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沉管隧道双排钢板桩围堰支护计算探讨 下载:71 浏览:475

徐江平 黄雪阳 《中国土木工程》 2019年5期

摘要:
沉管隧道岸上段与水中段施工衔接多采用围堰方式实施,双排钢板桩围堰具有受力性能较好、止水可靠、能承受较大的变形及施工效率高等优点,因而受到广泛应用。但目前在计算方面多采用以经验为主的计算设计方法,结合实际工程就经典土压力法和有限元法对双排钢板桩围堰的受力稳定性进行一些分析对比,并提出适用建议,以供类似工程参考。

互联网条件下电力客户渠道引流策略研究 下载:34 浏览:316

陈博 付立衡 马文建 吕向彬 李洪宇 柳长发 魏志平 《中国电力技术》 2020年1期

摘要:
针对电力企业日益增长的人工服务压力问题,提出电力客户渠道引流策略研究课题,分析电力企业现有的处理渠道和互联网条件下的信息处理模型,认为应当通过新的电子渠道快速解决客户问题,培养客户自主寻求服务的习惯,建立起差异化服务营销体系,提升客户引导的成效和客户的渠道粘性与渗透率。

融媒时代出镜记者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细节把控 下载:57 浏览:353

孟宪梅 《中国新闻传播》 2020年10期

摘要:
出镜记者在突发性事件报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是把握新闻报道风向的"舵手"。在融媒体时代,出镜记者的现场报道要结合媒介融合的特点,充分调动自己的能动性做到立体化传播,积极发挥主观上的多重感官,客观展示事件中的多重细节。

论电视新闻记者现场报道技巧 下载:58 浏览:398

周龙木子 《中国新闻传播》 2020年10期

摘要:
对于电视新闻记者而言,报道新闻的方式有很多种,其中,现场报道这种方式被他们经常使用。除此之外,现场报道这种方式也被积极使用在融媒体中,这对当前的电视新闻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电视新闻记者为研究对象,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并对现场报道技巧做相关论述,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给业内人士以借鉴和启发。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视域下反转新闻频出的探析 下载:67 浏览:377

李美玲 《中国新闻传播》 2020年10期

摘要: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微博、微信为主的社交媒体已成长为社会舆论的"放大镜",反转新闻时有发生。仅2020年上半年,便有多篇新闻报道发生反转,惨遭"打脸"。不断发生逆转的"新闻剧"逐渐充斥人们的日常生活,伤害人民群众的感情,损害媒体的公信力。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角度,探析反转新闻频发的原因及危害,对防范反转新闻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长距离电缆隧道接地系统设计 下载:35 浏览:319

李旭 《中国电力技术》 2020年1期

摘要:
接地设计是隧道电缆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人工接地系统中影响接地电阻、跨步电压、接触电压的内外部因素,提出对高土壤电阻率地区的电缆隧道增设隧道工作井顶部地面作为接地网的方案,同时对土壤腐蚀性、热稳定系数、价格进行技术经济比较,选择铜覆钢材质作为接地体材质,最后对电缆隧道人工接地系统提出了建议。

基于NOW语料库对China Daily和CNN报道用词的分析 下载:62 浏览:356

佟玉平 王静怡 《中国新闻传播》 2020年9期

摘要:
本文以NOW语料库为载体,通过China Daily和CNN对报道进行平行文本分析再从中选取对比语料在NOW语料库中进行相应检索,随之对检索结果的数据结合实例进行分析,阐释China Daily的用词特点以及与CNN用词的差异,旨在对类似新闻报道的用词提供参考。

公共卫生事件中科技新闻报道伦理失范探析——以新冠肺炎疫情中“双黄连”相关报道为例 下载:55 浏览:384

曹瑞琪 《中国新闻传播》 2020年8期

摘要:
在公共卫生事件中,新闻媒体作为重要的信息传播主体,在信息发布、舆论引导、社会整合等方面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但当新闻媒体在报道一些涉及科学知识的新闻时,一旦出现错误不仅会干扰普通公众的决策,更会给防疫抗疫的部署工作带来麻烦。本文以新冠肺炎疫情为背景,以"双黄连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相关科技新闻报道为例,分析在该事件中媒体存在的伦理失范问题及其带来的负面效应,并指出媒体产生伦理失范的原因,最后为媒体在公共卫生事件中如何避免报道误区提供一些建议。

