春1 刘彬1 王孝忠1 邹春琴1 陈新平2 《中国土壤》 2019年1期

摘要:
以樱桃番茄为供试材料,通过设施基质栽培试验,研究了不同茬口樱桃番茄的养分吸收规律和分配特点,旨在为樱桃番茄的科学施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形成1000 kg果实樱桃番茄植株的N、P、K、Ca、Mg吸收量分别是4.31~4.79 kg、0.68~0.78 kg、5.60~6.43 kg、0.68~0.99 kg、0.31~0.48 kg,两茬樱桃番茄养分吸收比例N∶P∶K∶Ca∶Mg分别是1∶0.16∶1.30∶0.23∶0.11和1∶0.16∶1.34∶0.14∶0.06,在结果期,有40%~50%的N、P、K分配在果实中,而钙和镁在果实中的分配比例只有10%左右。Fe、Mn、B、Zn、Cu的吸收量分别是14~18 mg株-1、10~14 mg株-1、6.3~7.5 mg株-1、5.3~6.6 mg株-1、0.6~0.7 mg株-1。樱桃番茄的干物质累积以及养分吸收量从开花期以后迅速增加,N、P、K在开花期的累积量占整个生育期的比例是7.6%~14.4%,Ca、Mg在开花期的累积量能达到20%左右,所以在开花期要注重钙镁的补充。盛果期各养分的累积量占比最大,是养分大量吸收累积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需要提供充足的营养保证果实的建成。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建瓯市毛竹林地土壤肥力评价 下载:75 浏览:476

赵蛟1 徐梦洁1 庄舜尧2 林振清3 《中国土壤》 2019年1期

摘要:
竹林土壤肥力是竹林发展与规划的重要依据。本研究以建瓯市毛竹林地土壤为对象,通过野外系统采样,选取全氮、碱解氮、有机质等9个土壤肥力指标,在GIS软件的支持下,利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进行竹林土壤肥力评价。结果表明,建瓯市毛竹林地土壤肥力总体属于中上等水平,土壤中全氮和有机质含量较高,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低成为毛竹林地土壤肥力的主要限制因素。土壤肥力的空间分布呈现出西南和东北部较高,中部较低的特点。本研究结果可以为当地今后的生产实践及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也可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

黑土区田块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异及分布研究 下载:71 浏览:478

刘焕军1,2 谢雅慧1 潘越1 邱政超1 张新乐1 窦欣1 徐梦园1 秦乐乐1 《中国土壤》 2018年12期

摘要:
本文选取东北典型黑土区田块为研究区,实测获取土壤样点数据,基于遥感影像和地形数据,分别利用单一地统计、混合地统计和遥感反演方法预测土壤有机质(SOM)空间分布。结果表明:研究区SOM含量变异系数为31.897%呈中等程度变异,且存在强烈空间自相关性;对光谱反射率进行数学运算得到的光谱指数"Tan345"(Landsat8影像345波段夹角正切值)与SOM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最高达0.570;以光谱指数"Tan345"与地形因子"G"(高程)为输入量、利用回归克里格法预测的SOM精度最高;研究区SOM含量西高东低,沟底和平缓的坡顶含量较高。研究结果对于促进精准农业、估算土壤碳库有着重要的意义,并为小尺度SOM预测提供借鉴。

向日葵新品种对NaCl胁迫的响应及其耐盐阈值 下载:74 浏览:481

李焕春1,2,3 赵沛义1,2,3 吕艳霞4 景宇鹏1,2,3 张君1,2,3 妥德宝1,2,3 李军5 《中国土壤》 2018年12期

摘要:
采用水培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食葵新品种对盐胁迫的响应及其耐盐阈值,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食葵的株高、叶片数及根重均随NaCl浓度的升高而降低,而叶绿素含量在NaCl浓度为0~0.6%时稳定在一定水平上,NaCl浓度达到0.9%(LJ336)或1.2%(X3939、LJ316、LJ366)时开始降低。4个品种相比,LJ316的叶片数最多、叶绿素含量居第2位;LJ366的株高、叶片数、根量及叶绿素含量均居第2位;X3939的株高、根重和叶绿素含量最高,但叶片数最少且受盐胁迫影响降低幅度最大;LJ336的株高、根重、叶绿素含量均最低,叶片数居中。不同品种对盐胁迫响应的差异在NaCl浓度为0.6%~0.9%处理中较大,而0.3%的盐胁迫对食葵生长普遍影响较小,1.2%时又普遍发生了严重的抑制作用,均不利于观测品种间差异。LJ316、LJ366、X3939和LJ336的耐盐阈值分别为0.875%、0.868%、0.773%和0.712%。所以,与传统耐盐品种X3939相比,新育成品种LJ316和LJ366在苗期表现出较强的耐盐性,而且LJ366可以获得更高的生物量,LJ336耐盐性相对较低;叶片数和根重等是食葵生物量和耐盐能力形成的重要基础。

