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最新录用
《民法典》第1234条生态环境修复责任性质探究 下载:149 浏览:2640
摘要:
相较于过往的民事法律体系,《民法典》加强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在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领域,侵权人除了对造成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侵犯他人人身与财产权利要担责之外,对于生态环境本身的侵害也要承担修复责任。关于这项责任的法理基础,有的学者归结为环境权理论,有的学者运用生态义务与生态权利来论证,但都各有其不足之处。本文总结了学界有关生态环境修复民事责任的基础理论研究,提出了生态环境修复民事责任其实就是对人类生态权益的侵害赔偿责任,在侵权损失救济完全补偿原理中可以为生态环境修复责任在民事法律体系的法律定位寻在合理基础。
浅谈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及生态环境修复措施 下载:125 浏览:1617
摘要:
当前,我国由于采矿方法不当和矿山人员过度开采矿产资源,矿山地质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特别是在连续露天开采中,对周围地质环境的影响最大。这种状况将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更好地实现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不断分析研究矿产资源开发模式和周边地质环境恢复,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水环境监测技术在污染源溯源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148 浏览:2022
摘要:
鉴于我国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污染源进行溯源是关键。本研究基于成熟的水环境监测技术,借助高精度监测设备和多元化监测手段,实现对各类水体污染物质的监测和识别。通过收集并分析污染物质的种类、分布、含量及变化情况,同时结合流域地理、气象以及人为活动等相关数据,建立了一套高效的污染源溯源模型。研究结果显示,利用这一技术不仅能及时准确地监测到水体污染状况,还能有效追踪和定位污染源头,为污染防治和环境修复提供了技术支持。这将对我国水环境保护起到重要作用。
生态环境修复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探析 下载:89 浏览:931
摘要:
本研究探讨了生态环境修复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影响及其策略。面对全球生态环境恶化和水资源短缺的双重挑战,传统的水资源管理方法已无法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求。通过引入生态修复技术和策略,能够从源头上改善水质、恢复水生态系统的健康,并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本文分析了生态环境修复在水资源保护中的作用,提出具体的对策和实施路径,包括自然修复与人工干预的结合、跨部门合作以及政策支持等。研究结果表明,系统性和综合性的修复措施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生态工程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66 浏览:827
摘要:
随着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日益加剧,环境修复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议题。生态工程作为一种可持续的环境修复方法,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详细阐述了生态工程的概念、原理及特点,深入探讨了其在土壤修复、水体修复、大气修复等方面的具体应用,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生态工程在环境修复中的成效。同时,对生态工程在应用中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最后,对生态工程在环境修复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强调其在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水生植物在水环境生态环境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132 浏览:1572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人口密度逐渐上涨,生态环境保护理念与工业化发展进程相悖。水体污染现象日益严重,导致生态环境处于严重失衡状态,为有效保护水生植物在水环境生态体系中的修复作用,需要降低经济增长趋势对自然环境所造成的干扰,避免影响居民正常生产生活环境,研究治理措施迫在眉睫,有效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性与稳定性,落实水生植物的净化作用,提高水生植物修复与治理工作的使用价值。
废弃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及生态环境修复措施探讨 下载:266 浏览:2851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矿产资源的需求量持续的上升,矿山开采量也呈现了上涨的趋势,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矿山由于岩层出现变形, 经常导致地质灾害的形成。所以为了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矿山的边坡地质灾害的产生, 应该加强地质灾害的防护措施,做好生态系统的修复。本文重点论述了矿山地质灾害产生的主要因素, 并对我国废弃露天矿山发生边坡构成地质灾害的安全风险治理以及技术解决方案进行了深入研究。
重金属矿山生态治理与环境修复分析 下载:286 浏览:3094
摘要:
矿产资源是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型资源,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离不开对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长时间的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由于资源开发企业对生态环境缺乏保护意识,导致矿山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比如矿山上的植被覆盖率下降、水资源污染,土地资源占用与污染等等,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恢复生态环境,将不利于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矿山重金属污染具有一定的隐蔽性特点,如果修复方法选择不正确,很难实现有效的治理,容易导致生态环境产生更大程度的破坏,因此,本文对重金属矿山污染的特点及危害进行分析,进一步探索重金属矿山生态治理与修复的有效方法。
[1/1]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