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新型阳离子脂质体制备及应用研究 下载:33 浏览:345

华雪莲1 张树彪1,2 肖义2 张明兴1 华德海1 海华1,2 《化学研究前沿》 2019年10期

摘要:
阳离子脂质体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脂质体之一,作为载药系统,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作为纳米型载体,它既可以包载基因/药物,也可以包载诊断试剂,还可以两者同时包载。将阳离子脂质体应用于医药,既可以提高药物的体内稳定性,有利于药物在体内的长循环;又可以缓释药物,延缓肾代谢,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本文检索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阳离子脂质体制备研究的相关文献,分析和归纳了包括固醇衍生物阳离子脂质体、氨基酸/多肽阳离子脂质体以及含糖阳离子脂质体等多种类型的新型阳离子脂质体的制备和应用研究,以便为将来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麻家梁井田常规水化学特征分析 下载:77 浏览:461

池鹏 刘永芳 《矿山工程与技术》 2018年5期

摘要:
通过对井田范围内各含水层采集水样,进行常规水化学指标分析,对常规离子与总溶解固体进行比对,得出各主要含水层水化学特征,可快速分析出井下涌水来源,对矿井防治水工作起到积极指导作用。

1,3-双十二烷基咪唑硅钨酸盐的制备及热性质 下载:31 浏览:324

蒋云霞 徐百灵 李艳 肖婷婷 马铭 《化学研究前沿》 2019年2期

摘要:
以N-三甲基硅基咪唑、1-溴十二烷为主要原料合成了一个具有双长链的咪唑离子液体——溴化1,3-双十二烷基咪唑(C12MC12)。C12MC12与多金属氧酸盐(H4SiW12O40)通过离子交换反应制备了1,3-双十二烷基咪唑硅钨酸盐(C12MC12-SiW12)。并通过1H-NMR、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热重(TGA)、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偏光显微镜(POM)和变温X射线衍射(XRD)对C12MC12和C12MC12-SiW12的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12MC12具有液晶性质,为层状介晶结构。当用多酸阴离子SiW12O404-取代C12MC12中的Br-后,C12MC12-SiW12的熔点升高,液晶性质消失,但仍为准层状结构。

EDTA改性制备四聚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及其去除土壤中铅的研究 下载:31 浏览:332

童德彬 陈志 王艺凡 张勇 许俊强 唐聪明 王耀琼 《化学研究前沿》 2019年1期

摘要:
利用EDTA改性制备季铵盐四聚阳离子表面活性剂(TCS)并用于去除污染土壤中的Pb。研究结果表明:使用0.03g·mL-1的单一表面活性剂对Pb有较好的洗脱效果,明显优于传统阳离子表面活性剂DTAB,去除率达到55.1%;相同实验条件下,超声强化表面活性剂去除Pb作用明显,去除率提高7.2倍;Pb形态分析表明表面活性剂对土壤中5种形态的Pb都具有去除效果,但对可交换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效果最明显。

温控双咪唑离子液体的合成与晶体结构表征 下载:25 浏览:264

康艳1 廖胜1 赵稳1 熊万明2 聂旭亮1 《化学研究前沿》 2019年1期

摘要:
以1-乙基咪唑和1,3-二溴丙烷(或1,5-二溴戊烷)为原料制得溴盐中间体,然后与六氟磷酸钾在水溶液中进行阴离子交换,以制备双咪唑型温控型离子液体。通过对上述两种双-(3-乙基咪唑)烷烃六氟磷酸盐进行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发现两者结构相近,但晶体形貌差异较大,其中双-(3-乙基咪唑)丙烷六氟磷酸盐属于四方晶系,而另一个属于正交晶系;两者在晶胞堆积结构上呈现高度对称。另外,将双-(3-乙基咪唑)烷烃六氟磷酸盐应用到苯胺的缩合反应中,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晶体物质渐渐溶解,达到85℃时反应体系为淡红色均相,反应结束后冷却到60℃以下,晶体物质逐渐析出,取得了较好的温控分离效果。

