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基于线路保护反时限特性的含光伏发电系统风险备用优化模型 下载:24 浏览:293

杨延勇1 许强1 李竹2 候承昊1 杨秀菊1 余碧凯2 雷霞2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针对光伏并网后容易引起系统的不安全运行,传统的备用配置方法经济性较差的情况,为保证系统在弃光最小化情况下安全运行的同时提高经济性,引入失负荷及弃光风险指标,建立了光伏并网后不同场景下的备用优化模型。该模型以最小化发电成本和备用成本为目标函数,功率平衡、机组特性及可中断负荷等为约束条件,利用线路保护反时限特性将线路潮流约束转化为对应时间尺度的热稳定极限值,综合求解含光伏发电系统中的各种不确定性场景下,线路保护反时限特性所对应的不同响应速度备用优化调度模型。含光伏系统的IEEE 6机30节点系统算例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及方法的有效性。

基于非线性扰动观测器的光伏并网逆变器直流侧母线电压控制 下载:73 浏览:440

刘鑫蕊 高超 王智良 《电网技术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中,当光伏板输出功率突变时,直流侧母线电压波动幅度较大,若控制不当,将直接影响系统的正常工作。为提高母线电压的控制性能,提出一种基于非线性扰动观测器的直接功率控制方法。该方法无需增加额外的传感器,利用扰动观测器,对光伏板输出功率进行实时观测,并将其作为前馈量加入到功率内环,使功率内环给定含有输入功率信息。针对功率内环,重新定义了控制输入量,省去了同步旋转坐标变换环节。详细介绍了观测器及功率内环的设计过程,并给出内外环参数整定方法。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受弱电网影响光伏并网系统不同频段稳定性分析 下载:93 浏览:471

刘佳宁 于淼 夏杨红 韦巍 《电网技术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随着光伏发电规模的不断扩大,光伏并入弱电网引发的稳定性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现有研究通常认为网络阻抗的增加不利于系统稳定,但该文研究得出网络阻抗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应当在不同频段上加以区分。为了详细阐述其影响,建立了考虑功率环非线性、不连续特点的完整光伏并网系统模型,基于描述函数法分析了系统的次同步频段稳定性,基于阻抗分析法分析了系统的高频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特定系统结构和锁相环带宽下,次同步频段内网络阻抗的增大有利于抑制系统振荡,而高频范围内网络阻抗的增大恶化了系统的高频稳定性,从而将网络阻抗对于不同频率范围内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详细区分开来,对现有研究做出了有力补充。基于MATLAB/Simulink的仿真分析验证了所述方法的有效性。

基于STM32F407的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研究 下载:16 浏览:166

宋冠蕾 《电气学报》 2020年12期

摘要:
逆变器是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核心设备。其主要拓扑结构可以分为单级式和两级式,一种好的拓扑结构是保证逆变器稳定、高效率和高安全性工作的基础。采用两级式结构,前级采用单重Boost进行升压和最大功率获取,后级采用典型的单相全桥逆变,经过LCL滤波器并入电网,单相两级式光伏并网逆变系统具有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和逆变并网控制相互独立、互不干扰和效率高等优点。锁相采用一种新型的单相锁相环。通过理论分析确立了系统的控制规律,仿真及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案的有效性。控制芯片采用STM32F407,该芯片具有运算速率高、使用方便等优点。

融合多元信息的含光伏电网风险量化评估方法 下载:19 浏览:170

陶苏朦1 汤奕1 朱红勤2 潘小辉2 《电气学报》 2020年9期

摘要:
随着光伏并网容量的增加,光伏电站的不确定性因素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影响日趋显著。为充分挖掘多元信息实现含光伏电网的风险定量分析,在构建融合气象和元件信息的光伏输出功率概率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含大规模光伏电网的风险量化评估方法。首先,基于聚类分析综合考虑了天气变化和元件失效概率,形成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光伏日出力序列,通过构建表征不同天气类型间的状态转移概率矩阵,实现对全运行时段光伏出力的预测;然后,利用非序贯蒙特卡洛法抽取系统状态,综合考虑故障概率和后果,对电压越限和失负荷风险分别进行量化评估。最后,以某实际电网为例,分析了气象和元件信息、光伏接入方案和容量对系统运行风险的影响,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基于光伏并网逆变器的一种矢量角补偿法有限控制集模型预测控制研究 下载:79 浏览:469