创新与变革:2020年新华社的两会报道 下载:54 浏览:372

周凤安 《中国新闻传播》 2020年8期

摘要:
2020年的两会终于在推迟了两个月后拉开帷幕。在今年的特殊环境下,新闻发布会、代表通道都不同以往的采访报道模式。新华社对于疫情的全媒体报道也采取了一些新动作,变革了采编模式,创新了报道方式。其中,黑科技的应用有5G+全息+访谈、3D版的AI主播、媒体MAGIC大脑创新了报道形式,叙事方式和话语体系的变革创新了报道内容,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也拓展了新华社新闻报道的纵深程度,为未来媒体在报道中的创新提供了更高的平台。

成型方法对水泥稳定再生集料均匀性影响研究 下载:64 浏览:496

李佳 《中国土木工程》 2019年1期

摘要:
成型方法对水泥稳定再生材料力学性能有着较大的影响。旋转压实成型方法更贴近于施工现场的压实状况,且能够提供足够的压实功,为水泥稳定再生材料的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研究传统成型方式与旋转压实成型方式的水稳碎石材料的内部均匀性,试验结果表明:试件旋转压实80次的最佳含水量、最大干密度指标与传统击实法的设计结果相对应,但旋转压实试件内部的均匀性较好;当适当增大旋转压实次数时,均匀性会有所提高。

国际新冠肺炎疫情报道舆情分析——以对日本核心报刊社论的考察为例 下载:47 浏览:398

李轶豪 《中国新闻传播》 2020年6期

摘要:
本文通过对日本三大报纸社论的梳理,分析总结随着新冠疫情变化日本舆情关注点的转移趋势。在疫情初期,由于对新冠病毒缺乏了解,以呼吁提高警惕为主。随着疫情严重的中心从中国向欧美等地转移,舆情关注点也呈现出中国-欧美-发展中国家的移动趋势。从日本报纸针对中国的社论中可以看出,疫情暴发的特殊时期并没有改变对中国的固有印象和评论视角。为主动塑造在国际抗疫活动中的形象,中国媒体应主动出击、引导舆论、掌握话语权,善用"借力打力",讲好"中国抗疫故事"。

沈阳某办公楼水源热泵系统耗电量实测与分析 下载:64 浏览:477

杨志伟 《中国土木工程》 2019年1期

摘要:
通过整理和分析沈阳市某办公建筑水源热泵系统耗电量及气象因素数据资料,研究水源热泵系统耗电量变化特征及其随气象因素的变化规律。主要采用相关性分析法,定量分析了水源热泵系统耗电量与各气象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系数。结果表明水源热泵系统耗电量主要在采暖季,水源热泵系统耗电量与室外干球温度、降水量、相对湿度及日照时数均呈现负相关性。室外干球温度和降水量对办公建筑水源热泵系统耗电量影响显著,而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对办公建筑水源热泵系统耗电量影响不显著。

议程设置视域下网络媒体对环境新闻的报道——以微博为例 下载:56 浏览:384

陈乾 《中国新闻传播》 2020年5期

摘要:
近年来,伴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和对能源需求的增加,生态环境问题频频出现,环境破坏愈演愈烈。环境问题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环保意识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全社会范围流行的大众化思潮。环境新闻作为一种新兴的新闻类型,在大众传媒中出现的频率和比重都在上升,同时引起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网络媒体作为信息传播平台和舆论引导工具,在环境新闻的报道方面具有特殊地位和重要意义。目前,网络媒体报道的环境新闻占比在持续上升、频率在逐渐增加、范围在不断扩大,对受众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强。

