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基于农户视角的土地整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86 浏览:504

梁甜甜 王筱明 陈柏成 《中国土壤》 2020年8期

摘要:
作为土地整治的直接受益者,农户对工程质量的满意程度是评判土地整治工程建设效果的重要依据。本文以济南市2006~2016年实施的土地整治项目为例,基于土地整治项目区农户调查数据,采用顾客满意度调查评价法(CSI)对工程满意度进行评价,并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户满意度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农户对土地整治的总体效果和各项工程建设管理的满意度评价结果均为比较满意,且生态条件改善满意度评价值最高,项目管理满意度评价值最低,总体来看,平原区农户满意度评价值高于山地丘陵区;16项评价指标的农户满意度评价结果显示,平原区各指标的农户满意度评价结果均为比较满意,而山地丘陵区的田块大小与平整农户满意度为一般,其他指标的满意度均为比较满意。整治前后粮食产量差异、对土地整治的了解程度和是否愿意转入土地3个因素对不同地形区的农户满意度都有较为明显的影响。此外,整治前后生产成本差异和是否愿意支持土地整治工作影响平原区农户满意度,而是否已转出土地和家庭构成影响山地丘陵区农户满意度。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影响因素及对策建议 下载:41 浏览:250

万媛媛1 苏海洋2 刘娟3 《中国经济》 2020年9期

摘要:
"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为我国欠发达地区创造了发展机遇。对此,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助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基于577份贫困县的农户数据,利用SWOTAHP定性与定量测度模型,研究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影响因素,以期为农村电商产业发展提出有益建议。

耕地土壤质量保护中农户认知行为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估计 下载:86 浏览:510

刘洪彬1 王武林1 王秋兵1 贾树海1 张国剑2 《中国土壤》 2018年6期

摘要:
探讨耕地土壤质量保护中农户认知行为的影响因素,可以在深化已经研究基础上,为政府制定引导农户合理利用和保护耕地土壤质量的政策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利用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233户农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社会经济因素特征、农户自身条件特征和耕地自然条件特征这3类外源潜变量对农户耕地质量土壤质量保护认知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户自身条件特征是影响耕地土壤质量保护中农户认知行为的主要因素,其特征每提高一个单位,农户耕地土壤质量保护认知程度会提高0.877个单位;(2)可观测变量对3类外源潜变量的解释能力均较强,且显著水平、影响程度和作用方向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农产品价格、户主受教育程度和典型地块面积分别对这3类外源潜变量的解释能力相对较好。基于以上的研究结果,本研究认为提高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稳定的农村土地经营权和将土地向以农业收入为主的农户流转实现规模经营,并针对这种类型的农户进行农业生产和耕地土壤质量保护方面的技术服务和培训,是未来政策制定和实施的重要方向。

一柄双刃剑:伪满初期东北北部农户的负债问题 下载:85 浏览:490

彭瑞轩 费驰 《历史研究进展》 2018年2018期

摘要:
伪满初期,东北北部地区的农户借贷主要有个人、政府以及商铺三个途径。这些借贷是农户最重要的融资手段之一。借贷来的资金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户的资金短缺问题,也客观上推动了农户之间的资金流动,自发维系了农村社会的稳定。然而,如同一柄"双刃剑",其负面作用也非常明显:建立在缺少政府监管之上的负债关系很容易崩溃,将负债农户推向破产的边缘,进而威胁农业经济发展以及农村社会稳定。

土地流转行为、农业机械化服务与农户农业增收——基于CFPS2016数据的经验分析 下载:25 浏览:488

刘明辉1 卢飞2 刘灿1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9年7期

摘要:
土地流转分化了农村劳动力,使得农业机械化服务不仅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更是小农户、兼职农户进行农业作业的技术首选。农业收入作为农户脱贫的最后屏障,农业增收是推进脱贫攻坚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执本之举。本文在理论部分剖析了土地流转行为、农业机械化服务与农户农业增收的作用机制,并提出本文假说,进一步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微观数据(2016CFPS)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证实:第一,土地转入行为、农业机械化服务显著推动农户农业增收,且表现出鲜明的个体异质性和地区差异性。土地转入、农业机械化服务对高收入的影响系数大于低农业收入农户。东部地区的农业机械化服务对农户农业收入的影响系数最为显著,东北地区的土地转入对农户农业收入的影响系数最大;第二,农业机械化服务是土地流转促进农业增收的重要渠道。此外,社会网络关系、政府补助、集体分配土地、家庭定期存款、个体经营行为等也是影响农户农业收入的重要因素。鉴此,应进一步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健全农业机械化服务、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引导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体系等。

