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多效微生物制剂对甘肃干旱区马铃薯连作土壤生态及产量的影响 下载:47 浏览:357

刘锦霞1 李娜1 李晶1 丁品1 张建军1 杜文静1 武建荣1 李作良2 《土壤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连作障碍已成为严重威胁甘肃马铃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之一,而功能微生物在植物防病、促生、土壤修复等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通过多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多效微生物制剂对甘肃干旱区马铃薯连作土壤微生物、养分、酶活性等生态因子及其产品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应用多效微生物制剂对甘肃干旱区马铃薯连作土壤生态及其产量等影响显著,与对照相比,提高了细菌、放线菌的数量,降低了真菌的数量;提高了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使连作土壤矿质营养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提高;降低了连作马铃薯晚疫病、枯萎病和软腐病的发生率,与对照相比,病株率分别降低了66.34%、69.17%和67.24%,病薯率分别降低了74.85%、78.75%和60.31%;明显促进植株生长,提高块茎产量,增产率为14.45%。研究证明多效微生物制剂能够有效改良甘肃干旱区马铃薯连作障碍土壤生态环境、防控病害、促进马铃薯植株生长、提高产量。

气云成像摄像机气体泄漏监测技术研究及应用 下载:79 浏览:479

刘欢 胡畔宁 魏莱 《天然气进展》 2019年2期

摘要:
建立气体泄漏监测系统,及时、准确、有效发现泄漏险情,是提高有害气体泄漏时的应急响应能力的重要手段。作为高效、全面的天然气监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气云成像摄像机具有高效率、远距离、大范围、动态直观等显著优势。为此,对气云成像摄像机气体泄漏监测技术发展进行了研究,并根据现场测试效果,做出了应用部署的相关建议。结论认为:(1)目前已应用于工业生产的多为基于热源成像技术的气云成像摄像机,而基于光谱成像技术的气云成像摄像机在气体识别、范围标识、极端天气下识别准确度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可减少误报警率;(2)气云成像摄像机因为通讯负荷高、成本较高,不建议作为常规和全面部署的气体泄漏监测手段;(3)气云成像摄像机作为泄漏监测系统的组成部分,主要针对关键区域或监控盲区进行远程监控,因此建议针对河流穿越、重要阀室、地形地质高危区域以及重点装置区域、无人值守井场、井口等进行设置;(4)建议在极端天气下和存在多种气体的环境下优先考虑采用基于光谱识别的气云成像摄像机。

自制教具“多功能光合作用光照箱” 下载:94 浏览:485

陈雪梅1 张四方2 《生物学报》 2020年1期

摘要:
"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是高中生物学必修1第5章第4节的一个重点探究实验。在多年的实际教学发现,若按照教材所述进行操作,受限于条件难以开展实验,或在1课时内很难操作成功。因此,经过多次探究和改良,自制了一个探究光合强度影响因素的便携式多功能光照箱,以此能方便快捷地完成本节探究实验。

光合作用中光反应的机制和由来(2) 下载:81 浏览:496

朱钦士 《生物学报》 2019年11期

摘要: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绝大多数生物赖以生存的生命活动。结合于蛋白质分子上的叶绿素辅基在受到光照时会射出电子,将结合于同一蛋白上的醌分子还原成为氢醌。氢醌分子中的高能电子再流过一条位于生物膜上的"电子传递链",其间释放的能量则被用于将氢离子从生物膜的一侧转移至另一侧,形成跨膜氢离子梯度。氢离子从膜的一侧流回另一侧时,就可驱动位于膜上的酶合成高能化合物三磷酸腺苷(ATP),为各种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叶绿素辅基射出的电子还可变为还原力强的氢原子,为细胞合成有机物所用。光合作用的过程虽然非常复杂,但其中的基本机制和成分早就在细菌中发展出来了。叶绿素可能是从合成血红素的化学反应链演变而来;进行光反应的蛋白,很可能是从原来电子传递链中直接与醌分子作用的细胞色素b变化而来;而光系统Ⅰ又从光系统Ⅱ演化而来。光合作用出现的时间非常早,发生在原核生物中的细菌与古菌分化之后的细菌中,又发生在细菌大规模分化之前,其间细菌之间的横向基因转移起了重要作用。本文从分子角度介绍光合作用中光反应的机制及其形成的过程。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石油房地产企业创新发展探讨 下载:77 浏览:426

