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推动机关单位新闻宣传工作创新发展的思考 下载:68 浏览:395

陈良波 《新闻传播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机关单位落实宣传工作根本任务,加强舆论引导工作,结合实际做好新闻宣传是重要的实现途径,要提高政治站位、创新思想理念、探索科学方法、完善工作机制、提升引导能力,建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机关单位新闻宣传工作体系,推动机关单位新闻宣传工作创新发展。

新媒体经营模式与共青团工作创新研究 下载:67 浏览:415

李莹 《新闻传播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移动终端的日益普及,成为如今青少年交流、沟通以及了解各类新闻资讯的重要途径和平台,新的发展趋势不仅对新媒体经营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共青团在新媒体时代的工作方法和思路也应不断创新,更好地适应新时代下社会精神文建设以及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需求。本文就以共青团工作在新媒体时代下,工作模式的创新思路进行分析和探讨。

新媒体经营模式与共青团工作创新研究 下载:87 浏览:384

李莹 《新闻传播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移动终端的日益普及,成为如今青少年交流、沟通以及了解各类新闻资讯的重要途径和平台,新的发展趋势不仅对新媒体经营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共青团在新媒体时代的工作方法和思路也应不断创新,更好地适应新时代下社会精神文建设以及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需求。本文就以共青团工作在新媒体时代下,工作模式的创新思路进行分析和探讨。

淄博鱼盘纹样的创新设计 下载:79 浏览:478

马云祥 《中国设计》 2018年10期

摘要:
以山东淄博为代表的淄博窑是磁州窑的重要窑之一。大量的民间陶瓷都是在这里烧制出来的,是中国北方地区很重要的一个民窑址,淄博窑出来的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粗大笨重。淳朴的劳动人民运用自己的智慧进行了创作,在保留实用功能的基础上进行绘画,产生了最著名的淄博大鱼盘。淄博大鱼盘的设计具有很突出的地域风格、具有独到的美。其绘画种类丰富,虽然粗犷,但具有中国传统书画的独到韵味,内容流露淳朴的人们出对圆满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其他地区的陶瓷形成鲜明的对比。淄博大鱼盘的绘画方式虽然粗俗,但却是淄博博山民间文化的象征,通过对淄博大鱼盘的纹样研究,不仅为更一步了解当时的人文发展提供了一些思路,而且对于当下的艺术研究,以及当代艺术的思考也有至关重要作用。

工作室制度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研究 下载:68 浏览:75

鲍艳宇 《中国设计》 2018年9期

摘要:
文章从工作室制度下带来的教学变化,对应用型创意设计人才的培养进行理论实践研究。近年来随着高校部分专业的转型,教学手段及方式都有了很多的不同,工作室制度只是其中的一种方式,在文章中从工作室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工作室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工作室的培养方式适合应用型人才发展、工作室制度适合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的提升等几个方面来对工作室制度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做出研究贡献。

电影工业美学视野下华语歌舞片类型建构的困境与策略 下载:27 浏览:330

刘祎祎1,2 《中国艺术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21世纪以来,华语电影多种类型蓬勃发展,但歌舞片却反常地呈现出失语的态势。华语歌舞片存在着美学与工业双重维度下的缺陷与不足。与歌舞片发展态势良好的好莱坞歌舞片进行对比,当前华语歌舞片在类型演进过程中有着巨大的提升空间。就美学建构而言,华语歌舞片的制作应依循电影工业美学理论,遵循工业美学的几个重要原则:"常人之美"与"个性之美"共存、"类型化"与"作者化"共建、"制片人中心制"与"体制内作者"共谋。在中国电影向市场化和产业化转型的进程中,为促进华语歌舞片类型的发展,就应该如此进行其新形态与新机制的建构,从而发掘出歌舞片类型自身的潜在美学魅力、人文关怀和商业价值。

“民族身体”的想象性重塑 下载:31 浏览:313

田湉1,2 《中国艺术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中国舞蹈之"中国",必然体现在对民族舞蹈形态的找寻上。这个不断找寻、建立民族舞蹈形态和审美的过程,就是对"民族身体"的重塑过程。这一重塑过程在相当一段时期内是被"传统化"的,带着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规约感,趋于集体归属感而致力于创造一种民族艺术语言,对"民族身体"的建立表现为通过不同方式实现民族舞蹈的"传统化"。而在当下的国际语境中,它已经逐渐走向了更为开放的"世界性"表达,固有传统的舞蹈模式在艺术语言的生成和创作中被转化、和解,表现为以"世界性"来观照民族舞蹈语言及其创作。当下的舞蹈艺术创造主体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就是不断建立自身与世界对话关系的过程。

