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新时代推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法治要义 下载:82 浏览:477

胡玉鸿 《中国法学研究》 2018年9期

摘要:
"社会公平正义"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高频词汇,社会公平正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社会公平正义是人民美好生活的基本需要,决定着人民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民生问题是衡量社会公平正义的标尺,在初始条件上,要保障每一个公民都有提高生活质量、追求美好生活的机会与条件;在补足条件上,国家应积极投入,为公民获取机会和增长能力提供条件;在分配正义层面,要通过国家法律、政策的推行,为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提供制度保障。十九大报告就竞争公平、教育公平、司法公正等重点问题进行了阐述,明确了当代中国在推进社会公平正义方面的主要制度着力点。当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并非一蹴可就的事业,要以"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作为推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步骤。

论共享理念与消费主义的矛盾及化解之道 下载:53 浏览:397

田月容 赵玲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2期

摘要: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理念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是对"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一人民主体观的再诠释和新发展,是对社会公平正义问题的深层追问和现实观照,是对可持续发展的主动谋划。而与此相比,消费主义弃置以人为本,背离公平正义,阻滞可持续发展,二者明显存在抵牾。为了消除消费主义的负面影响,就应遵照共享理念,使消费者回归消费主体性;坚持共享原则,以推进消费正义;拓展共享思维,以增强消费协作性;用共享理念为人们的消费提供理性引导,使人们摆脱消费主义的影响。

大学生公共理性危机的表现、原因及对策 下载:40 浏览:441

马丽 张首先 《中国教育研究》 2019年7期

摘要:
基于大学生公共理性危机的现实表现,文章从经济全球化扩张与资本逻辑霸权、信息网络化生成与虚拟世界诱惑、价值虚无化迷茫与理想信念困境等方面分析大学生公共理性危机的成因,并指出大学生公共理性培育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塑造良好社会心态的桥梁以及实现中国梦的逻辑必然,进而提出注重公共思维训练以增强大学生公共意识涵养、强化道德伦理知识传授以促进大学生公共美德养成、深化社会实践内容以推进大学生公共精神升华、构建公共合作共同体以扩展大学生公共交往时空等策略,以期培育大学生积极、健康的公共理性,促使他们更好地参与公共事务、维护公共利益、共享公共生活。

论新时代社会治理的科学内涵 下载:181 浏览:2126

陈雨曚 英明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3年1期

摘要: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发展阶段社会治理,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坚持“共建共治共享” 的基本要求,坚持“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任务,对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论我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完善 下载:418 浏览:2176

员童 《法学学报》 2023年7期

摘要:
公共法律服务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基础性工程。为推进法律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要坚持政府的领导作用,强化政府在法律服务业发展中的领导作用,营造优异的发展环境; 要突出市场导向,强化法律服务业行业的创新能力; 要加强监督管理,促进行业自律。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