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基于熵权—TOPSIS法的能源转型成效评价及障碍度分析——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 下载:88 浏览:391

徐伟 时圣强 《能源学报》 2020年2期

摘要:
构建基于能源、经济、社会、环境相互协调的低碳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熵权法和TOPSIS法对内蒙古自治区能源转型成效进行判断,根据障碍度模型识别不同时期影响低碳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自治区低碳水平逐年提升,绩效指数从2010年的0. 2062提高到2017年的0. 5185,能源障碍度呈波动增长趋势,经济和环境障碍度呈减少趋势,而社会障碍度则呈现循环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针对研究结果提出相关对策及建议。

滑坡机理与斜坡稳定性的研究成果与展望 下载:74 浏览:494

李瑞宽1,2,3 梁庆国1,2 李璐3 赵多银3 张丹1,2,3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19年7期

摘要:
介绍了滑坡机理和斜坡稳定性研究在理论与技术方面取得的有代表性的成果,论述了地震动触发滑坡、高速远程滑坡及大型滑坡的运动机理,着重阐述了振动台试验与"3S"技术在斜坡稳定性研究方面的应用并总结了两者的优点,最后结合"数字滑坡"的概念,介绍了"数字滑坡"技术在斜坡稳定性研究与滑坡调查中的工作模式,提出了斜坡稳定性研究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

乳化再生废旧水泥稳定碎石击实效果试验分析 下载:85 浏览:458

张赛1 荣慧2 李晨辉1 韦小碧1 柳志军1 《交叉科学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利用乳化沥青对废旧水泥稳定碎石进行再生,有利于节约建设资源,鉴于干密度和含水量是乳化再生废旧水泥稳定碎石(ER-OCSM)重要的控制指标,通过设计试验方案,针对不同水泥、乳化沥青含量的ER-OCSM混合料进行了标准击实试验,测试并分析了水泥、乳化沥青对ER-OCSM击实效果的影响规律,以极重、特重交通条件下高等级公路基层7d无侧限抗压强度要求为控制标准,最终分析确定了合理的乳化沥青含量,为ER-OCSM路用性能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工作奠定基础.

基于控制力的TMD减振机理研究 下载:86 浏览:466

唐斯聪 王海龙 胡子阳 曹文静 《交叉科学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从控制力的角度出发,研究多自由度体系下TMD系统的减振机理,并以此为基础建立TMD滤波器模型,研究随机输入下TMD减小结构动力响应的实现途径.研究发现TMD系统控制力的本质是惯性力;当TMD系统参数设置合理时,TMD以一定比值吸收各个频段的外界输入;以线性振动理论为基础的TMD系统,在控制弹性阶段的结构响应时有很卓越的效果.

多跨连续刚构桥合龙口顶推力约束优化算法研究 下载:67 浏览:290

孙海秀1 张文明2 刘安2 惠卓2 胡玉兵3 《交通技术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为实现预应力混凝土多跨连续刚构桥的合理成桥状态,并保证施工过程中的桥梁安全,提出了合龙口顶推力的约束优化算法。以成桥10年时墩顶纵向水平位移平方和达到极小值作为优化目标建立优化方程,利用成桥10年时的主梁跨中挠度及施工阶段的桥墩拉应力和压应力不超限建立约束方程,求解可获得一组最优顶推力。以青海省尕玛羊曲黄河特大桥为例,验证了该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碳纳米管在水泥基复合材料中的分散方法研究进展 下载:86 浏览:442

朱平1,2 邓广辉1 邵旭东3 《新材料》 2018年1期

摘要:
碳纳米管(CNTs)作为性能优越的新型纳米材料被广泛用于增强基体材料,但是其易团聚且难以分散,使得实现其在基体材料中的均匀分散成为研究的重点。详细介绍了CNTs在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研究中的分散方法与分散机理,并比较了各种分散方法的优缺点。重点论述了超声时间、酸处理时间、表面活性剂种类与掺量等因素对CNTs分散效果的影响,并讨论了评价CNTs分散效果的表征方法。将CNTs均匀分散到水泥基体中,可以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各项力学性能。

高性能混凝土研究进展Ⅰ:原材料和配合比设计方法 下载:85 浏览:464

董方园1 郑山锁1 宋明辰1 张艺欣1 郑捷1 秦卿1,2 《新材料》 2018年1期

摘要:
高性能混凝土具有高工作性、高体积稳定性和高耐久性等优异性能,被称为"21世纪混凝土"。掺入活性矿物掺合料和化学外加剂等组分,可以配制出满足工程施工要求的高性能混凝土,且矿物掺和料替代部分水泥可以减少水泥用量,降低CO2排放量,缓解环境恶化。总结了高性能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和化学外加剂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国内外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的应用,并对高性能混凝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地基LiDAR点云数据提取单木树高和胸径方法研究 下载:76 浏览:482

