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脑科学与认知神经美学融合视域中视知觉感知建构的身体美学理论 下载:25 浏览:309

李伟 《中国艺术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从以往研究身体美学的学者来看,研究领域大多都是从生理学、医学和社会学等角度来研究,虽有颇多建树,但对脑的研究似乎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将脑科学和认知神经美学融入身体美学的理论建构,使身体美学不再单纯以可见的身体作为研究对象,交叉至包括脑、神经元、躯体等多维的系统性领域,可以得出身体不仅是审美对象,更是审美主体的结论。同时,审美认知活动不能割裂身体与大脑,以"我们并非‘拥有’一个身体,或者我们身体性地‘存在’"的系统论思维和"人是‘理、情、意’三者的统一"的身体意识和身体表现理念是构建现代身体美学理论基础。

清代帖学式微与碑学兴起的媒介视角分析 下载:79 浏览:289

孙玉明 《当代艺术》 2019年1期

摘要:
书法系统中不同传播偏向的媒介不仅促进了书体的发展,丰富了书法的艺术表现形式,也使之形成了不同的传承体系。在媒介视域中,时间媒介和空间媒介的交替维系着书法发展的动力与平衡。清初空间媒介的过热逆转是导致帖学式微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清中期时间媒介的逐渐升温则是引发碑学兴起的主要外因。除却书法自身的艺术运行规律,媒介的发展与演变也是促使清代帖学与碑学转变的重要影响因素。

基于广域量测和高斯过程分类器的暂态稳定评估 下载:61 浏览:437

高凯1 闫春生1 李正文1 韩子娇1 田博文1 李扬2 李国庆2 《电力研究》 2018年12期

摘要:
为了克服现有基于模式识别的暂态稳定评估(PRTSA)方法的不足,本文考虑广域测量系统可以提供的故障后实测信息,在合理选取一组具有代表性的输入特征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组合核函数高斯过程的PRTSA方法。相对于支持向量机,该方法具有参数自适应选取、输出具有概率意义等优点,并通过将不同特性的单一协方差函数相加构造组合核函数,进一步提高了评估模型的分类能力。应用于新英格兰39节点系统的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吸收式热泵余热回收先进技术综述 下载:255 浏览:268

张俊博1 金旭1 刘忠彦1 车德勇1 隋军2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热力发电厂余热资源丰富,且存在锅炉烟气排入大气环境导致的"白羽"现象。为此,国内外学者对烟气余热利用展开了大量研究,其中吸收式热泵作为余热驱动的能级提升装置被广泛应用于区域集中供热和供冷领域。针对目前余热回收领域中应用的回热、多效、多级和压缩–吸收复合的吸收式热泵技术进行综述,并提出一种由双级吸收热泵、升温型压缩吸收耦合热泵和三级烟气换热器组成的烟气余热全热回收系统。该系统基于烟气余热能量梯级利用原理,将烟气由145℃降为40℃以下,同时制取70℃以上的一次热网供暖热水,有效地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白羽"现象的产生。

泛在电力物联网研究现状分析 下载:24 浏览:257

肖白1 周文凯1 姜卓2 綦雪松3 牛湘智3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建设主要是将信息化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理念应用于企业发展进程中,以提高电力企业的技术水平,同时这也是服务于国家战略需要,符合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的战略要求,其对推动我国的科技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对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提出背景、建设目标和意义等进行介绍;讨论各界对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态度和相应措施;对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的技术支持进行分析;举例说明泛在电力物联网在当下的典型应用;最后指出泛在电力物联网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填充床潜热储热数值模型研究进展 下载:31 浏览:329

高龙格 根塔娜 孙佰仲 车德勇 李少华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9年11期

摘要:
填充床潜热储热技术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热利用和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等领域。由于不同应用环境下的填充床潜热储热系统具有复杂的瞬态特性和较高的实验成本,在研究不同因素对储热系统性能的影响时,研究人员开发了相关数学模型,并采用不同数值计算方法进行分析。对常见的填充床储热过程数值模型进行分类,详细分析不同模型的特点与适用性;对比了模型的计算效率和误差;最后,总结了不同数值模型在潜热型填充床储热技术中的应用特点,可为同类模型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依据。

我国风电利用技术现状及其前景分析 下载:24 浏览:253

刘志超1 王洪彬2 沙浩2 杨金澍2 曹生现2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我国风电产业发展迅猛,多种风电利用技术也伴随而生。从我国风电利用技术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出发,综述并对比了我国集群风电并网运行、风电与其他能源互补、风电的大规模直接利用及分布式风电接入与控制等技术现状,指出我国风电向集中式和分布式并重、促进多能互补利用技术推广、发展高效率低成本的风电利用技术方向发展的趋势,最后从加强新能源激励政策、新能源消纳市场机制、风电并网与技术标准建设方向提出了建议。