两性离子化合物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下载:42 浏览:435

谷贝1 陈志娟1 张亚楠1 陈强1,2,3 沈健1,3 《化学研究前沿》 2018年11期

摘要:
酶是自然界中重要的生命物质之一,维持或提高酶的活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α-淀粉酶为模型,通过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α-淀粉酶活性,分别研究了不同浓度两性离子化合物甲基丙烯酰氧乙基磷酰胆碱(MPC)、羧基甜菜碱甲基丙烯酸酯(CBMA)、磺酸基甜菜碱甲基丙烯酸酯(SBMA)在不同温度和不同作用时间对α-淀粉酶的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MPC、CBMA、SBMA均可有效维持α-淀粉酶的活性,MPC效果最好;并且在30℃、60℃和90℃条件下,添加MPC的体系经过8 h后,α-淀粉酶活性分别是未添加MPC体系α-淀粉酶活性的944%、851%和884%。

膦功能化离子液稳定的纳米钯催化喹啉高选择性加氢 下载:14 浏览:159

蒋和雁 吴志峰 《化学研究前沿》 2018年6期

摘要:
通过简单的还原方法在离子液体[BMMIM]PF6(1-丁基-2,3-二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中,以膦功能化离子液体[BMMIM][tppm](1-丁基-2,3-二甲基咪唑间三苯基膦单磺酸盐)为稳定剂制备了纳米钯催化剂。采用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方法对纳米钯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BMMIM][tppm]稳定的纳米钯催化剂分散均匀,平均粒径约为3.9 nm,且Pd(Ⅱ)完全转化为Pd(0)。在喹啉加氢反应过程中,考察了稳定剂种类、稳定剂用量、溶剂、温度、压力等因素对喹啉选择性加氢的影响。在50℃和氢气压力为3.5MPa的温和条件下,纳米钯催化剂催化喹啉及其衍生物加氢显示出高活性和高化学选择性。在循环过程中,膦功能化离子液体稳定的纳米钯催化剂能保持良好的催化活性和化学选择性。

电导抑制-梯度淋洗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啤酒中多种有机酸和阴离子 下载:42 浏览:443

宋卫得1 杨立明1 李兆杰2 叶佳宇1 李健1 杨洪娟1 肖忠玉1 《化学研究前沿》 2018年5期

摘要:
建立了电导抑制-梯度淋洗离子色谱法测定啤酒中26种有机酸和阴离子的方法,通过对色谱柱、流速、p H值、淋洗液浓度等实验影响因素的研究,探索出了适合26种组分测定的多级梯度淋洗条件。结果表明,当流速为1.00 m L·min-1,p H值在5.3~6.5时,26种组分在0.01~1.00 mg·L-1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0.99)。除了苯甲酸外,25种组分检出限(S/N=3)在0.00008~0.0785 mg·L-1之间;在0.10、0.20、1.00mg·L-1三个添加浓度水平下,回收率为80.47%113.77%,RSD在0.46%9.87%范围内。

离子液体辅助纳米纤维素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 下载:68 浏览:446

黄健1 林春香1 陈瑞英2 熊万永1 温小乐1 罗鑫1 《材料科学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以脱脂棉纤维素(Cellulose,Ce)为原料,以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为单体,使用酸性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硫酸氢盐([Bmim]HSO4)为溶剂和水解催化剂对纤维素进行水解和改性,然后对改性纤维素进行高压均质处理制备出纳米纤维素吸附剂(AA/AM-g-NC)。对AA/AM-g-NC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并以亚甲基蓝为吸附质研究了对AA/AM-g-NC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离子液体辅助高压均质处理脱脂棉后得到纤丝交联网状结构的AA/AM-g-NC吸附剂。这种吸附剂的晶型保持了纤维素Ⅰ型结构,结晶度略有提高;AA/AM-g-NC吸附剂表面接有丙烯酸和丙烯酰胺官能团,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受pH值的影响且为自发放热过程,并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吸附过程接近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由颗粒的内扩散和表面扩散共同控制。

季铵盐阳离子双酯表面活性剂CDESA的合成研究 下载:31 浏览:329

郭乃妮 郑敏燕 杨连利 《化学研究前沿》 2018年2期

摘要:
以三甲胺、环氧氯丙烷、硬脂酸和硬脂酰氯为原料,在超声条件下反应合成了季铵盐阳离子双酯表面活性剂N,N,N-三甲基-2,3-硬脂酰氧基丙基氯化铵(CDESA)。采用控制单一变量法对CDESA的最佳合成条件进行了探究,实验得出CDESA的最佳合成条件为:超声水浴振动下,n(CMESA)∶n(硬脂酰氯)=1.5∶1.0,反应溶剂为1,4-二氧六环,p H=8,反应时间为3.0 h,反应温度85℃,CDESA的产率达94.39%,熔点为152.2~153.2℃。通过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CDESA进行了结构表征。

