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中国耕地利用集约化研究的热点与趋势——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 下载:86 浏览:484

辛宗斐1 吕晓1,2 彭文龙1 牛善栋2 《中国土壤》 2020年6期

摘要:
为探寻近年来我国耕地利用集约化研究的热点与趋势,进一步深化相关研究,推动耕地可持续利用,采用文献分析法、归纳总结法、基于Cite 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法,以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主要中文学术文献为基础,分析了我国耕地利用集约化领域研究的热点与趋势。研究发现:①早期研究主要基于经济学视角,强调投入-产出效益,内容以农业集约经营的现实意义、农业目标、实现途径等理论为主;随着实证研究逐渐深入,基于多种模型方法的结合与应用,围绕结构特征、评价体系、空间差异、驱动机制、政策调控等方面展开了进一步探索;多学科视角下的理论、实证研究进一步丰富了其研究内涵。②微观尺度影响耕地利用集约化的驱动力主要是农户主体的经济效益,区域尺度则表现为社会经济、耕作制度等,且各省市间驱动力差异性显著。③基于国家、省域层面的大尺度与地市、县域中尺度研究较丰富,农户、地块微观尺度的研究相对较少且区域间分布不均。④随着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兴起,传统研究受到较大冲击、近年来发表论文的数量明显下降。未来耕地利用集约化研究应积极推进多学科交叉,充分发挥大数据等新技术优势,探索新模型、新方法,以回应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可持续集约化等社会需求,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虚拟现实技术对主题公园场景的创作方法研究 下载:20 浏览:282

吴丹 《中国设计》 2019年11期

摘要:
为虚拟现实关键技术在主题公园场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分析了虚拟现实关键技术,总结了技术与艺术设计相结合创建的场景类型,列举了部分实例加以佐证。得到虚拟现实技术对主题公园场景的创作方法。为虚拟现实技术对主题公园场景的改造提供一定的可研性建议。

东北地区坡耕地主要土种土壤可蚀性估算 下载:86 浏览:487

张天宇1,2 尚晨晨1,2 韩笑3 《中国土壤》 2020年5期

摘要:
土壤可蚀性(K)反映土壤对侵蚀的敏感程度。本研究旨在查明东北地区坡耕地主要土种K特征。共采集了70个土种的土样,利用土壤理化性质分析和USLE诺谟图获取了它们的K_n,分析了东北地区耕地土壤主要土种的可蚀性。结果表明:(1)K_n最小值为0.011,最大值为0.070,平均值为0.031,标准差为0.012。无论是沿纬度方向,还是经度方向,K_n没有持续递增或递减的趋势。(2)各土种之间K_n差异明显,极值比达到6.4;同一土类各土种之间K_n也存在一定差异;多数土类的K_n极值比超过了1.5;因此,土壤侵蚀预报应尽量使用土种的K_n。(3)随着侵蚀程度加重,吉林省黑土的K_n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4)近6%土种的砾石盖度超过1.5%;如果不考虑砾石因素,它们的K_n平均被高估37%。对于侵蚀严重、砾石较多的山区土壤,应考虑砾石对K_n的影响。

从技巧国际评分规则的变化看世界技巧的发展态势 下载:56 浏览:320

谢艾珊1 霍次军2 梁建坤3 《体育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通过2005年版至2017年版技巧国际评分规则进行对比分析,阐述技巧国际评分规则变化的特点及世界技巧发展态势,为我国技巧训练和发展提供新思维和理论参考。结果表明:(1)取消难度起评分,采用新的难度计算方法,不仅使难度值的计算更加简单、科学、合理,而且有利于项目的普及和发展。(2)重构艺术性评分体系,更加重视成套动作的编排创新和整体的艺术效果。(3)通过对错误动作加大扣分力度,可以加速提高动作完成质量和规格高标准化。(4)通过对难度、艺术、完成等方面进行大胆改革,由此推动世界技巧朝稳、美、新、难的方向发展。