黄河三角洲滨海土壤盐渍化时空演化特征 下载:76 浏览:495

李俊翰1,2 高明秀1,2 《中国土壤》 2018年12期

摘要:
及时掌握土壤盐渍化时空动态演化特征是预测其发展趋势、评价和配置改良时序的基础,对科学利用盐渍土资源和生态保护有重要意义。以无棣县为例,借助GIS平台,运用空间叠加和地统计模拟方法,分析2013年11月~2016年8月土壤盐渍化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无棣县土壤盐渍化程度以中度为主,且盐渍化程度变化剧烈,总体盐渍化程度加剧;土壤含盐量自西南向东北沿海逐渐升高,季节性变化特征明显,并出现夏季土壤盐渍化加剧的"反常"现象;依据土壤盐渍化变化稳定性和总体趋势,将盐渍化演化趋向类型划分为极度稳定、难变改良、难变退化、易变改良、易变退化、极易改良、极易退化和极度敏感变化8种;西北和东北部土壤盐渍化变化活跃且复杂,易变改良区土壤盐渍化改良可行性最高,难变改良区改善经济潜力最大。

低分子有机酸对贵州黄壤中镉释放及形态的影响 下载:74 浏览:478

刘桂 华敖明 柴冠群 任婧 秦松 范成五 《中国土壤》 2018年12期

摘要:
以贵州典型黄壤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浓度的柠檬酸、苹果酸及酒石酸作为浸提剂,通过振荡浸提法及BCR连续提取法,研究了低分子有机酸对黄壤中Cd的浸提作用及黄壤中Cd的形态变化。同时,分析了低分子有机酸对黄壤中Cd活化的环境风险。结果表明:3种低分子有机酸均可促进土壤Cd的浸出,且随有机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浸提效果大小为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苹果酸、酒石酸分别与柠檬酸复合添加的浸提率,均高于单一添加苹果酸、酒石酸,小于单一柠檬酸。在有机酸作用下,土壤中弱酸可溶态Cd比例增加,增幅在21.11%~64.25%之间;可还原态Cd减少,降幅为7.88%~24.03%之间。可氧化态和残渣态Cd变化不大。有机酸的复合添加后,可进一步增加土壤中弱酸可溶态Cd,降低可还原态Cd,其中复合方式N5+P5效果最明显,但会增加土壤中Cd活化的环境风险。环境风险分析表明,柠檬酸对土壤中Cd活化的环境风险要远大于苹果酸和酒石酸,且随有机酸浓度的增加有增加趋势。

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的阿拉善盟土地荒漠化反演研究 下载:76 浏览:478

潘霞1 高永1,2 汪季1 《中国土壤》 2018年11期

摘要:
以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13Q1产品为数据源,将归一化植被指数作为不同荒漠化等级的划分依据及评价因子,以此来反演2000~2016年阿拉善盟土地荒漠化时空动态演变过程。结果表明:阿拉善盟土地荒漠化具有自东南向西北逐渐改善的好转趋势,其中,阿拉善左旗和阿拉善右旗土地荒漠化得到有效遏制,改善效果明显,但额济纳旗土地荒漠化改善效果微弱。在不同荒漠化等级中,重度荒漠化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中度土地荒漠化,再次是轻度土地荒漠化,非荒漠化土地所占比重最小。相关分析后发现,气温和降水与归一化植被指数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但不显著。而牲畜数量与归一化植被指数值之间具有负相关关系,且呈极显著相关。可见,人类行动的实施才是防治土地荒漠化进一步恶化的有力措施。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对植被生长的高度敏感性,可以快速简便的划分出荒漠区和非荒漠区,同时基于GIS空间统计功能,可以有效地对不同程度荒漠化划分等级。通过空间分辨率高达30 m的Landsat TM5影像在不同荒漠化等级范围内的精度验证,总体评价分类精度达到85.11%,Kappa系数为0.82,两种不同空间分辨率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可见归一化植被指数在反演大尺度下荒漠化动态演变过程的准确度和可行性。

