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新能源电站多功能一体化并网装置设计与应用 下载:69 浏览:378

陈永华1,2 封科1,2 唐冠军1,2 刘天翼1,2 孙宁1,2 《电气学报》 2018年12期

摘要:
针对新能源电站安全稳定控制、一次调频和防孤岛保护的功能需求,提出新能源电站一体化并网控制装置体系架构,阐述各功能的设计方案,基于此开发了新能源电站并网一体化装置,并在多个风电场、光伏电站投入实际运行。

长方形均匀光斑菲涅尔聚光镜的设计 下载:62 浏览:273

朱亚萌 杨亮亮 高贝 陈飞 丁剑锋 华昳嘉 《光电子进展》 2018年1期

摘要:
基于共轴聚焦设计提出了分区域聚焦法和修正分区域聚焦法。基于分区域聚焦法设计了50mm×100mm的长方形菲涅尔聚光镜。针对两组不同阵列尺寸的接收器,分析菲涅尔聚光镜的环带宽度分别为1、0.5、0.2mm时的聚光效果。结果表明随环带宽度的减小,光斑分布的均匀性逐渐增大,证明采用修正分区域聚焦法设计的菲涅尔聚光镜可以在保证聚光效率基本不变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聚光光斑分布的均匀性。

火电厂参与调峰辅助服务策略研究 下载:78 浏览:486

刘鹏 《电力技术学报》 2018年10期

摘要:
随着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并网,电力系统对调峰的需要日益增加。针对东北调峰辅助服务市场机制,分析了调峰辅助服务政策、火电机组调峰能力、火电机组调峰成本,提出了火电厂参与调峰辅助服务策略,为更深入挖掘火电机组调峰潜力,提高电网对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实际消纳量提供依据。

基于组合运算的不平衡电网谐波检测方法 下载:80 浏览:449

万钧力 刘浩 黄曌 《电气学报》 2018年7期

摘要:
针对三相不平衡条件下传统谐波检测中存在的缺陷,提出一种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改进型ip-iq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对三相电压进行坐标变换、三角函数变换及组合运算,提取基波正序电压,并将平均值滤波串入低通滤波器中以减小基波正序电流中的纹波。改进方法比传统ip-iq检测法能更准确、快速地检测出电网负序电流、谐波及无功电流,明显降低了基波正序电流的谐波畸变率(THD)和检测误差,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全球主要国家天然气水合物研究进展 下载:54 浏览:463

萧惠中1,2 张振1,2 《海洋研究》 2023年4期

摘要:
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高效清洁的新能源,分布广、规模大,势必成为未来的主流能源。在当前能源紧缺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影响下,世界各国都对潜力巨大的天然气水合物产生了浓厚兴趣。文章对全球主要国家的天然气水合物研究进展进行阐述,并提出:对我国天然气水合物重点目标区加大研究力度;加大海域和陆域天然气水合物的资源调查力度,寻找更多可供试采的水合物矿区;与国际接轨,加强国际合作;考虑经济问题,以期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开发模式;把环境安全放在突出位置,尽可能避免水合物开采带来的环境及地质灾害问题等建议。以期能为未来我国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查试采工作提供有益帮助。

面向储能充电桩应用的双输入变换装置 下载:93 浏览:488

郭青龙1 廉世军2 《电气学报》 2018年2期

摘要:
阐述了一种面向户外储能式汽车直流充电桩供电技术下的风光互补发电双路输入直流变换装置的设计与实现。基于新能源联合供电技术考虑并借鉴既有直流变换器技术,设计了一种共地反极性串联双输入直流转换器电路,并将其应用在户外可移动式储能充电桩技术中。装置采用双输入非对称桥式电路拓扑结构,使得风电、光伏两路电源既可同时工作也可独立供电,有效提高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和系统稳定性。这一优化技术措施为储能式充电桩在能量补充充电技术设计时提供了一种新能源多路输入电能的应用技术方案,对户外储能式中小型风光互补共用发电系统而言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和一定的技术参考意义。

计及灵活性的配电网储能优化配置 下载:74 浏览:484

朱晓荣 鹿国微 《电力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针对目前配电网大量接入分布式电源所带来的净负荷剧烈波动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局部约束与整体灵活性定量评价相结合的配电网储能优化配置方法。首先利用Xmeans方法对配电网的年运行场景进行分析,经过聚类选择出关键场景;其次,建立配电网中运行灵活性的定量计算模型和局部灵活性约束;最后,基于所建立的灵活性评价模型,建立求解配电网中储能优化配置的双层迭代求解模型。利用标准IEEE33节点配电网系统模拟真实配电网进行算例设计和仿真,验证了提出的储能配置的灵活性规划方法的有效性和经济性。