关于初中舞蹈社团发展的意义探究 下载:91 浏览:519

李响 如意 《中国音乐学报》 2018年3期

摘要:
舞蹈社团是发展学生舞蹈兴趣的有效途径,也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手段。本篇论文以走访学生、文献查阅等方式探讨了舞蹈教育可以达到健美肢体、培育智力、提升鉴赏与创造美的能力,以及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价值观念的重要意义,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开展初中舞蹈社团活动的意义,也是对于素质教育在舞蹈方面的一种探讨。

网络歌曲审美导向之思考 下载:95 浏览:504

魏然 《中国音乐学报》 2018年3期

摘要:
网络歌曲作为一种新兴音乐形式,隶属于流行歌曲,广泛渗透在大众周围。然而在当今社会的浮华大环境背景下,舆论导向对于网络歌曲审美观念的偏差令人忧虑。同时,网络的传媒与传导作用,对于各式各类艺术作品的流传和网络歌曲的传播可谓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大浪淘沙,去石存金,并不是所有的音乐作品都具有健康意义和审美价值,让健康向上的音乐作品成为文艺市场的主流,则是我们文艺管理者与文艺工作者必须坚守的一道底线。

煤矸山复垦林地、草地土壤生态肥力差异分析 下载:67 浏览:493

张浩 张宇婕 于亚军 《中国土壤》 2020年5期

摘要:
土壤生态肥力不仅能反映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水、肥、气、热的能力,还可反映土壤健康状况和可持续利用的能力,故能够用于煤矸山复垦地土壤质量评价。以山西省长治市潞安矿区植被复垦后8年的煤矸山为研究对象,比较了复垦为林地和复垦为草地的0~10 cm和10~20 cm土层土壤生态肥力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结果表明:(1)复垦林地土壤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微生物量碳和氮含量,碱性磷酸酶活性,微生物群落PLFA总浓度和细菌、真菌、放线菌和革兰氏阳性菌群落PLFA浓度均明显高于复垦草地,而土壤微生物丰富度指数、Shannon-Weiner指数低于复垦草地。(2)土壤生态肥力评价结果表明,复垦林地土壤生态肥力水平优于复垦草地,这主要缘于复垦林地中较强的根系作用和较多的根系分泌物形成了有利于营养物质迁移转化以及微生物和酶生长的土壤微环境。本研究可为煤矸山复垦植被的选择和复垦地后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我国竞技羽毛球可持续发展研究 下载:59 浏览:384

高晓松 《体育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羽毛球运动作为一项风靡全球的职业化运动,自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以来,竞技羽毛球运动无论在我国还是在世界均拥有着显著的发展。尤其在我国羽毛球运动作为我国竞技体育之中的优势项目,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之前一直处于巅峰状态,涌现出了林丹、谌龙、张宁、蔡赟/傅海峰等一批优秀的羽毛球好手,深受我国人民群众的喜爱。不过自伦敦奥运会以来,我国的竞技羽毛球逐渐开始走下坡之路,对于我国竞技羽毛球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阻碍.因此本文主要对制约我国竞技羽毛球可持续发展的原因,以及推动我国竞技羽毛球可持续发展的方式进行了相应的探究,从而为推动我国竞技羽毛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帮助。

碧桂园logo设计美学理念及其品牌传播 下载:48 浏览:480

周杨 薛媛 《设计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作为国内商业地产的佼佼者,碧桂园凭借其logo设计使得企业品牌传播在激烈地产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碧桂园标志设计通过融入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理念以及其设计思维所蕴含文化之美、和谐之美与意境之美,在品牌传播上取得良好效果。随着现代logo设计驱动理念不断升级,碧桂园logo在主体元素选择、色彩搭配、造型运用等方面所显示出的设计思维从文化向度层面为塑造品牌个性和树立公众形象奠定基础。