河北怀来县耕地后备资源质量评价及宜开发时序研究 下载:75 浏览:472

张小丹1 张俊梅2 吴克宁1,3 李俊颖1 《中国土壤》 2018年11期

摘要:
以怀来县为例,借鉴怀来县农用地分等中确定的影响农用地质量的7个因子,作为影响耕地后备资源自然质量的主要因子,分析了各因子可提升程度,运用加权平均法,确定各评价单元的预期自然质量等别为11等、12等、13等;选取耕地后备资源到城镇距离和到居民点的距离、交通便利度、连片度四个因素作为耕地后备资源的利用条件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划分为1级、2级、3级。将耕地后备资源自然质量预期评价结果与利用条件评价结果依据互斥矩阵原理两两组合,得到9种分区组合,考虑到怀来县的实际情况,最终把耕地后备资源划分为优先开发区:11-1、12-1、11-2,一般开发区:12-2、13-1、11-3,后开发区:13-2、12-3、13-3三种类型,并提出了开发建议。

东港市耕地质量空间相关性分析及驱动机制研究 下载:76 浏览:480

钱凤魁1,2,3 张靖野1,2,3 王秋兵1,2,3 《中国土壤》 2018年11期

摘要:
耕地质量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区域的差异性,开展耕地质量的空间差异性研究和驱动机制探索可为耕地资源的空间保护提供方法借鉴。本文以辽宁省东港市为例,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耕地质量在空间上的聚集性规律和分布特征,并探讨了影响耕地质量空间差异的驱动因素,提出了分区保护方案。研究结果表明:(1)在一定的距离阈值下,东港市耕地质量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较强的空间正相关性,且空间自相关程度受到距离阈值的影响;(2)东港市耕地质量的空间集聚类型多以连片集中的形式出现,具有明显的空间特征;(3)耕地自然等指数,利用等指数和经济等指数的空间分布受到不同主导因素的影响;(4)根据耕地质量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可将研究区划分为不同的耕地保护区,并根据耕地质量空间集聚类型进行分区保护和重点整治。

甘肃民勤土地退化治理政策效果分析 下载:76 浏览:474

孙强强 张平 孙丹峰 《中国土壤》 2018年10期

摘要:
以民勤土地退化治理水资源调控和耕地压减政策措施为研究对象,分析国家政策执行过程中地方政府和农户的响应以及政策失效问题,并分析造成国家政策失效原因。通过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监测,发现民勤水资源的调控政策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耕地压减政策失效,当地政府对水资源调控政策的响应要远好于对耕地压减政策的响应。在国家-区域-农户的"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以及推行中,下级政策执行者在响应上级的政策时均会考虑自身的利益,而耕地压减政策对当地政府和农户均不利,造成政策失效。土地利用覆被及其变化可以较为客观的表征国家生态治理政策实施的效果。

稻-稻-油轮作土壤解磷菌与解钾菌的分离与鉴定 下载:79 浏览:467

张立成1,2 杨敬林3 王璟3 黄蔚3 杨胜3 胡德勇3 《中国土壤》 2018年10期

摘要:
利用湖南省安仁县渡口乡的长期定位试验平台(建于1985年4月),研究稻-稻-油菜轮作土壤中芽胞杆菌丰度变化以及对作物产生促生长作用的解磷菌和解钾菌的影响。试验于2015年7月、2015年10月和2016年4月从试验点采集土壤样品、测定芽胞杆菌丰度、分离解磷和解钾菌株并进行种属鉴定和能力测试。通过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稻-稻-油菜轮作土壤中芽胞杆菌的数量较稻-稻连作土壤高24%36%。通过Blast在线比对,发现轮作和连作土壤中解磷和解钾菌属类存在不同,但优势菌类均为芽胞杆菌。通过解磷和解钾量大小分析,发现分离自轮作土壤和连作土壤的菌株之间并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与稻-稻连作相比,稻-稻-油菜轮作能够提高土壤中芽胞杆菌的丰度,且影响解磷菌和解钾菌的种类。