陈灵 《天然气进展》 2018年9期

摘要:
"一带一路"给中国石油房地产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分析了中国石油房地产企业存在的问题,指出"一带一路"给房地产企业带来的机遇,提出从盘活中欧班列沿线的中国石油存量土地资源;建立中国石油房地产企业合作联盟,破解获取土地和融资难题;借力"一带一路"机遇,探索房地产开发的国际合作等创新发展的新路径。

光合作用中光反应的机制和由来(1) 下载:74 浏览:483

朱钦士 《生物学报》 2019年7期

摘要: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绝大多数生物赖以生存的生命活动。结合于蛋白质分子上的叶绿素辅基在受到光照时会射出电子,将结合于同一蛋白上的醌分子还原成为氢醌。氢醌分子中的高能电子再流过一条位于生物膜上的"电子传递链",其间释放的能量则被用于将氢离子从生物膜的一侧转移至另一侧,形成跨膜氢离子梯度。氢离子从膜的一侧流回另一侧时,就可驱动位于膜上的酶合成高能化合物三磷酸腺苷(ATP),为各种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叶绿素辅基射出的电子还可变为还原力强的氢原子,为细胞合成有机物所用。光合作用的过程虽然非常复杂,但其中的基本机制和成分早就在细菌中发展出来了。叶绿素可能是从合成血红素的化学反应链演变而来;进行光反应的蛋白,很可能是从原来电子传递链中直接与醌分子作用的细胞色素b变化而来;而光系统Ⅰ又从光系统Ⅱ演化而来。光合作用出现的时间非常早,发生在原核生物中的细菌与古菌分化之后的细菌中,又发生在细菌大规模分化之前,其间细菌之间的横向基因转移起了重要作用。本文从分子角度介绍光合作用中光反应的机制及其形成的过程。

法国绿色增长与能源转型的法治保障 下载:95 浏览:423

田丹宇 徐华清 《能源学报》 2018年1期

摘要:
法国2015年颁布的《绿色增长能源转型法》对促进其国内绿色发展,提高能源安全提供了法治保障,为其在全球气候治理中发挥引领作用提供了支持。本文梳理了《绿色增长能源转型法》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措施以及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法国绿色增长和能源转型立法对我国的启示。

高含硫气井井下安全阀失效的对策及现场实践 下载:63 浏览:452

张俊良 邵勇 贾长青 聂政远 肖朝 洪兰辉 《天然气进展》 2018年3期

摘要:
井下安全阀是一种用于防止井喷、保证生产安全的井下工具。一般位于井口以下60~200 m的位置,通过地面的液压控制来实现井下安全阀的开启与关闭。它能够在地面生产设施出现异常情况时实现自动关闭,以防止不受控制的地层流体流到地面,作为灾难性事件发生的最后一道屏障,它能最大程度地保护人员、环境及设备安全。某天然气项目的高含硫生产气井中均安装有井下安全阀,其中的A井在进行开启井下安全阀作业时遇到无法打开的情况,通过实施细化的3套方案,最终成功打开了井下安全阀。

基于边界效应的跨境经济合作区边界管理研究 下载:46 浏览:417

洪菊花1,2,3 骆华松2,4 《地理研究进展》 2020年6期

摘要:
跨境经济合作区通过特殊优惠政策尽量弱化边界效应中的屏蔽效应,充分发挥其中介效应,因此,跨境经济合作区的边界屏蔽效应相对较弱而中介效应较强。针对跨境经济合作区中核心区和扩展区的不同功能分区,提出核心区范围内国家主权权能互相让渡、核心区边界实行严格国界管理、扩展区实行无障碍开放管理的跨境经济合作区边界管理模式。最后提出发挥边界的"情感纽带"作用、加强跨境经济合作区边界管理法律保障、强化国家主权让渡遵循平等性和渐进性、构建跨境经济合作区边境安全防控体系等跨境经济合作区边界管理对策。

