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基于连续时间广义预测校正的水下非线性追踪博弈控制 下载:53 浏览:439

程瑞锋1 刘卫东1,2 高立娥1,2 康智强3 《现代物理学报》 2019年6期

摘要:
针对复杂环境下的追踪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连续时间广义预测校正的水下非线性追踪博弈控制算法.利用连续时间广义预测对目标机动偏离趋势进行在线预测补偿校正,将机动目标紧缩于最大捕获概率扇面之内,同时引入零效控制参数和连续时间广义预测校正算法,解决了微分对策动态博弈剩余时间难于估计的问题,提高了系统的响应速度.将算法应用于水下非线性追踪博弈的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兼顾了控制约束与干扰抑制性能,能够实时有效地对抗初始偏差和随机扰动,不仅具有良好的导引效果,而且有效提高了系统对环境干扰的鲁棒性.

分数阶双稳系统中的非周期振动共振 下载:51 浏览:335

杨建华1,2,3 马强4 吴呈锦1 刘后广1 《现代物理学报》 2019年5期

摘要:
在受二进制非周期信号和周期方波信号激励的分数阶双稳系统中,研究了非周期振动共振问题,用于微弱非周期信号的检测和增强.当非周期信号脉宽较大时,系统为小参数,通过调节周期方波信号的幅值,能够实现非周期振动共振.当非周期信号脉宽较小时,分别通过变尺度法和二次采样法实现了非周期振动共振.使用变尺度法,得到的大参数等价系统能够匹配任意小的非周期信号脉宽,其中变尺度系数是该方法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选择的关键参数.使用二次采样法,二次采样后得到的非周期信号具有较大的脉宽,能够匹配原先的小参数系统,其中二次采样频率比是该方法使用过程中的关键参数.这两种方法虽然实现非周期振动共振的物理过程不同,但能够达到相同的效果.系统阶数对振动共振产生影响,随着阶数的增大,发生最佳振动共振时所需要的辅助信号幅值变大,同时系统输出的最佳时间序列与输入非周期信号之间的相似性增强.

特高压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探析 下载:79 浏览:504

雷磊1 万昊1 魏金祥2 胡克志3 白晓春1 丁德1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20年2期

摘要:
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电力需求的增加,电网建设规模进一步扩大,输电线路工程建设规模和数量剧增,而输电线路建设将不可避免地扰动原地貌、破坏沿途地表土壤和植被,造成一定的人为水土流失。在分析梳理特高压输变电工程自身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可能引发的水土流失危害,总结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提出开展该类工程水土保持各环节主要工作内容及方法,为特高压输变电工程实现"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送电线路"目标奠定基础,为后期同类项目规划设计、建设施工、水土流失防治提供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撑。

海外柔性直流输电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体系及成熟度评价 下载:42 浏览:440

崔嘉奇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海外柔性直流输电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与国内的工程质量管理存在一定差异。在管理过程中,需要根据国际相关标准的项目质量管理思路,树立正确的质量管理理念。结合ISO 9001:2015、ISO 21500:2012和PMBOK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从知识管理、变更管理、资源管理、利益相关者管理、风险管理、沟通管理6个方面改进项目质量管理流程,提出适用于海外柔性直流输电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体系。最后,提出了海外柔性直流输电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成熟度综合评价方法,对该体系成熟度进行了分析验证,为海外柔性直流输电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基于熔融盐加热的甲烷蒸汽重整制氢反应器的熵产生率和氢气产率分析 下载:24 浏览:277

李鹏蕾1 陈林根2,3 夏少军2,3 张磊1 王超1 冯辉君2,3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太阳能热化学储能能够有效解决太阳能时间和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在工业甲烷蒸汽重整反应器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有限时间热力学理论建立了基于熔融盐加热的甲烷蒸汽重整反应器(steam methane reforming reactor heated by molten salt,MS-SMRR)模型,得到了MS-SMRR的设计参数,并分析了MS-SMRR的几何参数和操作参数对氢气产率和总熵产生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氢气产率一定时,逆流参考反应器比顺流参考反应器的总熵产生率低,且消耗的熔融盐少;增大熔融盐进口温度和减小反应混合物进口压力能够显著提高MS-SMRR的氢气产率。研究结果对实际MS-SMRR的优化设计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基于自准直效应的光子晶体异质结偏振分束器 下载:48 浏览:389

