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浅析低温废热的综合利用与有效开发 下载:68 浏览:375

林天舒 《能源学报》 2020年6期

摘要:
低温废热的排放不仅造成能源浪费,而且破坏环境,影响生态。以火力发电厂、中央空调和数据中心为例,介绍了各种废热利用方法及其原理,并分析了各种方案的优势与局限。通过废热的有效利用,可以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国产引进型300 MW汽轮发电机组汽机优化工作和高中压缸改造的可行性分析 下载:87 浏览:333

潘炜 《能源学报》 2020年5期

摘要:
通过组织实施《#1机组热力系统优化》、《#2机组热力系统优化》二个技改项目和《高压缸排汽温度高原因分析》和《汽轮机高中压缸改造的可行性评估》二个科技项目,大幅度提高了机组的经济性。对汽轮机高中压缸改造的可行性进行科学的评估,得出重要结论。

基于线路保护反时限特性的含光伏发电系统风险备用优化模型 下载:24 浏览:295

杨延勇1 许强1 李竹2 候承昊1 杨秀菊1 余碧凯2 雷霞2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针对光伏并网后容易引起系统的不安全运行,传统的备用配置方法经济性较差的情况,为保证系统在弃光最小化情况下安全运行的同时提高经济性,引入失负荷及弃光风险指标,建立了光伏并网后不同场景下的备用优化模型。该模型以最小化发电成本和备用成本为目标函数,功率平衡、机组特性及可中断负荷等为约束条件,利用线路保护反时限特性将线路潮流约束转化为对应时间尺度的热稳定极限值,综合求解含光伏发电系统中的各种不确定性场景下,线路保护反时限特性所对应的不同响应速度备用优化调度模型。含光伏系统的IEEE 6机30节点系统算例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及方法的有效性。

太阳能光伏–光热复合发电技术及其商业化应用 下载:32 浏览:269

张哲 旸巨星 潘信宇 杨宇 徐超 杜小泽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由于太阳能自身的间歇性和不稳定性,提高太阳能发电并网的质量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太阳能光伏-光热(photovoltaic/concentrated solar power,PV-CSP)复合发电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相比于单独的太阳能光伏(PV)和太阳能热(CSP)发电技术具有诸多优势,目前已有多种技术形式实现了商业化。介绍了PV、CSP发电技术及PV-CSP复合发电技术,通过一些典型商业化PV-CSP复合电站的建设及运行情况,分析了当今商业化PV-CSP复合电站的应用现状,并综述了近年来对PV-CSP复合发电系统的技术和经济性研究情况。

光伏发电系统发电功率预测 下载:26 浏览:273

吴攀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为解决光伏发电系统发电功率在不同条件下误差较大问题,提出光伏发电系统发电功率预测新方法。通过分析光伏发电系统结构,研究光伏发电系统发电功率影响因素;以季节和天气类型作为历史样本选取样本源,针对气象部门提供的预测日分时气象数据在历史数据库中寻找相似数据点作为历史样本;依据历史样本构建离线参数寻优数据总集,使用核函数极限学习机算法构建发电系统发电功率预测模型,通过粒子群算法优化模型参数。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不同条件下预测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发电功率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分别为1.47%和6.39%,光伏组件在综合异常条件下发电功率预测误差相对变化均低于1%,证明所提方法满足实际预测要求。

综合能源系统中热力子系统的稳态特性分析 下载:34 浏览:373

屈鲁 欧阳斌 袁志昌 张树卿 曾嵘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综合能源系统(integrated energy system,IES)涵盖能源形式多样,涉及运行模式复杂,包含控制设备和耦合环节丰富,给其稳态建模和稳态潮流计算带来了挑战。为了获取综合能源系统中热力子系统的稳态特性,给出了典型综合能源系统的拓扑架构;分别建立了电力子系统、热力子系统、冷力子系统和分布式能源站的稳态模型,进而建立了混合潮流模型,并利用Newton-Raphson算法进行了混合潮流求解;分析了热力子系统的关键技术参数(包括源节点的供水温度、负荷节点的出水温度、热网管道的长度和直径、热负荷功率)变化对综合能源系统稳态潮流的影响。分析结果可支撑综合能源系统的规划、设计及优化运行。

基于集中度的南水水库径流年内分配探讨 下载:69 浏览:347

焦晓东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18年8期

摘要:
为了研究南水水库流域的径流年内变化的一般特征、径流在汛期的集中程度和汛期分期的变化,本文以该流域1970—2016年的径流量资料为基础,采用径流年内不均匀分配系数、年内完全调节系数等,并在汛期采用集中期和集中度的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根据讨论结果提出应对建议。

