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基于扎根理论的PPP项目再谈判效果影响因素研究 下载:44 浏览:330

王帅 郝生跃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20年12期

摘要:
随着PPP模式的快速发展,PPP项目数量不断增加,在实践中发现再谈判频发,一定程度上说是不可避免的。再谈判实质上是公私双方解决项目执行过程中合同不完备、政治经济环境变化等问题的有效途径。但因各方认识不到位,目前再谈判出现了效率低、结果差等问题,与再谈判的本质相背离。利用扎根理论对PPP项目再谈判效果进行研究,通过开放式、主轴及选择性编码探索出再谈判效果的影响因素,同时通过访谈构建各影响因素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模型并验证影响因素及模型的有效性,为PPP项目再谈判效果的提升提供了有效途径。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风险分担研究 下载:42 浏览:328

邵宇 刘菁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20年6期

摘要:
制约城市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发展的关键是合理的风险分担问题。项目参与各方之间存在权力不平等、利益诉求差异等因素,使得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中庞杂的风险无法在项目各参与方之间合理分担。依托长春市城区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针对私营部门各参与方之间的风险分担,引入风险承担能力、风险应对能力、合作机制及风险属性等影响因素,运用熵权-ANP模型计算风险分担指标主客观组合权重,优化Shapley值,进而得到风险分担的最优比例。改进后的风险分担机制克服了以往综合管廊PPP项目风险分担考虑因素不全面、分担方法不科学、承担主体不明确的研究瓶颈,可为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风险分担提供合理的借鉴。

铁路EPC项目总分包利润分配研究 下载:53 浏览:344

任凯 刘玉明 张立业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20年1期

摘要:
为解决实施EPC(设计—采购—施工)工程总承包模式的铁路项目中总承包方与分包方之间利润分配不均匀的问题,选取总分包双方的利润为研究对象,在达到帕累托集体最优的基础上,运用Shapley值法对总分包方和分包方的利润进行分配,建立了以设计单位牵头的铁路EPC项目总分包之间的利润分配模型,并针对项目特点,进行双方投入资源与铁路项目风险分配的修正。模型确定了总分包集体最优效益下的各自利润和创新优化收益分配比例,为铁路EPC项目中分包合同的制定提供依据。

组织氛围对EPC项目内知识转移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下载:53 浏览:356

曹如月 郝生跃 王松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9年6期

摘要:
EPC模式在技术复杂的大型工程项目中广泛应用。为探究EPC项目组织内组织氛围对知识转移的影响机制,在分析EPC项目内知识转移过程的基础上,引入转移意愿作为中介变量,构建理论模型。开发EPC项目内组织氛围量表并收集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方法,验证组织氛围及转移意愿对知识转移绩效的作用路径。研究结果丰富了工程项目知识管理的理论体系,也为工程建设实践中面临的问题提供了指导建议,从而有助于EPC项目管理水平的提升。

基于演化博弈论的PPP项目再谈判策略分析 下载:53 浏览:361

倪明珠 唐永忠 刘婷婷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9年4期

摘要:
PPP项目周期长和可变因素多等原因导致后期存在较多争议项需要进行再谈判,为解决PPP项目再谈判策略选择问题,以PPP项目的两个主要参与方即政府方和社会资本方为博弈主体。综合考虑再谈判可能发生的利益、风险以及再谈判结果的社会影响等因素,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建立二者动态博弈的适应度函数并求解复制动态方程,分析模型主要参数与再谈判演化稳定策略的关系,得出影响双方选择强硬或妥协策略的关键参数,并据此深入了解PPP项目的特性,提出有效的再谈判诉求,完善再谈判的解决机制等建议,为促进PPP项目再谈判有效进行和PPP项目整体顺利推进提供了理论依据。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节能量测量基础方法研究 下载:57 浏览:376

韦奉青 郭婧娟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8年9期

摘要:
在全球性的节能减排大背景下,合同能源管理(Energy Performance Contract EPC)在节能减排上正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我国EPC在推广上仍有诸多障碍需要解决,准确合理的测量节能量是其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分析了国内外常用的节能量测量和验证的规范、标准,在此基础上总结了3个节能量测量方法。并从方法的概念、测量参数、测量步骤、实证案例等方面分析3种方法的应用。并从复杂程度,准确性和成本费用3个方面分析各测量方法的差异,为不同EPC项目选择测量方法提供依据。该研究是IPMVP中节能量测量方法的细化和补充,为我国形成科学的节能效果测评体系和技术检测监督体系提供坚实基础,帮助合同双方客观评价节能量,引导合同能源管理科学健康发展。

我国农村装配式建筑发展对策研究 下载:40 浏览:413

肖帅 郝生跃 任旭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8年5期

摘要:
目前,我国农村住房普遍采用的是砖混结构,其建造成本高、质量差、资源浪费严重,而装配式建筑恰好具有生产效率高、质量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优点,可以有效地解决我国农村住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基于我国农村住房建设的现状以及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农村的发展概况,运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了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农村发展的自身优势和劣势、外部机会和威胁等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农村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对策和建议。

