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柱顶隔振的汽机支撑结构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下载:64 浏览:467

王立军1,2 韩晓敏2 郝勇2,3 贾吉龙2,3 李岩松2,3 《交叉科学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以某核电厂工作频率为25Hz,单机容量为1200MW的汽轮发电机组的支撑结构为研究对象。选用空间三点激振的方法对柱顶隔振的汽机支撑结构1/10的缩尺模型进行动力特性试验,测得该支撑结构的自振频率、阻尼比和振型。分析表明,采用柱顶隔振的措施可以使汽机支撑结构的自振频率明显降低,动力特性相对良好,能够满足实际工程的要求。试验结果为汽机支撑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新型应急悬索桥动力特性分析 下载:79 浏览:377

杨磊 邵飞 江克斌 《工程与技术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以提出的新型应急悬索桥为研究背景,基于ANSYS软件对应急悬索桥的动力特性进行分析,并分析矢跨比、主缆刚度、吊杆刚度、加劲梁刚度以及不同结构措施方案对桥梁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可通过增大矢跨比来增大结构竖向刚度;主缆轴向刚度对新型应急悬索桥扭转刚度和竖弯刚度影响较大;随吊杆刚度增大,桥梁结构纵向刚度及竖向刚度增大;单独增大加劲梁刚度对竖弯刚度的增大作用较小,但可以显著增加侧弯和扭转刚度。斜拉抗风缆方案侧弯刚度较大,水平交叉索可增大结构侧向刚度,交叉索方案对结构竖向刚度影响较小,但对结构扭转刚度增大较多;中央扣对结构侧向、竖向、扭转刚度影响较小。

某半飘浮体系独塔斜拉桥抗震性能研究 下载:37 浏览:285

郭红雨 《交通技术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为研究半飘浮体系下独塔斜拉桥的抗震性能,以某全长415 m的两跨组合梁斜拉桥为例,采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 Civil,建立动力有限元模型,分别对其进行自振特性、反应谱和非线性时程分析,并评价其抗震性能。结果表明:仅设置竖向支撑的飘浮体系独塔斜拉桥一阶振型为塔梁纵飘,应在其纵桥向设置粘滞阻尼器以限制主梁位移;横桥向设置抗风支座的传统硬抗体系已经难以适应较大的地震烈度,必须采取有效的减隔震方案,以适当降低控制截面的地震响应。根据案例桥梁的结构特点,综合考虑各控制截面的地震响应,选取合适的阻尼参数,在桥塔和主梁间布置横向独立钢阻尼装置,并在过渡墩和主梁间布置弹塑性钢阻尼支座,该布置方式对大桥的减震效果最佳,证明此减隔震设计方案合理可靠。

鹅公岩大桥动力特性分析 下载:46 浏览:248

段力1 李元松1 龚国锋2 裴野2 《交通技术研究》 2019年12期

摘要:
以重庆市鹅公岩大桥为工程案例,对大跨径自锚式悬索桥的动力特性进行研究。基于MIDAS/CIVIL软件建立全桥有限元模型,采用非线性有限元与子空间迭代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分析矢跨比、边中跨比、构件刚度以及服役期荷载集度、温差等参数对600m跨径的自锚式悬索桥动力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成桥状态下,结构基频为0.103 1 Hz,加劲梁纵飘振型起主导作用;矢跨比的改变使多阶模态的频率受到影响,其中,加劲梁振动受到的影响最为显著;边中跨比主要影响结构的竖向振动,减小边中跨比有利于提高结构的整体刚度;主缆抗拉刚度对频率的影响较小,反之,主梁抗弯刚度对结构的竖向及横向频率的影响较为显著;桥梁服役期间,模态频率受恒载集度、温差因素的影响不可忽略。

高应变率下多尺寸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动态压缩力学性能研究 下载:89 浏览:471

