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从“魔矿”的碎屑到“致命的粉尘”——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尘肺病在美国的医学认知变迁 下载:22 浏览:138

陈黎黎 《历史研究进展》 2020年8期

摘要:
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美国人对生产性粉尘特性的认知各不相同、充满争议。部分人认为生产性粉尘的危害性难以确定,应按粉尘类型加以区别;部分人认为生产性粉尘并非引发尘肺病的元凶,只是病原载体;另有人视生产性粉尘为导致尘肺病的罪魁祸首,是工人健康受损及恶劣工作环境的"隐喻"。美国人对不同类型的粉尘及其引发的尘肺病的认知过程并不一致,但彼此相互交织、影响。该认知过程呈现出"希波克拉底式的转向";借鉴并吸纳他国尘肺病知识等特点。尘肺病的医学知识在美国不同群体间的传播和获悉程度各异,具有不对称性,它由不同时空语境下各涉足方间的互动所决定。

发展新理念的推广:尼克松政府与1972年人类环境大会 下载:24 浏览:214

靳小勇 《历史研究进展》 2020年8期

摘要:
南北方国家间在环境与发展问题上的理念差异,是1972年人类环境大会磋商的关键所在。在大会筹备阶段,发展中国家将环保与贫困问题相关联,以回应美国为首的北方工业化国家的环保倡议。尼克松政府坚持以不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磋商原则,向与会国强调环境保护的极端重要性。正式会议中,美国代表团积极推广生态主义的环保理念,对发展中国家在援助问题上坚持"有限义务"的立场。尼克松政府在人类环境大会上生态主义环保理念的推广,为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可持续发展观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刘思训对中国美术史学科建设的学术贡献 下载:98 浏览:501

陈池瑜1,2 《中国艺术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刘思训《中国美术发达史》是20世纪40年代重要的美术史著述之一,在中国现代之美术史学科建设中有着独特的学术价值。该著作在美术史料挖掘、中国美术史的理论框架及编著方法上,均有鲜明的特点。作者对中国美术史中的有关重要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提出新的学术见解,使其成为民国时期一部具有理论新见的中国美术史力作,对推动中国美术史学科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唇齿相依 水乳交融——吹吹腔及白剧的概念辨析与界定 下载:95 浏览:508

秦思1,2 《中国艺术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吹吹腔与白剧均为云南大理白族特有的戏曲样式,二者无论在历史还是声腔和音乐上都有着极为密切的互溶性。这种互溶性也使得二者在概念上一直有趋于模糊的现象。通过对已有文献著作中有关吹吹腔及白剧概念的梳理和分析,不难发现,无论我们如何去界定吹吹腔与白剧,恰当与否,都与"民间"有着直接的关系。综合民间集体记忆中有关吹吹腔及白剧观念的分析,呈现出了白剧团专家学者与戏班集体记忆中截然不同的观念。因而,在对吹吹腔和白剧进行概念界定之时,应当综合考虑此二者的观念,尽可能地以符合民间的方式对其进行阐释。

“王权至尊”与都铎时期的思想纷争 下载:21 浏览:225

赵博文 《历史研究进展》 2020年6期

摘要:
1535年亨利八世颁布的《至尊法案》标志着英国的权力体系由教皇-国王的二元权力体系向王权至尊的一元政治体系转向。但是,至尊王权对于英国社会而言是一个新的命题,也是一个开放性的命题。国王、保守派和改革派都对至尊王权进行了自己的解读,由此在思想领域产生了一系列的主张。都铎中后期关于政体、社会、宗教的思想纷争皆可从关于"至尊王权"的争论中找到根源。

conbercept眼内注射联合23G微创玻璃体手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 下载:52 浏览:353

高自清 戴青 王爱莲 蒋胜群 赵思婕 《中国眼科杂志》 2018年5期

摘要:
目的观察conbercept眼内注射后再行23G微创玻璃体切除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效果。方法 PDR患者共24例(24只眼),观察组12只眼,玻璃体腔注射conbercept 0.5 mg(0.05ml)3~7 d后行23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对照组12只眼,行常规20G玻璃体切除术。对比两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log MAR BCVA、手术时间、医源性裂孔发生率、电凝使用次数、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随访两组术后6个月平均log MAR BCVA分别为观察组(0.47±0.17)和对照组(0.33±0.16)(P<0.05).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为(46.35±18.37)min,而对照组为(66.12±23.63)min(P<0.05).医源性裂孔在观察组中有1例,占8.33%,而对照组中有3例,占25.0%(P<0.05).在观察组术中有4例使用电凝,占33.33%,对照组为8例,占66.67%(P<0.05),观察组有1例出现术后复发玻璃体积血,占8.33%,对照组为3例,占25.0%(P<0.05).观察组有2例出现术后高眼压,占16.67%,对照组为4例,占33.33%观察组3例术后角膜水肿,占25.0%,对照组为7例,占58.33%.结论术前眼内注射conbercept联合23G微创玻璃体切除治疗PDR可以显著提高术后视力,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医源性裂孔发生、降低手术难度、提高手术质量。

