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比较牙齿残根保存修复与拔除后种植修复两种方法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方法 本文选取80例需要牙齿修复的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取牙齿残根保存修复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拔除后种植修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表1显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5%,显效率为7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2.5%,显效率为52.5%。在不良反应方面(见表2),观察组的总发生率为5.0%,低于对照组的17.5%。具体表现为,对照组牙齿松动发生率为7.5%,牙龈出血和牙龈肿胀发生率均为5.0%,而观察组在这些指标上的发生率明显更低,牙齿松动为5.0%,牙龈出血和牙龈肿胀均为0%。结论 牙齿残根保存修复相较于拔除后种植修复,具有更高的治疗有效率和较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表明牙齿残根保存修复在临床上具有更好的应用效果,应当作为牙齿修复的首选治疗方案。
目的:研究糖尿病足骨髓炎治疗过程中抗生素的使用时间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本文抽选80例糖尿病足骨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2023年4月至2024年5月间入院,通过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短程组患者接受20天抗生素治疗,长程组患者的抗生素治疗时间为35天,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长程组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短程组,复发率低于短程组,P<0.05;长程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短程组相比,P>0.05。结论:在糖尿病足骨髓炎的治疗过程中,长程抗生素治疗在促进创面愈合、降低疾病复发率方面有显著效果,但是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风险较高,为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目的 基于低氧相关基因(HRGs)构建泛癌预后评估模型,验证其在多种实体瘤中的预测效能,并探讨其临床转化价值。方法 从 TCGA 数据库获取肾透明细胞癌(KIRC)、肺腺癌(LUAD)、肝细胞癌(LIHC)等 9 种实体瘤的基因表达数据和临床信息;基于前期筛选的 8 个关键低氧相关基因(WSB1、PLAUR、ISG20、MT2A、KLF6、PIM1、PAM、KDELR3)构建预后指数(PI)模型;通过泛癌差异表达分析、生存分析、ROC 曲线评估模型预测效能,并分析基因表达与免疫微环境、药物敏感性的关系。结果 8 个 HRGs 在多数实体瘤中呈显著差异表达,其中 WSB1、PLAUR、MT2A 在 KIRC、LUAD、LIHC 中高表达且与不良预后相关,KLF6 在多数癌种中低表达且提示良好预后;PI 模型在 KIRC 中预测 1 年、3 年、5 年生存的 AUC 分别为 0.761、0.727、0.751,在 LUAD 和 LIHC 验证队列中 AUC 均>0.70;多因素 Cox 回归证实 PI 是独立于年龄、性别、TNM 分期的预后因素(HR=1.064-1.128,P<0.001);高 PI 评分患者肿瘤免疫微环境呈免疫抑制特征,且对 HIF-2α 抑制剂 belzutifan 和 mTOR 抑制剂依维莫司敏感性更高。结论 基于 8 个低氧相关基因的 PI 模型在多种实体瘤中具有良好预后预测价值,可用于患者风险分层、免疫治疗反应预测和靶向药物选择,为肿瘤精准治疗提供新生物标志物和临床决策工具。
目的 研究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消化性溃疡疾病在常规四联疗法基础上联合复方嗜酸乳杆菌对患者病情控制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2025年1月收治40例Hp感染消化性溃疡疾病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常规四联疗法)、观察组(常规四联疗法+复方嗜酸乳杆菌)各20例,比较观察指标(临床疗效、Hp根除率、症状评分、不良反应)差异。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p根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上腹饱胀、上腹痛、反酸、呕吐等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Hp感染消化性溃疡疾病在常规四联疗法基础上增加复方嗜酸乳杆菌能够显著提升Hp根除率,充分减轻患者症状,且兼具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的优势,值得借鉴。
目的 探究病原菌耐药性会受到检验科微生物检验具体质量好坏影响,便于后续能够给予更加有效且可靠的理论基础指导。方法 2981份患者培养标本均来自2024年第三季度,对其实施微生物检验后分析检验质量具体影响因素,并从中了解检验准确率。结果 2981份样本微生物检测结果总检出准确率为83.23%,按照检出率由高至低排序尿常规>脑脊液实验>蛋白含量检测>病原菌培养>血常规>其他。500份出现差错微生物检验样本中发现操作因素及人员因素作为主要诱因,其次分别为标本因素与其他因素。2981份样本经药敏试验显示,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噻吩以及喹诺酮存在极强耐药性;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噻吩以及喹诺酮存在极强耐药性;金葡萄对喹诺酮以及红霉素存在极强耐药性。结论 操作者、标本等均会阻碍检验科检验质量的提高,此外革兰阳性菌以及阴性菌等作为主要致病菌,以上致病菌和抗菌药之间抗性存在显著差异,因此需要分析影响检验科检验质量具体原因,随后提出有效管控方案,将病原菌药敏试验工作积极落实,从而实现规范化抗菌药的使用。
目的 分析宫颈TCT检查联合HPV检测在体检人群宫颈癌筛查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2025年1月141例体检人群宫颈癌筛查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TCT与HPV进行检测,以阴道镜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TCT、HPV检测准确率。结果 HPV检测下,符合率为90.07%(127/141),其敏感度为81.48%(22/27),特异度为92.11%(105/114),阳性预测值为70.97%(22/31),阴性预测值为95.45%(105/110);TCT检测下,符合率为92.91%(131/141),其敏感度为77.78%(21/27),特异度为96.49%(110/114),阳性预测值为84.00%(21/25),阴性预测值为94.83%(110/116);联合检测下,符合率为100%(141/141),其敏感度为100.00%(27/27),特异度为100.00%(114/114),阳性预测值为100.00%(27/27),阴性预测值为100.00%(114/114);联合诊断结果准确率显著高于HPV诊断于TCT诊断(c2=13.073、26.527、5.715,P<0.001、<0.001、<0.001),差异显著(P<0.05);27例阳性患者中,低载量患者9例,中载量患者6例,高载量患者12例。结论 TCT联合HPV检测对宫颈癌筛查中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目的 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致不孕症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5年1月至2025年6月收治的5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致不孕症患者进行研究,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25例,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对照组(25例,常规西医治疗)。分析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卵巢及卵泡情况、性激素水平、不良反应。结果 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积分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卵巢及卵泡情况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性激素水平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显著提高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患者卵巢及卵泡水平,降低患者性激素水平、减少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对改善患者预后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本文探讨了河南省智慧卫监数字化转型的现状、挑战及未来趋势。河南省作为我国人口大省,卫生监督工作体量庞大且任务繁重,传统监管模式在效率、精准度及覆盖面等方面已显现出明显不足。智慧卫监数字化转型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了监管数据的快速采集、处理与分析,显著提高了监管工作的效率与精准度。然而,在推进过程中,河南省智慧卫监数字化转型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技术层面的数据安全保障、系统兼容性问题,资金层面的高昂建设和运维成本,以及人才层面的专业数字化人才短缺等。针对这些挑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如加强技术研发与合作、优化资金投入机制和完善人才培养体系等。未来,河南省智慧卫监数字化转型将朝着技术融合、一体化监管和服务优化等方向发展,以实现更加高效、智能的卫生监督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