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应用 下载:68 浏览:390

孙宽 《电路系统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在计算机网络管理中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尤其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与系统评价中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改变现状被动防控的局面,让计算机网络具备自我学习自我成长的能力,进而能主动防控。

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的创新发展 下载:64 浏览:414

黄心怡 《电路系统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在网络全球化的过程中,我们的生活方方面面都受到了影响。信息时代更加便捷,出现了很多新的网络产品,例如,电脑、手机、智能家电、智能家居。通过对大数据时代下人工智能的创新发展进行研究,对其涉及的不同领域在未来的发展情况进行探索,探讨如何为人们提供更便捷的服务、更优质的生活环境。

环渤海近海岸雾产生的天气条件及边界层特征分析 下载:83 浏览:424

田梦1 吴彬贵2 黄鹤2 王兆宇3 张文煜1 《气候变化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利用渤海沿岸微波辐射计、风廓线雷达、四分量辐射仪和超声风速仪等多种观测反演资料,并结合常规站点气象资料,卫星云图,浮标气象水文观测和FNL(Final)再分析资料研究了2016年12月17~19日一次环渤海大雾个例产生的天气水文条件以及边界层垂直分层的辐射和湍流特征。研究发现:(1)此次大雾出现在大陆低压前部、入海高压后部的西南低空急流控制区域,与强急流相伴的暖湿平流输送为雾区提供了稳定的逆温和持续的水汽积累,非常有利于大雾天气的形成;(2)水汽通量的分布与低空急流的移动密切相关,近地面比湿的增速与低空急流的强度成正比;(3)由于低空急流的水汽输送增湿了环渤海低层大气,从而增强了大气辐射的衰减效应,导致雾形成前向下短波辐射逐渐减小,向下长波辐射不断增加,净辐射在大雾形成后趋近于零;(4)逆温有效抑制了湍流的发展,近地层湍流动能和摩擦速度微弱。

一种人工智能AI搜索算法在集成电路生产制造动态调度的应用研究 下载:72 浏览:434

朱虹 《电路系统研究》 2018年12期

摘要:
集成电路制造的生产调度是典型的可重入生产调度系统。由于近年来集成电路制造工艺越来越复杂,制造成本及生产周期也在上升,如何合理的安排投产就变得日益重要。目前常用的调度方法是传统的基于规则的调度方法,如:先来先服务。这种方法缺乏系统性,往往造成较高的生产周期,造成客户不满。以生产周期最优为目的,尝试结合滚动窗口策略和某AI搜索算法(遗传算法),以期找到一种可行、有效、又具全局观的动态调度方法。

基于路径积分强化学习方法的蛇形机器人目标导向运动 下载:74 浏览:399

方勇纯 朱威 郭宪 《人工智能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路径积分方法源于随机最优控制,是一种数值迭代方法,可求解连续非线性系统的最优控制问题,不依赖于系统模型,快速收敛.文中将基于路径积分强化学习的策略改善方法用于蛇形机器人的目标导向运动.使用路径积分强化学习方法学习蛇形机器人步态方程的参数,不仅可以在仿真环境下使蛇形机器人规避障碍到达目标点,利用仿真环境的先验知识也能在实际环境下快速完成相同的任务.实验结果验证方法的正确性.

紫椴人工林直径分布规律及生长特性分析 下载:57 浏览:381

陆斐 杨世桢 陈晓波 初艳 王有菊 王璧莹 《林业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对吉林市林科院松花湖紫椴人工林胸径和解析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紫椴人工林胸径分布符合正态分布和Logistic分布,胸径和树高在第3~6年为快速生长期,目前林分生长处于慢速生长期。

实时更新的全局一致三维栅格建图 下载:81 浏览:435

易晓东1 杨思宁2 杨绍武2 《人工智能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在未知的三维环境中,移动机器人自主导航通常需要实时构建与环境全局一致的栅格地图,而现有大部分系统缺少地图更新策略,构建的栅格地图与实际环境不一致.文中将同步定位与建图模块获得的环境信息以点云形式提供给栅格建图模块处理,同时提出基于关键帧的高效数据结构和地图实时更新策略,实时构建可用于移动机器人自主导航的全局一致的地图.室内动态的实验数据测试表明,文中方法可以有效实时更新地图,生成与环境一致的三维栅格地图,支持其后续的自主导航操作.