双馈风电场串补送出系统次同步振荡及参数调整分析 下载:85 浏览:479

肖仕武1 田恬1 范丽霞2 蔡瑞强2 高陈1 张欢畅2 魏远2 《电力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针对双馈风电场经串补送出系统存在次同步振荡(sub-synchronous oscillation,SSO)问题,基于三相静止坐标系建立了考虑PLL的双馈风机正负序阻抗模型,并从带宽角度分析了转子侧变流器外环控制对阻抗特性的影响,对理论推导阻抗特性和频率扫描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然后,分析双馈风电机组网侧变流器对风机总阻抗的影响;最后,基于奈奎斯特稳定判据定量分析了风机出力、电流环控制器控制参数、系统串补度以及风机台数等因素对送出系统稳定性及振荡频率、振荡风险大小的影响,并提出了抑制次同步振荡的参数调整措施,可以通过调整风机出力、减少并网风机台数、减小线路串补度、调节RSC电流环参数等措施来抑制SSO风险。

电力市场背景下基于主从博弈的新能源消纳模型 下载:79 浏览:454

薛佳诚1 唐忠1 盛锐1 赵铃光2 谢琳宇1 《电力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如何解决电网购电成本最小化目标与发电商收益最大化目标相矛盾的问题,是新能源消纳研究的重要课题。针对寻求矛盾的均衡解问题,提出了一种在电力市场背景下基于主从博弈的新能源消纳模型。首先根据一主多从博弈理论,将电网作为博弈主体,并引入新能源消纳惩罚成本,以购电总成本最低、解决弃风弃光问题为目标;然后将各发电商作为博弈从体,以售电收益最高为目标,构建一主多从电力市场博弈模型;最后通过改进型自适应遗传算法与粒子群算法相结合的算法解出该模型的Stackelberg-Nash均衡解。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能使博弈各方获得利益的最优分配,并能有效解决弃风弃光问题。

考虑无功裕度的电压自适应分区方法及主导节点的选择 下载:81 浏览:453

颜湘武 李若瑾 徐韵 《电力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针对当前二级电压分区未能较好实现动态无干预调节的现状,基于电压/无功灵敏度及模块度函数,该文提出一种随电网运行工况实时变化的自适应动态分区和主导节点选择方法。以每个无功源为分区中心,根据电压/无功灵敏度大小将负荷节点映射到对应的无功源;构建考虑无功裕度的改进模块度函数,以其为衡量指标进行区域合并自动形成最佳分区。引入其他区域节点对本区主导节点的抗干扰指标,结合主导节点在本区域的可观性和可控性指标,确定主导节点选择方案。从区域内无功源控制灵敏度、无功裕度及主导节点的可观性出发,对分区结果进行评估验证。最后,以IEEE39节点系统为例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计及多能源分频互补的新能源并网调度优化 下载:72 浏览:420

包广清1 周家武1 马明2,3 汪宁渤2,3 《电力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电力的强波动性、弱支撑性给电力系统稳定性带来不利影响。为此,在研究风电、光伏出力随机波动特性的基础上,通过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分析补偿风、光电联合出力的电力曲线功率频谱密度,提出利用火电、水电、储能等多能源分频补偿控制模式以应对高比例新能源并网波动问题。首先利用两次小波包分解将波动补偿量分解为低频、中频与高频分量;然后以年运行成本最小化为目标在引入波动量罚系数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能源机组出力特性优化不同补偿机组容量。通过对西部某地区风电场群及光伏电站数据进行分析,验证了所提调度优化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考虑广义需求侧资源的微电网规划设计 下载:76 浏览:450

程杉 赵孟雨 倪凯旋 魏昭彬 《电力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科学合理的微电网规划设计可以有效降低投资成本,也是确保其运行时发挥优势的基础和先决条件。该文计及规划与运行的耦合特性和能源互联网背景下供需双侧资源协调互动的重要特征,提出了考虑广义需求侧资源的微电网综合规划设计。首先,建立广义需求侧资源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微电网综合资源规划的数学优化模型。然后,采用动态自适应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此高维优化问题。最后,由仿真结果和对比分析可知,所提方法可降低系统峰荷,实现微电网规划设计的经济性目标,从而验证了考虑广义需求侧资源的微电网规划设计的优越性和所提算法应用的可行性、有效性,为需求侧资源主动参与微电网规划和运行提供了借鉴。

弱电网下多并网逆变器谐振失稳研究综述 下载:81 浏览:482

李建文1 阮筱菲1 李永刚1 纪烨晴1 孙伟2 《电力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并网逆变器引入的谐振问题将直接影响并网电流质量和系统的稳定运行。该文从并网逆变器系统稳定性分析方法、稳定性影响因素和谐振分析方法三方面进行综述。首先介绍了并网逆变器拓扑和控制方法。其次,对比了状态空间法和阻抗分析法在并网逆变器系统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研究了并网逆变器输出阻抗建模方法。然后,分析了电网阻抗、逆变器参数、锁相环、逆变器并联数量等因素对并网逆变器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最后,采用传统频域分析法和模态分析法分别分析了多并网逆变器系统的谐振失稳机理,探索了模态分析法在多并网逆变器系统谐振分析中的优势及应用前景。