梁宁慧1,2 杨鹏1,2 刘新荣1,2 钟杨1,2 郭哲奇1,2 《新材料》 2018年5期

摘要:
采用Φ74mm的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SHPB)试验装置,对两种尺寸聚丙烯细纤维和一种尺寸聚丙烯粗纤维单掺及混掺的混凝土试件进行冲击压缩试验,对比分析粗、细纤维及不同纤维掺量比的多尺寸纤维混凝土试件在五种不同应变率下的动态压缩强度、动态压缩变形、动态压缩韧性和破坏特征,研究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动态压缩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应变率的增加,素混凝土及纤维混凝土的动态压缩强度、动态压缩变形和动态压缩韧性表现出显著的应变率效应;在试验应变率范围内,粗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动态抗压强度最高,相对素混凝土增幅为132.36%213.85%;多尺寸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动态强度增长因子与素混凝土基本一致;掺入多尺寸聚丙烯纤维可有效增大混凝土在不同应变率下的动态峰值应变和动态极限应变;多尺寸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动态极限韧性较高,其中细聚丙烯纤维含量为1.2kg/m3时混凝土动态极限韧性最高,增幅为121.11%。

连接体对双塔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 下载:49 浏览:259

尤高帅1 张文阁2 赵秦量3 郑鑫玉1 侯定贵1 《航空航天学报》 2019年8期

摘要:
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某25层大底盘双塔连体结构进行了模态分析,并将结果与未设连体及不同高度处设置连体的双塔结构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设置连体后双塔结构的高阶自振频率显著增大,高阶振型中扭转振型更加突出。

特高压输电铁塔动力特性分析 下载:62 浏览:483

卢银均1 刘闯1 陈磊1 赵帅达2 《电力技术学报》 2019年12期

摘要:
为分析特高压铁塔的自振动力特性,运用ANSYS建立SZ301型1000 kV交流同塔双回输电铁塔三维梁杆混合模型,运用Block Lanczos方法提取前10阶频率和12阶振型。研究结果表明,有限元计算自振频率符合工程计算要求,建立的三维模型正确;特高压单塔振型主要集中在塔身横隔面塔材,应注意进行塔颈和塔身主材补强设计;低阶模态为塔头振动,塔高增加使得整塔结构刚度降低,为进一步研究特高压塔线体系在动态荷载下的动态特性提供参考。

潜水推流器作用下大型圆形养殖池的流场特性 下载:24 浏览:256

吴彦飞1 冯德军2 曲疆奇1 贾成霞1 桂福坤2 张清靖1 《中国水产学报》 2024年3期

摘要:
为了探究潜水推流器作用下大型圆形养殖池内的水动力特性,利用研发的无人船搭载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coustic doppler current profiler, ADCP)系统现场测定了潜水推流器数量(n=2、4)对圆形养殖池不同水层(h=1.5,2.0,2.5m)流场分布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推流器数量为2个时,大型圆形养殖池1.5、2.0、2.5m水层池边流速分别为0.4、0.3、0.1m/s,当推流器数量为4个时,1.5、2.0、2.5m水层池边流速分别为0.6、0.4、0.3m/s;水平方向上,养殖池流速随着池边缘距池中心距离的减小而逐渐减小,垂直方向上,流速随着水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平均流速分布显示,无论利用2个还是4个推流器推流,都能在养殖池内产生旋转流,但高流速仅仅在养殖池边缘附近,且养殖池中心附近的流速接近于0,导致污物很难到达养殖池中心的排污口。研究表明,推流器数量与大型圆形养殖池不同水层流场分布特性密切相关,养殖池内不同水层的平均流速均随着推流器数量的增加而增大;圆形养殖池由中心到池壁均产生较为明显的流场分区现象,高流速区域分布在养殖池表层池壁附近;大尺寸圆形养殖池在初始水动力条件、推流器数量一定时,环流仅在池边产生,池塘中间位置产生环流较小。本研究结果可为大型圆形养殖池内潜水推流器布设方式的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系泊参数对半潜式养殖平台水动力特性的影响 下载:42 浏览:270

