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心理护理对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眼的应用价值研究 下载:594 浏览:3611

张睿敏 李艳 崔效妍 王瑞娟 《光电子进展》 2021年5期

摘要:
研究心理护理对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眼的应用价值。方法 把2017年8月-2019年9月期间来我院眼科室寻求救治的90例近视眼患者分为两个组,45例作为观察组,另45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基础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加上心理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的满意程度以及患者不良情绪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给出高达99.67%的护理满意程度,对照组患者满意程度远小于观察组,仅为80.85%,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情绪评分数值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 近视眼患者经过对准分子激光治疗后给予心理护理模式患者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减少患者不良情绪的发生,增进医患关系。

个性化护理运用于近视激光手术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下载:595 浏览:3615

李艳 张睿敏 崔效妍 王瑞娟 《光电子进展》 2021年5期

摘要:
分析个性化护理运用于近视激光手术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8年1月-2019年1月因近视而入我院进行激光手术的7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用个性化护理,分析其应用于激光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70例患者在行近视激光手术后其视力均恢复良好。结论 将个性化护理应用于近视激光手术护理中其效果显著,能更好地辅助患者视力的恢复。

三种检查方法对白内障术前眼底检查的价值评估 下载:126 浏览:1296

丁凌宇 张晓帆(通讯作者) 方媛 《中国眼科杂志》 2023年1期

摘要:
目的:对白内障患者采取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眼部B超、直接检眼镜检查,评估其术前眼底检查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9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98例白内障患者,共158眼,所有患者均进行直接检眼镜、B超检查、OCT检查等术前检查,对比眼部B超、OCT及直接检眼镜的眼底病变检出率。结果:眼部B超病变检出29眼,检出率18.35%;直接检眼镜病变检出22眼,检出率13.92%;两者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OCT检查眼底病变检出44眼,检出率27.85%;明显高于直接检眼镜及眼部B超检查,差异明显(P<0.05)。结论:运用OCT进行术前眼底检查能够对眼底病变作出准确诊断,有利于治疗方案的合理制定,并为术后视力评估提供依据。

探析老年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除术前OCT检查的临床价值 下载:203 浏览:2052

周圆 张晓帆(通讯作者) 盛智超 《中国眼科杂志》 2022年9期

摘要: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进行超声乳化吸除术术前评估的应用和优势。方法:使用OCT对拟行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进行黄斑区扫描,判断有无黄斑病变。结果:在150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中,110例(73.3%)患者可成功通过OCT来检查黄斑区视网膜结构。其中发现的黄斑区异常有22例(14.7%),主要包括各期黄斑裂孔、视网膜前膜、玻璃膜疣、硬性渗出、黄斑水肿和视网膜劈裂等。结论:通过OCT检查,可对大多数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在术前进行详细准确的眼底特别是黄斑区检查,可及早发现并诊断黄斑病变,有利于对老年性白内障术前视力预后的判断。

心理护理应用于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效果评价 下载:215 浏览:2180

沈艳梅 普贤芳 《中国眼科杂志》 2022年9期

摘要:
目的:分析评价心理护理对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2例白内障患者作为本实验的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分别给予不同的护理方式。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以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心理状态和护理满意度为观察指标。拟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1]。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有显著差异,观察组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就护理满意度而言,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应用于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能够产生有效的治疗效果,既能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又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

健康教育在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实施效果 下载:200 浏览:2067

普贤芳 沈艳梅 《中国眼科杂志》 2022年9期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健康教育在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实施效果。方法:以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为目标群体,在其中随机抽取100例患者作为本实验的研究对象,将他们随机分组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人,两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健康教育模式,分别护理观察一段时间,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健康知识掌握评分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作为衡量评估试验结果的评价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和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2%(1/50)明显低于对照组22%(11/50),数据相比差异明显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应用健康教育护理后,对疾病的掌握更加全面,且其术后并发症情况也得到了控制,护理满意度高,健康教育护理的应用,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

针对性护理在老年白内障并青光眼围手术期的应用观察 下载:216 浏览:2190

崔效妍 张睿敏 李艳 汤雯 《中国眼科杂志》 2022年8期

摘要:
目的:对老年白内障并青光眼围手术期病人使用针对性护理的应用效果进行研讨。方法:将在我院眼科进行住院治疗的40名老年白内障并青光眼病人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成两个组别,对照组:病人在围手术期时给予普通护理,观察组:病人在围手术期时给予针对性护理,治疗结束后将两组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病人护理后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病人,观察组病人护理后关于白内障合并青光眼健康知识的知晓率高于对照组病人,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病人,两组病人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病人除普通护理外,针对性护理的效果更好,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临床护理中起显著作用。

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护理配合的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的影响观察 下载:219 浏览:2219

马淑媛 张雁 《中国眼科杂志》 2022年8期

摘要:
目的:研究观察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护理配合对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11月我院接收的118例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患者作为本实验的研究对象,对他们进行随机分组,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9例患者,对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的模式进行护理,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案,护理组除了实施常规护理外再给予患者手术护理配合,分别护理观察一段时间,对比两组患者的视力及眼压情况,以及身体机能和心理状态各项生存质量指标,作为观察指标。结果:就视力和眼压情况而言,护理组改善程度远比对照组显著(P<0.05);且两组患者的症状疗效、精神状态、身体机能、社会活动等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护理前,差异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实施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护理配合后,患者的视力及眼压情况明显得到了较大改善,且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高,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护理配合的应用效果良好,值得进一步推广。

形式化健康教育模式在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下载:227 浏览:2297

李燕 赵韩丽 《中国眼科杂志》 2022年8期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多形式化健康教育模式运用于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患者的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为日后的研究提供资料支撑。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4月至2019年8月接收的210例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患者作为本实验的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分为105例教育组患者和105例对照组患者,两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案,教育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多形式化健康教育模式模式,分别护理观察一段时间,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者研究中对护理过程的护理满意度情况,作为观察指标。结果:教育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86%(3/105)明显低于对照组16.19%(17/105),且护理满意度96.19%明显高于对照组75.24%,两组数据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形式化健康教育模式可以减少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疗效,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