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私募股权投资、内部控制与会计稳健性 下载:34 浏览:431

王晶晶1 李贞如2 曹利真3 《管理与科学》 2020年4期

摘要:
以2010—2017年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私募股权投资、内部控制和会计稳健性的关系。研究发现,有私募股权投资参与的上市公司其会计稳健性普遍高于无私募股权投资参与的上市公司,且私募股权投资持股比例越高,被投资公司的会计稳健性越好,因此私募股权投资在我国发挥了一定的公司治理作用,提高了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此外,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能显著降低私募股权投资对会计稳健性的正向作用,即内控较好的上市公司,私募股权投资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会削弱,因此私募股权投资和内部控制两者在提高会计稳健性方面存在替代效应。研究结论进一步补充了私募股权投资与内部控制公司治理作用的文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参考价值。

基于全面质量管理视角的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建设思考 下载:55 浏览:432

陈洋琴 《管理与科学》 2019年11期

摘要:
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进程中,高校经济活动财务风险也与日俱增,因而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显得愈加重要。对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五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有针对性地论述了构建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方法,以期为我国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建设的健全和完善提供一点建议。

公司内部控制案例研究——以SJ公司为例 下载:55 浏览:417

张健 《当代市场营销》 2019年12期

摘要:
随着企业之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很多企业已经开始选择通过完善企业自身的管理来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完善企业自身的管理是很重要的。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不仅能够加强对企业整体的管理,还能对各个更为进行有效的监督,进而能够更好的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这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是非常有利的。为此,文章选择SJ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从中小企业中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针对性的意见。

内部控制、管理层防御与公司高管变更 下载:41 浏览:435

沈阳 《管理与科学》 2018年7期

摘要:
以公司高管变更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本文考察了企业内部控制的经济后果。以2007年至2013年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本文实证研究发现,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越高,公司高管变更与公司业绩的负相关性越强,即公司高管因业绩较差而发生变更的可能性越大。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公司内部控制质量对公司高管变更与业绩的负相关性关系的影响在非国有控股公司以及产品市场竞争不太激烈的公司样本中表现得更为显著。此外,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越好,公司高管发生变更当年,公司业绩的下降越少。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内部控制质量的改善有助于公司高管变更这一公司治理机制作用的有效发挥。

新三板挂牌企业的内部控制及信息披露研究 下载:85 浏览:502

谢兴盛 《当代市场营销》 2018年5期

摘要:
新三板市场的成立,使受融资渠道制约的中小微企业可以在新三板挂牌上市,使得新三板市场迅速发展起来。随着企业在新三板上市的数量剧增,其信息披露成为研究的热点。规范化的制度结构和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对其信息披露的水准产生重要影响。文章主要分析新三板挂牌企业的信息披露现状及内部控制对信息披露水平的影响,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愿推动我国新三板挂牌企业规范成长。

年报问询压力与内部控制意见购买 下载:85 浏览:486

耀友福1 薛爽2 《会计研究杂志》 2020年11期

摘要:
本文以2015-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Lennox(2000)的审计意见购买模型,从会计师事务所变更、总分所变更和签字会计师变更三个维度考察年报问询压力对公司内部控制意见购买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年报问询压力对公司内部控制意见购买行为在事务所维度和签字会计师维度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这一治理作用在问询函具有"内控特征"或要求审计师发表专项意见的样本中更显著。将会计师事务所变更分为向分所变更和向总所变更后,发现年报问询压力对内部控制意见购买的治理作用在向分所变更的样本中更为显著。进一步检验发现年报问询治理效用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年报问询的治理作用对同行业、同省份和共同审计师的公司具有溢出效应。本文的发现对监管机构构建公司内部控制相关的问询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强制性内部控制审计、企业创新与经济增长 下载:81 浏览:493

王嘉鑫 《会计研究杂志》 2020年11期

摘要:
自萨班斯法案404条款颁布以来,有关强制性内部控制审计的研究多见于公司治理、审计费用领域,而较少涉及微观创新与宏观经济层面。为此,本文以2012年主板市场强制推行内部控制审计制度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检验强制性内部控制审计对企业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强制性内部控制审计有助于企业创新,且这种效应主要集中在低融资约束和低信息不对称的企业。进一步,强制性内部控制审计对创新的提升效应能够传递到宏观经济层面,研究发现,强制性内部控制审计可以显著提高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且这种效应主要存在于沿海地区以及政府科技支出较多的地区。研究结论表明,强制性内部控制审计不仅能够激励企业创新,还有助于服务"创新驱动增长"战略。