垄膜集雨种植对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下载:80 浏览:481

张剑1,2,3 高宇2,3,4 任永峰2,3,4 赵沛义2,3,4 任冬生5 刁生鹏1,2,3,4 聂晶2,3,4 骆洪2,3,4 《中国土壤》 2018年9期

摘要:
本研究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究全覆膜垄膜沟播、半覆膜垄膜沟播和不覆膜平作三种不同种植方式对旱作向日葵农田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进一步补充完善垄膜集雨和旱作农业丰产栽培理论。结果表明:全覆膜垄膜沟播有效提高了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微生物数量,表现为全覆膜垄膜沟播>半覆膜垄膜沟播>不覆膜平作,其数量各处理均表现为细菌>放线菌>真菌。各处理土壤酶活性、微生物数量随着土层的加深呈降低趋势。试验认为全覆膜垄膜沟播可增加向日葵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数量,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并提升土壤养分,可以为植株根系生长及养分吸收创造良好微环境。

稻油轮作茬口土壤不同形态钾素含量的动态变化研究 下载:67 浏览:481

朱丹丹 廖世鹏 丛日环 李小坤 《中国土壤》 2018年9期

摘要:
开展稻油轮作茬口土壤不同形态钾素动态变化研究,揭示茬口土壤的真实供钾能力,为钾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采用培养试验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在水稻收获后连续不定期取土壤样品,测定不同形态钾素含量。结果表明:培养试验中沙洋和武汉土壤醋酸铵-钾含量表现出上升的趋势,土壤沸硝酸-钾、冷硝酸-钾和四苯硼钠-钾含量变化不明显,表明水稻收获后土壤非交换性钾向交换性钾转化,但有效钾总量保持不变。田间试验条件下,沙洋和武汉土壤醋酸铵-钾含量显著增加,其他形态的钾素含量有增加的趋势,这可能与秸秆钾的释放等环境因素有关。两种试验条件下,武穴土壤不同形态的钾含量变化均不显著,说明茬口土壤有效钾含量的变化因土壤性质而异。可见,水稻-油菜茬口土壤有效钾含量在水稻收获后有升高的趋势,其增幅受土壤类型和秸秆还田量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含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SQR9“全元”复合微生物液体肥料研制及其促生效果研究 下载:87 浏览:474

卢云峰 乔策策 许航 高凯悦 李荣 沈其荣 《中国土壤》 2018年8期

摘要:
利用PGPR菌株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SQR9为目标菌株,以氨基酸水解液、糖蜜为肥料功效发挥的增效剂,同时配比一定量的化肥,研制"全元"复合微生物液体肥料,并评估了新型液体肥料的促生效果,以期为含PGPR菌株新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全元"复合微生物液体肥料中氨基酸与糖蜜的最适添加量均为20%。肥料存放试验结果表明,"全元"复合微生物液体肥料储存3个月时,功能菌活菌数量≥5×108 CFU ml-1,超过国家标准(5×107 CFU ml-1)。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于灌施清水处理(处理1)和灌施不添加解淀粉芽孢杆菌SQR9发酵液其他配方一样的对照水溶肥处理(处理2),"全元"复合微生物液体肥料处理(处理3)显著提高了玉米和白菜的产量,第1季玉米的增产幅度达29.60%和12.02%,第2季玉米的增产幅度达33.48%和13.91%;白菜的增产幅度达25.15%和14.40%。结论:利用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SQR9能够有效研制出"全元"复合微生物液体肥料,且其施用能够显著增加玉米和白菜的产量。