陆治国 王友 廖一茜 《电网技术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有限控制集模型预测控制(finite control set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FCS-MPC)提供了一种与众不同的能量处理方法,将功率变换器当做离散和非线性的执行器。它具有无须解耦运算和安装脉冲宽度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调制器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变换器。传统FCS-MPC在延时补偿问题上采用拉格朗日外推法对未来参考值进行修正,但这种方法在出现阶跃变化时峰值较大。考虑到三相系统变量的矢量表示法后,能够根据一次采样时间的矢量角变化来估算未来参考值。因此,该文基于光伏并网逆变器,运用矢量角补偿法对FCS-MPC延时补偿后带来的未来参考值偏离进行修正,研究光伏光照强度变化时并网的动态控制效果,这个简单的补偿方法允许预测控制模型包含延时,并能够避免受控变量出现较大的纹波,同时该文在代价函数中加入了开关频率约束项,减少开关损耗,同时不会造成输出电流畸变。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和实验,验证这种模型预测控制器在光照波动时并网运行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控制性能,并论证此方法的可行性。

单级式光伏并网逆变系统设计研究 下载:99 浏览:503

曹雷 张敏 《电气学报》 2018年1期

摘要:
智能电网和微电网理论的提出,为光伏并网发电技术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对光伏并网逆变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对单级式光伏并网系统进行了设计研究。首先对光伏并网逆变系统的结构进行了分析,确定了系统的主电路拓扑、滤波电路结构和工频变压器的联结方式。然后提出了一种可以实现电流零稳态误差的PR控制策略,并对PR控制器进行了分析和设计。最后对单级式光伏并网逆变系统建立了数学模型,并通过Matlab仿真对上述研究和设计进行了验证。

计及风电与光伏并网的电力系统运行风险评估 下载:69 浏览:439

商皓钰 刘天琪 卜涛 何川 印月 丁理杰 《电力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为了对新能源并网系统进行更合理的规划建设,提高其运行安全性,提出计及风电与光伏并网的电力系统运行风险评估模型。在包含风光出力不确定性、负荷波动、线路和发电机实时状态的基础上,考虑风光联合出力及天气对线路停运率的影响,以便更准确地进行风险评估。在计及电压越限、电压崩溃、线路有功功率越限、系统失负荷的传统风险指标体系基础上,增加了弃风弃光和稳态频率越限风险指标,更全面地考量风险来源。引入涵盖上述指标的综合风险指标,结合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计算各个指标权重,所得结果更客观。采用非序贯蒙特卡洛法抽取系统状态进行风险评估,以IEEE-14节点系统为例,定性分析了新能源接入位置和风光联合出力对系统运行风险的影响,验证所提出模型和方法,为今后以风、光为代表的新能源并网系统运行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含锁相环的两级三相式光伏并网系统稳定性分析及控制 下载:71 浏览:471

舒展1 杨越1 谷铮2 陶翔1 徐衍会2 《电力研究》 2019年12期

摘要:
为了分析并改善光伏并网系统稳定性问题,本文建立了包括锁相环(PLL)在内的两级三相式光伏并网系统小信号模型,利用特征值法分析了电网强度、最大功率追踪(MPPT)控制参数、锁相环控制参数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分析可知弱电网下主导振荡模态与锁相环控制参数直接相关。基于锁相环和电流内环控制的相互作用,提出一种附加控制方法,将锁相环的输出频率变量通过控制系数附加作用于电流内环控制。利用特征值法和时域仿真证明该方法可解决弱电网情况下由于锁相环控制参数设置不当带来的系统稳定性问题,并找出了控制系数在不同锁相环参数设置下的可行域。

规模化分布式光伏并网条件下储能电站削峰填谷的优化调度方法 下载:81 浏览:453

林俐 费宏运 《电力研究》 2019年11期

摘要:
针对区域性规模化分布式光伏并网引起的系统调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含储能电站的削峰填谷优化调度方法。首先从容量渗透率、天气等角度分析了规模化分布式光伏并网后对系统负荷以及调峰能力的影响;随后将储能电站作为独立电源接入系统,提出了规模化分布式光伏并网条件下含储能电站的优化调度方法,利用储能电站削峰填谷,以净负荷方差最小为目标,对储能电站充放电功率进行优化,兼顾系统经济性和风电优先调度,以系统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对常规机组与风电场群进行调度;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带混合储能的光伏并网系统功率协调控制策略研究 下载:72 浏览:490

杨少帅 罗萍萍 《电力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针对光伏发电系统功率输出随机性强、波动性大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光伏-超级电容-蓄电池-电解槽混合发电系统功率协调控制策略。分析并建立了光伏、超级电容、蓄电池及电解槽的数学模型,构建了一种将系统各单元通过变换器汇集于直流母线的混合系统结构。该控制策略将超级电容和蓄电池两者的荷电状态SOC(State of Charge)均考虑在内,通过对不同工况下系统各单元出力的协调控制,在实现直流微电网有功功率平衡的前提下,达到维持直流母线电压稳定和平抑系统并网功率的目的,提高了光伏利用率。利用PSCAD/EMTDC软件进行建模与仿真分析,验证了本文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下载:55 浏览:662