浅论如何加强企业资产管理 下载:64 浏览:440

刘淑云 《财会研究杂志》 2020年8期

摘要:
管好企业资产保障资产安全,一是要管好三种人;二是制度要有效;三是各级监督要到位。本文就企业如何加强领导及员工教育、制度建设、有效监督等手段进行分析,提出切合实际的资产管理措施。

管理层能力与投资效率 下载:86 浏览:503

姚立杰1 陈雪颖1 周颖1 陈小军2 《会计研究杂志》 2020年10期

摘要:
疫情过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将更大。我国经济转型发展阶段,经济增长动能需从投资规模驱动转向投资效率驱动。何以提升投资效率?本文以2008-2017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管理层能力与企业投资效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随着管理层能力的提高,企业投资效率显著提升。此外,研究还发现管理层能力对企业投资效率的积极影响主要通过如下两个渠道:资金配置效率和信息透明度。研究还发现,在市场化进程较高的地区,企业内部控制较完善的情境下,管理层能力对企业投资效率的促进作用越显著。本文还进行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包括采用管理层能力和投资效率的不同测度方法,探究管理层能力变动对企业投资效率变动的影响,采用不同研究样本区间,考虑潜在的内生性问题,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以及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研究结果依然稳健。本研究不仅丰富了管理层能力和投资效率的相关理论研究,也为企业提高投资效率提供思路和方法,更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性建议。

员工股权激励对企业经营业绩会产生补充的提升效应吗? 下载:71 浏览:486

胡景涛1 宿涵宁2 王秀玲1 《会计研究杂志》 2020年9期

摘要:
自2014年《关于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的指导意见》出台之后,员工股权激励的治理效应备受关注,其与高管股权激励的互动效应则一直是有待突破的迷雾。本文以2006-2017年我国实施股权激励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不同类型的股权激励强度对公司业绩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前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的预期作用并不确定,不过员工股权激励充当了有效的补救角色,有助于公司业绩的提升。进一步研究发现,上述关系在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模式、股权激励有效期较长、员工搭便车程度较低、激励员工人数较多以及企业性质为非国有企业的条件下更显著。本文研究结论对于企业完善股权激励制度并充分发挥员工股权激励的价值效应提供了明确的经验证据。

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文博事业单位无形资产管理研究 下载:87 浏览:480

孙洁 《财会研究杂志》 2020年3期

摘要:
在经济和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无形资产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逐渐加重,成为文博事业单位重要的资产组成部分。2006年财政部印发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对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进行了规范,但是无形资产由于不具备可辨认实物形态,且部分无形资产成本难以可靠计量,因此文博事业单位的部分无形资产不完全适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且长期以来,文博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中重实物资产轻无形资产,导致了无形资产的低效运转。为了确保无形资产安全和有效使用,文博事业单位应当加强自身内部控制,强化对无形资产的管理,提高无形资产的使用效率和国有资产收益。

内控缺陷认定标准:混沌和乱象——基于科学判断与或有事项准则的思考 下载:77 浏览:496

丁友刚 段然 《会计研究杂志》 2020年7期

摘要:
内控缺陷认定在本质上既是一个科学判断问题,也是一个或有事项确认问题。本文从科学判断基本要求与或有事项确认专业性要求出发,采用扎根理论连续比较法和热词分析法对2011年至2016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披露的内控缺陷认定标准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制定的内控缺陷认定标准在逻辑上不符合科学判断基本要求,在内容上不具备可能性与重要性等或有事项确认的基本要素。以此为基础,本文提出建立内控报告概念框架,重视内控缺陷认定标准规范与指引以及规范内控缺陷认定标准披露与审计等改进意见。

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反洗钱内部控制演化博弈分析 下载:55 浏览:446

吴倩 《金融研究杂志》 2020年7期

摘要:
洗钱活动降低金融市场稳定性,增加金融机构运营和法律风险,削弱政府经济调控效果,严重阻碍了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基于有限理性假设,从内外部力量影响分析角度着手,构建外部监管机构与互联网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机构管理层与反洗钱风控部门的演化博弈模型,研究如何完善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结果表明,监管机构的监管成本、严格监管带来的社会效益以及宽松监管带来的效用损失是影响互联网金融机构改进反洗钱内控制度的主要因素。互联网金融机构纵容洗钱行为的主要原因是消极改进互联网反洗钱内控制度带来的超额利润。为解决互联网金融机构的纵容态度,需要提高监管部门的监管水平,健全社会监督机制,推动互联网金融行业自律和创新应用反洗钱监测技术等。这些结论为互联网金融机构完善反洗钱内部控制提供了理论参考。