左依凡 李培丽 栾开智 王磊 《现代物理学报》 2019年2期

摘要:
基于光子晶体的自准直效应和禁带特性,提出了一种具有非正交异质结结构的光子晶体偏振分束器.无需引入缺陷或波导,可使光波在该结构中准直无发散地传输并实现分束功能,对制造工艺的要求大大降低.利用Rsoft软件,结合平面波展开法和二维时域有限差分法,对提出的偏振分束器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该偏振分束器在一个较大的频率范围f=0.275—0.285(a/λ)内可实现横电(TE)和横磁(TM)模的大角度偏振分离,TE和TM模的透过率均在88%以上,偏振消光比分别大于26.57 dB和17.50 dB.该结构可应用到太赫兹波段的传输系统中,a=26μm,尺寸大小为572μm×546μm,在91—95μm波长范围内可实现TE和TM模的分离.利用该结构可设计用于光通信系统(n=3.48)的偏振分束器,a=426.25 nm,结构仅为9.38μm×8.95μm.本方案结构简单,易于集成,有望在集成光路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气体自发瑞利-布里渊散射的理论分析及压强反演 下载:56 浏览:457

商景诚 吴涛 何兴道 杨传音 《现代物理学报》 2019年1期

摘要:
气体压力是描述体系状态的重要参数,许多物理、化学性质都与压力有关.传统侵入式的压力测量方法会对气体状态产生干扰,影响测量精度,因此需要一种无扰式的测量方法.本实验测量了压强为2,4和6 atm(1 atm=1.01325×10~5 Pa)下加入气溶胶的N2在90?散射方向的自发瑞利-布里渊散射光谱,利用卷积后的Tenti S6模型对测量光谱进行直接拟合,拟合得到的压强值总体误差小于6.0%,求和归一化的均方根误差总体小于6.5%;利用理想的Tenti S6模型对经维纳滤波器反卷积处理后的测量光谱进行拟合,拟合得到的压强值误差总体小于5.0%,求和归一化的均方根误差总体小于6.0%.通过对两种方法的详细对比,发现压强低于2 atm时,对测量光谱进行反卷积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仪器函数的影响,提高测量光谱的准确性,其光谱拟合效果和压强反演精度要优于卷积光谱.而在压强高于2 atm的情况下,卷积光谱的拟合效果和压强反演精度要优于反卷积光谱.

基于NSGA-Ⅱ算法的变温热源内可逆简单MCBC的性能优化 下载:24 浏览:274

唐晨琪1 陈林根2,3 王文华1 冯辉君2,3 夏少军2,3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基于前人所建立的变温热源内可逆简单等温加热修正的闭式布雷顿循环(modified closed Brayton cycle,MCBC)模型,分析了压气机压比等参数对循环性能的影响。分别以无因次功率和无因次生态学函数为优化目标,以压比和各个换热器的热导率分配为优化变量,对变温热源内可逆简单MCBC进行单目标优化。最后基于NSGA-Ⅱ算法,以无因次功率、热效率和无因次生态学函数为优化目标,以压比和各个换热器的热导率分配为优化变量,对变温热源内可逆简单MCBC进行多目标优化,并分析了相关参数的灵敏度。结果表明:常规燃烧室(regular combustion chamber,RCC)和收敛型燃烧室(converging combustion chamber,CCC)外侧流体的入口温比对单目标优化结果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相互关系;与单目标优化得到的结果相比,多目标优化得到的最优解对应的偏差指数更小,其中通过香农熵决策得到的偏差指数最小;优化变量变化±10%对最优无因次功率、最优热效率、最优无因次生态学函数及其对应的等温压降比的影响很小,其变化范围均不超过5%。

准平行光干涉的滤波型多抖动相控方法研究 下载:56 浏览:431

柴金华 陈飞 《现代物理学报》 2018年8期

摘要:
<正>提出了一种准平行光干涉的滤波型多抖动相控方案,对该方案的相干光强进行了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滤波型多抖动法的相控原理,进行了滤波型多抖动法的相控数值分析和模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识别出各路光波的相位差,反馈与相位差信号成比例的直流电压去控制相位调制器,可实现相位差的校正,相位控制电压输出范围为0.03—4.45 V,控制带宽为2.5 kHz.