郭沈凡1 顾波2 奚冠凡1 陆晓勇1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19年6期

摘要:
林业资源是保持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资源,对单木参数信息的提取是林业资源调查的重要内容。利用地基三维激光点云提取单木参数具有效率高、速度快、节省人力物力等优点。在常用的Hough拟合圆柱法提取树高参数和Hough拟合圆法提取胸径参数的基础上,提出格网化拟合圆柱法和最小二乘拟合圆法分别提取单木树高参数和胸径参数,并以现场直接量测的树高和胸径参数为参考值进行对比。实验结果显示:与直接量测结果相比较,Hough变化拟合圆柱法和格网化拟合圆柱法得到的树高参数平均偏差分别为0.05m、0.003m,标准差分别为0.142m、0.002m,相关系数分别为0.87、0.99;Hough变化拟合圆法和最小二乘拟合圆法得到的胸径参数平均偏差分别为0.003 6m、0.002 5m,标准差分别为0.004m、0.003m,相关系数分别为0.60、0.91。结果表明,提出的格网化拟合圆柱法提取树高参数和最小二乘拟合圆法提取胸径参数能得到精度较高的单木参数信息。

预应力混凝土自复位墙结构的抗震设计与分析 下载:61 浏览:377

张军1,2 朱冬平3 周臻3 《建筑技术学报》 2020年10期

摘要:
分析研究预应力混凝土自复位墙结构的抗震设计,提出自复位墙抗震设计的4个关键设计步骤,包括墙体设计弯矩需求计算、预应力筋及阻尼器面积设计、预应力筋校核及墙体剪力校核。以1栋6层框架预应力混凝土自复位墙为算例,开展框架–自复位墙结构的拟静力分析,结果表明框架–自复位墙结构在1%的侧移角时体系残余侧移角仅为0.2%;而顶部侧移角达到2%时残余侧移角不到0.5%。

农村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与经济性研究 下载:55 浏览:370

郑英 《建筑技术学报》 2020年9期

摘要:
通过调研官道镇居住建筑平立面设计相关数据,建筑构造做法,找出基本规律。用典型建筑形式计算出建筑能耗,依据相关规范,给出符合当地情况且满足农村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规范的改造方案,并采用经济学投资回报期的方式,对本方案的经济性给予评估,期望给予官道镇及类似的既有农村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提供理论指导,以便于提高当地居住建筑的热舒适性,减少能耗。

不同分类方法在土地利用信息提取中的精度对比 下载:58 浏览:429

何立恒1 覃伟2 徐迅3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18年12期

摘要:
以东方市为研究区,对OLI影像分别采取基于像元的五种分类方法实施土地利用分类,自评和对比验证分析影像在不同分类方法、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上的分类精度。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样本量和没有辅助数据的情况下,监督分类精度高于非监督分类,支持向量机的分类方法能够较好地提取土地利用信息,各地类的用户精度、生产者精度较高,总体精度达88.13%,Kappa系数为0.86。不同地类的分类精度差异明显,建设用地和水域的分类精度较高,未利用地和耕地的分类精度较低,林地、草地、耕地等绿色植被之间存在混淆。该研究成果为合理选择分类方法应用于土地利用信息提取提供科学依据。

现代胶合木梁弯曲性能试验研究 下载:66 浏览:361

周淑容1,2 冯蜀逸1,2 熊刚1,2 朱海1,2 《建筑技术学报》 2020年7期

摘要:
对北美进口花旗松规格材制作的清材小试件和胶合木梁足尺试件分别进行受弯性能试验,结果表明2种试件的弯曲破坏均为脆性破坏,但胶合木梁试件的破坏现象受木节等缺陷的影响更明显,其弹性模量和受弯强度明显低于清材小试件。胶合木梁足尺试件的弯曲弹性模量和受弯强度与密度不具有相关性,而清材小试件的试验结果与密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一种磷类防火涂料对花旗松力学性能和吸水性能的影响 下载:71 浏览:421

李征1 罗晶1 吴冬平2 何敏娟1 梁峰1 《建筑技术学报》 2020年7期

摘要:
通过顺纹抗压、顺纹抗剪和横纹抗拉等强度试验以及吸水性试验,研究了一种磷类防火涂料对花旗松力学强度性能和吸水性能的影响。材性试验结果表明,在实际工程结构设计中可不考虑该防火涂料对木材顺纹抗压强度、顺纹抗压弹性模量、顺纹抗剪强度、横纹抗拉强度材性指标的折减。吸水性试验结果表明,全涂刷后的试件,其吸水性在7 h内低于对照组试件,证明了该防火涂料具有一定的防水性。但浸泡24 h后其吸水性与对照组试件没有明显差别,说明其防水性已失效。