基于微信社群营销的个体农户自产自销模式研究 下载:57 浏览:386

韩会丽 杨红霞 《电子商务进展》 2020年9期

摘要:
分析传统个体农户自产自销和电商背景下个体农户自产自销,两种模式均存在问题,难以给农户带来可观经济利润。应灵活运用微信社群营销功能,本文提出了"五阶段"微信社群营销模式,倡导个体农户以诚为本,打造自家经济作物品牌。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户收入影响实证研究——基于江苏、四川、陕西、吉林、河北五省农户的调查数据 下载:99 浏览:512

葛轶凡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19年1期

摘要:
本文利用江苏、四川、陕西、吉林及河北五省随机抽样的农户调查数据,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三个维度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程度越深,农村劳动力异地转移率越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强度越大,则农户收入越高。本文的政策启示是,要优化当地发展环境和产业结构,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程度;要推动进城农民工市民化进程,提高农村劳动力异地转移率;要发展农村教育和职业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强度。

农户耕地保护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以甘肃省会宁县翟家所乡为例 下载:83 浏览:513

贺金平 许艳 彭丽云 陈晓芳 王前婷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19年1期

摘要:
合理利用和保护耕地是我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农户是耕地利用的组织者和耕地保护的执行者,他们的保护意愿和行为选择是影响耕地保护的重要因素。以甘肃省会宁县翟家所乡为例,从农户角度出发,通过相关性分析,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法对影响该乡农户耕地保护意愿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最后结合回归系数分析得出,农户成员的年龄、文化水平、非农就业技能,以及耕地的社会效益和耕地的破碎度5个因素对农户的耕地保护意愿呈现不同程度的正影响,家庭人口数、农户对耕地产权的认知和耕地附近的道路状况这3个因素对农户的耕地保护意愿呈现不同程度的负影响。基于此提出如下建议:开展有关耕地利用和保护的宣传活动,增强农户保护耕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力发展农村服务业,为农户养老提供保障,也为农户参与耕地保护提供强大的经济支撑;做好区域内的土地利用规划,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耕作的机械化水平和耕地利用集约度,减轻区位因素对农户耕地保护意愿的制约。

水土流失和农业面源污染视角下三峡库区农户施肥行为探讨 下载:83 浏览:485

梁增芳1 肖新成2 倪九派2 吴彦3 付川3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19年1期

摘要:
为了研究三峡库区农户的施肥行为对水土流失和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结合当地农业面源污染情况和水土流失发生机理,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当地农户的施肥行为。结果表明:三峡库区农户对过量施肥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偏向于将有机肥施在土地质量较差的耕地上;农户在确定农作物施肥量时主要是凭自己的经验。2013—2015年三峡库区农户化肥使用量增加幅度较大,原因主要是土壤肥力下降和化肥肥效低;使用有机肥和化肥的农户,化肥用量增加幅度较大;对已认识到过量施肥危害性的农户,化肥使用量增加不明显。

农户农资产品锁定购买行为形成机理的实证研究——基于山东省、湖北省和四川省的差异分析 下载:58 浏览:393

孙娟1,2 李艳军2,3 《当代管理》 2018年4期

摘要:
本文将农资交易市场中农户锁定购买行为划分为品牌锁定和零售店锁定两种模式,重点从情境因素构建了农户农资产品锁定购买行为形成的机理模型,并运用山东、湖北和四川三省农户调研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比较了不同锁定购买行为之间和同一锁定购买行为在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研究表明:品牌感知价值、零售店感知形象对农户锁定购买行为具有直接影响,并通过感知差异化和交易依赖关系而产生间接影响;人情关系质量能显著正向影响零售店锁定购买行为;社会规范均能正向调节品牌感知价值与品牌锁定购买行为、零售店感知形象与零售店锁定购买行为之间的关系。此外,不同区域农户锁定购买行为模式与形成路径存有差异。山东省农户表现为低品牌锁定、低零售店锁定的购买行为模式,直接因素的影响效应较大;湖北省农户表现为低品牌锁定、高零售店锁定的购买行为模式,直接因素和情境因素的影响效应均较大;四川省农户表现为高品牌锁定、高零售店锁定的购买行为模式,情境因素的影响效应较大。