基于HRP催化诱导金纳米棒形貌改变的碘离子检测研究 下载:41 浏览:430

胥彦琪 《化学研究前沿》 2018年1期

摘要:
本文中,我们通过金纳米棒颜色的改变实现了对I-的可视化检测,在HRP酶催化的情况下,H2O2把I-的氧化为I2,之后I2会对金纳米棒进行刻蚀,使其纵向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峰发生蓝移,同时伴随颜色的改变,检测灵敏度达到了0.01μM。此方法简单便捷,同时实现了对实际样品水样中I-的检测。

星形胶质细胞膜电位门控钙离子通道调控神经元癫痫放电 下载:88 浏览:480

独盟盟1 袁治轩1 李佳佳1 吴莹1,2 《动力技术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细胞外空间钾离子的大量积累会导致星形胶质细胞膜去极化,星形胶质细胞膜电位变化引起的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VGCCs)电流内流会增加星形胶质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振荡幅值,从而增强星形胶质细胞对神经元的正反馈作用.考虑星形胶质细胞VGCCs的钙离子内流,本文构建了一种包含多种离子浓度动力学行为的神经元-胶质细胞耦合模型.数值模拟结果发现,VGCCs的钙离子内流是影响星形胶质细胞内Ca2+浓度升高的一个主要因素;VGCCs电流增强会诱发神经元产生自发性癫痫放电活动实验现象的内在机理.本文研究结果可以为星形胶质细胞钙离子代谢紊乱诱发神经系统自发性癫痫放电提供一种解释.

氧气DBD等离子体处理PBO纤维表面及其对双马树脂基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 下载:87 浏览:500

刘哲1,2 陈博涵1 陈平1 《材料科学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采用氧气介质阻挡放电(DBD)等离子体处理PBO纤维表面,用以改善PBO纤维与双马来酰亚胺(BMI)树脂之间的界面粘结性能。结果表明,用氧气等离子体处理PBO纤维能大幅度提高PBO/BMI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ILSS)值,最佳处理条件为功率30 W/m3、时间24 s,ILSS值从43.9 MPa提高到62.0 MPa。经过氧气DBD等离子体处理的PBO纤维其表面的氧含量明显提高,氮含量变化不大,甚至在过度处理时降低;官能团-O-C=O基团的含量从0提高到3.16%,-C-O-的含量也明显提高;在氧气DBD等离子体处理后的PBO纤维表面产生大量凹凸不平和沟壑,使纤维表面的粗糙度提高。而表面氧含量的提高和表面形貌与粗糙度的变化,是PBO/BMI复合材料ILSS值提高的重要原因。单丝拉伸实验结果表明,适当的DBD等离子体处理不会对PBO纤维表面产生不良影响,不影响其在复合材料中的作用。

快重离子辐照对氧化锌材料内部结构特性的影响 下载:97 浏览:508

宋银1,2 吕康源1,2 张胜霞1,2 《材料科学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使用拉曼光谱和透射电镜等分析手段研究了高能快重离子辐照对ZnO单晶内部结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快重离子辐照后,在ZnO单晶的拉曼光谱中出现了两个新的振动吸收峰。采用不同轴向的拉曼入射光表征方法,证实了位于576 cm-1的振动吸收峰与氧空缺位(V0)密切相关。经离子辐照后透射电镜图像显示出现了许多间隙原子、空位和位错等缺陷,而电子衍射图表明试样没有出现明显的非晶化。这个结果表明,较高的能量和辐照剂量对氧化锌的整体结构和性能几乎没有影响,也充分证明ZnO单晶具有良好的抗辐照性能。