融媒体理念下重大主题报道的探索与实践 下载:59 浏览:358

朱冉冉 《中国新闻传播》 2020年4期

摘要:
新闻网站作为媒体融合发展的排头兵,在融媒实践中精准发力,持续提升全媒体报道的传播力与影响力,以内容活泼、形式多样的新媒体产品重塑传统的重大主题报道,将融媒体新闻报道作为主旋律宣传的常态操作。要在"四全"框架下,把握时代脉搏,从老百姓的角度切入,讲好中国故事;面对融合发展的舆论生态和媒体格局,打造融媒体新闻产品,在坚守主流新闻媒体内容优越性的同时,丰富内容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通过平台整合形成跨媒介融合新模式。

中国报刊即时报道中的1917年俄国革命 下载:56 浏览:345

吴伟 《历史研究进展》 2019年4期

摘要:
中国报刊对1917年俄国发生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都进行了即时报道。相比之下,对二月革命的报道相对密集且褒扬之声甚强,而对十月革命的报道则呈现完全不同的情形。之所以出现报道上的"热""褒"和"冷""贬"的区别,主要在于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国情和民众心理取向,也在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中交战双方形成的对峙和彼此的宣传战、心理战的影响,以及中国参战后整体舆论导向的选择;同时也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了解认识的现状有关。

报纸报道突发事件的媒介融合策略分析 下载:58 浏览:381

赵婧男 《中国新闻传播》 2020年3期

摘要:
当社会出现突发事件时,一般而言,政府和媒体是能够最快作出反应并采取行动的两个组织,但二者分工存在明显不同。政府的主要思路是应对和处理突发事件带来的危害和其他影响,而媒体的主要思路是将这一突发事件快速传递给社会,以满足人们的知情需求。当前传媒技术快速发展,传播媒介融合速度加快,对于报纸报道来说,如何继续保持自身优势,实现快速转型,成为了学界普遍研究的方向。

海底隧道复合地层盾构掘进刀具磨损原因分析及对策 下载:74 浏览:467

陈集勇 《中国土木工程》 2018年10期

摘要:
海底隧道盾构掘进由于复杂的地质情况及不可预测的因素较多,容易对盾构机刀具造成严重的磨损,而海底隧道盾构施工在国内工程案例相对比较少,缺乏海底盾构施工的经验,通过总结海底盾构掘进施工经验,刀具磨损的原因及对策,希望对相关海底盾构掘进施工有所借鉴。

地铁隧道全断面砂层土压盾构超近距离侧穿建筑物施工技术研究 下载:54 浏览:469

陈树茂 袁梦 《中国土木工程》 2018年10期

摘要:
地铁隧道盾构施工运用土压平衡满仓掘进工艺,克服全断面砂层地质中盾构掘进对地层扰动大的难题。通过提前筹划,优化措施,精细管理,动态调整,在全断面砂层地质中以微小沉降近距离安全顺利侧穿3栋年代久远、结构薄弱建筑物。总结的施工技术经验,为以后类似边界条件下盾构隧道施工提供了良好借鉴。

盾构隧道下穿既有线路的影响效应分析 下载:74 浏览:465

冯健璋 《中国土木工程》 2018年10期

摘要:
以广州轨道交通某区间下穿城市公路及桥梁工程为背景,通过现场监测数据和数值模拟手段,对注浆加固前后地层的沉降情况和桥桩的变形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盾构施工引起的路基与桥桩最大沉降发生在隧道开挖上方且略滞后于开挖进度;采用袖阀管注浆不仅可以有效降低结构沉降、减小沉降影响范围,还可以抑制由地层应力释放引起的管片上浮;确定了线路两侧20 m为盾构施工重点监测区域;明确了下穿施工掘进速度、出土量及注浆量的变化范围。通过本项目下穿影响效应的分析,力求为今后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广州某地铁站基坑施工对邻近既有地铁车站和隧道的影响分析 下载:75 浏览:463

仇培云1 戚玉亮2 陈帅光2 《中国土木工程》 2018年9期

摘要:
针对广州地铁十四号线嘉禾望岗站基坑设计、施工和监测资料,采用MIDAS有限元软件,分析了基坑施工对已建地铁车站及隧道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坑施工对其影响较小,基坑支护结构能有效保证其安全;分析结果可为类似的工程提供积累经验。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