油气对外合作项目精细化管理的思路与途径——以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为例 下载:67 浏览:460

杨蓓 刘星 刘小英 梁莉 谭攀峰 《天然气进展》 2018年1期

摘要:
油气田对外合作项目管理是油气田开发过程的特殊管理模式,整个经营过程具有高投资、高风险、长周期和效益递减的特点。面对国际油气的激烈竞争,如何在巩固资源、保持高效开采的同时借鉴国外大石油公司先进的技术和经验成为石油勘探开发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推行对外合作精细化管理,通过"勘探精细搜索、开发精细雕琢、经营精打细算、管理精挑细选",加强全方位、多领域合作,在深化共享已有成果的同时树立更高的目标。

区域合作与地缘安全复合系统结构与功能研究——以澜湄合作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对比分析为例 下载:53 浏览:434

洪菊花1,2,3 骆华松2,4 《地理研究进展》 2020年5期

摘要:
在系统论思想指导下,认为区域合作与地缘安全复合系统是区域合作子系统与地缘安全子系统在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对区域合作与地缘安全复合系统的物质结构、观念结构、复合系统整体结构、整合功能、反馈功能进行了定性研究,并对澜湄合作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开展了对比分析,从区域合作与地缘安全复合系统结构与功能的角度探讨了为何澜湄合作如火如荼地开展、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仍没有获得实质性进展,认为澜湄合作的区域合作与地缘安全复合系统结构与功能让该复合系统处于协同演进状态、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区域合作与地缘安全复合系统结构与功能使该复合系统处于冲突退化的状态。

创新型城市环保产业技术合作网络动态演化路径研究——以广州为例 下载:54 浏览:434

林卓玲1 卜姝华2 《地理研究进展》 2020年4期

摘要:
为探究创新型城市环保产业技术合作网络动态演化路径,以广州市为例,通过专利数据挖掘和社会网络方法构建创新型城市环保产业技术创新合作网络,分析合作网络结构和动态演化路径,揭示新旧节点间连接方式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广州市环保产业技术创新合作网络中的创新主体之间联结松散,创新主体之间连接效率较低。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中山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是合作网络的核心主体,企业创新能力相对乏力;广州市环保产业技术创新合作网络的演化路径表明创新合作发展迅速,合作网络向规模更庞大、关系更复杂的方向发展;创新主体进出网络的动态变化大,合作网络中创新主体之间的相互联系不稳定,创新网络未达到稳定平衡状态。

探究环境因素对植物气孔开闭的影响 下载:86 浏览:496

​王颖 许艺 陈秉初 陈文荣 《生物学报》 2019年2期

摘要:
气孔是植物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通道。探究光照、温度、CO2浓度对气孔开闭的影响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植物的气孔和光合作用及两者的关系,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高科学探究能力。比较了4种植物的气孔结构和数量,筛选出最佳材料并对其进行不同环境因子处理。结果表明:鸢尾的气孔结构清晰,数量适宜,且不同处理下气孔开放率差异显著,是进行气孔开放率统计的最优材料。

1961~2017年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区夏季气候暖干化趋势 下载:70 浏览:343

赤曲1 周顺武2 多典洛珠1 王传辉4 孙阳3 《气候变化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基于1961~2017年青藏高原腹地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区4个站(拉萨、日喀则、泽当和江孜)夏季(6~8月)月平均气温、降水和相对湿度等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夏季气候年际和年代际演变特征,并探讨了气温、降水和相对湿度在年际和年代际时间尺度上的相互关系以及与总云量和地面水汽压的联系。结果表明:(1)1961~2017年该地区夏季气候出现了暖干化趋势。气温(相对湿度)显著升高(下降),降水趋势变化不明显;本世纪初气温(相对湿度)均发生了显著的突变。(2)该地区夏季气候因子间在年际和年代际时间尺度上存在密切关系:气温与相对湿度和降水均存在明显的负相关,降水与相对湿度为正相关。(3)该地区夏季气候因子间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与同期总云量和地面水汽变化有关。1961~2017年总云量持续减少是气温显著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气温的显著升高和降水变化不明显又造成了相对湿度的显著下降。