基于二次回归正交试验的汽轮机排汽缸加装导流板的研究 下载:22 浏览:235

曹丽华1 周凯2 司和勇1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以某600 MW汽轮机为研究对象,应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CFX对低压缸末级和排汽缸的耦合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基于二次回归正交试验,在排汽缸上端安装导流板来削弱通道涡对排汽缸气动性能的影响,得到了导流板安装参数与静压恢复系数之间的回归方程。方程呈现非线性关系,显著不失拟,且三因素之间互不影响。求解回归方程的最优解,得出最佳的导流板安装方案。安装导流板后,通道涡被破碎,排汽缸的气动性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排汽缸出口的静压恢复系数提高3.008%,总压损失系数降低5.789%,出口截面标准偏差降低了3.043。并且,不同负荷下优化后排汽缸出口的静压恢复系数均大于优化前。

关于提升风电就地消纳的多介质储能系统容量的优化配置 下载:63 浏览:318

温庆阳 马微然 何雨 哲曹 宁绩浩 《能源学报》 2019年6期

摘要:
文中主要探究风电就地消纳多介质储能系统容量的优化配置。应用HESS对不平衡功率进行平抑,DFT分解不平衡功率,确定储能容量。另外,在建立以利润最大为目标的机会约束规划储能运行策略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求解,实现了合理的规划,确定了模型的有效性。

城市配电网供电能力评估综述 下载:24 浏览:256

肖白1 赵殿平1 姜卓2 施永刚3 焦明曦4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8年11期

摘要:
城市配电网是面向用户的重要环节,对城市配电网供电能力进行科学的评估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首先,对城市配电网供电能力的概念、传统评估方法和评估模型进行了总结;其次,将城市配电网供电能力评估步骤分为建立城市配电网供电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和确定评价方法这3部分,并针对每一步骤内容,进行了总结分析;最后,指出了城市配电网供电能力评估的应用前景和研究方向。

永磁涡流风力制热装置的参数设计 下载:24 浏览:255

张仲彬1 杨勇1 纪晓东2 金韦辰1 姜铁骝1 曹丽华1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8年9期

摘要:
永磁涡流制热是利用风能的一种制热形式,因其对风质要求低、装置结构相对简单且拥有较高的制热效率,是分布式能源的有效应用。以永磁涡流制热装置为研究对象,根据电磁场原理推导制热装置运行输入转矩,将其与垂直轴风力机输入转矩进行对比,建立关于装置内部不同部件之间几何参数关系的数学模型,确定永磁涡流制热装置各部件结构参数,为永磁涡流制热装置布置的参数设计提供参考。

600MW超临界锅炉煤质变化对锅炉效率的影响 下载:69 浏览:314

于婷俐1 李伟伟2 张立栋3 《能源学报》 2019年4期

摘要:
以某厂哈锅600 MW超临界锅炉为试验平台,根据反平衡锅炉效率计算方法分析不同煤质对锅炉效率指标的影响量。结果表明低位热值不变情况下,灰分每增加1%炉效降低0. 065%。灰分不变情况下,低位热值每变化0. 5 MJ/kg炉效变化0. 086%。

基于VMD与不同包络阶次构造的风电机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 下载:23 浏览:248

王建国1 林语桐1 田野2 杜鹏3 张培焱4 辛红伟1 武英杰1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针对风电机组变工况滚动轴承故障诊断问题,将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与计算阶比跟踪(computed order tracking,COT)、逆包络阶次谱(reversed sequence squared envelope spectrum,RE-SES)2种方法结合进行包络阶次分析;将非平稳的时间域信号转换成平稳的角度域信号,再经包络法找出滚动轴承故障特征信息。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VMD结合RE-SES包络阶次法可以更加有效地提取出调幅信号中的调制阶次,并且VMD滤波可以使得故障特征阶次更加凸显,易于故障识别,为风电机组变速工况下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提供参考。

电气设备运行维护的特点与管理方法分析 下载:38 浏览:305

孙赫宏 栗嘉轩 夏伟程 王智慧 李叶鸣 《电路系统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我国电气工程的数量庞大,设备体系的规格不容小觑。对所有电气设备的全面维护工作显得难上加难,所以我们有必要讨论对电气体系的整理和管理,尽可能地排除不必要的隐患。

基于牛顿算法的压力传感器温压补偿方法 下载:10 浏览:411

田伟1 张广祥2 崔炎3 吕易轩4 《传感器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研究利用工程数学牛顿算法和数据拟合算法,实现对压力传感器数据进行自动温压补偿。具体算法为对-40~80℃横向分7个结点,线性从0到100%设置11个纵向结点,并且对77个点进行相应条件下的变送器压力采集,并下载到RAM内。实际压力测量时,根据温度采集码,横向利用相邻最近的3组标定点,利用滑动牛顿算法生成此温度采集码下线性表,再把压力采集码代入线性表中,利用牛顿算法计算对应的压力值,算法实施后仪表精度从0.2%提高到0.075%。