19世纪加拿大责任制政府的形成 下载:19 浏览:134

甄小东 《历史研究进展》 2020年5期

摘要:
19世纪中期,英属加拿大建立了责任制政府。加拿大殖民地政府依次经历了军事管制、皇家殖民地政府的总督专制、旧的代议制和责任制政府几个发展阶段。之后经过联合,加拿大自治领正式成立。在加拿大建立责任制政府的影响下,其他白人移民殖民地,相继建立起责任制政府,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内部自治。这是英国殖民地历史上的一个重大变化,也为后来英国殖民地政府的宪政改革提供了借鉴。

19世纪加拿大责任制政府的形成 下载:19 浏览:134

甄小东 《历史研究进展》 2020年5期

摘要:
19世纪中期,英属加拿大建立了责任制政府。加拿大殖民地政府依次经历了军事管制、皇家殖民地政府的总督专制、旧的代议制和责任制政府几个发展阶段。之后经过联合,加拿大自治领正式成立。在加拿大建立责任制政府的影响下,其他白人移民殖民地,相继建立起责任制政府,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内部自治。这是英国殖民地历史上的一个重大变化,也为后来英国殖民地政府的宪政改革提供了借鉴。

民族觉醒下近代中国文物保护思想的嬗变 下载:21 浏览:211

李建 《历史研究进展》 2020年4期

摘要: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各种苦难和压迫中不断觉醒,由此带来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的巨大变革,文物保护思想便是其中之一。中国的文物保护思想不是自发的或内生性的,它是文物观念在外部冲击下不断现代化的结果,也是民族危机日渐严重下民族觉醒的产物。但近代中国文物保护思想随着文物观念的发展和民族危机的加深,在不同时期又表现出不同的内容,大致说来,先后出现了文物由私藏转化为公有的思想、国粹观念下的文物保护思想以及文物主权意识高涨,这些思想交错发展,逐渐完善。

2017年数字技术在影视艺术中的博弈与融合发展探析——关于艺术边界的思考 下载:97 浏览:512

林磊 《中国艺术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技术的发展一直以来都为影视艺术带来或多或少的美学革新与观念建构影响。2017年,随着数字技术的进一步深化发展,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弹幕等新兴技术的探索实践,使得影视艺术的"互动性"得以实现或进一步增强。数字技术的革新为我们带来的,是一种影视艺术边界被打破与拓展的新的可能性。就艺术审美的"心理距离说"而言,VR、AR等沉浸式数字技术的运用,并不一定会剥夺影视艺术给人们带来的审美"距离",反而能够使人们以新的技术去选择和创造更多不同的"距离化"审美体验。由此,我们以一种新的视角进行了一种未来影视的美学观念更新与创作发展的新的理论探索。

民族觉醒下近代中国文物保护思想的嬗变 下载:24 浏览:187

李建 《历史研究进展》 2020年4期

摘要: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各种苦难和压迫中不断觉醒,由此带来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的巨大变革,文物保护思想便是其中之一。中国的文物保护思想不是自发的或内生性的,它是文物观念在外部冲击下不断现代化的结果,也是民族危机日渐严重下民族觉醒的产物。但近代中国文物保护思想随着文物观念的发展和民族危机的加深,在不同时期又表现出不同的内容,大致说来,先后出现了文物由私藏转化为公有的思想、国粹观念下的文物保护思想以及文物主权意识高涨,这些思想交错发展,逐渐完善。

对抗与争议——2000年前后韩国电影历史叙述的一种动力机制 下载:98 浏览:505

李道新 《中国艺术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公元2000年前后是韩国电影100年的特殊节点,在此前后兴起的电影史写作热潮,是韩国电影史研究中不可多得的重要成就。对2000年前后韩国电影历史叙述的考察,主要建立在由韩国电影史学者撰写、并被翻译成中文的韩国电影史著述的基础之上。在全球及东亚视野里,韩国电影的历史叙述,倾向于正视因历史和现实造成的创伤记忆、分断焦虑与抗争格局,主要通过殖民/反殖民、分裂/统一以及全球/在地等二元对立的叙述框架和历史分期,因应一个世纪以来激荡在韩国社会的民族主义思潮和民主主义运动,在解放与开放的史论结构中,纳入有关历史叙述的对抗与争议的动力机制,进而呈现出韩国电影史之于其他各国电影史的独特性与差异性。

近代上海公共租界城市交通治理探析 下载:41 浏览:240

李沛霖 《历史研究进展》 2020年1期

摘要:
自1863年上海公共租界成立至全面抗战前,伴随人口增长及机动车辆增加,导致租界交通事故频密,由此对城市秩序和市民安全产生负面影响。鉴于此,通过归纳分析租界当局设置机构和建构规则、执业训验和行停管制及安全教育和违法处置等模式,进而洞悉其治理成效与经验,俾期为现世城市交通治理衍生启示。