普通高等学校基建项目BLT模式研究 下载:25 浏览:272

吴维邮 李清立 游佳莉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8年3期

摘要:
为解决普通高等学校基建项目存在的融资可持续发展问题,通过对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构成和融资现状的分析,并综合考虑普通高等学校可行的融资方式和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任务分配情况,构建了基于决策树分析法的普通高等学校基建项目开发模式。经过方案论证,重点考虑将BLT模式引入普通高等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开发中,并详细分析了其运作流程和主要风险。应用该模式是普通高等学校基建项目融资方式的创新,有利于缓解普通高等学校基建项目的资金压力并提高项目管理效率。

中国欠发达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水平及其治理思考 下载:20 浏览:406

边慧敏1 崔佳春1 唐代盛2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8年7期

摘要:
流动家庭和留守家庭是我国当前最主要的家庭形态,迁移行为对留守儿童健康水平影响明显。本文采用指数法构建适合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水平评价的方法和工具,以四川为研究对象,实证结果发现,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水平整体表现良好,不过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水平的结构性差异依然存在,身体健康是一个需要持续关注的问题,部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和道德健康明显表现不佳;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健康水平有差异但表现并不明显,家庭健康治理能力偏弱是两类农村儿童健康治理的核心问题。文章提出,父母应作为农村留守儿童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促进我国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解决孩子与父母分离的基本方案,要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的平等健康治理体系和关爱体系。

京沪高铁对沿线城市区域公平的影响研究 下载:75 浏览:293

杨珩 佟琼 《当代管理》 2020年6期

摘要:
根据2008-2017年京沪高铁沿线站点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可达性模型和DID模型,刻画京沪高铁对各沿线站点城市出行机会和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京沪高铁的开通对京沪沿线城市出行机会公平与区域经济公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京沪高铁的开通和提速减少了沿线站点城市的平均旅行时间,缩短了京沪高铁沿线站点城市间平均旅行时间的差距,促进了京沪高铁沿线站点城市实现区域间出行机会的公平;虽然京沪高铁的开通很大程度促进了沿线站点城市GDP的增长,但是京沪高铁的开通产生了虹吸效应,出现了工作城市与居住城市的分离,使人才向具有资源优势的城市移动,加大了京沪高铁沿线站点城市间GDP的差距,京沪高铁的开通不利于京沪高铁沿线站点城市实现区域经济公平。

经济学人对雾霾治理绩效的判断 下载:51 浏览:422

刘昭炜1 李钢2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18年12期

摘要:
本文基于三次持续的问卷调查,力图通过经济学人这一群体来了解公众对雾霾治理的态度。调查结果显示,目前经济学人群体对政府环境监测结果信服度明显提升,从第一次的28%提升到目前的70%;对于政府雾霾治理的成效满意度也从0提升到44%。调查显示,经济学人认为目前雾霾治理困难的首要原因是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虽然社会对环境改善有进一步的要求,但调查也显示公众自身并不愿意承担更高的环境治理成本,而且随着环境改善,支付意愿会进一步下降。经济学人对加大针对环保技术研发的公共投入有较高的支持度,认为改革政绩考核指标是下一步环保工作的着力点。

控制链长度与国企混合所有制 下载:80 浏览:512

周绍妮1 王中超1 曹群2 《会计研究杂志》 2020年12期

摘要:
针对当前如何增强国企主体活力、推动改革走深走实等问题,利用国有上市公司数据,探讨控制链长度对国企混合所有制的影响。研究发现:金字塔控制链延长提升了国企混合所有制程度;外部市场发展水平对混合所有制的作用与控制链延长的作用形成互补关系;机制检验表明,控制链延长通过提升投资者保护水平,提高了非国有资本参与混合所有制的积极性与预期收益,增强了其进入意愿,进而对改革起到促进作用。经济后果方面,混合所有制总体上有利于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改革目标,非国有股东委派董事更起到了强化作用,但过长控制链层级下的混合所有制对实现保值增值目标无明显作用。本文丰富了国企金字塔控制链与混合所有制的相关研究,提供了非国有股东权益保护对于推进国企混改、实现改革目标方面的经验证据。

两级物流服务商参与的供应链质量激励机制研究 下载:47 浏览:398

张建军1,2 赵启兰1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20年8期

摘要:
两级物流服务商参与的供应链存在围绕产品质量以及物流服务质量控制的挑战。基于两级物流服务商参与的供应链质量特殊性设计了零售商主导下静态激励与动态激励相结合、个体单独激励与团队激励相结合的质量激励机制。研究表明:零售商对LSI的物流服务质量激励强度将影响LSI对FLSP的物流服务质量激励强度;相比个体单独激励而言,零售商对制造商以及LSI的团队激励降低了整个供应链的质量努力水平以及零售商的期望收益,且采用个体单独激励与团队激励相结合的质量激励机制并未使得制造商与LSI提高质量努力水平,因此,零售商缺乏提供团队激励的积极性;相比静态激励而言,当激励强度调节系数满足一定条件时,动态激励可以提高制造商的质量努力水平和零售商的期望收益;同时,零售商可通过改变激励强度调节系数来有效激发声誉效应、弱化棘轮效应,从而平衡自身期望收益最大化与整个供应链质量努力水平最大化的目标,也即相比静态激励而言,动态激励机制更具优势。

