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吉祥文化在传统民居室内环境中的设计表达——以曹家大院室内环境设计为例 下载:56 浏览:505

李长明 李瑞君 《设计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曹家大院作为明清时期山西地区民居的典型代表,在各个方面都呈现出吉祥文化与传统居住空间相互交融的情形,是吉祥文化的物质载体,反映出晋中百姓的生活理想与精神追求。文章通过对曹家大院中吉祥文化的表达形式开展研究,阐释了吉祥文化在传统民居中的运用和表达出自然淳朴的艺术特征和精神品质,对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起到了补充作用。

中国朝鲜族传统民居建筑环境特征 下载:21 浏览:371

孟楷丰 李瑞君 《设计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民居是社会、自然环境、人文和审美,以及生活习俗等多方面因素的结合体,因此它可以系统、全面地反映出每个时代背景下民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居住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历史的见证。朝鲜族作为中华民族的成员之一,其本身具有独特性,作为外来迁入民族,朝鲜族本身有着不同于古代华夏其他民族的历史经历。本文从居住学角度入手,探讨中国朝鲜族民居的发展与其独特的环境特征。

20世纪新疆伊犁地区维吾尔传统民居室内陈设——以伊宁市喀赞其区吐达洪巴依旧居为例 下载:38 浏览:268

迪力旦尔·地里夏提 《中国设计》 2019年9期

摘要:
室内陈设不仅丰富空间内涵,还强调室内装饰风格特征,是室内空间设计的升华。20世纪伊犁地区维吾尔传统民居室内陈设因受中国近代家具风格与俄罗斯文化影响,呈现出时代性与地域性特征。文章通过对伊犁地区维吾尔传统民居进行实地考察,试图以伊宁市喀赞其吐达洪巴依旧居为例,分析当地维吾尔传统民居室内陈设。

基于人体工程学的湘南传统民居室内空间研究——以陆家新屋为例 下载:79 浏览:478

许媛媛 陈祖展 刘梓慧 《中国设计》 2018年2期

摘要:
文章主要研究湘南传统民居建筑——以陆家新屋为调查对象,从人体工程学的角度对室内空间进行分析,总结不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文章也将其与现代住宅的空间形式进行比较分析,从室内空间的平面功能布局、交通流线分析、室内空间尺寸三个方面,总结出湘南传统民居与现代住宅的异同,为湘南传统民居的改造奠定理论基础。

海南岛传统聚落及民居文化景观区划定量方法研究 下载:59 浏览:342

李婧1 杨定海2 肖大威3,4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20年11期

摘要:
国内传统聚落及民居的研究已经走向区划,整体宏观上的区划和典型文化圈层的划分已经趋于成熟,边缘文化圈层和文化交融地区的亚区细分是需要深入研究的。对海南岛传统聚落及民居进行全域调查,从自然环境、空间形态、民居类型、社会文化四个层次选取文化因子,构建海南岛传统聚落及民居文化景观区划的指标体系及地理信息数据库。通过对研究样本数据型指标的量化分析,确定了聚落形态和民居型制作为主导因子,并对主导因子进行系统聚类。将数据型指标的系统聚类结果与描述型指标的定性感观印象相结合,将海南岛划分为两个传统聚落及民居文化区和10个文化亚区。将传统的因子定性分析与量化的系统聚类分析相结合,力图使分区结果更客观、更准确,这是传统聚落及民居文化区划方法的一种新尝试、新探索。

西江千户苗寨传统民居屋顶研究 下载:57 浏览:341

邹涵1,2 郑超引3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19年10期

摘要:
屋顶是民居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中国民居建筑中最引人注目的外部形态元素,融入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思想。西江千户苗寨的传统民居是苗家人为适应当地自然生活环境而做出的应对,其屋顶独具民族特色。笔者通过文献研究与实地考察,对贵州省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民居屋顶的类型、材料、构造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尝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发掘苗寨民居屋顶的特点,为民居建筑与遗产保护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当前地域性建筑设计与建造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回归乡村营建的自在:徽州传统民居自主营建过程及特征研究 下载:99 浏览:523

许从宝1 刘征宇2 韩雪1 陈曦1 《中国建筑》 2019年1期

摘要:
与通行的建筑师主导建造模式有根本不同,我国传统民居多呈现出自主营建的特征,村民的广泛参与和自主决策,使民居建筑具备了随今后生活成长的属性。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挖掘徽州民居自主营建过程的相关事件和现象,比较与建筑师主导建造模式的不同之处,总结自主营建三大特征:村民需求的"有效"表达、营建与生活的有机结合、对个人情感的照顾。以村民为核心,多方共同参与的自主营建具有彻底的自然性、地域性和人情化,对反思建筑师主导建造模式的弊端,延续传统村落和民居的自然发展脉络有重要意义。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