基于牛顿算法的压力传感器温压补偿方法 下载:10 浏览:409

田伟1 张广祥2 崔炎3 吕易轩4 《传感器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研究利用工程数学牛顿算法和数据拟合算法,实现对压力传感器数据进行自动温压补偿。具体算法为对-40~80℃横向分7个结点,线性从0到100%设置11个纵向结点,并且对77个点进行相应条件下的变送器压力采集,并下载到RAM内。实际压力测量时,根据温度采集码,横向利用相邻最近的3组标定点,利用滑动牛顿算法生成此温度采集码下线性表,再把压力采集码代入线性表中,利用牛顿算法计算对应的压力值,算法实施后仪表精度从0. 2%提高到0. 075%。

基于随机分布式嵌入框架及BP神经网络的超短期电力负荷预测 下载:86 浏览:495

李国庆 刘钊 金国彬 权然 《电网技术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电力系统超短期负荷预测易受到气象、假日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影响,因此,实现其精准预测较为困难。为提高预测精度,往往需要大量的历史数据进行训练。针对历史数据较少的新建初期电力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分布式嵌入框架及BP神经网络的超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方法。首先,将电力系统中电力负荷变量、气象变量等各种状态变量的延迟变量视为独立的影响因素,采用BP神经网络算法针对不同组延迟变量分别进行训练和预测,得到多个预测值。然后,采用核密度估计法拟合多个预测值形成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最后,通过期望估计法或聚合估计法计算得出电力负荷的最终预测值。选取实际负荷数据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方法适用于训练数据较少的超短期负荷预测,且相较于几种常规预测算法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以及较强的稳定性。

基于自适应模式切换的MMC-HVDC数字物理混合仿真新型接口算法 下载:89 浏览:466

江守其1 李国庆1 辛业春1 王丽馨1 刘博文2 《电网技术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数字物理混合仿真已成为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柔性直流输电技术(modularmultilevelconverterbasedhighvoltage directcurrent,MMC-HVDC)的重要研究手段,而接口算法是保证其系统稳定性和仿真精确性的关键技术。基于理想变压器模型法与阻尼阻抗法接口特性的对比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模式切换的新型接口算法,可在保证MMC-HVDC数字物理混合仿真系统稳定性的同时提高仿真精度。针对阻尼阻抗法,提出了物理动模交流场等效阻抗的精确计算方法,并简化了MMC交流侧等效阻抗的计算过程,实现了阻抗的实时匹配;根据2种接口算法的结构原理,在阻尼阻抗法的附加阻抗支路增加了一个可控开关,并以理想变压器模型法接口稳定性为依据设计了开关的动作条件及其误动的解决方案,进而设计新型接口算法的实现流程,保证接口特性的有效切换。通过数字仿真对比分析了新型接口算法与常用接口算法的接口特性,验证了其优越的稳定性和精确性。最后,设计了适用于MMC-HVDC数字物理混合仿真平台的启动方案,并通过硬件在环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提高海上风电场经MMC联网系统故障穿越能力的柔性泄能电阻控制策略 下载:79 浏览:504

蔡婷婷 穆钢 严干贵 刘洪波 《电网技术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离岸较远的海上风电场经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型高压直流(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MMC-HVDC)联网较交流联网有技术优势,但直流系统会因电网扰动而闭锁,影响风电功率外送。为提高直流系统抗扰动能力,构建了一种提高风电场经直流联网系统低电压故障穿越能力的柔性泄能电阻方案,具有对风电运行工况和故障强度的广泛适应性。研究了风电运行工况及故障强度对直流系统闭锁的影响,提出了系统的故障穿越安全域。分析了泄能电阻阻值设计原则,给出了柔性泄能电阻阻值的边界。设计了适用于不同风电运行工况的柔性泄能电阻投切控制策略。仿真结果表明:柔性泄能电阻控制策略可以在不同风电运行工况和故障强度条件下有效防范直流系统的闭锁,改善海上风电场经MMC-HVDC联网系统运行的安全性。

计及价格型需求响应及CSP电站参与的风电消纳日前调度 下载:89 浏览:469

崔杨1 张汇泉1 仲悟之2 赵钰婷1 王铮3 许伯阳4 《电网技术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我国西北地区风、光资源丰富,风电装机容量增长迅速。受电网调节能力弱、电力市场价格机制单一等技术与政策因素的综合影响,弃风现象严重,如何提高风电消纳水平是西北风光大省普遍面对的难题。在考虑综合成本的前提下,兼顾风电预测和价格型需求响应二者的不确定性以及系统安全约束,构建了基于光热电站和价格型需求响应参与风电消纳的调度模型。该模型将光热电站和价格型需求响应二者与风电优化调度相结合,通过源荷两侧的协调调度共同提高系统消纳风电的能力。仿真算例首先利用场景削减法将风电场全年出力水平削减为3个典型场景,并与传统调度方法对比说明文中模型的普适性;然后,对不同调度模型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文中所提模型的有效性。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