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将一次性根管治疗以及多次根管治疗应用于急性牙髓炎的治疗中,就两种治疗干预方案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研究对象为本院收治的30例急性牙髓炎患者,病例入组的最早时间为2023年7月至2024年7月,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各包含15例。对照组采用的治疗干预方法为多次根管治疗,观察组的治疗干预方法为一次性根管治疗,对比两组的干预成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咬合力、咀嚼效率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升高,而VAS评分、IL-8、TNF-α、CRP水平均有一定的降低,且对比对照组可知观察组的咬合力、咀嚼效率明显更高而VAS评分、IL-8、TNF-α、CRP水平明显更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相比于多次根管治疗,对急性牙髓炎患者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其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咬合能力以及咀嚼能力,促使患者的疼痛症状得到有效地减轻,同时能够使患者的炎症反应得到较为理想的抑制,具有更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分析人性化护理理念应用于ICU呼吸衰竭患者护理工作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4年1月至2024年12月收治的70例ICU呼吸衰竭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人性化护理)与对照组(35例,常规护理)。分析患者负性心理情绪、护理风险发生率、肺功能指标、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投诉、护理风险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VC、FVC、PEV1、PEV1/FV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理念可显著缓解患者消极心理情绪,改善患者肺功能指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较为显著的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目的 此次研究观察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实施耳灸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此次研究从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中筛选出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且研究的开展还采用了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了对照以及观察,两组各3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的护理治疗,而观察组则在其基础上联合实施耳灸进行干预,分析并观察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实施耳灸进行治疗,能够对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有效改善,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少,说明治疗安全性高,能够对患者的生活以及治疗效果进行积极改善,值得推广。
目的:探讨氟乙酰胺中毒患者血清钙离子、肌酸激酶水平变化与中毒性脑病的相关性。方法:以2024.4.1至2025.12.31于我科入院治疗的氟乙酰胺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诊断中毒性脑病患者入研究组,未诊断中毒性脑病患者入对照组。研究组与对照组每例均在中毒后0-12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采血,记录每个时间节点的血清钙离子水平及肌酸激酶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中毒后0-12小时,研究组与对照组血钙离子平均值均低于正常范围,且研究组(中毒性脑病组)下降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值<0.05);在中毒后24小时左右,对照组血钙离子数值上升至正常范围,而研究组(中毒性脑病组)血钙离子仍明显低于正常范围,且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值<0.05),但较0-12小时数值有所上升;在中毒后48小时左右,对照组血钙离子数值在正常范围,而研究组血钙离子仍低于正常范围,且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值<0.05);在中毒后72小时左右,对照组及研究组血钙离子均上升至正常范围,且两组数值没有显著性差异(P值﹥0.05)。在氟乙酰胺中毒后24小时、48小时、72小时时间段,对照组在3个时间段肌酸激酶表达水平均在正常范围,研究组(中毒性脑病组)3个时间段肌酸激酶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范围,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即出现中毒性脑病的氟乙酰胺中毒患者肌酸激酶在中毒24小时左右表达水平会明显增高,且可以持续至中毒72小时。结论:血清钙离子、肌酸激酶水平对氟乙酰胺中毒患者中毒性脑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早期识别和干预中毒性脑病提供了重要依据。
目的 分析CT灌注成像技术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的临床价值及参数。方法 选取2024年1月至2024年12月80例疑似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CT灌注成像(CTP)与血管造影(CTA)进行诊断,以MRI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两种诊断方式对疾病诊断准确率。结果 CTA诊断下,符合率为98.75%(79/80),敏感度为100.00%(61/61),特异度为94.74%(18/19),阳性预测值为98.39%(61/62),阴性预测值为100.00%(18/18);CTP诊断下,符合率为100.00%(80/80),敏感度为100.00%(61/61),特异度为100.00%(19/19),阳性预测值为100.00%(61/61),阴性预测值为100.00%(19/19);两种诊断结果准确率差异较小(P>0.05)。结论 CTP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诊断具有较高诊断准确率,对患者疾病的诊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值得广推。
目的 研究免疫指标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4年1月至2024年12月收治的36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均接受免疫指标检测(观察组)。将其检测结果与同期同例数健康人群作对比(对照组),分析两组的各指标结果差异。结果 血清免疫抗体指标上,观察组RF、抗CCP抗体、AKA的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炎症指标上,观察组的CRP、ESR高于对照组;外周血免疫细胞亚群指标上,观察组的CD4+T细胞、CD4+/CD8+低于对照组,CD8+T细胞、CD19+B细胞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免疫指标检测具有重要价值,可实现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的诊断,了解其与健康者的区别,为临床进一步治疗提供可靠的借鉴和参考。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右坎醇联合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5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依达拉奉右坎醇注射液治疗。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估肢体运动功能,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AB)评估语言功能,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MSE)评估认知功能,并监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等氧化应激指标水平。结果 在肢体、语言、认知功能评估方面,观察组患者的运动功能FMA评分、语言功能WAB评分、认知功能MMSE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实验室指标方面,观察组患者的MDA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而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基础上联合依达拉奉右坎醇注射液治疗更加有效的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语言功能和认知功能,减轻氧化应激损害,且联合用药方案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广。
