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半预制破片战斗部破片威力分析 下载:20 浏览:174

杨琪 郇光周 王梦楠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18年10期

摘要:
某小型导弹战斗部既要求对远距离的人员进行杀伤,又要求对近距离的轻型装甲具有穿透能力,两个方面的要求对战斗部破片的设计是相互制约的。本文以该小型导弹为依据,建立了数学模型,并从理论上分析了预制破片战斗部装药质量、破片数量以及单个破片质量对战斗部威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装药质量的变化对破片速度的影响非常大,破片数量或者单个破片的质量的变化对破片速度的影响比较有限,并且破片数量较少时,破片数量的变化对单个破片能量的影响非常大。

数控机床回参考点故障诊断及解决措施 下载:76 浏览:485

张帆1,2 曹巨江1 《中国设备》 2018年1期

摘要:
在数控机床的装配、调试或修理中,对数控轴采用增量式光电编码器的半闭环系统建立机床原点至关重要。介绍机床在返回参考点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及调整与修复的经验。

缩减法计算刚体的转动惯量 下载:74 浏览:370

田斯绮 贺西平 《物理进展》 2019年5期

摘要:
大一学习力学的同学一般是运用微积分工具进行转动惯量的计算。本文介绍计算刚体转动惯量的一种简单方法——缩减法,即按比例放大或缩小原刚体,引入无量纲常数并保持转动惯量的量纲不变,求得该无量纲常数即可求得转动惯量。文中提供了一些算例。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开阔思路,进一步理解转动惯量的物理意义,并掌握计算转动惯量的方法。

羊肚菌胞外多糖提取工艺研究 下载:67 浏览:485

刘璐1,2 兰阿峰1,2 郭素芬1 邓百万1,2 彭浩1,2 房庆1,2 《生物技术研究》 2019年11期

摘要:
探究从羊肚菌发酵液中提取胞外多糖的最佳工艺。[方法]实验原料为羊肚菌发酵液,采用单因素实验的方法探究在不同醇沉浓度、醇沉温度、醇沉时间、醇沉p H的条件下,运用正交实验分析从羊肚菌发酵液中提取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根据实验结果,提取7 d中羊肚菌胞外多糖,分别绘制多糖变化曲线和菌丝体生物量曲线。[结果]通过对羊肚菌胞外多糖提取的研究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醇沉浓度95%,醇沉温度-25℃,醇沉时间24 h,醇沉p H 7。[结论]利用优化后的实验条件得出,羊肚菌胞外多糖含量最高为0. 874 g/L,在一定程度上为羊肚菌胞外多糖的研究提供了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气液增力技术在成组压铆机中的应用与研究 下载:96 浏览:505

穆建森 司文奎 《中国机械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成组压铆技术在航空工业应用是提高效率比较可靠的手段,应用该技术的设备噪音分贝值高、存在机械卡死现象。气液增力技术在成组压铆设备应用中,既解决了噪音问题,又解决了机械卡死影响效率的问题,针对如何运用高压液压阀有效控制压铆机墩头和可动砧子任意位置可停的探讨,结合二位二通高压液压阀的性能进行研究,采用了多个滑阀并联的方式进行控制,解决了气液增力技术在成组压铆机中应用的问题。

信念失落与悲剧人格——王国维杂剧评介观的成因与再思 下载:36 浏览:478

王世巍1,2 《当代艺术》 2018年3期

摘要:
王国维对元杂剧的类型划分和品评准则,深受西方思想家叔本华意志哲学的影响。然而这种影响得以发生的前提,正是基于王氏自身的"性复忧郁"和对人生意义问题的苦苦思索。王氏最终否定并抛弃了叔本华拒绝生活意志、以求获得解放的主张,而陷入到了彻底的悲剧人生论。这正是王氏推崇"以死殉道"的《窦娥冤》《赵氏孤儿》,列其为"世界级悲剧"的根本原因。此外,对于王国维自身来说,对叔本华悲观哲学的汲取,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其命运的悲剧。

自我效能感影响航线飞行安全绩效的多重中介模型 下载:33 浏览:56

晏碧华1 刘真1 任杰1 杨仕云2 游旭群1 《心理学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采用问卷法调查了138名民航飞行员,探讨了自我效能感对飞行安全绩效的影响,以及在这一影响过程中组织信任、组织承诺和工作投入的作用。结果显示,自我效能感对组织信任、组织承诺、工作投入和安全绩效有直接正向作用。组织信任在自我效能感对组织承诺、工作投入、安全绩效的影响中有部分中介作用。组织承诺与工作投入在自我效能感对安全绩效影响中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结论:自我效能感对安全绩效有直接效应,并可通过组织信任、组织承诺和工作投入对安全绩效产生间接影响。

