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两种不同切口对术后干眼的影响 下载:28 浏览:317

王华 王满华 贺春香 《中国医学研究》 2018年8期

摘要: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两种不同手术切口对术后干眼的影响。方法将我院进行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白内障患者173例(194眼)根据手术切口方式的不同分为巩膜隧道切口组89例(103眼)和透明角膜切口组84例(91眼)。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 d、1周、1月、3月的干眼症状评分及BUT、FL检查结果。结果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的干眼症状评分及FL评分先升高后降低,BUT先缩短后延长,且两组患者术后1 d、1周、1月干眼症状评分及FL评分均高于术前,BUT短于术前(P<0.05);术后1 d、1周透明角膜切口组干眼症状评分及FL评分高于巩膜隧道切口组,BUT短于巩膜隧道切口组(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采用透明角膜切口和巩膜隧道切口均可引起患者术后出现早期干眼症状,且前者较后者引起干眼症状更加严重。

区域折射多焦点人工晶体与衍射多焦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视觉质量对比 下载:71 浏览:755

田宏 王春熊 刘峰 张玉梅(通讯作者) 《中国眼科杂志》 2024年12期

摘要:
目的:研讨临床经区域折射多焦点人工晶体(MF30)治疗形式、衍射多焦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治疗方法,对术后患者视觉质量等各项指标的影响。方法:从2023年1月开始,进行本次研究,截至同年11月份,纳入就诊的眼部疾病患者80例,通过信封随机化分组模式,40例对照组进行衍射多焦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治疗,40例研究组进行区域折射多焦点人工晶体(MF30)治疗方法处理,评定两组手术前后检查结果、视力结果、离焦曲线图情况以及OQAS视觉质量结果。结果:两组手术完成后裸眼远视力高于手术前(P<0.05);研究组患者的裸眼中视力好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中,—1.50D(70cm)位置的裸眼中视力值好于对照组;研究组视觉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副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区域折射多焦点人工晶体(MF30)植入形式,实施于白内障患者中,可为患者提供更优以及更为满意的视力情况,相比较于衍射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视觉质量更为突出。

小切口手法非超乳三联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疾病的效果 下载:110 浏览:1125

刘长青 《中国眼科杂志》 2023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讨对青光眼伴有白内障患者给予小切口手法非超乳三联术完成治疗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时间范围处于2021年1月~2022年2月阶段的150例青光眼伴有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临床均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小梁切除术完成治疗,对患者手术前后的眼压水平、视力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统计。结果:手术前,光感-0.01患者70例、0.02~0.1患者60例、0.1~0.5患者20例以及>0.5比例0例;手术后,光感-0.01患者0例、0.02~0.1患者20例、0.1~0.5患者60例以及>0.5比例70例;手术后青光眼伴有白内障患者视力水平均优于手术前(P<0.05);手术前,青光眼伴有白内障患者眼压水平为(31.25±5.25)mmHg,手术后1周为(12.25±4.12)mmHg;手术后1个月为(11.79±2.25)mmHg;手术后6个月为(11.13±3.25)mmHg;手术后1周眼压水平、手术后1个月眼压水平以及手术后6个月眼压水平同手术前比较,均呈现出显著降低(P<0.05);完成手术后,表现出角膜水肿患者5例,程度均为轻度,在3~7d后,达到透明程度;表现出前房出血患者3例,主要在虹膜周切时出现,在2~3d后,全部吸收;表现出浅前房患者1例,对患者实施3d加压包扎后,均全部恢复。表现出前房以及人工晶体表面纤维素性渗出患者2例,选择皮质类固醇实施治疗后,全部消退。未表现出角膜失代偿的情况,脉络膜下爆发性出血以及囊样黄斑水肿等系列并发症。结论:临床对青光眼伴有白内障患者在治疗期间,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小梁切除术的有效应用,呈现出安全有效的特点,术后不会表现出严重并发症的情况,可将患者的眼压变化以及视力水平显著改善,可对青光眼伴有白内障患者的良好预后给予促进。

三焦点和双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术对白内障术后疗效对比分析 下载:140 浏览:1422