离子交换多模条形波导折射率分布及光传输特性研究 下载:22 浏览:224

陆锋1 张俊生1 黄刚1 景宁2 《光电子进展》 2019年6期

摘要:
为明确光在离子交换制备的条形波导中的传输行为,建立了离子交换技术制备的折射率分布模型,在对离子交换过程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仿真分析了波导的折射率分布特性,得到了此类型波导中的折射率分布沿纵向、横向分别分布呈高斯及高斯误差分布的结论,并对其受交换宽度、深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据此建立波导模型,并通过有限元法对波导中光的模式进行计算,得到了不同折射率分布下光场模式传播,并对其特性进行了分析。此研究为通过离子交换技术制备渐变折射率波导及相关模分复用功能器件的设计工作提供了必要的参考依据。

结构调制超硬Ti/TiN纳米多层膜的制备及其尺寸效应 下载:66 浏览:419

杨波波 孙珲 杨田林 郑小龙 徐涛 李方正 宋淑梅 《材料科学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使用多弧离子镀技术在高速钢基体上制备了调制周期为5~40 nm的Ti/TiN纳米多层膜,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纳米压痕仪和划痕仪等手段表征薄膜的微观结构和性能,研究了调制周期对Ti/TiN纳米多层膜性能的影响,并讨论了在小调制周期条件下Ti/TiN纳米多层膜的超硬效应和多弧离子镀技术对纳米多层膜硬度的强化作用。结果表明,与单层TiN相比,本文制备的Ti/TiN纳米多层膜分层情况良好,薄膜均匀致密,没有明显的柱状晶结构,TiN以面心立方结构沿(111)方向择优生长。随着调制周期的减小薄膜的硬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并在调制周期为7.5 nm时具有最大的硬度42.9 GPa和H/E值。这表明,Ti/TiN在具有最大硬度的同时仍然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韧性。Ti/TiN纳米多层膜的附着力均比单层TiN薄膜的附着力高,调制周期为7.5 nm时多层膜的附着力为(58±0.9) N。

TaN薄膜的等离子体增强原子层沉积及其抗Cu扩散性能 下载:64 浏览:445

王永平 丁子君 朱宝 刘文军 丁士进 《材料科学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使用Ta[N(CH3)2]5和NH3等离子体作为反物用等离子体增强原子层沉积工艺生长了TaN薄膜,借助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四探针和X射线反射等手段研究了薄膜的性能与工艺条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TaN薄膜主要由Ta、N和少量的C、O组成。当衬底温度由250℃提高到325℃时Ta与N的原子比由46:41升高到55:35,C的原子分数由6%降低到2%。同时,薄膜的密度由10.9 g/cm3提高到11.6 g/cm3,电阻率由0.18Ω?cm降低到0.044Ω?cm。与未退火的薄膜相比,在400℃退火30 min后TaN薄膜的密度平均提高了~0.28 g/cm3,电阻率降低到0.12~0.029Ω?cm。在250℃生长的3 nm超薄TaN阻挡层在500℃退火30 min后仍保持良好的抗Cu扩散性能。

MoP纳米粒子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下载:67 浏览:449

肖雅丹 靳晓哲 黄昊吴 爱民高 嵩刘佳 《材料科学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用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法制备金属钼纳米粉体再使其与赤磷发生固相反应,用两步法制备出磷化钼纳米粒子。使用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EM)等手段表征磷化钼纳米粒子的结构并进行了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MoP纳米粒子呈球状,粒径为20~50 nm;在电流密度为100 mA/g的条件下MoP纳米粒子负极材料的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746 m Ah/g,50次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为241.9 mAh/g;电流密度为2000 mA/g时放电比容量为99.90 m Ah/g,电流密度恢复到100 mA/g其放电比容量仍然保持247.60 mAh/g。用作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MoP纳米粒子具有优异的稳定性和可逆性。

等离子喷涂CuNiIn涂层性能研究 下载:67 浏览:470

陈雄伟 牟治国 陈利刚 《材料科学研究》 2019年7期

摘要:
通过等离子喷涂方法制备了CuNiIn涂层试样,对不同参数所制备的涂层进行了金相组织分析、显微硬度及弯曲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等离子焰流的功率对涂层材料有非常明显的影响作用;随着氢气流量和喷涂功率的增大,涂层致密度及显微硬度提高,涂层中氧化物增多,涂层弯曲后裂纹也增多,涂层剪切强度则先增大后减小.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