心理声学在影视创作中的运用 下载:26 浏览:321

王智1 李帆2 《中国艺术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影视作为一种视听艺术,是以光波和声波为介质,以模拟人的视听感知为手段,刺激接受者的视听感官,使受众产生不可忽视的生理反应,继而产生某些心理效应的。影视创作遵循心理学法则,从心理声学的声音心理属性和听觉感知经验两个层面出发,通过控制和改变声音的物理参量,引发听者的生理反应和心理效应,获得某些观影效果,以实现其创作目的。

《战狼2》主旋律叙事的艺术创新与审美表现 下载:69 浏览:391

叶燕琪 《新闻传播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电影的主旋律叙事指的是文本内容依附于社会主流价值体系,通过迎合和引导受众的价值观来构筑起"想象的共同体",目的是温婉地实现意识形态的艺术表达。《战狼2》作为国产军事题材影片中不可多得的佳作,所采用的叙事倾向就是坚持主旋律叙事。这使它在现时的语境中能够激励起受众的民族情绪与家国意识,赢得意识形态话语的支持,获得独特的传播路径。主旋律叙事作为《战狼2》典型的艺术特征,也为它收获了独特的艺术创新和审美表现,具体表现为将个人英雄主义涌向了集体主义而区别于美国式纯粹的个人英雄主义,和实现受众对电影文本外在力量审美特性的直观感知。

非遗视域下“巴蜀图语”图形探索与创新——以本土汽车文创品牌“漫语”为例 下载:78 浏览:452

廖若兰 秦洁 《中国设计》 2018年7期

摘要:
巴蜀图语是巴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其本身的图形符号特点和传统意蕴,探索巴蜀图语与现代设计之间的关系及创新的方法,结合现代人个人化需求,对传统图形信息进行演绎。以实例品牌"漫语"为例,结合当下消费者的审美需求,将文化通过轻松活泼的个性化图形符号表达出来,应用于四川汽车文创产品设计中,形成品牌特有的风格。

基于寄畅园文化的创意产品设计研究 下载:68 浏览:434

郝珊 朱华 《中国设计》 2018年7期

摘要:
针对无锡寄畅园历史文化特色,提出寄畅园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方法构架,丰富寄畅园文创市场。对寄畅园历史文化进行分类整理,调研分析寄畅园独特文化素材,提取寄畅园文化代表元素进行设计解读。根据文化元素与创意产品的关联度,结合消费人群定位,将设计元素融入到创意产品设计中进行设计实践。

文化符号在舞蹈创作中的运用——以“茶马古道”题材大型舞作为例 下载:27 浏览:311

唐白晶 《中国艺术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文化符号是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和形式,也是文化的典型表征。舞蹈作品作为一种艺术文本,是产生文化意义的符号集合,同时也是我们传达和阐释文化记忆的媒介,文化符号在艺术文本中的运用至关重要。茶马古道文化符号主要以"茶""马""道""市""人"为主,符号与符号之间是相互交织、共生互融的关系。在以"茶马古道"为题材的大型舞作中,文化符号的运用对于大型舞作的意义主要是"文本真实""文化记忆""人文精神"的体现。在舞蹈创作中,应该建立一个符号圈或文化空间的概念,考虑具体的文化语境,尽可能"均匀混合"地使用能够表现"表意感知—经验理解—抽象理解"过程的文化符号,彰显人文精神的,反映特定时代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人性观。

融媒体时代卫视台融合创新的发展策略——分析河南卫视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发展策略 下载:74 浏览:381

刘蓓蓓 《新闻传播研究》 2018年11期

摘要:
当下时期,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各类新媒体平台日益增多,新旧媒体之间竞争风起云涌,网络和学术界对于以广播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进行的现状分析和出路解读也时常见诸报端和文章中,不可否认的是,作为省级广电一级平台存在的卫视频道,在这轮竞争中仍占据重要的地位,媒介融合背景下,省级卫视借助"互联网+"的平台,在新媒体平台的布局和受众互动上面做了很多的尝试,对运行机制以及相关产业链的管理都及时地做出了调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文结合河南卫视近两年在媒介融合方面的实践与探索,对省级卫视的融合创新发展进行分析,以供业界同仁参考。

