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火力发电厂锅炉受热面管泄漏原因分析 下载:23 浏览:241

徐勃1 赵海1 高强2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一直以来,高温过热器爆管事故都是影响电厂安全运行的主要因素之一,且造成的损失最大。该文结合现场工作的实际对某电厂1号锅炉末级过热器泄漏原因进行了讨论。通过宏观检验、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试验及显微组织观察等多种试验手段,对该受热面管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以期对改善锅炉受热面管失效提供帮助。分析得出该末级过热器的泄漏为长时过热所致,泄漏处的显微组织为铁素体加碳化物,珠光体球化达5级,并存在大量蠕变裂纹。

静止无功发生器中锁相环的改进与应用 下载:79 浏览:421

王丹 《能源学报》 2018年11期

摘要:
由于系统惯性较大,电网电压发生突变时,传统的ip-iq无功电流检测方法不能准确锁相,影响无功电流检测的实时性。通过对无功电流检测环节的锁相环进行改进,适应电网电压的突变,设计了一种新型锁相环解决惯性问题。仿真结果表明:方法设计的SVG能够快速锁定电压相位,效果理想。

交叉验证对土壤制图模型的影响研究——以亳州市微量元素预测为例 下载:30 浏览:194

齐虹凌1 元野2 朱俊3 李莞晴4 程晓东5 程显明6 吴举6 白海7 《土壤研究》 2018年8期

摘要:
以亳州市谯城区农田土壤的有效铁与有效铜含量预测为例,探讨了基于10%、20%验证点的Holdout验证与留一交叉验证在数字土壤制图中的具体应用,旨在为现代土壤属性模拟提供更合理的验证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Holdout验证方式在执行一次的情况下,很难准确度量建立模型的质量,需要重复多次构建训练集并构建相应的预测模型,以提升模型的预测精度;2)模型在高值区的预测精度差异较大,这些区域应是补充采样的重点区域;3)预测模型在制图过程中的稳定性不尽相同,在使用过程中应对比分析。

基于GIS的土地利用空间变化研究 下载:70 浏览:478

李丹 罗雨斐 蒙延斌 王雪 李苗林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19年6期

摘要:
土地利用变化空间格局演变特征是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前提和基础。以黑龙江省绥芬河市为研究区,以2010年、2014年、2016年三期土地利用数据库为基础,利用GIS技术手段,基于景观指数法、核密度分析法分析研究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幅度趋于减小趋势,且变化均发生在斑块密度高和斑块边缘地区,土地利用的整体空间格局趋于稳定;耕地分布密度大,均匀分布在研究区内,而建设用地分布密度小,主要集中分布在"十"字型的横向部位,呈现出中部多、四周少的空间分布特点。研究成果可以为土地利用规划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为县域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东北主要类型旱田土壤持水特性研究 下载:32 浏览:193

王秋菊1,2 焦峰3 刘峰1 常本超1 姜宇4 米刚4 周鑫4 朱宝国5 《土壤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土壤持水特性是对土壤水分有效性的一种反映,不同土壤持水特性存在差异。为了解东北地区主要旱田耕地土壤的持水特性,本研究通过定点采样方法,在不同地区选择了典型的黑土、草甸土、白浆土、碱土、褐土5类旱田耕地土壤,通过压力膜法得出不同水柱压力下土壤水分实测值,并通过Van Genuchten和Garden模型进行模型拟合,相关性极显著,通过Van Genuchten绘制土壤水分特征曲线,从曲线看出,不同类型土壤持水特性存在差异,0~10 cm土层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差异大、曲线分散,草甸土、白浆土、碱土含水量在各压力下均处于较高水平,褐土最低,黑土居中; 10~20 cm土层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在低吸力阶段差异仍较大,高吸力阶段差异小,褐土含水量最低,草甸土、白浆土、碱土趋于一致,黑土居中; 20~30 cm土层差异减小,褐土、碱土、黑土趋于一致;通过Garden模型计算土壤比水容量,不同水吸力下,褐土比水容量最高,其次是黑土,草甸土、白浆土和碱土比水容量较低,说明褐土和黑土释水能力强;土壤饱和含水量与土壤容重显著负相关,土壤有效持水库容与土壤大颗粒、土壤<0. 02 mm的颗粒呈极显著负相关,与0. 02~2 mm的颗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草甸土、碱土、白浆土饱和持水库容高,但有效库容低,与褐土、黑土相反。因此,提高土壤持水能力要根据土壤的物质特性提出对应措施。

