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长江经济带社会发展水平测度及空间分异现象研究 下载:66 浏览:446

刘玉博1 王振2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0年2期

摘要: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本文以占全国人口比重42.88%的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社会发展指数,评估长江经济带110个城市社会发展现状,并利用Moran’ I指数和GetisOrd Gi指数分析长江经济带社会发展空间分异现象。研究发现,(1)长江经济带社会发展整体水平相对不高,从细分领域的角度,社会均衡领域发展相对较好,社会保障领域发展相对不足;(2)杭州和苏州是长江经济带社会发展最为均衡的2个城市,其他城市如上海、南京、长沙、宁波和无锡也构成了长江经济带社会发展的标杆;(3)长江经济带社会发展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异现象,下游地区整体优于上游和中游地区,但下游地区各城市间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4)14个重要城市社会均衡领域整体发展不足,这一趋势与长江经济带社会均衡领域发展相对较好的整体格局恰好相反,是未来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着力点。

多元主体、确权约束与创新街区知识共享的有效性研究 下载:25 浏览:429

潘闻闻1,2 邓智团3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9年10期

摘要:
创新街区是城市转变既有发展模式进入知识经济新阶段的标志性创新空间,其创新主体间知识共享的有效性是创新街区建设和运行的关键所在。本文基于产业集群中创新主体间知识共享理论,构建了创新街区知识共享有效性的理论研究框架,重点研究了创新街区中多元主体的异质性与政策确权约束对创新街区知识共享有效性的作用关系,并通过确权约束下创新街区多元主体知识共享有效性模型,量化研究了创新街区中多元主体知识共享对创新产出的显著作用:在创新主体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下,政策的强约束将提升知识共享的有效性;在确定政府政策约束强度的前提下,创新主体维度越多,知识共享复杂度越高,需要更强的确权约束,才能提升知识共享的有效性。这些研究对国家"双创"战略背景下加快创新街区建设、提升街区创新活力、促进城市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借鉴意义。

从“广域型市制”到“聚落型市制”:协调平衡发展下的城乡管理体制优化研究 下载:32 浏览:413

朱建江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9年2期

摘要:
一个国家的城乡管理体制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我国现行的广域型市制(或地域型市制)是与我国早中期的工业化和城镇化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对我国近30年来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了我国大城市的发展,但同时也加剧了中小城市小城镇和乡村发展的缓慢或衰退,强化了我国城乡和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入中后期,适时转变我国现行城乡管理体制,建立城乡和区域协调平衡发展的城乡管理体制,不但有助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城乡地区差距缩小,还有助于我国城乡地区之间的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