新型城镇化建设期农户耕地功能认知与变化研究——以湖南省沅江市为例 下载:19 浏览:70

陈畅龙1 吴克宁1,2 段建南3 刘霈珈4 冯喆1 《土壤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研究目的: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分析农户耕地功能认知水平及变化情况,探寻影响农户认知主要因素,以期为中国耕地合理利用与优化配置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实地调查与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农户对耕地功能的认知趋于多元,但对基本生活保障、粮食安全保障、家庭经济贡献功能认可度最高,其认知水平主要受年龄、文化水平、家庭年收入和承包耕地数量影响。(2)景观文化功能、旅游观光休闲功能认可度上升明显,就业保障功能、生态环境保护功能认可度明显下降,影响其认知变化的主要因素为政策影响。研究结论:农户对耕地最直观的感受依然是种植粮食庄稼维持家庭周转,但开始意识到耕地景观文化功能与旅游观光休闲功能的重要性,同时认为就业保障功能与生态环境保护功能在逐步弱化。

农村地区清洁取暖工作绿色低碳绩效评价及对策建议——基于石家庄市深泽县和无极县农户调查 下载:35 浏览:466

赵梦雪 冯相昭 王敏 杜晓林 梁启迪 王鹏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20年6期

摘要:
清洁取暖政策实施效果体现在多个方面。本文基于农户调查结果,从经济、社会、污染减排和温室气体减排4个维度,构建"煤改气""煤改电"绿色低碳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协同控制效应坐标系分析和减排效果归一化分析,量化协同减排效益。结果表明:两种改造路径均取得了显著的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减排效益;用气取暖的协同减排能力高于用电取暖,同时社会满意度水平略高,运行过程中政府补贴力度更大;无极县通过全面推广空气源热泵设备,显著降低了用电取暖的经济运行成本;总体来说,两县用电取暖得分更高。由此建议,地方要创新设备推广机制,加强群众宣传力度,制定合理补贴政策,以保障清洁取暖工作的持续有效开展。

电子商务视阈下的农户诚信经营意识:强化还是弱化?——来自江苏沭阳的证据 下载:61 浏览:443

曾亿武1 翟李琴2 郭红东2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19年8期

摘要:
在中国,已有大量农户借助电商平台参与网络营销。平台企业构建了一套制度体系确保网络交易的顺利开展。与此同时,网络假货问题成为社会热点。一个有趣的问题是,电子商务的发展究竟是强化还是弱化了农户的诚信经营意识?理论上讲,平台型电子商务既存在强化经营者诚信经营意识的正向机制,也存在弱化经营者诚信经营意识的负向机制,前者源自消费者维权机制以及卖家行为管制的制度设计,后者源自平台型电子商务一定程度上为售假提供了便利渠道。文章基于江苏省沭阳县954个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电子商务采纳对农户诚信经营意识有着显著的积极影响,不同角度所进行的稳健性检验也都得到一致的结论。研究还发现,电子商务采纳对受教育程度较低、品牌化意识较弱以及网店经营期限较长的农户的诚信经营意识具有更强的促进效应。

农户视角下的退耕还林政策实施效果评价——基于吕梁市和临汾市农户调查 下载:44 浏览:456

任红燕 李惠 邢虹娟 马慧敏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19年4期

摘要:
采用参与性评估方法(PRA)对吕梁市和临汾市200户农户进行了分层随机抽样调查,从农户视角评价山西退耕还林政策实施效果,结合农户建议提出根据林种适当延长退耕还林补助年限;分区域适度提高退耕还林补助标准;加强退耕还林农户技术指导和培训;发挥林业资源多重效益,扩大吕梁山区退耕还林补助范围等政策建议,为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提供政策依据。