目的 分析弹性成像在卵巢癌诊断中的作用研究。方法 选取2024年1月至2024年12月40例疑似卵巢癌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弹性成像进行诊断,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三种诊断方式对患者诊断结果、超声参数水平。结果 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下,对40例疑似卵巢癌患者实施二维超声诊断,阳性患者22例,其中19例与金标准相同,阴性患者18例,其中11例与金标准相同,符合率为75.00%(30/40),敏感度为73.08%(19/26),特异度为78.57%(11/14),阳性预测值为86.36%(19/22),阴性预测值为61.11%(11/18);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下,对40例疑似卵巢癌患者实施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阳性患者25例,其中22例与金标准相同,阴性患者15例,其中11例与金标准相同,符合率为82.50%(33/40),敏感度为84.62%(22/26),特异度为78.57%(11/14),阳性预测值为88.00%(22/25),阴性预测值为73.33%(11/15);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下,对40例疑似卵巢癌患者实施ARFI模式诊断,阳性患者27例,其中26例与金标准相同,阴性患者13例,其中13例与金标准相同,符合率为97.50%(39/40),敏感度为100.00%(26/26),特异度为92.86%(13/14),阳性预测值为96.30%(26/27),阴性预测值为100.00%(13/13);ARFI模式诊断结果准确率显著高于二维超声与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结果准确率(P<0.05)。结论 弹性成像在卵巢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较为显著的诊断准确率,对患者疾病的诊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值得广泛推广。
目的 观察温针灸结合中医推拿手法治疗气滞血瘀证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门诊收治的160例气滞血瘀证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3例脱落,1例失访)和试验组(80例,失访2例)。对照组采用颈夹脊穴温针灸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推拿手法。两组均2次/w,治疗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眩晕障碍量表(DHI)、颈动脉血管阻力(PI)、颈动脉阻力指数(RI)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并于治疗后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9.74%(70/76),对照组为73.68%(56/7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DHI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试验组DHI量表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PI、RI、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期间,2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温针灸结合中医推拿手法治疗气滞血瘀证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明显,可减轻患者眩晕症状,改善患者颈部血管阻力。
目的:观察软肝利水方联合逐水方敷脐治疗脾虚水停型乙肝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于2023~2025年收治的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1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联合逐水方敷脐,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软肝利水方治理。两组疗程均为8周,对比分析两组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临床治疗效果、中医证候积分、24 h尿量、肝功能检查结果、T细胞亚群检查结果、门静脉主干内径和腹水最大暗区、血清钾、血清钠和PT方面的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软肝利水方联合逐水方敷脐治疗脾虚水停型乙肝肝硬化顽固性腹水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并应用。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脑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的临床特征与危险因素,以期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将2024年1月至2024年12月我院收治的22例脑血管病患者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11例)和中青年组(1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脑出血的影响因素、出血部位、脑出血病因及预后情况。采用c2检验或t检验分析不同变量与脑微出血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间一般资料方面,老年组平均年龄为(76.43±5.52)岁,与中青年组的(44.7±4.18)岁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在脑出血相关影响因素中,老年组高血压史(72.7% vs. 63.6%)和高脂血症史(45.5% vs. 45.5%)比例较高,青中年组饮酒史和劳累史分别达36.4%和45.5%,均显著高于老年组(P<0.05)。出血部位比较显示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病因方面,老年组以高血压为主要原因(72.7%),而中青年组中动脉瘤破裂(27.3%)与动静脉畸形(27.3%)的比例更高(P=0.005)。预后情况中,老年组以存活Ⅰ级(72.7%)为主,死亡率较低(9.1%),而中青年组存活分级多分布于Ⅰ级、Ⅱ级,死亡率显著高于老年组(27.3%,P=0.005)。结论 老年与中青年脑血管病患者间脑出血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存在显著差异,老年患者脑出血多由高血压引起,主要出血部位为基底节区,预后相对较好;而中青年患者脑出血多与动脉瘤破裂和动静脉畸形有关,出血较为分散且预后较差。针对不同年龄组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干预,能有效降低脑微出血的发生率及改善预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