关于音乐艺术的抒情性与表现性的几点思考 下载:92 浏览:517

岳明俊 《中国音乐学报》 2018年3期

摘要: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无论是多么完美的理论体系,都需要实践的可靠性为其提供支持。音乐理论的创立就是来源于对音乐艺术的实践结果。那么研讨音乐艺术的审美特性,从美学的角度提供理论的支撑和辨析,能使音乐艺术的创作表演更上一层楼。让我们能更好地去进一步了解并学习音乐这门艺术。

基于文化史视角下的希腊化罗马时代体育史研究 下载:22 浏览:236

巩彩丽 《体育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随着体育史研究的不断发展,国内外的研究者逐渐开始注意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但受限于学科本身、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国内对希腊化罗马时代体育史的研究缺乏全面性的思考,黑格尔曾说"要想了解历史和理解历史,最为重要的事情,就是取得并且认识这种过渡里所包罗着的思想"。由此可见,"思想"是一种内在的"普遍的东西",亦是贯穿于历史始终,所以要重新审视希腊化罗马时代体育史,则需要转换视角,引入新的理解方式。

突发事件中网络谣言的衍生规律及消解策略研究——以武汉新冠病毒肺炎事件为例 下载:74 浏览:392

吕山1 李沁雪2 《新闻传播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本文通过对"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件中的谣言传播为主要分析内容,通过内容分析,探讨其形成、衍生和传播的规律,并提出相对应的消解策略和建议。

关于音乐艺术的抒情性与表现性的几点思考 下载:90 浏览:515

岳明俊 《中国音乐学报》 2018年2期

摘要: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无论是多么完美的理论体系,都需要实践的可靠性为其提供支持。音乐理论的创立就是来源于对音乐艺术的实践结果。那么研讨音乐艺术的审美特性,从美学的角度提供理论的支撑和辨析,能使音乐艺术的创作表演更上一层楼。让我们能更好地去进一步了解并学习音乐这门艺术。

王志信新编民歌的人物塑造与情感升华——以《孟姜女》《昭君出塞》为例 下载:92 浏览:524

王张静 《中国音乐学报》 2018年2期

摘要:
从王志信新编民歌《孟姜女》和《昭君出塞》入手,具体分析这两首作品的情感以及作曲处理来引出王志信新编民歌中对于女性形象的重新塑造,使之更加符合时代精神,给人以正面引导。

新京报微博针对社会热点事件报道的传播研究 下载:78 浏览:422

李明旭 李进秀 《新闻传播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本文分别选取了2017-2019年的三个社会热点事件为研究案例。通过研究新京报微博针对这三个事件做出的相关报道,来探究融媒体发展过程中,新京报作为主流媒体,通过微博这一新媒体平台以怎样的传播方式进行舆论引导,增强主流媒体公信力。微博作为公布事件进展,反映受众意见,使主流舆论与大众思想进行碰撞与融合的平台,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与社会影响力。本研究通过对相关内容进行内容分析,来发掘新京报微博对于热点事件报道的内容与形式上的优势与不足。

成土母质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化学组成的影响 下载:87 浏览:507

覃智莲1,2 杨孝民2 宋照亮2 邬思成1 方小红1 彭渤1 《中国土壤》 2020年3期

摘要:
土壤有机碳库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碳库之一,土地利用方式和成土母质是影响土壤总有机碳及其组分的重要因素。以湖南省花岗岩和玄武岩分布区的林地、旱地和稻田土壤(0~70 cm)为研究对象,采用H2SO4逐级水解法将土壤有机碳分为活性、半活性和惰性三个组分,探究土地利用方式和成土母质对土壤总有机碳及其各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母质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活性、半活性、惰性有机碳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且与总有机碳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活性、半活性和惰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库的比例分别为31.38%~45.41%、3.68%~12.25%和40.83%~59.29%,且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占比不发生显著变化;玄武岩地区,表层(0~20 cm)土壤活性、半活性、惰性以及总有机碳的储量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间占比不发生显著变化,而底层(20~70 cm)土壤活性、半活性、惰性以及总有机碳在稻田中的储量均显著高于林地;花岗岩地区,除表层土壤半活性有机碳以外,表层和底层土壤中总有机碳及各组分有机碳储量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成土母质显著影响表层土壤总有机碳和惰性有机碳的储量,而土地利用方式则显著影响底层土壤活性、惰性以及总有机碳的储量。综上可见,土壤有机碳主要以惰性有机碳的形式存在,土地利用方式和成土母质对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剖面分布有不同的影响。