基于波长330nm激光激发多色激光导星回波光子数的数值计算与探讨 下载:62 浏览:436

刘向远1,2 钱仙妹1 朱文越1 刘丹丹2 范传宇2 周军2 杨欢2 《现代物理学报》 2018年7期

摘要:
采用无模激光器发射波长为330 nm的激光激发多色激光导星,需要考虑脉冲激光重频率、激光带宽、激光初始光斑直径以及大气透过率对回波光子数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计算了高斯光束的脉冲激光和连续激光激发多色激光导星在实际大气中后向辐射330 nm和2207 nm波长的回波光子数.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在垂直发射和接收的情况下,当到达大气中间层的激光能量为1 W时,连续激光能够获得更多的回波光子数,并且回波光子数几乎无起伏.对于脉冲激光,提高脉冲激光重频率达到50 kHz以上时,多色激光导星330 nm的回波光子数随脉冲重频率的增加趋于有限值;当大气能见度小于5 km且大气相干长度为12.8 cm时,大约需要34 W以上的激光发射能量,才能获得满足使用自然星全倾斜探测的330 nm回波光子数.对于连续激光,相同情况下,大约需要20 W以上的激光发射能量.

无人机遥感在水土保持领域的应用研究 下载:84 浏览:471

胡玉杰1 屈创2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19年10期

摘要:
无人机遥感作为一种新型的遥感平台,为水土保持监测、监管等相关工作提供了一种可以及时、准确、高效地获取数据的技术手段。在分析无人机遥感系统特点和技术体系的基础上,对无人机数据获取、处理及指标提取等方面进行了阐述,重点对无人机在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监管,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图斑精细化"管理,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初步设计,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及水土流失危害调查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该项技术在水土保持领域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进行了论述。

薄规格取向硅钢二次再结晶过程中Goss织构演变的Monte Carlo模拟 下载:87 浏览:512

马光1 陈新1 卢理成2 信冬群3 孟利4 王浩3 程灵1 杨富尧1 《新材料》 2018年5期

摘要:
通过EBSD实验获取了薄规格取向硅钢(0.18mm厚)初次再结晶样品表面晶粒组织的取向数据,并以此构建模拟的初始组织。采用Potts模型Monte Carlo方法对薄规格取向硅钢初次再结晶样品的二次再结晶过程进行了模拟仿真,研究了表面能对Goss织构演变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Goss取向晶粒与相邻晶粒的表面能差是Goss取向晶粒异常长大的重要驱动力;表面能差存在一个临界值(约12%),只有当表面能差大于此临界值时才会发生表面能驱动Goss取向晶粒的异常长大。

聚合物注塑成型充模阶段流动取向分子机理研究 下载:89 浏览:495

喻选 辛勇 《新材料》 2018年4期

摘要:
以聚碳酸酯(PC)为研究材料,基于分子动力学方法,对三维周期性边界条件下PC流动取向过程中分子链团迁移性能和形态演化进行了研究,与实验结果对比得到充模流动阶段聚合物分子链团的流动取向机制。分子链团均方位移表明流动取向过程实质上是分子链团的空间构象协调变形的结果,虽然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分子链团均方位移迅速增大、非键合能急剧减小,但分子链基本分子结构却仍然保持不变。同时,在取向过程中无规缠绕的分子链团一方面由于剪切拉伸作用沿流动方向排布,另一方面分子链团之间因发生解缠结而趋于相互分散。注塑实验结果表明,制品双折射率随注射速率的增加而增大,并沿流动方向递减,且取向方向上的拉伸性能随取向度的增加也有所提高,这与模拟结果中聚合物分子链取向机理一致。

特高压直流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管理经验 下载:89 浏览:513

郑树海1 黄静2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19年5期

摘要: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改革为项目法人自主验收后,对建设单位水土保持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甘肃酒泉—湖南±800 k 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水土保持设施是第一个由国家电网公司自主验收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以此为例分析了特高压输变电工程及其水土流失特点,总结了水土保持管理经验。

基于SWAT模型的浑河流域水污染特征模拟 下载:91 浏览:489

赵丹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模拟流域水污染特征,确定水污染分布区域、时间特征及污染源类型,能够为水污染治理提供依据。本文基于SWAT模型确定浑河研究区氨氮负荷时间与空间分布特征,并根据情景设置法分析其氨氮污染来源类型,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准确地模拟流域水污染特征,可为相关部门精准化治理水污染提供理论依据。