张琪 《中国眼科杂志》 2023年6期

摘要:
目的:分析三焦点和双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术对白内障术后疗效对比。方法:入组本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白内障患者共98例,随机分组,双焦点组的患者实施双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术,三焦点组采取三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术。比较两组术后未矫正中视力、中视力球镜、未矫正远视力、矫正远视力、远视力球镜、远视力柱镜、矫正中视力、中视力柱镜、未矫正近视力、矫正近视力、近视力球镜、近视力柱镜、满意度。结果:在治疗后两组的未矫正中视力和中视力球镜两项指标比较而言,三焦点组优于双焦点组,P<0.05。其他指标包括未矫正远视力、矫正远视力、远视力球镜、远视力柱镜、矫正中视力、中视力柱镜、未矫正近视力、矫正近视力、近视力球镜、近视力柱镜方面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满意度方面,三焦点组高于双焦点组,P<0.05。结论:三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术应用白内障治疗效果更好,可更好改善未矫正中视力和中视力球镜,可为患者提供更好的中视力,患者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细节护理在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 下载:139 浏览:1406

于燕 《中国眼科杂志》 2023年6期

摘要:
目的:分析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室护理中采取细节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80例我院眼科于2022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患有老年性白内障,并采取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的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示法随机分为各具有40例的2组,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手术室护理基础上,采取细节护理,对比患者生活质量及负面情绪状态、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经比较,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较高,SAS、SDS评分较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采取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室护理中,使用细节护理可提升护理质量,在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的同时,显著提升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缓解疾病带来的负面情绪。

优质护理在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病人中的应用 下载:208 浏览:2114

刘苗苗 赵琳 孙霞 《中国眼科杂志》 2022年12期

摘要: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对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ICL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从2017年8月到2019年1月在我院确诊并进行治疗的ICL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患者总共80例进行观察和研究。随机均分成两个研究小组,其中,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案的患者设定为对照组,施行优质护理的患者设定为实验组,比较经过差异化护理干预后,组间患者术后上皮愈合时间的差异,此外统计患者SAS及SDS评分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患者干预后术后上皮愈合评分、SAS及SDS评分明显低于另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 <0.05)。结论 对ICL植入术患者后行优质护理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重度残疾,改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提升患者对护理干预的满意程度。

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拆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护理措施 下载:201 浏览:2040

代红梅 《中国眼科杂志》 2022年8期

摘要:
目的: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拆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护理方式,总结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8年8月接受的90例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拆除人工晶体植入术为对象,依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分组,对照组的案例实施常规护理,另外实验组的案例实施术后综合护理,护理后对结果分析和总结。结果:实验组出现角膜水肿、前房出血、前房渗出的案例2例,发生几率是4.4%,对照组的发生几率是13.3%。实验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分别是93.3%和75.6%,实验组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白内障超声乳化拆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案例在术后实施综合护理方式,能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实施和采用。

临床护理路径在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中的应用 下载:217 浏览:2200

梁小锁 《中国眼科杂志》 2022年2期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病例样本为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时间段我院收治的1128例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划分为2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样本量保持一致,n=564,对照组患者护理方案为常规基础护理,研究组患者护理方案为临床护理路径,研究比较组间护理效果。结果:评估组间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性、矫正视力超0.5患者例数、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及制依从性,改善矫正视力,值得推广应用。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前房渗出发生率与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279 浏览:2818

鹿小刚 《中国眼科杂志》 2021年2期

摘要: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PE+IOL)术后前房(AC)渗出发生情况,并分析导致术后AC渗出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本院2020.1.1-12.31期间行PE+IOL治疗的白内障病例3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术后是否发生AC渗出进行分组,发生AC渗出者纳入研究组,未发生AC渗出者纳入参照组;统计PE+IOL手术病例术后发生AC渗出的概率,并分析两组基础资料,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E+IOL术后影响AC渗出的高危因素。结果:经统计,本次纳入300例患者中,PE+IOL术后AC渗出发生率为6.67%(20/300)。经单因素分析显示,眼科疾病(包含高度近视、青光眼、合并葡萄膜炎)、术中瞳孔直径、术前眼内压、术中后囊膜破裂、晶状体核分级等均为PE+IOL术后AC渗出发生的相关因素(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眼科疾病(包含高度近视、青光眼、合并葡萄膜炎)、晶状体核分级(≥Ⅳ)、术中后囊膜破裂、术前眼内压(≥21mmHg)、术中瞳孔直径(≥21mm)均为PE+IOL术后AC渗出发生的独立相关因素(均P<0.05)。结论:PE+IOL术后AC渗出发生率相对较高,其中合并其他眼部疾病、眼内压、瞳孔直径等均为AC渗出发生独立危险因素,故临床治疗中可结合相关危险因素加以防治,规避前房渗出发生。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