利用银边天竺葵贯穿初、高中光合作用教学 下载:84 浏览:488

​孙娟 于长红 《生物学报》 2019年2期

摘要:
通过实验证实,银边天竺葵的光合作用产物主要集中在叶片绿色部位。绿色部位叶绿体含量丰富且含有相对较多的4种光合色素,黄色部位叶绿体含量极少且几乎只含有少量胡萝卜素。本实验将初、高中光合作用知识有机地相结合,学生在探索光合产物分布不均的本质原因过程中,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科学素养都得到了提升。

“光对叶绿素形成的影响”实验装置的创新设计 下载:78 浏览:484

​徐永强 《生物学报》 2019年1期

摘要:
介绍了"光对叶绿素形成的影响"实验装置的设计、制作过程及装置的优点和使用方法。

基于数值模拟和统计拟合分析华北冬季一次大范围重污染过程的形成机理 下载:71 浏览:311

秦楚菲1 孙家仁2 张文君1 廖志恒3 滕宇威1 陈朋龙2 陈静华2 《气候变化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基于WRF/Chem(Weather Research Forecasting/Chemistry)模式对2015年11月25日至12月2日我国北方一次大范围PM2.5(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μm的颗粒物,即细颗粒物)重污染过程进行了模拟。与观测资料对比表明,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出PM2.5浓度及气象因素的变化趋势,结果适用于此次污染事件的机理分析。动力、热力条件及化学转化等因素对此次强污染事件形成的机理分析表明,动力因子主要通过表面风和垂直风切变的减弱对此次污染事件造成影响,边界层逆温等热力因子促进了大气稳定性的增强,不利于污染物扩散。依据PM2.5组成成分变化分析可知,硝酸盐、硫酸盐和有机碳在此次事件中含量增加,说明机动车汽车尾气和燃煤排放所致的二次气溶胶生成对PM2.5污染加剧起重要贡献。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多因子相对贡献率量化解析结果表明,热力因子在此次污染过程中起主要作用,方差贡献率为52%,动力因子次之,方差贡献率为34%,而化学转化方差贡献率约为14%,说明气象条件,尤其是热力条件是引起此次污染事件的主要原因。

欧盟绿色新政与绿色协议的影响分析 下载:49 浏览:460

郑军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20年9期

摘要:
欧洲是全球绿色发展的领先者,也是环境友好型政策的主要发源地。201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期间,欧盟发布了欧洲绿色协议,提出到2050年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的目标,并在发展策略上提出了一系列绿色新政,给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发展战略带来重大影响,也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绿色治理体系、中欧贸易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系统梳理了全球绿色新政和绿色发展进程,择要阐述了欧洲绿色协议及其行动路线图,研判出值得我国密切关注的相关重大影响。

新兴国家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进展:基于新兴11国的数据分析 下载:47 浏览:397

汪万发 蒙天宇 蓝艳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20年9期

摘要:
《变革我们的世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及其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抓手,新兴国家普遍将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放在国际合作的战略位置上。根据近年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指数和指示板报告》,新兴国家已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从可持续发展目标指数来看,新兴国家的总体排名处于全球中等偏下水平,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面临严峻的挑战;研究新兴国家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现状和趋势,特别是新兴国家在国家治理、社会治理、环境治理、全球治理等方面的布局、理念和方案等,有利于总体推动新兴国家在未来十年全面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基于文献计量的PPP研究趋势与热点分析 下载:57 浏览:395

郭林青 王国波 李铭 冯雁 侯东林 杨姝影 贾蕾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20年8期

摘要:
近年来,我国在能源、农业、交通运输、市政工程、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广泛使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开展建设和运营。为客观地掌握国内外PPP的研究现状,明确当前的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笔者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的SCI和SSCI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工具Histcite Pro对当前国内外PPP研究工作进行了系统的计量学分析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PPP研究最早开始于1952年,且从1993年开始文献呈现增加趋势;美国、中国和英国在该领域发表文献最多,且国际上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单位主要集中在美国境内,我国研究实力较强的有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大学、清华大学等;基础设施建设、中国PPP项目、风险、绩效、疾病、药物研发、金融、可持续、公共卫生等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