基于最小p-范数的宽度学习系统 下载:71 浏览:438

郑云飞 陈霸东 《人工智能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在宽度学习系统的基础上,以误差矢量的p-范数为损失函数,结合固定点迭代策略,提出基于最小p-范数的宽度学习系统.通过灵活设置p的取值(p≥1),提出的最小p-范数宽度学习系统能较好应对不同噪声的干扰,实现对不确定数据的建模任务.数值实验表明,在高斯、均匀、脉冲噪声干扰环境下,文中系统均能保持良好性能.将该系统应用于脑电图分类任务,在大多数被试上都能取得较高的分类精度.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预测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频数 下载:35 浏览:335

海滢1 陈光华2 《气候变化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通过对60年(1950~2009年)北半球夏、秋季(6~10月)热带气旋(TC)频数与春季(3~5月)大尺度环境变量的相关分析,挑选出8个相关性较高的前期预报因子建立人工神经网络(ANN)模型,对2010~2017年8年夏、秋季TC频数进行回报,并将回报结果与传统多元线性回归(MLR)方法所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ANN模型对60年历史数据的拟合精度高,相关系数高达0.99,平均绝对误差低至0.77。在8年回报中,ANN模型相关系数为0.80,平均绝对误差为1.97;而MLR模型相关系数仅为0.46,平均绝对误差为3.30。ANN模型在历史数据拟合和回报中的表现都明显优于MLR模型,未来可考虑应用于实际的业务预测中。

深度强化学习理论及其应用综述 下载:73 浏览:431

万里鹏 兰旭光 张翰博 郑南宁 《人工智能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一方面,随着深度强化学习理论和应用研究不断深入,其在游戏、机器人控制、对话系统、自动驾驶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深度强化学习受到探索-利用困境、奖励稀疏、样本采集困难、稳定性较差等问题的限制,存在很多不足.面对这些问题,研究者们提出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法,新的理论进一步推动深度强化学习的发展,在弥补缺陷的同时扩展强化学习的研究领域,延伸出模仿学习、分层强化学习、元学习等新的研究方向.文中从深度强化学习的理论、困难、应用及发展前景等方面对其进行探讨.

基于CERES资料的中国西南地区云水含量和粒子有效半径分布及变化特征 下载:50 浏览:317

林丹1 王维佳2.3 《气候变化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利用NASA/CERES发布的2001~2015年云参数资料,选取高层云、雨层云、层积云的云水含量和云粒子有效半径,统计分析了西南地区云参数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从年均空间分布来看,西南地区液水和冰水含量均东部高于西部,海拔低的地区高于海拔高的地区;高层云和雨层云液相和冰相云粒子有效半径在川西高原最大。从数值大小来看,雨层云液水和冰水含量最多,分别介于90~230 g/m2和100~300 g/m2,层积云最少,分别介于0~80 g/m2和0~60 g/m2;冰相云粒子有效半径高于液相2~6μm。从季节分布来看,雨层云液水和冰水含量秋季和冬季偏高,夏季和春季偏少,高层云和层积云季节差异较小;液相云粒子有效半径均夏季最大。从变化趋势来看,西南地区各地液水和冰水含量均呈减少趋势,液相和冰相云粒子有效半径有呈减少或增加趋势。

滩海人工岛登陆点沉陷隐患治理研究 下载:70 浏览:358

代兆立1 李泽1 焦辉1 杨涵婷2 施昌威2 蔡彪1 窦海余1 《石油科学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人工岛登陆点为引桥与岛体连接的重要环节,承担着人工岛工作人员、车辆往来的重要功能。以渤海湾某滩海人工岛登陆点岛桥连接处沉陷隐患为研究对象,研究总结沉陷发生的内外在原因,在保障人工岛登陆点安全的基础上,开展登陆点隐患治理方法和关键技术的研究,提升治理技术水平,成功有效地治理了登陆点岛桥连接处的沉陷隐患。这对于其他已建人工岛登陆点的维护与检修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深度强化学习理论及其应用综述 下载:79 浏览:437

万里鹏 兰旭光 张翰博 郑南宁 《人工智能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一方面,随着深度强化学习理论和应用研究不断深入,其在游戏、机器人控制、对话系统、自动驾驶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深度强化学习受到探索-利用困境、奖励稀疏、样本采集困难、稳定性较差等问题的限制,存在很多不足.面对这些问题,研究者们提出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法,新的理论进一步推动深度强化学习的发展,在弥补缺陷的同时扩展强化学习的研究领域,延伸出模仿学习、分层强化学习、元学习等新的研究方向.文中从深度强化学习的理论、困难、应用及发展前景等方面对其进行探讨.

