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亚洲草鱼群体的差异甲基化分析 下载:75 浏览:440

魏上1,2 谢玲莉1,3,4 朱华5 张清靖5 沈玉帮1,3,4 徐晓雁1,3,4 李家乐1,3,4 《水产研究进展》 2023年6期

摘要:
为探究水产养殖过程中DNA甲基化对亚洲草鱼群体人工驯化与环境选择适应的影响,本实验对亚洲范围内8个地区的养殖和野生草鱼群体进行了全基因组甲基化测序,测序序列经质控后比对到草鱼参考基因组上,并进行差异甲基化分析和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甲基化测序共获得308.15Gbp测序数据,平均测序深度31×,平均比对率62.97%。对5个养殖群体分别与野生背景群体间进行差异甲基化分析,共发掘出76422个差异甲基化位点、3737个差异甲基化区域、1950个差异甲基化基因。功能分析发现,差异甲基化基因被注释到血管生成、神经嵴细胞迁移、T细胞分化、颅骨系统发育、肌肉细胞发育等GO功能分类中。KEGG代谢途径富集分析的结果显示,差异甲基化基因主要参与细胞黏附连接、Notch信号通路和Wnt信号通路等代谢途径。在这些功能注释的基因中,有许多与神经、免疫、骨骼和肌肉等组织发育相关的重要基因,如sema3d、sema5bb和nrg2a等。本研究进一步对表观遗传修饰在草鱼人工驯化和环境选择适应作用机制的探究奠定了基础,为保存和科学利用草鱼种质资源提供了有价值的遗传基础数据。

中华绒螯蟹Scarb1基因功能及其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下载:76 浏览:457

姜鹏飞 侯鑫 王军 陈晓雯 王成辉 《水产研究进展》 2023年1期

摘要:
为研究B类Ⅰ型清道夫受体(SCARB1/SR-BI)在中华绒螯蟹代谢、生长以及免疫等生物学过程中的分子功能,实验对中华绒螯蟹Scarb1的克隆及时空表达进行了分析,观察了RNA干扰该基因后的相关组织结构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筛选了该基因的SNP标记并与生长相关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中华绒螯蟹的Scarb1由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组成,开放阅读框为2415bp,编码805个氨基酸;系统进化分析显示中华绒螯蟹与三疣梭子蟹的氨基酸同源性高达80.51%,具有较高的物种间保守性。该基因在不同蜕壳时期的肝胰腺、肠道、血淋巴细胞、心脏、鳃和肌肉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在肝胰腺、肠道和血淋巴细胞中的表达量相对较高。RNA干扰Scarb1后,组织切片观察发现肝胰腺的肝小管管腔模糊并产生了部分空泡化结构,肠道内膜的肌肉层和黏膜下层处出现显著空洞现象;肝胰腺的颜色由黄色变成灰白色,其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下降。在该基因的第一外显子筛选到1个SNP位点(C432T)与蜕壳后体重和壳长增长率存在显著相关性。本研究结果为Scarb1在中华绒螯蟹的遗传研究和育种应用提供参考。

饲料中胆碱对大口黑鲈幼鱼生长性能、体成分和血清抗氧化机能的影响 下载:76 浏览:491

​周越1 王伟隆1,2,3 李松林1,2,3 吕红雨1 张松4 陈乃松1,2,3 黄旭雄1,2,3 《水产研究进展》 2022年4期

摘要:
为研究饲料中胆碱对大口黑鲈幼鱼生长性能、体成分以及血清抗氧化机能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 (对照组)、700、1400、2100和2800mg/kg的氯化胆碱,配制成5组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胆碱实测含量分别为2369.57、2716.90、2993.49、3443.60和3799.05 mg/kg),分别投喂初始体质量为(20.00±0.10) g的大口黑鲈幼鱼56 d。结果显示,实验鱼的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随着饲料中氯化胆碱添加量的提高呈先升后降的变化,在添加量为2100mg/kg的饲料组均达到最大值,显著高于对照组;饲料中添加氯化胆碱对实验鱼的存活率(SR)、肝体比(HSI)、脏体比(VSI)和肥满度(CF)无显著影响。当氯化胆碱添加量达到2100mg/kg饲料及以上时,鱼体肌肉和肝脏的粗脂肪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相比于对照组,添加1400~2800mg/kg氯化胆碱组的鱼体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提高,血清中丙二醛(MDA)的含量显著降低;氯化胆碱添加量为2100mg/kg饲料组鱼体血清溶菌酶(LZM)和谷草转氨酶(AST)的活性分别达到最大值和最小值,且与对照组差异显著。研究表明,饲料中适量添加氯化胆碱可显著提高大口黑鲈幼鱼的生长性能、降低肝脏脂肪含量及增强抗氧化能力。回归分析显示,大口黑鲈幼鱼饲料中氯化胆碱建议添加量为2008.50~2398.16 mg/kg (饲料胆碱含量为3432.09~3530.23 mg/kg)。

