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石墨烯薄膜的制备方法及应用研究进展 下载:76 浏览:438

何延如1,2 田小让1,2 赵冠超1,2 代玲玲1,2 聂革1,2 刘敏胜1,2 《新材料》 2020年9期

摘要:
完美石墨烯由于具有高导电性、高透光性、高柔韧性、高阻隔性、高机械强度、高化学稳定性、超薄等特性,被誉为21世纪最具颠覆性的"新材料之王",引起全球各界的关注,并预期在电子领域、光子领域、能源领域、环保领域、生物医疗健康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欧洲、美国、日本等众多国家,都把石墨烯列为本世纪最重要的新材料进行研究和开发,并已在新能源、电子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和初步应用效果。我国也明确把石墨烯作为国家重要战略材料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石墨烯分为石墨烯粉体(还原氧化石墨烯)和石墨烯薄膜两大类。目前研究较多的是石墨烯粉体,且其制备和应用方面都有了系统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对于石墨烯薄膜,研究较多的是其制备技术,虽然对石墨烯薄膜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均进行了初步研究,验证了它应用于其中的可行性,并预期其在部分应用领域具有显著优势,但多数处于研究初期,还面临众多技术挑战。因为目前制备的石墨烯薄膜性能和理论性能有较大差距,所以需要研究者们一方面改进制备技术,提升石墨烯薄膜性能;另一方面结合石墨烯特性选择拥有显著优势的应用领域进行深入研究,设计能够体现石墨烯薄膜性能优势的产品器件,这样才能真正打开石墨烯薄膜的应用市场。本文首先介绍了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石墨烯薄膜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目前,石墨烯薄膜晶畴尺寸多为微米级到毫米级,少数研究机构所制的石墨烯薄膜晶畴可达到厘米级;石墨烯薄膜迁移率一般可达到10 000~30 000 cm2/(V·s),方阻小于150Ω/,透光率达到97. 7%。石墨烯薄膜发展趋势是开发可控、快速制备大面积、大晶畴、高质量原位沉积石墨烯薄膜的技术和找到可体现石墨烯薄膜优异性能的应用场景。其次在欧盟"石墨烯旗舰计划"科技路线图的框架下,根据石墨烯薄膜的诸多预期特性,结合技术先进性、未来市场规模、可行性、开发周期等方面,选定16项主要应用方向作为重点关注方向,并将其归为七大类应用:透明导电层、分离隔离膜、场效应晶体管(沟道层)、光电探测器(有源区)、导热材料、集流体涂层、催化剂载体。本文重点系统地分析了石墨烯薄膜在上述应用中预期带来的优势、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为石墨烯薄膜材料的发展提供研究基础。

耐高温拟微绿球藻诱变株的筛选与培养 下载:97 浏览:509

李青 吴洪 冯倩 尹顺吉 崔春莉 陈传红 《生物技术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筛选拟微绿球藻耐高温突变株,提高其高温耐受能力,延长夏季养殖时间。[方法]对拟微绿球藻进行3次EMS重复诱变和反复45℃高温处理后,利用200 mmol/L HYP压力进行48孔板和24孔板两轮筛选,得到的优势突变株进行反应器高温培养评价和夏季室外培养验证。[结果]夏季室外培养,突变株HT39最终生物积累量和EPA含量分别达到1.93 g/L和3.62%,比野生株提高48.0%和21.9%。[结论]利用重复诱变和多孔板压力筛选的方法获得的优势突变株HT39夏季室外培养表现出较强的高温耐受性能,为选育重要经济藻株拟微绿球藻耐高温品系提供了方法依据。

应对气候变化下发展低碳能源科技的路径 下载:88 浏览:420

莫神星 《能源学报》 2018年4期

摘要:
发展低碳经济与能源低碳科技创新紧密相联,并相互作用。发展低碳能源必须发展低碳能源科技。在应对气候变化下,发展低碳能源科技是我们的必然选择。能源低碳科技创新是发展低碳经济动力之源。能源低碳科技创新,将会极大地改变世界的政治格局和地缘政治。我国在低碳技术的研发方面还面临诸多困难,缺乏完整、有效的政策支持体系;低碳技术项目还没有形成稳定的政府投入机制。这就要求我们要大力推进低碳科技创新,加强法律政策对低碳科技创新的支撑力度。

面向煤基低碳能源战略的大规模风/光-氢储能-煤多能耦合系统 下载:59 浏览:362

袁铁江1 彭生江2 胡克林3 杨南1 《电气学报》 2019年3期

摘要:
<正>煤基低碳是煤炭富集省区低成本、可持续实现能源供给侧结构战略调整的必然要求。阐述能源系统演进规律,面向山西省、新疆省等新能源和煤碳富集省区的煤基低碳能源战略,提出以大规模风/光互补电解水制氢储能为桥梁,构建清洁高效风/光-煤能源系统创新策略。以山西省为例,探讨基于大规模氢储能技术的煤基低碳能源系统。

未来社区低碳场景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下载:288 浏览:2906

倪仲俊1 胡骏1 李汉秋2 翁洪康2 《低碳研究》 2021年12期

摘要:
浙江省政府积极推进未来社区建设,其中低碳(能源)场景是未来社区九大场景中的重要一环。为构建绿色共享、高效智慧、供需互动、健康舒适、循环无废的未来社区低碳、零碳场景,需要从设施互连、智慧互动和目标效益三个方面着手开展未来社区低碳场景设计。本文基于某社区现状条件,规划设计了一套社区级光储充一体化、集中供冷供热、综合能源管控于一体的建设方案,为社区居民提供低碳、环保、舒适的能源场景。

“双碳”目标下我国能源技术创新制度转型研究 下载:97 浏览:1068

孙慧敏 《能源学报》 2024年1期

摘要: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引导下,积极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大力推动能源创新研发已成为时代之需。破除我国能源创新的诸多技术瓶颈,必定离不开能源制度转型。应坚持从政府主导到市场竞争,从财产激励到产权激励,从维持性创新到破坏性创新的能源制度转型思路。进而构建以技术竞争优势为导向的能源市场竞争制度,设计包容性的能源产权激励制度,塑造尊重企业家精神的能源技术创新制度环境。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