冀东油田南堡1-3人工岛岛体围堤监测与分析 下载:81 浏览:459

李泽 代兆立 王召堂 张传隆 董常家 《石油科学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人工岛围堤的沉降和位移是威胁人工岛结构安全的主要因素。为了监测南堡油田1-3人工岛岛体的稳定性,提出了在岛体围堤布置4个观测断面进行包括滩面沉降、围堤地基分层沉降、围堤地基深层水平侧向位移三项内容的观测方案。对监测沉降、位移的方法和原理进行了简要阐述,对监测的沉降、位移数据进行计算分析。监测结果表明,施工加载期间滩面沉降、地基侧向水平位移增加较快,施工结束后滩面沉降和地基侧向水平位移趋于稳定;分层沉降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监测成果对其他类似工程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间伐强度对油松人工林生长的影响 下载:51 浏览:365

胡玉珠 《林业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本文对油松人工幼龄林采用强度(50%)、中度(35%)、轻度(20%)间伐,以未处理作对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度间伐对促进树木高生长的效果最为明显;间伐强度越大,胸径和单株材积也随着增大;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与单株材积、单位面积林木数量有关,间伐后前几年虽然单株材积增大,但是由于单位面积林木数量低,单位面积蓄积量也比较低,随着间伐后年限的延长,仅强度间伐在5年后单位面积蓄积量才超越对照。

平行眼:基于ACP的智能眼科诊疗 下载:457 浏览:496

王飞跃1 张梅2 孟祥冰2 王雁3 马娇楠3 刘武4 王晓5 《人工智能研究》 2018年11期

摘要:
ACP理论是平行智能的核心,由人工社会(Artificial Societies,A)、计算实验(Computational Experiments,C)、平行执行(Parallel Execution,P)构成,在复杂系统建模与调控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人眼作为一个典型的复杂系统,是接收外界信息的重要器官,拥有复杂而又精细的结构,同时又和身体其他器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文中将ACP理论引入到人眼的诊疗和护理中,提出平行眼的基本框架.人工眼(A)构建不断更新的虚拟人眼模型及其对应的由诊疗护理知识构成的虚拟眼科医生.在此基础上,计算实验(C)借助人工眼进行各种眼病发展预测并制定最优的治疗护理方案.最后平行执行(P)将虚拟世界和人工世界串联起来,利用实际人眼的数据不断更新人工眼模型,同时借助人工眼和计算实验引导实际人眼进行在线化、长期化的治疗护理.整个框架结合知识自动化、计算机视觉、知识图谱、机器学习等相关人工智能技术,力图有效提升对于人眼疾病的诊断精度,实现对于人眼的长期、精确、有效的监护.

人工岛灯塔平台断桩修复治理 下载:44 浏览:93

代兆立1 蔡彪1 施昌威2 冯京海1 董常家1 祖淑玲2 《石油科学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某人工岛登陆点的灯塔平台在恶劣天气时受到意外撞击,其中一根钢桩与墩台底部断开,不能继续使用。针对钢桩的受损情况进行分析,制订了增设两根钢桩的修复方案。根据平台所受荷载进行有限元计算,确定两根钢桩的总体布置,最后对施工工艺及详细流程进行了阐述。结果表明,修复后的钢桩能够满足灯塔平台的承载能力,灯塔平台恢复使用功能。

白桦—红松人工针阔混交林培育技术 下载:57 浏览:379

陈杰 《林业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通过调查白桦—红松人工针阔混交林,总结出白桦—红松人工针阔混交林造林整地、幼林抚育、抚育间伐等一系列关键技术。

云南滇中地区强对流雷达回波统计分析 下载:66 浏览:475

武秀兰1 夏彬僖1 朱睿2 《地理研究进展》 2019年7期

摘要:
为了更好地开展强对流监测、预警和开展人工防雹作业指挥工作,通过对2006年至2012年昆明多普勒雷达观测的1 148幅回波和234个降雹过程进行了收集和整理,从人工防雹作业指挥判别雹云的角度,对雷达回波的强度、高度和VIL等要素进行了统计分析。统计分析表明,云南滇中地区强对流发展强度强、高度高;虽然仅通过VIL跃升值难以判别强对流云体能否产生降雹,但冰雹云发展存在明显的VIL跃升,进而得出了强对流云体的VIL跃升值(前后两回波的VIL差值)是否超过35 kg/m2,可以作为强对流云体能否产生降雹的指标这一结论。

基于自适应码率分配的压缩传感深度视频编码方法 下载:79 浏览:477

王康1 兰旭光1 李翔伟2 《人工智能研究》 2018年8期

摘要:
压缩传感深度视频(CSDV)是由深度视频经过压缩得到,它的冗余信息仍然巨大,由此,文中提出基于高斯混合模型和边缘码率分配的深度视频编码方法.在时域方向上,使用压缩传感,压缩八帧深度视频,得到一帧CSDV图像.为了减小量化的计算复杂度,将一帧CSDV图像分割成一系列大小相同且互不重合的视频块,使用Canny算子作为边界提取工具提取视频块的边界.根据每个视频块中非零像素所占的百分比,给不同的视频块分配不同的比特数.在模型中,使用高斯混合模型建模这些视频块,用于设计乘积矢量量化器,再使用乘积矢量量化器量化这些视频块.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