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间舞思潮巡礼 下载:33 浏览:294

茅慧 《中国艺术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民间舞发展的现实背后隐藏着的艺术观念、实践理念,总体而言带有鲜明的主流意识形态印记和特征。改革开放初期,受文坛"文化寻根热"思想主潮的影响,触发了中国舞蹈界的文化意识觉醒,在舞蹈界的主流媒体上,"舞蹈寻根热""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生命力"等重大问题成为中国民间舞理论探讨的热门话题。自20世纪80年代初,在以北京舞蹈学院为核心的中国高等舞蹈教育领域,采取的是一种叫作"课堂元素教学法"的民族民间舞蹈课程教学模式,为学院派民族民间舞创作提供孵化器。进入21世纪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观念自上而下的营造与中国民族民间舞创作理念形成了一对同时冲击创作者思想的并头潮。"非遗舞蹈"到底应该如何保护和发展,仍然是从理论到实践持续纠缠于舞蹈界思想的命题。

新时期中国现代舞思潮掠影 下载:67 浏览:405

茅慧 《中国艺术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新时期以来,现代舞从观念、思潮到语言和教学系统逐渐一步步进入中国大陆。在这个过程中,正统的主流舞蹈观念与新来乍到的现代舞观念之间在一段时期内充满了试探、迂回、较量乃至抵制、渗透的复杂关系。从现代舞的小范围交流学习到现代舞教学在广东的落地,以及随后曹诚渊北上经管几大现代舞团,现代舞一直在顽强地生存和前进,日积月累形成的社会影响也日益广泛。无论是体制外的现代舞团和个体,还是体制内的包含现代舞创新理念的行为举措,其共通的根本都反映着时代的要求和呼声——追求艺术的创新和进步。

都市生活的乡愁:现代性、感觉结构与传统舞蹈 下载:90 浏览:496

卿青 《中国艺术研究》 2018年11期

摘要:
现代性无论作为手段,还是结果或表征,都使得我们与传统封闭的有机的乡村生活模式和旧的社会关系发生了各种断裂。现代人作为现代主体,拥有的是迥异于传统社会的都市现代体验和现代感受力。传统对于我们的意义也就不再是我们的生活本身,而是我们现代都市人的精神乡愁,是我们都市人需要沟通和快乐的一种集体心理诉求。而"感觉结构"这一理论丰富了我们对现代性体验的认知,也启发了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体会这种都市生活的乡愁。因此,传统舞蹈无论是学院派民间舞,还是学院派古典舞,在这个"感觉结构"的意义上,都获得了当代性、集体性以及文化延续性上的理论支撑。也因此,现当代舞蹈的技术理论在创作传统舞蹈的时候获得了其方法论的意义。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