刘昌凤1,2 冯腾跃1 王子谦1 张宇1 陈昌平1,2 《中国水产学报》 2023年5期

摘要:
为研究系泊参数对半潜式养殖平台水动力特性的影响,采用基于脉冲响应函数的三维时域边界元方法,建立了波浪作用下系泊平台水动力分析模型,计算了不同缆索材质、导缆孔位置、缆间角和系泊布置形式下平台运动响应和系泊缆张力,并进行了实际海况下养殖平台在南海的应用性评估。结果表明:与钢链相比,采用钢缆和聚酯缆作为顶链,系泊缆顶链的单位长度质量分别减少53.4%和92.8%,养殖平台纵荡运动幅值分别降低7.9%和12.8%,垂荡运动幅值分别增大44%和64%,系泊缆最大张力分别降低7.8%和14.4%;随着导缆孔位置的上移,半潜式养殖平台的水平及垂荡位移减小,系泊缆张力增大;组内缆间角从5°增加到45°时,养殖平台的纵荡运动幅值减小33.8%,系泊缆最大张力增加5.4%;缆索数量由8根增加到12根时,养殖平台垂荡运动幅值减小46.3%,系泊缆最大张力增加4.9%。研究表明,针对南海目标养殖海域,采用4组×3根/组的聚酯纤维+钢缆组合缆且缆间角为22.5°时,半潜式养殖平台的运动响应和系泊力均满足平台风暴自存和正常作业要求。

进径比对矩形圆弧角养殖池水动力特性影响 下载:81 浏览:496

薛博茹1,2 于林平2 张倩1,2 任效忠1 毕春伟3 《水产研究进展》 2021年6期

摘要:
为研究单管入流模式下,进径比(参数C/B,C为射流孔位置到养殖池壁的水平距离,B为养殖池短边边长)对单通道矩形圆弧角养殖池系统水动力特性的影响,实验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仿真技术构建单通道矩形圆弧角养殖池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应用平均流速、阻力系数和速度分布均匀系数等流体动力学特征量分析养殖池内(尤其是池底)的流场形态,并修正能量有效利用系数以评估养殖池系统的能量有效利用率。结果显示,将进径比参数C/B从0.00增大到0.05可有效改善养殖池内流场特性,进径比参数C/B设置在0.02~0.04之间有利于单通道矩形圆弧角养殖池系统获得最佳的流场条件。研究表明,进径比参数的较小优化可显著提高养殖池内平均流速与能量有效利用率,利于形成均匀稳定的流场。

电站双级动叶可调轴流风机叶轮动力特性分析 下载:39 浏览:1253

尹涛 《动力技术研究》 2024年5期

摘要:
电站动叶可调式轴流风机叶轮动力特性研究是电力工程领域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电站动叶可调式轴流风机叶轮动力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电站动叶可调式轴流风机叶轮的动力特性受叶片静力结构因素的影响较大,通过合理调整叶片安装角和控制风速,可以有效提高叶轮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关于密封结构对汽轮机转子动力特性的影响探讨 下载:196 浏览:1984

齐佳品 《动力技术研究》 2023年8期

摘要:
转子是汽轮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动力特性会直接影响汽轮机运行稳定性,为保证汽轮机安全运行,研究密封结构对转子动力特性的影响至关重要。本文将结合汽轮机运行原理,分析汽轮机密封结构特点,研究其对汽轮机转子动力特性的影响,以保证转子运行的稳定性。

架空输电线路风致响应振动分析 下载:219 浏览:2172

柴恒远 郭宽宽 《动力技术研究》 2023年5期

摘要: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风电场也越来越多,其将对架空输电线也将产生风致响应振动现象,由此本文通过建立城市架空输电线风致响应模型,研究了架空输电线在不同风速下的路风响应情况,而后通过对路风载荷进行分析,并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表明:(1)架空输电线在风速为6.6 m/s时具有较好的路风响应特征,满足《城市电力系统振动控制技术规范》(HJ438-2012)要求;(2)通过路风模型设置风载波频率因子,可以有效提高架空输电线在大风情况下的安全性;(3)对该路风响应进行了有限元分析与计算,发现该路风响应与大气动力学中风致振动有关。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