不同菌剂及发酵时间的花生壳基质对矮牵牛生长发育的影响 下载:80 浏览:471

盖旭 李伟 刘庆超 刘庆华 王奎玲 《中国土壤》 2018年8期

摘要:
以矮牵牛为试验材料,分别以添加EM菌、粗纤维降解菌、金宝贝复合菌剂三种外源微生物后不同发酵时期的花生壳材料为栽培基质,以本土菌群不同发酵时期为对照,对矮牵牛在不同处理基质中的生长发育进行检测,从而从生物学角度研究添加外源微生物及不同发酵时间对花生壳基质腐熟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外源微生物可以有效改善基质理化性质及矿质营养;添加EM菌处理发酵腐熟时间最短,为30 d,添加粗纤维降解菌的处理次之,CK组发酵腐熟时间最长,为75 d。栽培试验结果显示:接种生物菌剂能明显促进矮牵牛生长,其中接种粗纤维降解菌并发酵30 d的处理,株高、冠幅、叶面积等显著高于同期其他处理及CK组,其形态综合评价指数最高,为0.714,但始花期及单株着花量均显著低于CK组处理,且随着发酵的继续,矮牵牛的生长有下降趋势;各处理叶片生理指标差异不显著,矮牵牛生长代谢均表现出稳定的状态,生长发育正常。综合基质理化性质变化、形态综合评价指数以及叶片生理指标,接种粗纤维降解菌并发酵30 d的花生壳基质毒性较小,可以作为营养生长栽培基质使用。

木醋液—生物质炭基肥对玉米苗期生长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下载:85 浏览:469

解秋 王敏 张旭辉 卞荣军 李恋卿 潘根兴 《中国土壤》 2018年8期

摘要:
利用玉米秸秆炭、木醋液与化肥等原料制成生物质炭基肥,通过盆栽试验研究生物质炭与木醋液复配制肥对玉米苗期农艺性状、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炭基肥比较,添加20%、40%木醋液的炭基肥氮素利用率分别提高13.87%和23.49%。炭基肥处理对玉米苗期各农艺性状有显著(P <0.05)提高作用,其中木醋液添加量在40%的炭基肥处理最大叶面积较常规炭基肥显著提高10.24%,地下部生物量比其他处理提高9.16%22.76%。在玉米生长过程中,炭基肥各个处理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高于化肥,20%和40%高木醋液含量的炭基肥处理玉米植株茎和叶的硝酸盐含量分别比常规炭基肥提高14.95%、17.45%和60.98%、75.61%。因此,复配木醋液的生物质炭基肥在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植物生长方面具有很好潜力。

菜蚓共作对滩涂盐碱地土壤生态质量的影响研究 下载:84 浏览:468

蔡树美1,2,3 徐四新1,2,3 张德闪1,2,3 顾富家4 吕卫光1,2,3 郑宪清1,2,3 诸海焘1,2,3 《中国土壤》 2018年8期

摘要:
采用田间定位试验,设置菜蚓共作和花菜单作2个处理,在原位改良2年后比较了土壤物理指标、基础化学指标和生物学性质指标的变化,明确了菜蚓共作对滩涂盐碱地土壤质量和花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菜蚓共作处理较花菜单作处理使0~20 cm土壤容重降低22.8%,有机质和速效氮分别提高9.1%和29.2%,EC值、盐分和碱化度分别下降24.1%、19.0%和19.1%,pH值下降了0.17,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分别提高82.7%、0.7%和50.4%,花菜产量提高23.1%。与花菜单作相比,菜蚓共作改变了0~80 cm各土层水盐分布变化特征,增加土壤养分含量,缓解土壤盐碱化,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是提升滩涂盐碱地土壤生态质量的有效措施。

不同封育措施下希拉穆仁荒漠草原土壤质量评价 下载:84 浏览:494

张晓娜蒙 仲举 杨振奇 《中国土壤》 2018年7期

摘要:
为了探究封育措施对内蒙古希拉穆仁荒漠草原土壤质量的影响,选取完全封育、季节封育和未封育3种草地,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0~30 cm土层的14个土壤理化性质指标进行分析,筛选出黏粒、粉粒、速效氮、速效钾、pH、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作为土壤质量评价指标,运用土壤质量综合指数评价不同封育措施下土壤质量水平。结果表明:(1)封育措施显著降低了砂粒含量,提高了粉粒和黏粒含量,也显著提高了土壤含水量(P<0.05),但土壤容重无显著差异(P>0.05)。(2)三种封育措施间土壤化学性质差异均显著(P<0.05),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氮在完全封育草地下最高,速效钾在季节封育草地最高,pH、Mg2+、Na+、K+、Cl-以未封育草地最高。(3)加权综合指数评价法评价的土壤质量综合得分为完全封育草地>季节封育草地>未封育草地,表明封育措施有利于提高荒漠草原的土壤质量。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