鳜仔稚鱼牙齿发育和矿化过程观察 下载:57 浏览:271

曹林军 赵金良 徐俊 张琦 陈铭 《中国水产学报》 2023年2期

摘要:
为了解鳜(Siniperca chuatsi)牙齿的早期发育和矿化过程,采用解剖镜和光学显微镜技术观察了孵化后1~55d仔稚鱼牙齿出现时间、列数和数目变化,通过软骨-硬骨染色、Von Kossa染色观察了牙齿矿化时间,采用X射线能谱仪测定了牙齿矿化过程中钙、磷元素含量的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了碱性磷酸酶蛋白表达变化,并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了细胞间隙连接蛋白43(Cx43)和钙结合蛋白-d28k(CaB)基因表达量变化。结果表明:孵化后3d时鳜颌齿出现,5d时咽齿出现,8d时腭齿出现,12d时犁齿出现;孵化后8d时下颌齿列数发育完全,11d时上颌齿列数发育完全;颌齿中,绒毛状齿先发育,犬齿孵化后18d开始发育;牙齿矿化时间为孵化后11~14d,矿化过程中钙、磷元素含量显著增加(P<0.05),而钙/磷比值无明显变化(P>0.05);孵化后10、12d时,碱性磷酸酶蛋白在牙釉质、牙本质中呈阳性反应;Cx43和CaB基因相对表达量均在孵化后10、12d时有升高,仅CaB基因显著上升(P<0.05),14d时两基因均显著下降(P<0.05)。研究表明,鳜早期牙齿出现,能直接咬住、固定活饵鱼,防止其逃脱,而钙、磷元素和矿化相关蛋白均参与了牙齿矿化过程。

草鱼miR-23a在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过程中的调控机制 下载:79 浏览:445

包天杰1 鲍生成1 樊坤1 沈玉帮1,2,3 徐晓雁1,2,3 李家乐1,2,3 《水产研究进展》 2022年3期

摘要:
为探索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后草鱼肾脏细胞(Ctenopharyngodon idella kidney, CIK)中miR-23a的调控机制,实验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 (qPCR)测定了嗜水气单胞菌感染CIK细胞后miR-23a的表达量变化,使用RNAhybrid软件预测miR-23a的靶基因并用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进行鉴定,最后分析miR-23a对靶基因及下游基因的调控作用。研究发现,在嗜水气单胞菌感染CIK细胞不同时间点,miR-23a表达量产生显著变化;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和miRNA-23a模拟物/抑制剂转染实验对靶基因反向调控,鉴定出tbk1和glut1是miR-23a靶基因;过表达miR-23a抑制了下游基因ldha、ldhba、pdha1a和pdha1b的表达水平。实验结果揭示,miR-23a参与调控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后CIK细胞中的免疫应答。tbk1和glut1是miR-23a靶基因,miR-23a能够靶向glut1影响下游基因的表达。以上结果为miR-23a在硬骨鱼类中免疫反应调控研究方面提供了的重要思路,同时为进一步了解miRNA介导多个靶基因调节鱼类先天性免疫提供了更多理论依据。

广东东莞松木山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下载:48 浏览:351

王亚坤1,2 汪洋1,2 裴瑞华1,2 吴鹏举3 黄娜4 李一帆1,2 袁晨1,2 刘其根1,2 胡忠军1,2 《中国水产学报》 2022年1期

摘要:
为了解松木山水库浮游植物现状及其富营养化程度,于2019年4—12月按季度在该水库设置7个位点,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包括物种组成、现存量和多样性及其时空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松木山水库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34种(属),以绿藻门Chlarophyta居多,占总物种数的51.49%;全年有12个优势种,90%的优势种为蓝藻门Cyanophyta物种,假鱼腥藻、隐球藻和拉氏拟柱胞藻的优势度位居前三;浮游植物物种组成在库区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季节间有差异且可划分为2种群落类型,即春夏秋季聚为一类,冬季单独为一类,主要分歧种包括拉氏拟柱胞藻、微小平裂藻、隐杆藻和水华束丝藻等藻类;浮游植物年平均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5.09±10.75)×10~7 cells/L和(19.65±12.74)mg/L,均以蓝藻为主,分别占85.17%和50.66%;丰度和生物量在季节和库区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存在显著交互作用(P<0.05),Margalef丰富度指数仅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P<0.05),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在季节和空间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浮游植物丰度和生物量与水温呈显著正相关(P<0.05),前者与总氮呈显著负相关(P<0.05);水温、pH、氨氮和总氮是影响松木山水库浮游植物时空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表明,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和丰富度指数显示,松木山水库已处于中度富营养或中污染状态。

三角帆蚌金色品系生长性状遗传参数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分析 下载:39 浏览:364