适合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的中小型发电装置 下载:31 浏览:325

薛晓东1 韩巍2 王晓东1 隋军2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分布式冷热电联供(combinedcooling,heatingand power,CCHP)系统是一种小型、临近用户的新型供能方式,可避免能量长距离传输过程损失,同时具有灵活、高效、环保特点,成为大规模、集中式供能方式的重要补充。中小型发电装置是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的核心,制冷和制热也都围绕发电装置余热展开。对适合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的2类中小型发电装置的基本工作原理、热力性能和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一类是以化石燃料为能源输入的中小型发电装置,包括微型燃气轮机、燃气内燃机、小型燃气轮机和燃料电池;另一类是以发电装置余热或太阳能集热等其他热源为能源输入的中小型发电装置,包括有机朗肯循环、正逆耦合循环、热声发电机等。最后,对2类中小型发电装置的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为分布式供能系统的发电装置选型、系统方案设计等提供参考。

中节能一期5MWp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防洪影响研究 下载:88 浏览:460

苏雨艳1 郭刘超2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18年9期

摘要:
本文结合中节能一期5MWp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拟建位置的周边环境及水文特征,绘制兴化最高水位皮尔逊Ⅲ型频率曲线,进行项目设计安全复核,综合分析项目建成后对防洪库容、行水通道、湖泊水环境、第三人合法权益等产生的影响。利用Mike21建立概化的二维水动力数值模型,采用桩群水流阻力概化技术,分析了设计水文条件对项目安全的影响。同时,对项目可能造成的防洪影响以及洪涝可能造成的项目影响提出相应的防治与补救措施。

基于某垃圾发电厂烟气净化技术研究 下载:66 浏览:383

叶江 《能源学报》 2020年4期

摘要:
垃圾焚烧发电近几年在我国得到了广泛推广,其对应的烟气排放标准虽愈发严格,但仍未达到欧盟标准,这与我国现阶段的垃圾分类情况与制造水平密切相关。文中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某垃圾发电厂针对其自身情况,因地制宜的通过炉排选型、脱硫脱硝工艺、除尘技术的选择等手段,使得自身的烟气排放标准完全达到了欧盟标准。为国内垃圾发电厂的设计选型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含不同机组风电场低电压穿越能力仿真研究 下载:23 浏览:274

朱月1 沙俊民2 赵静1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在PSCAD/EMTDC仿真环境下建立双馈风力发电场及恒速恒频风力发电场交流并网仿真模型,通过交流系统三相短路故障仿真,研究对比2种不同风力发电机组的低电压穿越能力。仿真得出恒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组避免飞车的极限切除时间,故障持续时间小于极限切除时间便可维持恒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组的稳定不脱网运行。通过在不同点设置短路故障对比得出,故障点距离风电场电气距离越远,风电场低电压穿越能力越强。

燃煤电厂除尘系统超低排放改造 下载:85 浏览:399

田田1 钱韵2 《能源学报》 2020年3期

摘要:
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日趋严格,各大燃煤电厂争先恐后的进行超低排放改造。文中先对加装五电场、低低温电除尘、湿式电除尘等除尘提效改造技术进行简单的介绍,然后结合某公司实际情况,对该公司除尘提效改造情况进行分析。

考虑储能寿命和参与调频服务的风储联合运行优化策略 下载:24 浏览:257

匡生 王蓓蓓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储能系统与风电场联合运行,不但可跟踪风电场计划出力,还可参与电网的辅助服务。以风储联合运行的总收益最大为目标,考虑储能系统跟踪风电计划出力与参与电网二次调频服务,建立风储联合运行的优化模型。该模型重点考虑了计及不同荷电状态下的储能寿命损耗和储能参与调频时向上调频电量与向下调频电量的平衡。基于实际风电场运行数据设计算例并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考虑储能寿命损耗和储能调频电量水平,不仅可以合理衡量储能参与各项服务所带来的收益,还可以充分发挥储能的作用并提高风储联合的收益。

地热能及与其他新能源联合发电综述 下载:24 浏览:257

李克勋1 宗明珠1 魏高升2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我国地热资源丰富,且分布范围广。随着能源短缺和环境恶化问题的出现,地热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并将其用于发电领域,以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减缓煤炭等化石燃料引发的温室效应,实现能源结构的优化。介绍了地热蒸汽发电技术、地热水发电技术、干热岩发电技术、岩浆发电技术等地热发电技术的工作原理,并在适用范围、发电效率、发电成本、优缺点等方面对其进行比较。同时,阐述了地热与太阳能、生物质联合发电技术;分析了地热发电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地热能在我国乃至世界范围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1000 MW机组除灰系统节能降耗策略分析及优化 下载:96 浏览:499