管理层能力与投资效率 下载:86 浏览:500

姚立杰1 陈雪颖1 周颖1 陈小军2 《会计研究杂志》 2020年10期

摘要:
疫情过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将更大。我国经济转型发展阶段,经济增长动能需从投资规模驱动转向投资效率驱动。何以提升投资效率?本文以2008-2017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管理层能力与企业投资效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随着管理层能力的提高,企业投资效率显著提升。此外,研究还发现管理层能力对企业投资效率的积极影响主要通过如下两个渠道:资金配置效率和信息透明度。研究还发现,在市场化进程较高的地区,企业内部控制较完善的情境下,管理层能力对企业投资效率的促进作用越显著。本文还进行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包括采用管理层能力和投资效率的不同测度方法,探究管理层能力变动对企业投资效率变动的影响,采用不同研究样本区间,考虑潜在的内生性问题,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以及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研究结果依然稳健。本研究不仅丰富了管理层能力和投资效率的相关理论研究,也为企业提高投资效率提供思路和方法,更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性建议。

两级物流服务商参与的供应链最优决策与利益分配研究——基于多种合作模式视角 下载:66 浏览:375

张建军1,2 赵启兰1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19年9期

摘要:
在两级物流服务商参与的供应链系统中存在一条由制造商与零售商构成的产品供应链(PSC)和另一条由物流服务集成商和物流服务提供商构成的物流服务供应链(LSSC)。通过分析两方合作、多方合作等不同决策模式下的博弈情形,得出在两方合作决策模式下,对于LSSC来讲,集中决策属于占优战略,而当物流服务水平敏感系数与零售价格敏感系数满足一定条件时,PSC会选择集中决策;系统集中决策模式、三方合作决策模式、两方合作决策模式下的系统总利润、物流服务水平和产品销量依次递减;采用Nash谈判模型及最小核心法设计了不同合作模式下的供应链利益分配机制,实现供应链协调;最后,通过数值分析验证了相关命题的研究结论和利益分配机制的有效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可深入研究的领域与方向。

基于双边市场理论的物流信息平台定价策略研究 下载:55 浏览:471

邢大宁1,2 赵启兰1 郜红虎1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18年9期

摘要:
面向车货匹配的物流信息平台具有典型的双边市场特征,而价格是物流信息平台与其双边用户货主和车主利益博弈的主要工具。文章运用双边市场理论分析了物流信息平台的定价问题,分别从垄断平台双边定价和单边定价的角度给出了物流信息平台最优定价决策,并进行了对比分析和敏感性分析,最后扩展到竞争平台的定价决策,并结合我国车货匹配市场,以某物流信息平台为对象进行了案例分析。通过建模分析发现,物流信息平台对货主的定价与货主的网络效应强度有关,当货主的网络效应强度大于车主的网络效应时对货主收费,否则对货主免费或补贴;物流信息平台对于车主的定价与车主的增值服务效益成负相关关系,当车主为平台带来的增值服务收益大于某临界值时对车主免费甚至补贴;物流信息平台单边收费时的总利润低于双边收费时的平台总利润。

管理层能力、创新水平与创新效率 下载:77 浏览:478

姚立杰 周颖 《会计研究杂志》 2018年7期

摘要:
企业创新是企业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然而,作为重要人力资源的高管能力对企业创新有无影响以及有何影响一直缺乏相关实证研究。本文以2009-2015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管理层能力对企业创新水平和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管理层能力对企业创新水平和创新效率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即企业管理层能力越强,企业创新水平越高,企业创新效率也越高。进一步研究还表明:不同产权性质和行业差异,管理层能力对企业创新水平及创新效率的影响并不存在显著差异。简言之,本文发现管理层能力对企业创新活动起到推动作用,本研究丰富了管理层能力与企业创新的相关理论研究。

子公司多元化、业务分布与现金持有——基于母子公司内部资本配置视角的分析 下载:87 浏览:474

马忠 王龙丰 杨侠 《会计研究杂志》 2018年1期

摘要:
本文以母子公司内部资本配置为视角,检验了业务分布对子公司多元化下现金持有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子公司多元化能够降低上市公司合并整体的现金持有水平;而当业务分布于子公司的比重越高或子公司业务地域分布越广时,子公司多元化降低现金持有水平的效果被削弱的程度越高;且在母子公司间业务分布与地域分布的交互影响下,子公司多元化降低现金持有水平的效果被削弱的程度会更为明显。本文揭示了子公司经营需求和自主资产配置能力对母子公司间内部资本市场效率影响的内在机理,扩展了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结构化特征与机理的研究。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