边疆民族地区文化扶贫:理论探讨、政策体系及制度创新 下载:26 浏览:306

纳麒1 马志翔2 《中国艺术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边疆民族地区是脱贫攻坚工作的主战场,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巩固脱贫攻坚任务重。文化是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的持久动力,文化扶贫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有效路径。为实现2020年所有贫困县脱贫摘帽目标,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边疆民族地区需要加快推进文化扶贫工作。通过制度创新,实现文化振兴,助推经济社会发展。从文化事业方面,整合乡村各类文化资源,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从文化产业方面,推动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创新线上和线下文化产品。从"扶贫扶志"方面,推动贫困人口内生式发展。

基于电商模式的家庭收纳类产品设计研究 下载:46 浏览:472

陈方圆1 杨存园1 施建军2 《中国设计》 2018年6期

摘要:
城市中的小户型家庭,生活空间相对狭小,有着广泛的物品收纳需求。越来越多的日用品企业开始转战电商平台,产品将从满足消费者的普适性需求到个性化需求进行转变。文章以企业产品开发项目实践为基础,首先分析了电商模式对家庭收纳类产品设计的影响,提出家庭收纳类产品设计原则,最后以衣物收纳产品设计实践为例,通过对特定用户行为习惯的充分研究,设计出满足用户痛点需求的产品,为相关日用品设计提供思路和参考。

2019年中国戏剧热点现象述评 下载:28 浏览:311

任晟姝1,2 雷雷1 《中国艺术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2019年适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这一年间戏剧行业持续发力:在产业层面,积极响应国家机构改革政策,以戏剧创意助力"文旅融合"、促进城市发展,而"沉浸式"戏剧体验等新兴热点项目也带动了戏剧市场的多样化繁荣;在创作层面,全国各地文艺院团纷纷推出精品红色剧目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唱响新时代戏剧艺术华章,但也浮现出改编经典遭遇"退票风波"、引进戏剧"水土不服"等焦点问题。

长尾理论视域下的微电影产业链分析 下载:65 浏览:391

刘建萍 《新闻传播研究》 2018年9期

摘要:
长尾理论是网络时代兴起的一种新的营销理论,长尾效应贯穿于微电影制作、传播、销售以及衍生品开发的全过程。制作主体多元化,制作成本低廉化,微电影颠覆"二八"定律;传播内容丰富性,用户体验多样性,微电影受众趋于小众化;传播渠道多级化,传播效果裂变化,微电影需求曲线向尾部移动;销售渠道多样化,营收模式多元化,微电影利润趋于最大化;内容创意版权化,电商营销影视化,打造微电影全产业链。

论时事新闻的著作权保护问题 下载:66 浏览:401

王悦莹 《新闻传播研究》 2018年8期

摘要:
在媒体行业蓬勃发展的同时,时事新闻需要更加有效的法律保护。目前,我国《著作权法》中对时事新闻的定义以及相关规定仍较为模糊,导致在实际运用时出现诸多争议,因而许多媒体得以将此作为屏障,进行剽窃、抄袭、非法转载等侵权行为,严重扰乱新闻的传播秩序。因此,对属于"单纯事实消息"的新闻报道与具有"独创性"的新闻作品进行区分以及有关时事新闻的合理使用制度具体如何适用,是当前我国《著作权法》针对于新闻保护所面临的核心问题。

新时代电视新闻中平民化视角运用的创新思维——以第二十七届中国新闻奖获奖电视新闻作品为例 下载:68 浏览:389

田孟龙 《新闻传播研究》 2018年7期

摘要:
一切向前走,不能忘记为什么而出发。平民化视角在电视新闻中的运用,能够有效的引导电视媒体和电视媒体从业人员践行"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和"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平民化视角更是新时代电视媒体巩固公信力、进而获取收视率的有效手段。本文通过对第二十七届中国新闻奖获奖电视新闻作品的观察与思考,研究平民化视角在电视新闻中作用的创新路径,以期为进一步的学习研究探索方向。

京津冀商贸物流业协同创新发展体系构建 下载:58 浏览:380

石林 《中国经济》 2020年11期

摘要:
京津冀地区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提出,对三地商贸物流业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这需要京津冀三地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共同进行规划,从而构建全新的商贸物流业协同发展体系。基于此,文章分析了京津冀区位优势特点和商贸物流业发展现状,并提出了京津冀地区商贸物流业协同发展新体系的构建策略。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