基于博弈论的风火打捆参与大用户直购策略 下载:76 浏览:444

黄珊 刘文霞 常源 刘宗歧 《电力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为解决火电厂参与直购交易挤占风电上网空间的问题,该文提出了风火打捆参与大用户直购交易新模式。首先,分析了可再生能源强制配额机制背景下,风火打捆参与大用户直购的双边博弈关系。然后,基于动态非合作博弈理论,以风火打捆系统的直购电价和大用户直购电量为决策变量,建立了以双方收益均衡且最大化为目标的博弈模型,并论证了纳什均衡存在性。最后,基于纳什谈判方法,以双方发电和风险损失成本为基础,综合考虑双方满意度,提出了风-火利益分配方法,并通过具体算例验证模型的可行性和实用性。结果表明,风火打捆系统参与直购交易,有利于增加各参与方直购收益,促进了受阻风电消纳,改善了系统灵活性,为优化含大规模风电系统的电力市场模式提供了新方法。

基于快速搜索与发现密度峰值聚类算法的含有分布式光伏的配电网电压分区协调控制 下载:82 浏览:429

张赟 宁石泽 《电力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随着大量分布式光伏并入配电网,重要负荷节点电压越限的紧急情况更容易发生,这对当前潮流状态下电压控制的快速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考虑电压集中控制方式控制过程复杂且传统的分区方法耗时较长等问题,首先以节点间的综合电压灵敏度为基础计算节点电气距离,根据电气距离构建节点相似度矩阵,并采用快速搜索与发现密度峰值聚类算法对配电网进行快速分区;然后考虑本地光伏独立调压能力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先无功后有功的电压分区协调控制策略;最后通过IEEE33配电网算例的仿真结果验证了该分区方法的快速性和电压分区协调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含高比例核电的电力系统调峰技术综述 下载:79 浏览:484

林毅1,2 潘玺安3 林章岁1 艾欣3 《电力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长期以来核电机组在电力系统中都以带基荷的方式运行,随着国家清洁能源政策的推行和第三代压水堆技术的迅速发展及投运,在福建等高核电比例的省份核电参与调峰已成为必然趋势。综述了压水堆核电机组参与电力系统调峰的可行性,分析了不同机组应采用的典型运行模式及日负荷跟踪模式,综合安全性、经济性及低碳环保等要求,给出了不同自然环境及不同能源结构下的联合调峰组合建议,并对目前核电参与电力系统调峰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

计及多类型交易的新能源与火电实时协调控制策略 下载:79 浏览:484

董浩1 王宁2 陈堂龙1 李士宏2 胡本然2 段慧1 《电力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针对现阶段新能源电站参与交易后与火电的实时协调控制问题,提出计及多类型市场交易的新能源实时有功控制策略,能够有效提高新能源电站的调控精度和电量公平性。首先提出电站的综合考核指标,建立关于现货申请批复指令的目标函数;其次分析新能源与常规电源协调控制的优化约束,在识别常规机组状态的基础上求解负备用值,优化新能源的出力上限值;最后提出新能源参与跨区现货交易期间,考虑现货交易和中长期计划的两阶段数学模型,提高多种电量成分交易下电网的调控精度和运行经济性。

基于多属性决策的地方电网与能源基地直流送端系统并网模式优选方法 下载:90 浏览:504

林俐1 倪润年1 郭恒1,2 周正1 戚庆茹3 《电力研究》 2019年12期

摘要:
针对地方电网与能源基地直流送端系统并网模式选择问题,构建基于技术、经济和发展规模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考虑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提出基于多属性决策的并网模式优选方法。首先,在总结孤岛和联网接入模式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建立了一套考虑技术、经济性以及发展规模等多因素影响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其次采用了基于主观权重的层次分析法和基于客观权重的熵权法进行组合权重的选取,提出了基于多属性决策的优选方法,通过计算不同备选方案的相对贴近度,实现并网模式的优选决策;最后,以某实际直流工程为例,验证所提方法的合理性。

规模化分布式光伏并网条件下储能电站削峰填谷的优化调度方法 下载:81 浏览:453

林俐 费宏运 《电力研究》 2019年11期

摘要:
针对区域性规模化分布式光伏并网引起的系统调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含储能电站的削峰填谷优化调度方法。首先从容量渗透率、天气等角度分析了规模化分布式光伏并网后对系统负荷以及调峰能力的影响;随后将储能电站作为独立电源接入系统,提出了规模化分布式光伏并网条件下含储能电站的优化调度方法,利用储能电站削峰填谷,以净负荷方差最小为目标,对储能电站充放电功率进行优化,兼顾系统经济性和风电优先调度,以系统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对常规机组与风电场群进行调度;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天然水驱油藏有效开发技术应用及认识研究 下载:22 浏览:889

关语晴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25年4期

摘要:
天然水驱油藏天然能量充足,边底水活跃,开发层系较多、生产过程较为复杂,随着开发的深入,控制油藏递减、分层认识困难和开发技术手段缺乏直接影响油藏的持续稳产开发。本文介绍了天然水驱油藏应用中比较有效的开发技术,包含非天然能量层系注水技术、分层剩余油认识技术、井网重构技术、新井建产技术、层系挖潜动用技术,为天然水驱油藏及其它油藏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