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与农户满意度关系研究——基于贵州省108村2160位农民调查的实证分析 下载:43 浏览:465

任丹妮 李良元 《金融研究杂志》 2019年10期

摘要:
本文在调查贵州省24县108个行政村金融服务及各村2160位居民对金融服务满意情况的基础上,构建一个计量模型,实证检验金融供给模式、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扶持水平等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农民金融服务满意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使用农村金融服务是否使生产生活更加方便快捷相比,农民更看重的是农村金融服务在农民之间是否公平;增加农村金融的供给量、成立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有助于提高农民对金融服务的满意程度,但提高市场竞争程度对此作用并不明显;此外,在形成金融供给模式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其与农村不同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的适应性,更有助于提高农民对金融服务的满意水平。

旅游影响感知如何影响旅游态度?——云南省4个国家公园432份农户调查的实证 下载:62 浏览:483

邱守明1,2 朱永杰1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18年4期

摘要:
云南省在国内率先进行国家公园试点,在国家公园发展生态旅游过程中,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当地社区农户的态度,而农户对旅游发展的态度又与旅游影响感知紧密相关,研究旅游影响感知如何影响旅游态度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文章通过层级回归方法,在控制了个人及家庭特征的影响基础上,研究了云南省4个国家公园432户农户的生态旅游发展影响感知对其生态旅游态度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农户生态旅游发展的经济影响感知、社会影响感知、文化影响感知和环境影响感知均对其生态旅游态度有显著影响,文化影响感知的影响作用最大,其次是社会影响感知、经济影响感知,环境影响感知的影响作用最小。最后,文章提出了改善农户影响感知的建议。

基于灰色综合评价法的农户低温冻害风险承受力研究 下载:80 浏览:491

田敏 陈姣 成饶 《地理研究进展》 2018年5期

摘要:
农户既是承灾体也是防灾抗灾的主体,因此农户在面对灾害时的风险承受能力对减轻低温冻害造成的农业损失具有重要意义。以云南高原部分农户为研究对象,选取巍山县、陆良县、彝良县为研究区域,构建了农户低温冻害风险承受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灰色综合评价法结合对风险承受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域农户风险承受能力综合评价值为3.21,属于中等水平,农户风险承受能力还有待提高;影响因素的综合评价值为心里稳定性>灾损预期>复苏力;三个样本区域复苏力大小表现为陆良县>巍山县>彝良县。

乡村振兴背景下吉林省小农户对接电商市场的路径探究 下载:102 浏览:1660

唐明丽1 董明锡2 《中国城镇》 2024年9期

摘要:
亿万农民是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而小农户则是推动乡村发展和现代化治理的基础,其与现代市场的有效对接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所在。电商成为推动农村地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本文以吉林省小农户为切入点,研究小农户与电商市场的对接路径,考虑到吉林省电商市场和小农户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为进一步推动小农户与电商市场对接提出有效路径,从而促进小农户经济收益,推动乡村振兴。

寻甸县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背景下农业推广对种植业农户收入的影响 下载:117 浏览:1179

杨现辉1 马雨菡2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24年12期

摘要: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背景下,广泛应用农业技术,能够推动农业向规范化、现代化、产业化不断发展。但是,由于寻甸县部分地区影响因素较多,所以,农业技术的普及相对缓慢,造成的影响因素也相对较多。为了进一步探究乡村振兴对农业技术普及工作带来的作用,以寻甸县具体的实施方案为基础,来探究农业技术的普及对农户产生的意义,从而制定对应的解决措施。

寻甸县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背景下农业推广对种植业农户收入的影响 下载:321 浏览:898

杨现辉1 马雨菡2 《农业学报》 2024年9期

摘要: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背景下,广泛应用农业技术,能够推动农业向规范化、现代化、产业化不断发展。但是,由于寻甸县部分地区影响因素较多,所以,农业技术的普及相对缓慢,造成的影响因素也相对较多。为了进一步探究乡村振兴对农业技术普及工作带来的作用,以寻甸县具体的实施方案为基础,来探究农业技术的普及对农户产生的意义,从而制定对应的解决措施。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