地下工程上方沉降槽模型参数反演与分析 下载:64 浏览:352

丁保华1 张亚彬2 朱治国3 杨嫣3 侯焕娜4 《建筑技术学报》 2020年6期

摘要:
地下工程的施工常对地层中的原状岩土产生扰动,出现相应的地表移动,对地表的沉降范围和幅值进行预估,对确保周围环境的安全尤为重要,为了确定特定地层条件下地下工程掘进对邻近区域的影响,以实际工程为背景,基于Peck公式作为参数回归模型,将监测点平面位置与沉降值建立函数关系,采用参数回归方法分别研究盾构施工、顶管施工、暗挖施工沉降槽宽度系数,结果表明,相对应于盾构、顶管、暗挖的i值分别为7.45 m, 5.90~6.34 m和12.33~15.77 m,研究成果可用于地下工程掘进前分析施工影响范围、地表沉降量等,也可用于邻近管线变形曲率计算,以便采取可靠措施保护既有地下管线。

摩擦耗能型自复位混凝土框架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 下载:68 浏览:403

张军1,2 司怡3 周臻3 《建筑技术学报》 2020年5期

摘要:
提出直接基于位移的设计方法以评估摩擦耗能型自复位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需求,并对其节点进行参数设计。以一榀三层三跨的摩擦耗能型自复位混凝土框架为例,利用提出的设计方法,进行了其梁柱等结构构件,耗能单元和复位单元等非结构构件及节点参数的抗震设计,建立了OpenSees有限元模型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自复位混凝土框架结构耗能稳定,残余变形较小,利用该设计方法可进行摩擦耗能型自复位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

保利国际广场大跨悬挑桁架转换层施工安装与卸载方案优选 下载:76 浏览:386

刘轩1 张永山1 区彤2 《建筑技术学报》 2020年3期

摘要:
针对大跨悬挑桁架层施工过程复杂的问题,以横琴保利广场大悬挑桁架转换层为研究对象,采用施工模拟技术对其安装和卸载过程展开方案优选研究,悬挑桁架转换层安装采用分区整榀安装和散拼安装2种方式,支撑胎架卸载采用同时一次卸载、分区一次卸载、同时多次卸载、分区多次卸载4种方式,基于Midas软件分别对不同加载和卸载方案进行施工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悬挑桁架转换层安装采用散拼安装方式有利于降低构件内力和控制竖向位移变形,支撑胎架分步多次卸载方案对结构构件内力和位移的控制优于一次卸载方案,卸载方案对结构内力的影响与卸载分步与否有关、与分区与否关系不大,悬臂桁架竖向累积位移主要集中在四个角部和跨中部位。

复合地层条件下矩形顶管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研究 下载:78 浏览:483

丁亚会1 王雅建2 许有俊3 《建筑技术学报》 2020年2期

摘要:
依托广西省南宁市轨道交通1号线某过街通道土压平衡矩形顶管工程,基于现场实测数据,分析了复合地层条件下顶管施工地面横纵向变形规律,提出了Peck公式在预测该地区典型复合地层中顶管隧道地面沉降的关键参数建议值。

浅埋大断面黄土隧道大变形特性及其控制措施研究 下载:75 浏览:492

陶鼎1 李大华1 刘成1 方辉2 陶顺2 《建筑技术学报》 2020年1期

摘要:
依托银西客运专线某浅埋大断面隧道,基于数值计算和现场监测等手段对隧道变形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浅埋大断面黄土隧道拱顶沉降量大、变形时间长,初支封闭成环后变形速率变缓,但在二衬施作前隧道变形速率依旧较大,围岩未达到稳定状态。隧道施工过程中会在拱脚和墙脚形成塑性区,围岩塑性变形导致地层的不均匀沉降使围岩受到的拉应力或剪应力大于土体的强度,极易形成可见的地表裂缝。采用袖阀管注浆+洞内超前中管棚的控制措施能有效控制浅埋大断面隧道变形,保证施工安全。

大断面矩形顶管施工引起的管线沉降特性研究 下载:67 浏览:400

曾员 银英姿 《建筑技术学报》 2019年12期

摘要:
包头市阿尔丁大街地下过街通道工程采用三维有限软件FLAC3D模拟矩形顶管施工过程,对照监测数据,得到数值模拟的各管道最大竖向位移,分析监测数据得到各管线的最大位移值。从给水管、煤气管的沉降曲线分析可知轴线正上方三测点发生沉降变形,两边监测点发生隆起变形,管线横向变形曲线与正态分布曲线基本相符,在此基础上制订了包头地区煤气管的变形控制值。

基于某高铁软土路基固结分层填筑的新思考 下载:58 浏览:347

鲍先凯1 黄春辉1 赵泽蔚1 武晋文2 《建筑技术学报》 2019年11期

摘要:
以贵州地区某高速铁路软土路基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模拟并结合实测数据,提出常规观测方法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沉降观测改进方案,分析路堤填筑过程的沉降变形规律。结果表明,数值模拟可对填筑过程中的沉降量进行预测,与常规检测方案结合后可对分步填土厚度和观测时间安排提供指导,在此基础上对施工进度进行合理调整,最终达到缩短工期的目的;土体内部超孔隙水压力的变化,从另一角度对土体固结快慢进行了论述,并发现沉降速率与超孔隙水压之间的相关性。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