刘晋达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25年2期

摘要: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逐渐升级,能源使用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人们愈发青睐清洁能源、可再生资源。太阳能作为清洁能源中的重要代表,获得了宽广的市场发展空间,在本文的研究中将针对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中的关键技术进行详细分析,了解不同技术的使用方式、实施标准、操作形式,力求能够对相关领域进行深化认识,促进我国光伏发电稳步推进,获取更为理想的社会效益和使用广度。

光伏并网逆变器信号检测与保护电路设计 下载:125 浏览:1408

范博文 《信号处理与图像分析》 2022年3期

摘要:
光伏对于缓解当前的能源紧张局势,为传统的发电方式寻找替代能源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直驱式光伏系统因其维护成本低、噪声小、具有较好的低电压穿越能力而成为光伏领域的主流系统之一,对逆变器所需信号检测与信号调理电路、故障报警电路进行设计.光伏并网系统,采用双PWM逆变器拓扑结构。基于此,对光伏并网逆变器信号检测与保护电路设计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无线通信技术在分布式光伏并网接入系统中的相关研究 下载:135 浏览:1694

包滔滔 马伟杰 《信号处理与图像分析》 2022年1期

摘要:
伴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国家以及人民群众越来越关注清洁能源问题,而光伏作为一种经济且又清洁的能源,势必会成为新能源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本文将对布式发电的并网特点以及通信技术的接入进行展开探究,希望会对分布式光伏并网连接系统时电力通信技术的应用以及发展有所裨益。

分布式光伏并网通信接入创新与实践 下载:149 浏览:1387

王志杰 《无线电研究》 2023年3期

摘要:
当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太阳能的发展已趋于成熟,为光伏发电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且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具有的特点使得电力传输之间的消耗几乎为零。所以,更多的分布式网络结构光伏电源被接入到城市供电网络中,同时还对传统的城市供电网络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储能技术在光伏电站并网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48 浏览:784

张自阳 《电气学报》 2024年2期

摘要:
经济在快速的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分析了我国光伏电站发展形势,探讨了储能技术在光伏电站并网中的作用,通过对比分析几种储能技术,提出混合储能,并将蓄电池与超级电容混合使用,构建了基于混合储能的光伏电站并网系统。仿真验证了储能技术在光伏电站并网中的应用效果。储能技术在光伏电站并网应用中具有极强的便利性,相关部门应准确把握储能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合理规划电磁、化学与物理储能技术的应用场景,并将各项技术运用到光伏发电系统中,使储能技术的运用更具持续性、科学性。

货运机场分布式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设计与运维 下载:56 浏览:631

沈琦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24年12期

摘要:
货运机场的分布式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旨在通过高效、稳定的电力供应支持机场日常运营。本项目背景基于当前能源结构转型的需求,目标是实现节能减排,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项目意义在于为其他类似场景提供参考范例。系统由太阳能电池板、逆变器、监控系统等组成,利用光伏效应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入电网使用。技术特点包括高效率、长寿命和低维护成本,应用现状显示该技术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推广。

分布式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接入配电网电能质量探讨 下载:86 浏览:804

莫璐璐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24年2期

摘要:
随着分布式光伏发电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其并网发电已成为推进绿色能源转型的重要环节。然而,分布式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接入配电网时对电能质量产生的影响亦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深入探讨了分布式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基本运作原理,分析了该系统接入配电网后对电能质量的主要影响,包括直流偏离故障、谐波污染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通过严谨的逻辑分析和实践验证,旨在为提升配电网电能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的研究 下载:182 浏览:2303

任宁波 《中国电气工程》 2022年1期

摘要:
作为光伏阵列、电网接口常用的设备,并网逆变器控制技术如今成为业界的研究方向。为了确保光伏阵列将最大的电能馈入电网中,使系统在安全的状态下运行,需探索和运用科学的控制技术和措施。基于此,本文介绍了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结构与分类,并探讨了它的控制策略。

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施工技术探讨 下载:268 浏览:3223

杨晓玉 《电力技术学报》 2021年11期

摘要:
近年来,在大力建设光伏并网发电工程的同时,也促进了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技术的发展。此种技术不仅节省了传统的水、煤炭以及石油等资源,而且发电过程中也不会产生污染,通过此技术的应用可以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以及经济运行。文章对施工技术展开探讨,目的在于总结行之有效的施工方案,保证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科学运行。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