查找美国外交档案的三种思路:以冷战史研究为例 下载:55 浏览:269

姚百慧 《历史研究进展》 2020年1期

摘要:
对于冷战时期的美国外交史某一专题研究而言,在掌握基本史料的基础上,可以从时间、机构和主题三个维度入手进一步查找档案。时间维度是依据档案的生成时间,来排检同时段的文献,主要可查阅总统档案。外交政策总是一定的政府机构制定和执行的,机构维度则要查找涉及该专题的政府机构,尤其是国务院和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档案。主题维度是设法利用已出版的、与所研究相关的专门档案集。

“三新”视角下以“新零售”推动流通业革命的思考 下载:61 浏览:247

苏燕平 《中国经济》 2018年12期

摘要:
在"新常态"下,我国传统流通业发展面临着内需环境变化、制造业动能转换、电商"异军"崛起等多方冲击,流通革命任务已势在必行。文章基于"三新"("新技术"、"新协同"、"新价值")视角,在深刻认识"新零售"内涵基础上,对以"新零售"推动流通业革命进行了思考。借力"新零售"来推动我国流通业革命,要认识和把握好四大关注点:一是要作为流通渠道模式创新,二是要作为流通业向现代集约转型的突破口,三是要作为我国引领流通业革命的骨干力量,四是要作为治理"流通病"的良药。基于"三新"视角,我国"新零售"的发展,要将用好"新技术"、做好"新协同"和创好"新价值"这三点作为重要的路径导向。

消费金融的多元化发展探讨 下载:14 浏览:191

何一通 《中国经济》 2018年10期

摘要:
当前,我国处于经济转型的时期,而消费金融的良好发展有利于扩大内需,加快经济结构转变。我国消费金融目前发展逐渐趋于多元化,因此对消费金融多元化发展的研究极为重要。本文阐述了我国消费金融发展环境,分析了我国传统消费金融和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现状,并探讨了我国消费金融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希望能为业界提供借鉴参考。

环境治理国家化、环保主义者与美国环境外交的滥觞 下载:37 浏览:312

靳小勇 《历史研究进展》 2019年11期

摘要:
在现代美国环保运动发展的过程中,总统科学顾问委员会决策的科学化取向促成了白宫决策层环保认知的提升,国会立法赋予联邦政府环境治理权责的不断扩张,并从认知与建制两个层面推动了环境治理国家化趋势的形成。在这一趋势下,尼克松政府中的环保主义者首倡性地将环境议题纳入对北约的外交政策议程中,成为20世纪70年代美国环境外交滥觞的重要推力。

近代中国城乡划分与市辖区的形成(1909—1936年) 下载:49 浏览:333

王培利 石晓霞 《历史研究进展》 2019年10期

摘要:
市制是一种符合社会发展方向的高级区划制度,经历了复杂的发展过程。近代中国两次城乡划分以及市政府的成立标志着市制的确立,明确的界线是市辖区制度进一步完善的标志,市制确立以及完善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省市县勘界是最重要环节。

中美关系缓和中的越南议题——基于尼克松政府视角的考察 下载:48 浏览:329

张秀阁 《历史研究进展》 2019年9期

摘要:
美国在越南困难重重的战事,使得华盛顿冷战整体战略受到极大牵制。尼克松不得不面对现实,以尽快脱离战略与政策困境。尽快"体面地"结束战争成为美国亚洲政策一个亟待解决的议题。尼克松政府试图接触中国政府,缓和中美关系,在越南问题上同中国进行利益交换,不仅为了降低东南亚对美国"抵御共产主义"的战略重要性,同时希望通过中美"政治交易",促进河内改变强硬的态度。这种策略完全出于尼克松、基辛格的现实主义考虑:对中国施以威胁利诱,既希望与中国进行短期利益交换,也着眼于中美之间长远的利益接触。然而中国政府坚守原则,保持一贯立场,未能使美国如愿。

网红经济的传播——基于消费社会背景下的思考 下载:62 浏览:419

刘睿琳 《中国新闻传播》 2020年12期

摘要:
借助新媒体平台的发展,个人网红被孵化公司批量生产,被营销和推广的KOL (相关意见领袖),将其产生的注意力资源变成实际的购买力,进而衍生出了日渐红火的网红经济。网红按照受众的需求提供满足和诱惑,受众为其产生的情感共鸣付费,从而形成这一固定的经济模式。而网红被建构成为固定的、取悦受众的形象,力争"眼球效应",在被关注的过程中与受众互相建立了消费与被消费的关系。根据消费社会视角下进行研究,被资本操纵下的网红经济形态,从建构网红形象、内容生产,到流量变现,最后引导受众进行购买就是消费本身的形态。在研究过程中,本文着力思考网红经济的价值影响,认识消费社会的背后逻辑,提出网红经济形态下的正确消费导向。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