恒速和双馈感应风电机的稳定性研究 下载:463 浏览:367

王丹 《能源学报》 2018年5期

摘要:
随着并网风电容量的增大,风电在电力系统中比重的增加,为研究风力发电系统的稳定性,采用电力系统仿真软件DIgSILENT/PowerFactory对恒速和双馈感应两种异步风电机进行建模仿真,分析其在短路故障时不同风电机组及电气参数对系统恢复稳定的影响。结果表明:双馈感应风电机的故障动态响应比较敏感,具有明显优势。

煤矿事故风险动态管控技术研究与应用 下载:55 浏览:369

陶金1 孙海波2 陈亦男3 《煤炭技术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对于动态风险以及静态风险来说,一系列机密相关的控制管理体系是必要的,需要企业具有完善的安全责任分工体制和统一的工作流程。本文通过对煤矿风险控制、安全信息管理、风险预警技术、应急预案风险管控法的研究,对城山煤矿事故风险动态管控应用进行分析,确定了城山煤矿的重大危险源,针对其中的危险源进行系统安全分析并作出评价。

基于多时相遥感影像的耕地利用信息提取研究 下载:55 浏览:434

李丹1 梁欣1 孙丽娜2 刘洋1 宋以健1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18年11期

摘要:
耕地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基础资源。利用遥感影像进行耕地资源信息提取,可以为耕地资源保护提供数据支持。以黑龙江省鹤岗市为研究区,以1990年、1999年、2010年、2016年Landsat影像为数据,提取耕地信息。通过对研究区多时相遥感影像进行影像融合、图像增强、镶嵌和裁剪以及影像接边检查等预处理,利用监督分类(GLC和SVM)方法进行遥感影像解译,对解译后数据进行人工目视解译,生成耕地利用数据库。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物光谱特征的选取对地物分类、信息提取有直接影响;进行监督分类时选点的疏密离散程度决定其成果精度的高低,对于耕地信息提取有直接影响;监督分类的方法具有结构简单、计算效率高的特点,对于大数据量的遥感影像处理更有优势。本研究成果可为研究区耕地利用保护提供基础数据。

中国夏季降水的组合统计降尺度模型预测研究 下载:78 浏览:284

刘颖1 任宏利1 张培群1 左金清1 田奔1 万江华1 李永生3 《气候变化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现阶段的动力气候模式尚不能满足东亚区域气候预测的实际需求,这就需要动力和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将动力模式中具有较高预测技巧的大尺度环流信息应用到降水等气象要素的统计预测模型当中,以改善后者预测效果。本文中所介绍的组合统计降尺度模型,可将动力气候模式预测的大尺度环流变量和前期观测的外强迫信号作为预测因子来预测中国夏季降水异常。交叉检验结果显示,组合统计降尺度预测模型的距平相关系数较原始模式结果有较大提高。在实时夏季降水预测中,2013~2018年平均的预测技巧相对较高,趋势异常综合检验(PS)评分平均为71.5分,特别是2015~2018年平均的PS评分预测技巧达到72.7分,总体上高于业务模式原始预测和业务发布预测的技巧。该组合统计降尺度模型预测性能稳定,为我国季节预测业务提供了一种有效参考。

私企同部门技术工人再培训的微分动力学模型构建及其稳定性分析 下载:52 浏览:434

魏玉芬 朱焕 《数学应用》 2018年6期

摘要:
针对私企同部门技术工人再培训问题,构建了动力学模型.分析了技术工人再培训的唯一正平衡点与非负平衡点的局部稳定性和正平衡点的全局稳定性,进一步利用Matlab对相关结果进行拟合验证.

创业韧性:概念、测量与影响 下载:57 浏览:442

宋国学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19年3期

摘要:
创业韧性是个人在面对创业逆境、压力和不确定状况时有效运作的能力,是创业成功的关键要素,对于创业理论研究与大众创业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文章梳理了创业韧性、韧性以及创业研究中的相关文献,介绍了创业韧性的概念、测量与维度、影响因素和影响结果,同时从创业韧性量表的开发、创业韧性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和创业韧性应对——品味作用的探索等方面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期望为国内研究提供参考。

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生态修复对策研究 下载:43 浏览:441

赵英杰 刘思佟 范俊荣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19年1期

摘要:
生态修复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生态工程,生态修复的主旨是依靠大自然的自我修复和科学的人工修复来完成。黑龙江省两大平原在我国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依据两大平原不同的修复重点开展不同的修复方式,如农田防护林修复、湿地修复、土壤修复、矿山开发后土壤修复等,并且实施一系列的配套措施,如农林复合发展经营模式、生态补偿制度、生态修复主体制度、生态修复基金制度等。