将安全教育融入幼儿一日生活:提升幼儿自护能力的有效途径 下载:251 浏览:1153

李春娟 杨文涛 《国际教育论坛》 2024年12期

摘要:
幼儿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纪,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有限,对外界危险的感知不敏锐,容易发生意外事故。而教师不仅肩负着教育幼儿的责任,也是幼儿的“守护者”,要时刻将幼儿放在眼里,确保幼儿的人身安全。因此要对幼儿开展安全教育,提升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对此,本文针对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开展安全教育的必要性以及策略进行研究。

心理学研究的可重复性“危机”:一些积极应对策略 下载:55 浏览:426

刘佳霍 涌泉 陈文博 解诗薇 王静 《心理学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研究结果的可重复性不高是目前心理学研究面临的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造成这种情况不仅是由于人类心理与行为的复杂性及实验操作、环境等无关变量的影响,排除个别学术不端行为,许多研究者偏差性的操作也是影响可重复性的重要原因。由于一些偏差性操作可能已经被当成研究惯例,因而有必要明确具体操作来源并据此提出解决策略,为促进心理学界关于研究程序、数据分析、结果呈现等操作惯例的转变提供参照。

西安市中水利用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下载:42 浏览:345

赵立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中水是城市的重要资源,加强中水利用和开展污水资源化是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和利用的重要途径。本文根据西安市中水利用现状,分析该市中水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对策和建议。分析结果表明:西安市应加大中水利用的宣传和投入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相关法规政策,进一步提高中水利用率。

提高夏季大乔木栽植一次成活率的研究与实践 下载:37 浏览:516

朱积有 任劲锦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20年10期

摘要:
为提高夏季大乔木栽植一次成活率,依托沣河良家滩防洪工程,经现场调查、头脑风暴、因果分析后,运用排列图、关联图、饼分图等数据统计工具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技术交底不彻底是导致大乔木成活率低的要因。在确定其要因的基础上制定对策,建立了大乔木栽植BIM模型,制作出涵盖大乔木信息和BIM模型的二维码,通过信息化技术交底,将夏季大乔木栽植成活率由原来的90%提高到97%,减少了施工成本,提高了项目利润,对类似项目具有借鉴意义。

关中地区乡村收缩趋势与路径思考——基于合阳县调查 下载:62 浏览:348

段德罡1,2 刘熙1 叶靖1 安宁1 《中国城镇》 2020年9期

摘要: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的不断推进,乡村收缩已成为现行趋势,这是符合我国城镇化、现代化进程的必然结果。文章结合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乡村建设评价工作实践,通过对合阳县村民职业发展特征进行梳理和分析,揭示合阳县乡村收缩趋势及内生动力。实践发现,当前合阳县乡村已经由快速城镇化过程中的被动收缩,转化为以村民为主体的主动收缩,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继续推进,乡村收缩还将持续进行。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乡村减量建设却举步维艰,其与我国乡村收缩理论研究尚无重大突破、政策目标尚未聚焦、传统思维抵触乡村收缩密切相关。为此,文章借用"精明收缩"的理念,通过对乡村"精明收缩"的再认识和重新解读,提出了在推动乡村精明收缩的过程中,应以时间换空间、提升村民能力,并利用好规划作为公共政策的工具,强化其对精明收缩的支撑作用,以期有序稳步地推动乡村精明收缩。

共同缔造视角下西北地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实践探索——以延川县太相寺村为例 下载:56 浏览:370

段德罡1,2 王蕾蕾1 高丹琳1 贺俊1 《中国城镇》 2020年8期

摘要:
自2012年以来,我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成果显著但困难重重,面临保护难度大、发展不充分等诸多困境,区位、市场条件差的地区传统村落尤其显著。本文通过分析不同地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经验,梳理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太相寺村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困境,得出西北地区应重视村民的意识及行为选择和激发多元主体参与保护与发展的结论。并以太相寺村传统村落共同缔造实践为例,提出太相寺村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方法,以期对西北地区及其他欠发达地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提供借鉴。