非国有大股东对国企超额雇员的影响:成本效应还是激励效应 下载:78 浏览:476

耿云 江马影 《会计研究杂志》 2020年4期

摘要:
基于竞争理论的国企改革思路强调减少政策性负担摊派,基于产权理论的改革思路侧重于引入非国有资本,以解决产权不清晰与所有者缺位问题。本文尝试融合两种理论,以国企超额雇员问题为研究对象,从非国有大股东视角探究混合所有制改革成效。研究发现:非国有大股东能够显著降低国企超额雇员,减弱超额雇员对公司价值的损害作用,且该治理作用会随非国有大股东相对力量的提高而增强;从作用机制来看,该治理作用不仅表现为劳动力成本尤其是员工薪酬的节约,还表现为内部薪酬差距和管理层薪酬业绩敏感性的提高,兼具成本效应与激励效应;该作用在地区就业压力较小、劳动密集度较低以及劳动保护水平更低的环境下更为显著。

新时代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理论建构 下载:78 浏览:483

唐大鹏1,2 常语萱1 王伯伦1 从阓匀1 《会计研究杂志》 2020年1期

摘要:
建立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是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治理和制度关系的具体体现。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和报告法制化、常态化的同时,内部控制审计在理论和政策上尚处于空白。本文结合国家治理理论、内部控制政策和实践,充分发挥我国特殊国情下的审计理论与制度优势,建构了包括目标、主体、内容、标准、程序、报告六大方面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理论体系,即以合规保证和效率提升为目标,以内部审计做主力、社会审计做辅助、国家审计做监督为合力,以建设行为和报告信息为内容,以政策要求和法规条款为标准,以制度测试和系统测试为程序,以揭示问题和提供建议为报告,以期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政策制定及实践应用建立理论基础。

内部控制能扎紧董监高的机会主义减持藩篱吗 下载:73 浏览:473

陈作华1 方红星2 《会计研究杂志》 2019年11期

摘要:
近年来,董监高减持行为引发了监管当局和投资者的广泛关注,如何规范和约束董监高减持行为成为财务学界聚焦的重要问题。由此,本文基于公司层面监管视角考察了内部控制对董监高的机会主义减持行为是否具有治理效应。研究发现,高质量内部控制显著地降低了董监高减持的择机性,表明内部控制对董监高的机会主义减持行为具有治理效应;这一治理效应在法制环境较好地区更为显著,而在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之间均较为显著,无显著差异。进一步检验发现,内部控制能有效抑制董监高减持的信息优势,部分说明了内部控制发挥治理效应的机理。本研究有助于规范董监高减持行为和检验内部控制制度在我国的执行效果。

中国会计教育改革40年:成就、挑战与对策 下载:76 浏览:485

张多蕾1 刘永泽2 池国华3 况玉书4 《会计研究杂志》 2019年4期

摘要:
本文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教育改革历程的回顾,梳理与总结40年以来我国会计教育改革取得的成就,分析当前新技术环境对我国会计教育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新技术环境下我国会计教育未来改革与发展的对策。

中国会计教育改革40年:成就、挑战与对策 下载:78 浏览:489

张多蕾1 刘永泽2 池国华3 况玉书4 《会计研究杂志》 2019年3期

摘要:
本文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教育改革历程的回顾,梳理与总结40年以来我国会计教育改革取得的成就,分析当前新技术环境对我国会计教育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新技术环境下我国会计教育未来改革与发展的对策。

创业板上市公司全面预算管理如何接地气落实处 下载:89 浏览:480

徐造金 《财会研究杂志》 2018年7期

摘要:
论文介绍了全面预算管理的概况,包括定义、组织形式、编制方法及分类,分析了全面预算管理在上市公司中的的现状及无法接地气落实处的原因,提出了在创业板上市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接地气落实处的实现办法。

银行关联与企业创新——基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下载:79 浏览:494

翟胜宝1 许浩然2 唐玮3 高康4 曹蕾1 《会计研究杂志》 2018年10期

摘要:
本文检验了银行关联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银行关联企业比非银行关联企业的创新能力更强。同时,相比于国有企业、金融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企业以及代理成本较高的企业,民营企业、金融发展水平较低地区的企业和代理成本较低的企业,银行关联更加有助于提升其创新能力。进一步的研究表明:银行关联表现为银行持股企业或企业聘请具有银行背景的高管时,其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强;银行关联通过扩大贷款规模、延长贷款期限等方式为企业创新提供了资金。本文从非正式制度安排的视角探讨了影响中国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为理解银行关联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微观机制提供了依据,同时对于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及监管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