综合录井仪电导率传感器现场检定装置设计 下载:20 浏览:473

刘开绪1 吴春梅1 马骏驰1 郝健2 王冰茜3 《传感器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综合录井仪电导率传感器是钻井液电导率参数检测的重要元件,为了适应海外钻井、外围钻井及连续快速钻井的需要,对传感器进行法定时限内现场检定尤其必要。基于电导率传感器电涡流检测原理,利用0.01级ZX32型交直流标准电阻箱作为标准源,以其接入穿过传感器感应环内闭合回路的电阻值代替钻井液电导率,利用STC89C52单片机设计了标准电阻值显示录入表,配套的上位机软件控制MSP430单片机系统以实现标准电阻值和电导率传感器输出电流值数据的接收,上位机完成检定数据的处理,并给出检定结论,设计的检定装置达到1.0级的指标,由于装置体积小,上位机与测试装置之间采用WiFi无线连接,装置非常适合现场应用。

基于视觉的环形密封件在线检测 下载:14 浏览:450

宋薇 陈兴 沈林勇 《传感器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为了对生产线上的密封件进行尺寸检测,从而剔除不合格的产品,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自动在线检测系统。检测对象为环形圈和薄型垫片。当密封件在传送带上运动到相机正下方时,采用多传感器多工位的检测方案,反馈给相机自动采集信号,相机采集到图像后通过模板匹配截取兴趣区域、阈值分割、轮廓提取、最小二乘法拟合等图像处理技术,实现了对密封件的尺寸测量。不合格的产品通过气动装置分拣剔除。实验结果表明,环形圈的检测精度为0.1 mm,薄型垫片的检测精度为0.5 mm,检测时间小于0.75 s。该视觉检测系统达到了在线对密封件进行尺寸检测的要求。

基于视觉的环形密封件在线检测 下载:10 浏览:440

宋薇 陈兴 沈林勇 《传感器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为了对生产线上的密封件进行尺寸检测,从而剔除不合格的产品,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自动在线检测系统。检测对象为环形圈和薄型垫片。当密封件在传送带上运动到相机正下方时,采用多传感器多工位的检测方案,反馈给相机自动采集信号,相机采集到图像后通过模板匹配截取兴趣区域、阈值分割、轮廓提取、最小二乘法拟合等图像处理技术,实现了对密封件的尺寸测量。不合格的产品通过气动装置分拣剔除。实验结果表明,环形圈的检测精度为0.1 mm,薄型垫片的检测精度为0.5 mm,检测时间小于0.75 s。该视觉检测系统达到了在线对密封件进行尺寸检测的要求。

基于LabVIEW与IMAQ Vision的智能插装系统 下载:12 浏览:435

周龙福1 刘超2,3 《传感器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针对人工插装撑簧圈效率低、一致性差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连接器撑簧圈智能插装技术。首先,采用IMAQ Vision视觉模块获取工件图像,利用二值化实现图像特征与背景的分离;然后,采用Remove函数去除大量小斑点和边界目标干扰,利用形态学闭操作实现插孔细小沟壑的填充,结合几何匹配实现工件特征主键角度计算;最后,通过Particle Analysis函数计算任意芯数孔位坐标以实现撑簧圈的智能插装。现场采用5种规格工件进行插装测试,结果显示撑簧圈完全正确插入插孔中,合格率达到100%,实现了撑簧圈的智能插装。

空时域混合差分法在光纤光栅传感器的检测与定位研究 下载:12 浏览:427

王红1 徐学武1 赵克2 陶辉1 潘家栋1 《传感器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在对光纤光栅传感器检测与定位时,因偏振衰弱影响,传感器定位准确率下降,故提出一种基于空时域混合差分的检测定位法。分别在空间域和时间域对光纤中返回的光强进行差分处理,并在空间域和时间域分别设置相应的光强检测阈值,可提高光纤光栅传感器的定位准确率。并在光纤长度为100 m、空间分辨率为1 m的实验条件下进行了多次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可行性,与现有时域、空域差分检测定位法相比,光纤光栅传感器的定位准确率得到了提高,具有实用价值。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