大城市周边山区小城镇产业协同发展路径探讨——以西安临潼区三个街道办为例 下载:67 浏览:268

赵博田雨轩张丹丹李明磊 《中国城镇》 2018年8期

摘要: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小城镇成为城镇化前沿阵地。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小城镇发展成为落实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大城市周边小城镇一部分发展比较快,还有一部分发展相对滞后。如何实现大城市周边滞后小城镇崛起,产业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与支撑,是发挥小城镇集聚功能和集聚效应的前提。文章以陕西省西安市三个街道办为例,分析其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探讨大城市周边小城镇产业协同发展路径,认为通过区域城镇联合、差异协作和产业分工,推动小城镇间产业协同发展,使资源配置达到综合效益最佳,提升小城镇产业发展水平,进一步升级与大城市经济联系,增强大城市辐射带动功能,实现快速助推周边小城镇发展。

试栽羊肚菌分子系统分析 下载:76 浏览:499

兰阿峰1,2 李勃1 郭素芬1 彭浩1,2 刘璐1,2 邓百万1,2 《生物技术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为了弄清陕西汉中试栽羊肚菌的种类归属。[方法]收集到汉中地区试栽羊肚菌子实体19个样品,采用CTAB法提取其基因组DNA,使用通用引物PCR扩增5个基因序列(ITS、LSU、EF1-α、RPB1和RPB2)保守区片段,用1. 0%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对PCR产物进行检测,并对PCR产物送样测序。依据测序结果构建系统发育树,结合系统发育树进行物种归属鉴定。[结果]获取了所有样品的5个基因序列保守区片段,通过测序比对19个样品5个基因序列保守区片段并进行序列联合,对总长度3 025 bp的保守区序列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依据系统发育树鉴定出汉中试栽羊肚菌分别为六妹羊肚菌(Morchella sextelata)、梯棱羊肚菌(M. importuna)、隐形羊肚菌(M. cryptica)和北方羊肚菌(M. septentrionalis)。[结论]采用多基因联合分析法弄清楚汉中试栽羊肚菌的种类归属。

用于电阻式柔性应变传感器的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下载:80 浏览:428

任秦博1 王景平1 杨立2 李翔3 王学川4 《新材料》 2020年2期

摘要:
作为物联网的触角,传感器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而随着可穿戴行业的发展,电阻式柔性应变传感器在人体穿戴实时监测、机器人仿生皮肤、医学健康跟踪、运动肢体捕捉以及生产振动检测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聚合物导电复合材料是电阻式柔性应变传感器最常用的应变传感核心材料,具有柔性好、应变检测范围大以及成本低的优势。但现有的基于聚合物导电复合材料的传感器普遍存在迟滞明显、线性度低、导电网络稳定性差的缺点,此外对于某些复合材料在应变过程中的导电机理阐释也存在缺陷。因此,近年来诸多学者从聚合物导电复合材料导电机理、不同导电填料的特性、聚合物本身特性以及不同的制备工艺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解释聚合物导电复合材料的导电机理方面,目前多采用渗流理论解释其导电过程。目前聚合物导电复合材料所用的导电填料主要分为碳系导电填料和金属系导电填料两大类,由于碳系导电填料的导电稳定性好、价格低,是目前使用的主流。而目前使用的聚合物基体主要分为硅橡胶、天然橡胶以及聚氨酯三大类,硅橡胶主要用于小应变、高灵敏度传感器,天然橡胶主要用于大应变传感器。而聚合物导电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主要分为填充式、夹心式、吸附式三种,填充式的传感器应变范围较大,而夹心式和吸附式传感器应变范围相对较小。本文对聚合物导电复合材料的导电机理、导电填料、聚合物基体以及不同制备工艺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并展望了柔性应变传感用聚合物导电复合材料今后可能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柔性生物电传感技术 下载:83 浏览:427