马丙军 李建荣 《能源学报》 2020年1期

摘要:
通过对某电厂1 000 MW超超临界机组主要运行经济指标现状的分析以及电除尘、输灰系统现场设备和系统状况的诊断,提出了影响除灰系统电耗的主要因素,确定除灰系统节能降耗工作的方向和重点,通过针对性的输灰系统性能策略优化及相应的改造措施的落实,达到电厂除灰系统优化运行,进一步降低电厂能耗的目的。可为同类型燃煤机组节能降耗优化运行提供参考。

新应用场景下小电流接地选线技术研究 下载:55 浏览:298

田维青 《能源学报》 2019年12期

摘要:
在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中,发生单相故障时非故障相的电压会升高,无法快速选出故障线路和切除对电网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威胁。与此同时,随着配电网网架结构复杂性变化、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电网数字化和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小电流接地选线技术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严格的要求。文中分析了非有效接地系统故障特性。阐述了小电流接地选线的方法分类以及各类方法的优缺点,综述和分析了新应用场景下的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的存在和需面临的四方面发展问题,即多种判据融合选线问题、新能源接入的选线问题、基于IEC 61850的新一代选线装置发展问题、配网自动化技术发展问题,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充分考虑与小电流接地选线技术的适用性和协调性发展。

基于碳排放权交易的发电用煤价格模型 下载:24 浏览:266

王伟1 张爱培1 田建亮2 覃涛3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9年12期

摘要:
2017年12月我国正式下发《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发电企业率先开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碳排放权交易价格将显著影响发电企业的燃料总成本。通过分析国内主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现状、核算燃煤发电企业碳排放量以及分析现有煤炭交易价格变化,探讨了典型煤炭平仓价格模型,建立了燃煤发电企业在碳排放权交易约束条件下的煤炭平仓价格主要模型。碳成本占燃料成本约20%,新模型综合考虑碳排放权交易的需求,为燃煤发电企业完善燃料采购策略和抵御碳排放权交易风险提供了新的核算方法。

燃煤发电系统能源高效清洁利用的基础研究综述 下载:24 浏览:262

杨勇平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9年12期

摘要:
能源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著,我国的资源特性决定了燃煤发电将长期在我国能源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大容量、高参数的燃煤发电系统是实现煤炭能源高效清洁利用最可行的技术途径之一,是确保国家电力供应的最主要方式。针对我国燃煤发电系统在能源结构变化及参数提高背景下面临的理论和技术双重需求,总结了高参数燃煤发电机组在关键单元、过程和系统耦合方面高效、清洁运行的新理论和新方法的研究进展,使燃煤发电机组能够在高效热功转换的同时实现污染物超低排放。

基于有限时间热力学的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系统集成理论分析 下载:32 浏览:337

翟融融 刘洪涛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9年12期

摘要:
为研究有限时间内热力系统换热量与热源温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及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系统集成的理论基础,对有限时间热力系统中热机输出功率和效率与循环参数的关系表达式进行了改进,并结合太阳能辅助燃煤系统案例讨论了各参数的意义及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为系统参数的调整方向提供参考。结果表明,500和1 000 MW燃煤发电机组在系统设计上比较合理,输出效率都在C-A效率与理想循环效率之间,集成后的系统效率有所降低,1 000 MW集成系统在节煤模式下系统性能恶化,效率低于C-A效率,需要对系统过程进行改进。200 MW燃煤发电系统在集成前后效率都低于C-A效率,表明系统过程需要较大改进。

燃煤电厂烟气中Hg的生成、治理、测试及排放特征研究 下载:11 浏览:128

陈招妹1 刘含笑1 崔盈1 刘志波2 郭高飞1 孟银灿1 刘美玲1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9年11期

摘要:
燃煤电厂是大气Hg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基于文献调研,分析了燃煤电厂烟气中Hg的来源及生成、燃烧后现有设备协同脱Hg技术和吸附剂喷射脱Hg技术、主要离线测试方法、超低排放实施前后燃煤电厂烟气Hg排放特征等,指出燃煤电厂实施更严格的烟气Hg排放控制是非常有必要的,且改性活性炭、改性飞灰喷射脱Hg技术将是未来应对更严格Hg排放限值的主流技术。研究结果可为燃煤电厂烟气Hg排放控制提供参考。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