运城市校园足球的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下载:33 浏览:319

原晓燕 《体育研究》 2018年12期

摘要:
校园足球是中国足球改革新的起点与希望。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以运城市校园足球运动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运城市盐湖区36所中小学校中7所学校作为调查学校,通过对这些学校的体育老师、学生和学生家长的问卷调查,了解到运城市当前状态下校园足球开展的状况,对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提出一些建议与对策,从而为运城市的校园足球的发展与推广提供有力的实践依据和理论依据。

二郎山亚高山公路边坡土壤氮素与细菌群落组成的相关性研究 下载:76 浏览:503

宋伯翰1 张宇冲1,2 张月华1 李伟3 《中国土壤》 2020年2期

摘要:
本文测定不同生长季节(3月、6月、10月)二郎山亚高山公路边坡的土壤氮素含量、微生物群落组成,探讨了两者间的相关性,旨在为该区域受损公路边坡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与3月相比,4个样点土壤全氮含量呈现6月增加、10月减少;其中:铵态氮含量6月减少、10月增加的变化趋势;(2)3月、6月、10月各样点土壤细菌群落物种丰度指数的变化幅度分别为3530~3745、5018~6030、4121~5504,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为该区域公路边坡土壤中门分类水平下的优势菌群;马赛菌属(Massilia)、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是该区域属分类水平下的优势菌群;(3)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绿弯菌门(Chloroflexi)细菌丰富度与土壤总氮含量显著(P<0.05)正相关,与铵态氮含量极显著(P<0.01)负相关,厚壁菌门(Firmicutes)细菌丰富度与铵态氮含量极显著(P<0.01)正相关。

竹炭添加对厨余垃圾好氧堆肥过程的影响 下载:76 浏览:513

张春燕 张玉茹 魏锦锦 丁心雅 侯向祎 王琼 李赟 《中国土壤》 2020年2期

摘要:
为了探讨竹炭对厨余垃圾好氧堆肥过程的影响,向厨余垃圾添加稻草调节堆肥原料初始含水率为70%后,分别添加0%和5%的竹炭(竹炭与堆肥原料湿基比)进行为期15 d的好氧堆肥,研究了堆肥过程中堆体温度、厨余垃圾和稻草有机物降解率及堆肥腐熟程度的变化。结果表明:竹炭的添加增加了厨余垃圾好氧堆肥高温(> 55℃)持续时间,且高温阶段的前4天,添加5%竹炭堆体温度都明显高于对照;竹炭的添加提高了堆肥过程中有机物的降解率,堆肥结束时,与添加5%竹炭堆体其厨余垃圾和稻草的有机物降解率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0.6%和29.2%,表征腐熟化程度的SUVA254和SUVA280值分别提高了15.6%和12.4%。以上结果表明,竹炭的添加促进了厨余垃圾堆肥过程有机物的降解,提高了堆肥产品的腐熟程度。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精准扶贫背景下体育扶贫发展模式的构建探索 下载:48 浏览:339

焦杰 《体育研究》 2018年11期

摘要: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以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为对象进行体育扶贫发展模式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运动休闲小镇的建设对体育扶贫的作用有三个方面:助推脱贫攻坚和区域经济发展、带动周边经济发展;提高农民体育意识的培养、参与运动休闲健身活动;促进贫困地区农民的体育文化传播、发展。针对其作用对体育扶贫的发展模式进行构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与体育精准扶贫措施相结合;搭建当地特色农产品销售平台登录方式;体育+旅游+扶贫的形式等四个方面。希望对小镇的建设和体育扶贫相结合的创新模式有所帮助。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