高久伟1,2 卢乾波1,3 郑璐1,2 王学文1,2,3 黄维1,2,3 《新材料》 2020年2期

摘要:
生物电信号作为监测人体健康的关键特征信号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人们一直在不断地探索和改进生物电信号传感技术。随着可穿戴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生物电传感设备在生物相容性、可穿戴性、便携性、制作成本等方面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已很难满足当前的应用需求。近年来,新型柔性生物电传感设备迅速发展,相比于传统的生物电传感设备,柔性传感设备具有可拉伸性好、便携性强、体积小、成本低、皮肤接触界面更加稳定等巨大优势,为生物电传感技术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由于柔性材料大多是绝缘的且与金属的结合力较差,因此出现了亟待解决的新问题,例如柔性基底材料和导电材料的选型问题、电极的设计和加工问题等。另外,生物电监测易受噪声干扰,因此减小其运动伪影、延长有效监测时间、提高生物相容性、提高信号采集质量也是柔性生物电传感器件的主要研究热点。电极是柔性传感设备重要的组成单元,生物电检测电极的质量决定了生物电传感器的检测灵敏度、信号质量、使用寿命等。如今已经取得较好效果的柔性生物电检测电极主要有金属纳米线电极、柔性导电复合物电极等。其制备方法主要是:(1)在柔性材料中掺杂金、银、碳纳米管等导电材料来使其具有导电性能,再对结构和形状进行加工;(2)在柔性衬底上沉积或电镀导电材料,再对导电材料进行图案化加工等。制备工艺主要包含光刻、蒸镀、气相沉积、键合、喷涂、滴铸、旋涂、浸涂和真空过滤等。本文归纳了柔性生物电传感技术的研究进展,对柔性生物电传感器的组成单元和工作原理、柔性基底材料的选择、柔性生物电监测电极的制备方法进行了论述,并对柔性生物电传感技术在心电、脑电、肌电、眼电等监测方面的应用进行概述,分析了柔性生物电传感技术面临的问题并展望其前景,以期为柔性传感技术在生物电监测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互补共融还是纵横分隔?——基于互补视角的平台组织架构设计研究 下载:68 浏览:356

张敬博1 葛京1 杜艺姗2 《当代管理》 2020年7期

摘要:
互补性是平台组织架构设计的底层逻辑。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方法,从互补性视角探索了平台型企业内部的互补性架构设计。研究发现,平台组织配置的共用资源集合间存在纵向的系统功能互补,不同共用资源集合内也存在差异化的横向互补性。基于此,本文提出了由横、纵向互补性共同糅合形成的互补性共融架构。该架构能够为平台组织中的参与者提供自组织赋能,帮助其更高效地满足用户快变的产品需求并创造价值。本文结论扩展了平台企业在系统层次架构设计的理论内涵,提出了多维度的互补性共用资源的配置策略,有助于平台企业更高效地平衡控制与自治间的两难,也深化了平台研究中的互补性理论观点。

柔性储能器件的电极设计研究进展 下载:83 浏览:429

李一帆1 刘宇航1 孙晋蒙1 吴乾鑫1 龚昕1 杜洪方1 艾伟1 黄维1,2,3 《新材料》 2020年1期

摘要:
随着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便携式电子设备正朝着柔性化、轻质化、微型化及智能化方向发展,能够弯曲、折叠、扭曲、拉伸等协调变形的柔性电子设备应运而生。作为柔性电子设备的关键部件,储能器件的设计成为柔性电子实际应用必须攻克的难题。传统储能器件是刚性的,难以与柔性电子设备相适配,在变形时易造成电极材料与集流体分离,严重影响了电化学性能,甚至造成短路,产生重大的安全隐患。基于此,开发新型柔性储能器件,如柔性锂离子电池、柔性锂硫电池、柔性锂金属电池、柔性超级电容器等,已成为当今学术界和产业界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基于本征柔性材料组装以及刚性材料柔性化设计两种方式获得的柔性储能器件取得了很大进展。金属纤维(如铝、铜)、聚合物纤维(如聚吡咯、聚苯胺)和碳基材料(如碳纳米纤维、碳纳米管、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等因具有本征柔性的特征,在柔性储能器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他诸如钴酸锂、钛酸锂等无机刚性材料的脆性较大,需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实现柔性。此外,柔性储能系统还需具备高容量、高效率、轻薄、安全等综合性能来满足实际的应用需求。本综述围绕本征和非本征柔性储能器件,探讨材料微观结构与器件宏观性能的构效关系,重点阐述各类柔性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力学性能和电化学性能,并对未来柔性储能器件发展、电极材料设计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一些见解。

文旅型小城镇可持续规划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以陕西省青木川镇为例 下载:31 浏览:327

崔羽1 王英帆2 崔栋3 《中国城镇》 2019年3期

摘要:
随着全国城镇化进程的持续推进,文旅型小城镇在特色小镇建设及乡村振兴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各类型层次的规划又往往各自为政,导致城镇建设思路难以统一,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不足。如何建构一套可持续的规划体系,持续性地科学引导城镇发展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通过分析文旅型小城镇可持续规划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和"优先、包含、系统、动态"的逻辑关系,结合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青木川镇十年间可持续规划体系构建的实践案例,总结可持续规划体系建构的要点为:以文化为价值内核、以保护为传承内核、以传导为目标内核,通过以保护为导向、深挖地域文化、精确传导机制,来实现文旅型小城镇价值、精神和管控的可持续。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