斐波那契数列的八种实现方法的探讨 下载:23 浏览:367

荀雪莲1 姚志强2 张岚3 《航空航天学报》 2019年12期

摘要:
C语言程序设计关于斐波那契数列问题的解决方案有七种,分别是两种循环结构的实现方法,一种数组变量的方法,四种用户自定义函数的方法,其中一种采用了递归函数的方法;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利用Excel简单公式,演示斐波那契数列的实现方法。本文针对上述八种实现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使得一个简单的经典的案例覆盖了C语言程序设计的全部知识点,并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关联起来,为大学计算机基础和计算机程序设计这两门课程的综合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很好地借鉴和示范。

探讨体态律动应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策略 下载:54 浏览:563

刘蕊 《当代音乐研究》 2025年4期

摘要:
体态律动是一种结合身体动作与音乐节奏的教学方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具有独特的教学价值。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有效地应用体态律动,以及如何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仍然是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大型吊车梁结构计算对比分析 下载:73 浏览:388

陈文洁1 李方慧1 赵杰2 苏云飞1 《建筑技术学报》 2018年7期

摘要:
通过3D3S及PKPM两种结构分析软件对吊车梁进行设计,主要考察这两种吊车梁设计软件功能及计算过程。通过对比研究,3D3S软件对吊车梁设计过程中参数的选用较为系统、直观;PKPM菜单中对起重机的选用需要进一步明确吊车梁结构荷载值。两种软件计算的起重机梁结构在轮压等荷载作用计算中引起的弯矩和剪力的增大系数对比分析,有助于吊车梁结构设计受力与实际受力更加相符。

小学音乐教学优化策略 下载:70 浏览:542

张葳葳 《当代音乐研究》 2025年4期

摘要:
新时代背景下,教师应将焦点放在课堂内容的创新与改革上,以学生的音乐学习体验为核心,深入挖掘并释放学生的音乐潜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借助多元媒介的支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情境,感受丰富多彩的音乐内容。通过这一系列优化措施,确保音乐教学全过程得以完善,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乐趣和启发的音乐学习环境。

浅谈GPS技术在大地测量中的应用 下载:42 浏览:397

王浩宇1 张莉2 郄宏志3 《地球科学探索》 2018年8期

摘要:
GPS技术在大地测量中的应用十分广泛,这主要得益于其定位精度高、布点灵活、环境适应性强等特点。将GPS应用于大地测量工作之中,能够有效提升测量人员的工作效率,提高测量准确度,从而有效推进了我国大地测量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本文即着重分析了GPS技术在大地测量应用中的优势,并列举了其常用领域。

如何构建小学音乐高效课堂 下载:63 浏览:537

张葳葳 《当代音乐研究》 2025年3期

摘要:
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独特的魅力,能够跨越语言和文化的界限,触动人们的心灵。对于小学生而言,音乐不仅是娱乐和放松的方式,更是培养审美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有效途径。然而,传统的音乐教学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因此,如何构建小学音乐高效课堂,成为当前音乐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石墨烯对轮胎胎面橡胶的性能影响及复合机理 下载:71 浏览:481

王强1,2 王成伟1 李冬冬1 宋雪松1 宁波1 齐晓杰1 《动力技术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为了进一步提高车辆轮胎的力学性能、耐磨性能及冰路面抗滑性能,将石墨烯作为车辆轮胎胎面增强体材料,进行了石墨烯增强车辆轮胎胎面配方及制备工艺设计,对石墨烯不同含量下的胎面拉伸强度、撕裂强度、100%定伸应力、300%定伸应力、耐磨指数等物理机械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并对石墨烯强化后的车辆轮胎进行了冰路面抗滑性能实车试验,获得了不同质量分数下的石墨烯增强材料对车辆轮胎胎面的性能影响规律,并应用分子链滑动理论对石墨烯强化车辆轮胎胎面橡胶机理进行了分析.测试及分析结果表明:当石墨烯质量分数约为7%左右,对车辆轮胎胎面橡胶的性能强化效果较为理想,其主要物理机械力学性能指标良好,车辆轮胎的耐磨性能和抗滑性能得到了较大提高.

爱我家园,从资源保护开始 下载:69 浏览:486

何文鑫 《地球科学探索》 2018年3期

摘要:
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等等与人类始终相依相伴,这些资源都是来自地球的恩赐。因为有了这些资源,我们的生活才能变得丰富多彩。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好?本文从森林资源的角度谈谈如何合理利用好森林资源,保护好森林资源,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