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乡村中等收入群体生活方式的塑造与传统文化价值的转换 下载:28 浏览:298

王容美 《中国艺术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乡村中等收入群体是维护乡村社会稳定的主力军,是乡村建设的主体性力量。乡村产业振兴发展的同时要注重相应的精神层面的建设。当前,乡村消费潜力日益突显,客观上促进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的进程。乡村中等收入群体与传统文化的精神纽带更为紧密,他们塑造自身生活方式的需求深刻影响并加速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转换。优秀传统文化对该群体生活方式的融入和塑造有利于形成稳定的乡村文化共同体,有利于推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地位,有利于促进新型农民主体意识的生成,实现真正的城乡融合。

中等收入群体的测算与现状研究——基于CHNS与CHIP数据 下载:35 浏览:397

吴鹏1 常远2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8年7期

摘要:
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区间范围在扩大,但整体规模小、比重低、稳定性较差,尚未形成"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且收入的不平等程度有加深的趋势。中等收入群体的受教育水平与职业分布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性,受教育水平城镇以大专以上为主,农村以初中为主;工作类型城镇以国有单位、个体和私营单位为主,农村以个体和私营单位为主;职业类型城镇呈现协调发展格局,农村以技术运用和服务为主。扩大城镇中等收入群体的关键在于提升下中等收入群体,而扩大农村中等收入群体的关键在于提升上中等收入群体,进而实现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共同富裕,最终实现"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不仅需要政府提供相应的政策,也需要居民个人不断提升自己获得高收入的能力。

中国中等收入群体划分标准:综述、比较与现实选择 下载:90 浏览:494

王宏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20年2期

摘要:
本文基于我国收入分配现状,着眼于解读和规划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的任务目标,基于CHIP和CFPS微观数据基础,借鉴比较"相对标准"和"绝对标准"两种思路的优缺点,建议按照"周期性调整的绝对标准"思路来确定中国中等收入群体划分标准。当前到"十四五"期间,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2.9万~15万元作为全国标准,地方可在此基础上制定地区标准。以后按照社会经济五年规划的周期和节奏,根据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周期性调整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标准。目前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接近总人口30%,过去十多年内群体比例平均每年增加2个百分点左右。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可将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比例任务按"三步走"规划。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应当以中等收入群体成员及其"后备军"为施策重点,在"稳中"的基础上通过"提低",来提高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比例。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