何志然1 胡宏辉1 冯上乐1 李家乐1 白志毅1,2,3 《中国水产学报》 2021年3期

摘要:
为培育出产金色珍珠的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良种,并为三角帆蚌金色品系生长性状及产珠性能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收集金色内壳色的三角帆蚌,经繁育共获得41个全同胞家系(F1~F41),分别在浙江武义和上海崇明两地养殖,在5月龄和17月龄时,分别测量两地各家系三角帆蚌壳长、壳高、壳宽和体质量4个生长性状,并进行遗传参数分析。结果表明:金色品系三角帆蚌壳长、壳高、壳宽和体质量的遗传力在5月龄时分别为0.18±0.07、0.19±0.03、0.22±0.09和0.18±0.09,在17月龄时分别为0.26±0.22、0.30±0.16、0.30±0.09和0.23±0.25,两月龄组均属中等遗传力;5月龄时各性状之间遗传相关范围为(0.84±0.02)~(0.96±0.07),表型相关范围为(0.56±0.02)~(0.92±0.04),17月龄时各性状之间遗传相关范围为(0.52±0.03)~(0.97±0.06),表型相关范围为(0.45±0.02)~(0.91±0.01),表明各生长性状可间接选择;5月龄时两地三角帆蚌各性状遗传相关系数为(0.53±0.14)~(0.57±0.12),17月龄时相关系数为(0.27±0.08)~(0.31±0.09),表明生长性状在两地存在显著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受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影响,各家系在两地表现不同,其中,F24、F25号家系在两地均表现优良。研究表明,金色品系三角帆蚌有较好的选育潜力,在该品系推广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效应。

鳜视觉转变期视网膜感光细胞层的发育 下载:60 浏览:375

张瑞祺1,2,3 张炎4 赵金良1,2,3 《中国水产学报》 2021年1期

摘要:
为研究鳜Siniperca chuatsi视觉转变期视网膜感光细胞层结构变化,利用组织切片、免疫荧光技术与几何构型分析对鳜视觉转变期3个阶段(出膜后第28、42、63天,记为D28、D42和D63)视网膜中感光细胞数量增长方式和视锥细胞排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鳜视觉转变期视网膜各区域视杆细胞数量显著增加,D63时期已达4 500~6 000 cells/100μm2;单锥细胞(SC)数量上升缓慢,D28时期为20~40 cells/100μm2,而D63时为5~8 cells/100μm2,同时双锥细胞(DC)数量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单锥细胞,D28时期为70~100 cells/100μm2,而D63时期为100~150 cells/100μm2,视锥细胞中双锥细胞比例显著上升,D63时期DC/SC已接近50;视锥细胞在视网膜腹侧的增长均快于背侧,而增长的视杆细胞未影响视锥细胞排布的构建。研究表明,鳜视觉转变期视网膜感光细胞层在结构上发生了剧烈变化,视杆细胞在视网膜各区域均匀增长,视锥细胞腹侧增长速度明显快于背侧,鳜感光细胞发育特点为其底栖暗光生活的视觉转变提供了结构基础。

碳源对花鳗鲡养殖系统水质及生产性能的影响 下载:80 浏览:511

唐肖峰 刘利平 帅滇 张利娜 《中国水产学报》 2019年2期

摘要:
为探究碳源对花鳗鲡Anguilla marmorata养殖系统内水质及生产性能的影响,利用生物絮团技术在12个室内水泥池(3.0 m×5.0 m×1.2 m)中进行花鳗鲡—罗非鱼—蕹菜立体综合养殖试验,试验设置A(花鳗鲡单养)、B(花鳗鲡—罗非鱼—蕹菜)、C(花鳗鲡—罗非鱼—蕹菜同时添加玉米淀粉)、D(花鳗鲡—罗非鱼—蕹菜同时添加木薯淀粉)4组,其中,A、B组为非生物絮团组,C、D组为生物絮团组。试验期间不换水,仅投喂花鳗鲡商品饲料,两种淀粉的添加量为花鳗鲡实际摄食量的75%,此时碳氮比为12,试验共进行78d。结果表明:养殖水质方面,到试验结束时,生物絮团组在总氮、总磷、三态氮方面均显著低于单养组(P<0.05);养殖期间,各组氨氮和亚硝酸氮含量变化剧烈,无明显规律,叶绿素a含量随养殖水温的变化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COD含量随生物絮团形成量起伏变化;絮体体积形成量与总悬浮颗粒(TSS)变化规律一致;试验结束时,D组絮团蛋白质含量最高(23.68%),与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二者均显著高于非絮团组A、B (P<0.05);絮团组C的氮、磷利用率分别为31.43%、14.14%,D组氮、磷利用率分别为28.04%、13.69%,二者均显著高于非絮团组A(18.43%,9.23%)和B(19.91%,8.42%);生物絮团组(C、D)在花鳗鲡生物量、终末平均体质量、特定生长率方面均显著高于非絮团组(A、B)(P<0.05),在饵料系数方面显著低于花鳗鲡单养组(A)(P<0.05),但絮团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合养殖组(B、C、D)在花鳗鲡生长性能方面均优于花鳗鲡单养组(A)。研究表明,在花鳗鲡综合养殖系统中,添加有机碳源能够显著改善养殖水环境,提升花鳗鲡生长性能及对饲料中氮磷的利用率。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